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政道】盛世奸相杨国忠(1/1)
【中庸政道】盛世奸相杨国忠
在封建王朝,各种争权夺利的事情时有发生。深谋远虑的大臣懂得以中庸之道保全自己,善于藏拙,远离权力争斗的旋涡。而目光短浅、私欲较重的人,常常谄上欺下,诬害他人,为了个人的权力和政治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下场往往很悲惨,或因为罪行败露,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或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盛唐奸相杨国忠正是如此。
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堂兄。杨国忠年轻时不学无术,行为放荡,喜欢喝酒赌博,是当地有名的泼皮无赖,人们都看不起他。在30岁那年,他参军从戎,企图搏个功名。后得到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赏识,成了幕府的一名亲信。
天宝四载(745年),杨玉环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适逢朝中李林甫专政,章仇兼琼为了对抗李林甫,就送杨国忠入宫,引为内援。杨国忠入宫后,依靠着与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很快被玄宗任命为金吾兵曹参军。从此,鱼跃龙门,可以随便出入禁中。
杨国忠在长安站稳脚跟后,便巧力钻营。在禁宫之内,他和杨贵妃一唱一和,侍奉玄宗,投其所好,讨其欢心;而在朝廷之上,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这样不久,杨国忠就当上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十五个职衔,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这给他结党弄权提供了条件。
杨国忠大权在握,渐渐地和宰相李林甫矛盾公开化。起初,李林甫大权独揽,杨国忠与其一唱一和,相互利用。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时,杨国忠充任打手,谗害株连太子党羽数百家。也因为此事,太子李亨与杨国忠结下深仇。
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也为了限制李林甫的专权,厚待杨国忠,或赏赐钱财,或提拔其官职。天宝十一载(752年)11月,李林甫死后,玄宗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此时,杨国忠权倾朝野,成为皇帝身前的大红人。
杨国忠在掌握大权后,不知进退,不知维护朝廷团结,为朝廷尽心尽力,而是全凭自己的意志来处理朝政大事。唐朝时选拔官吏,有一套程序。但杨国忠上台后,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选拔官吏完全凭个人喜好,根本不管什么制度,更不讲考察。每次,当朝廷有官缺时,他就首先拟定一份名单,然后召集官员,按照名单选拔任命。原本选官到用官需要半年之久,而如今则只需走走过场,半天就能确定官员任免了。同僚慑于杨国忠的淫威,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大唐官吏选拔如同儿戏。
杨国忠小人得志,为了巩固自身利益,常常欺下瞒上。他极力突出自己的功劳,而掩盖自己的丑行。杨国忠当政期间,关中地区连年干旱,遍地荒芜,粮食欠收,民间大闹饥荒。杨国忠将此事遮掩,不让玄宗知道,依然下令课以重税。当时京兆尹李岘说了几句实话,杨国忠害怕玄宗知道,就找了个罪名,将他贬为长沙太守。次年,关中地区又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影响到百姓生计,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扶风太守见到本地灾情实在严重,就上书奏报。杨国忠勃然大怒,马上叫御史去审问他。从此以后,各地官员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大唐朝政昏乱,各地藩镇大臣都想拥兵自重。杨国忠没有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和安禄山等大臣闹得水火不容,最终酿制“安史之乱”。安禄山为边疆大吏,手握重兵,颇得玄宗、贵妃等人的信赖。杨国忠接替李林甫当上宰相后,见无法制服安禄山,更害怕有朝一日安禄山会超过自己,就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安禄山本有反意,闻此颇为惧怕,加紧活动。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竟然不顾朝廷安危,派兵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将其门客李超、安岱等斩杀,激逼安禄山。
安禄山闻讯,决心举兵造反。天宝十四载(755年)6月,安禄山以“清君侧”,诛讨杨国忠为名,公然反叛朝廷。不久,攻陷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携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仓皇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时,六军不发,并要求玄宗杀掉祸国殃民的杨氏兄妹以谢天下,玄宗只得同意。杨贵妃自缢身亡,杨国忠被众兵乱刀所剐,杨氏满门也在这一场政变中被诛杀殆尽。一代奸相有此下场,可谓罪有应得。
古人云“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身在庙堂,就应该忠君之事,处处以国家为念,为官公正无私。但杨国忠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更过分的是,他故意刺激安禄山,引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