第35章 林家村(1/1)
林飞赶着骡车去了趟县城,因为赵大有给推荐了一个木匠,家具做的很好,所以林飞需要亲自走一趟,做一些家具,而赵大有多留了一晚,因为林飞要画图纸。
昨天下午给村里的小工结了工钱,每人一两半银子,多的是奖励,林树根祖孙俩每人给了二两银子,林翠桃三人每人同样给了一两半银子,多的是奖励。
挣到银子的高高兴兴,这一个半月不仅吃的好,活儿也不重。
十个半大小子长高了,也壮了,而且银子也实打实的拿到了,还有多的,林飞在发银子的时候小声提醒了林明一句,然后十个半大小子统一口径,自己留下一百多个铜板当私房钱。
林飞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林明啊,你快议亲了吧,手里有银子以后给喜欢的姑娘买个头花也不错。”
林明老实,林飞的话跟其他小子重复了一遍,马上有心思活跃的就想到了。
工钱一天三十文,这个钱肯定要上交的。
像张氏那么开明的不多,能让儿孙留下十分之一二就算好的了,大多数都是如数上交。
爷奶给留点,父母也会收走的,所以林飞给的奖励直接被十个半大小子隐瞒了。
林明回家以后把银子上交以后张氏笑着把林飞给的奖励退给了林明,留下应该上交的工钱的六成。
林明收好后又把剩下银子交给林大虎夫妻,小张氏接过银子说道:
“咱家盖好房子就给你议亲,手里留点银子给喜欢的姑娘买个头花啥的,但是买之前一定要说是谁家的姑娘,一定不能乱花。”说完同样留下六成,剩下的退给了林明。
林翠桃也是同样的情况,只不过说的是马上议亲了,手里留点私房钱,有时间打扮一下自己。
林明手里剩四百五十个铜板,林翠桃手里剩三百五十个铜板,姐弟俩看着手里的铜板开心的笑着。
一朵普通头花才十文钱,好一些的最多二三十文,最好的五十文,再多就买簪子吧。
其他小子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多数都是工钱上交就没事了,好一些的还能分个十几文,如果没有私藏的一百多文,干了一个多月只是好吃好喝了一个多月。
到了县城赵大有带着林飞去找了木匠,这个木匠,他真的就是个木匠,姓木名将,别人喊他的时候既是名字,也是职业,木将(匠)。
这次的图纸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八仙桌,太师椅,躺椅,现代化的衣柜,衣架,鞋柜,其他就是常规的东西,书架书桌之类的东西,付了银子,说好送货时间就算完事了。
林飞回去的时候买了活鱼,鸡崽,鸭苗,糕点。
路过书店的时候还买了一些家里没有的书,纸笔一类的东西。
虽然还得睡帐篷,但是毕竟是自己家的院子,和原来拉根绳子代表院墙不一样,自己家的院子也是自己家啊。
屋里的火炕已经开始烧火了,很快屋子就能干透。
一个半月的时间林家村变化很大,周围都是开好的荒地,林玉湖带着杨七月居然也开了五亩荒地,种什么还不知道,但确实有地了。
家里的大青骡子这一个多月基本没在家待过,和林老太交好的几个老太太家里没牛,过来借用了几次,最后就被林玉湖拉去给自己家开荒了。
村里的其他人开荒帮不上忙,那就在开好的荒地里捡石头准备垒院墙,脱土胚准备盖房,哪怕是割茅草当屋顶也行,一切都在为盖房准备。
衙门送来了种子,说是这个季节还能种,专门从别的村子找来当地农户,教回林家村的人种了一次。
种好地就开始盖房子,家里人口多的自己盖自己的,人口不多的相互帮忙。
土胚房,茅草屋顶,起码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至此整个林家村全部有了住的地方,只是林飞的青砖大瓦四合院有点格格不入。
一切走上正轨,林飞把空间里的动物都放了出来,鸡鸭各自入窝,羊也进了羊圈,鹿也有了对应的鹿棚,牛这个东西跟人一样,需要上户口,只能待在空间里了。
大青骡子和林飞的坐骑也各自有了单间。
需要用的东西只要空间里有的统统拿出来,杨七月已经麻木了,只当没看到或者本来就应该有。
至于家里从不买米面调料这种事更不会管,只要让她吃饱就行,何况林飞每月还给她工资。
杨七月不知道的是她的户籍上到了林飞名下,理由是逃荒路上救的孤儿,名字也从原来的杨大力正式成了杨七月,至于那张卖身契压根就没拿出来盖官印。
要说林家村谁最有可能盖第二个青砖瓦房,那估计就是林二刀家了。
托林飞的福,林二刀兄弟俩又开始卖肉了一个背着背篓在附近村里卖,一个赶着牛车去镇上卖。
林家村新址距离镇上大概有四十里,去县城一百多里,镇里去县城也是一百多里。
兄弟俩种完地就开始卖肉,这山里的野猪是真多,林飞每次进山都能弄到,有时多,有时少。
但供应这兄弟俩不是问题,偶尔有下山的野猪也会被杨七月一锏放倒。
没错,是锏,安顿下来以后杨七月和林玉湖有时会去镇上买东西,有时也会去县城。
兵器也从原来随手买的铁棍换成了铁锏,五十两银子,林玉湖掏钱。
满心欢喜的杨七月除了洗澡不会带,其他时候都带着,睡觉也放在身边。
林大虎兄弟三人在山里学打猎,套个野鸡野兔,挖个陷阱。
林飞给的刀剑也没要回去,就给他们了,三人合力捅死过一头野猪,虽然受了伤,但只是皮外伤,养了几天就生龙活虎的又进山了。
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外出找活儿干,都在努力挣钱。
林树根赶着牛车做起了拉人去镇上的活儿计,其他人家的牛都在努力开荒,只有他家牛闲着。
逃荒以前干这个的人没跟着一起来南方,去投奔亲戚了,所以他抓住机会就开始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