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解】中庸为至道(1/1)
【中庸精解】中庸为至道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道行为使人成功。”那么什么是中道呢?那就是中庸之道。由此可见,在那些真正属于大智慧的领域之中,无论西方的大师还是东方的先哲,他们的所感所悟是相同的。这也许正是人们说智慧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的一个最好证明。
在那古老而久远的年代,先贤们已经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高明伟大,并且见诸文字,诉诸笔端。希望以此为子孙后代进行智慧的启蒙、灵魂的洗礼、操行的培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也就是说,当我们以最高层次的精神和人格境界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时,我们可能只会达到中层的境界;而如果我们以中层的人生和精神境界作为追求目标时,我们可能所达到的只是不入流的下层之境。所以,既然想要做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渴望做一个胸怀大智慧的人,我们就应该“志当存高远”,应该“法乎其上”,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智慧莫过于中庸之道。如果能够深刻地领悟和理解其中的奥妙与智慧所在,那么离我们的人生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为什么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和智慧所在呢?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给我们这样解释说:“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唯中庸之德为至。”也就是说,中庸之道是一种很难把握的处世之道,也是一种很难达到的思想境界。因为它处在一个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临界点上,只有当你达到这一点时,你才真正把握了中庸之道。过一点不行,那就失中了;差一点也不行,那就不及了。因为中庸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一般人很难达到。也正是由于它的难以企及,才显得高深与伟大。
中庸之道作为高深的智慧和德行的根本之源,其命运注定是曲高和寡的。这是因为很少人能够真正领悟到其智慧所在,要在一言一行中去践行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不懂得中庸之道的不光是那些世俗之人,平常人也常常会误解它的真意,引发许多不切原旨的处世原则。甚至是有一定学识才华的人,也不懂其中的真正奥秘和精义,不能够按中庸之道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正是因为这样,中庸之道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加让我们对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更坚定了我们追求这种人生境界和人格修养的决心和信念。
正因为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道,所以想要把握和领悟就非要一番“寒彻骨”,才能体会其高深思想和奥秘智慧的“扑鼻香”。我们要学会在两端之中寻求一个契合点,在动与静的时空变化中做到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悲与喜的人生变幻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与他人的角色换位中做到我为人人,而非人人为我。虽然这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你有一颗胸怀中庸之道的君子之心,中庸之道就会慢慢地渗透到你的精神与人格中。
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的“至道”,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感悟到它的伟大,才会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了然于胸的心照不宣的体验,才能真正以中庸之道去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