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人】好问善思的伽利略(1/1)
【中庸做人】好问善思的伽利略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发明家。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诸多观点。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萨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据说,其祖上曾经是佛罗伦萨很有名的医生,但到了伽利略父亲凡山杜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凡山杜在离比萨城不远的小镇上开了一间卖毛织品的小铺子,用以维持生计。
伽利略作为家中长子,自小就被寄以厚望。伽利略极为聪颖,从小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心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
最初,伽利略进了佛伦勃罗萨修道院的学校。他希望将来做一名在当时很有身份、地位的传教士,但父亲凡山杜不同意,他希望儿子能够做一名医生,重振祖上荣光。
17岁那年,伽利略按照父亲的意愿,考进了著名的比萨大学,就读医科专业。比萨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好学的伽利略好像发现了宝库似的,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己喜欢的学科。他对医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对自然科学却很感兴趣,经常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教授经常因为无法回答伽利略的问题而羞愧万分,所以在教授的眼里,伽利略是个很不招人喜欢的坏学生。伽利略却没有因此而影响了追求真理的热情。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话音方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很不喜欢伽利略。因为伽利略常问他一些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让他难堪。见到伽利略又有疑问,比罗教授满脸的不高兴,责备他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
伽利略却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比罗教授没法回答,末了,只搬出了理论根据,想要压服他:“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当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被奉为经典,人人信服,其他学说皆被认为是异端。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瞠目结舌地下了台。因为这件事情,伽利略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
当时,宫廷数学家玛窦·利奇学识渊博,在数学方面的才华令世人瞩目。伽利略对数学非常痴迷,就去拜会玛窦·利奇,并向他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玛窦·利奇对于这个勤学好问的少年极为看重,鼓励他继续钻研物理与数学。
自此以后,伽利略就成了这位宫廷数学家的常客,经常向他请教问题,并从他那里借来各种课本学习。伽利略并不迷信书本中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观察、实验,验证书本知识的正确与否,并逐渐对亚里士多德学说产生了怀疑。千百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奉为经典,凡违反亚里士多德的学者均被视为“异端邪说”。但伽利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固守教条。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降的快慢是不一定的,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例如,一个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这个结论在今天看来明显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在当时却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伽利略经过多次的实验和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产生了怀疑,并且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这一天,他到了比萨斜塔上面,拿着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拿着铁球,望着塔下。下面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们,大家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这个年轻人疯了,居然敢质疑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实验开始了,伽利略同时松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在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他们实在不敢相信亚里士多德居然也会出错。然而,伽利略的实验却说明一切。
伽利略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自然科学的奥妙,为了验证自己的某些结论,他还发明了许多器具。在1609年,他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不是人们一直以为光滑的、会发光的,他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次年,他又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宇宙理论的谬误。他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运行,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现象。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这一时期,伽利略著述甚丰,写下了很多震撼世人的自然科学作品,如《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和《试验者》等。
伽利略的研究发现,极大地动摇了罗马教廷以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为核心的宗教神学的权威。罗马教廷对此非常恐慌,害怕伽利略成为第二个布鲁诺,就将他囚禁起来。伽利略晚年一直在监禁中生活,境遇凄凉,但他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始终不变。
伽利略毕生追求科学真理,秉持中庸之道,好问善思,谦虚谨慎,敢于对权威思想提出疑问,并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究,取得成就后,不骄不躁,面对挫折,也不改志向,他的这种治学、科研的精神值得今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