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史记 > 李斯列传

李斯列传(1/1)

原文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②,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③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④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⑤,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⑥,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⑦。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⑧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⑨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

絜:通“洁”。

②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

③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

④万乘:按照周朝的制度,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⑤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⑥胥人:小人,平庸的人。

⑦瑕衅:空隙,可乘之机。忍:此处指下狠心的意思。

⑧由:通“犹”。如同、好像。骚除:即扫除。骚,通“扫”。

⑨厚遗:多赠送礼品。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李斯在郡中做小吏。他见公家厕所中的老鼠吃着不洁之物,人或狗走近时,多次现出惊恐的样子。李斯进到粮仓中,发现仓中的老鼠吃着积存的粮食,住在大房子里,没有人或狗打扰的忧虑。于是,李斯叹息说:“人的好与坏如同老鼠,在于把自己放到什么环境中罢了!”

于是,李斯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李斯考虑到楚王不值得效力,而六国都弱,没有可以建功立业的国家,打算西行进入秦国。李斯向荀子辞别,说:“我听说遇到时机不可懈怠,如今正是争夺天下之时,游说之士掌握着事态的发展。现在,秦王要吞并天下,称帝统治,这正是不得志者奔忙之时和游说之士的好时光。身处卑贱地位而不考虑改变的人,这是鹿见肉而不想吃,长着人的面孔光能走路罢了。所以,耻辱没有比卑贱更大的,悲哀没有比穷困更甚的。长期处在卑贱之位,困苦之地,批评世事厌恶利益,自认为追求的是与世无争,这不是士的情怀。所以,我将西行游说秦王。”

到了秦国,正值秦庄襄王死,李斯就谋求做了秦国国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对李斯有好感,任命他为郎(侍卫)。李斯因此有机会进言。他向秦王分析说:“普通人是因为离开了机会。成就大功的人在于利用破绽和事端而残忍行事。过去,秦穆公的霸业,终究没能向东吞并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由于诸侯还很多,周王室的国运还没衰落,所以五霸迭起轮番尊奉周王室。自秦孝公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相互兼并,函谷关以东只有六国,秦国乘胜征服六国诸侯,已经六代了。现在,诸侯服秦国,如同郡县。凭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如灶上除尘垢,完全能灭掉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时机。现在,如果懈怠不加紧利用,诸侯重新强大,相聚合纵,那时即使有黄帝那样贤明,也不能兼并了。”秦王于是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他的计策,并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黄金珠玉去游说诸侯。诸侯名士能用财物拉拢的,便厚赠贿赂他;不归附的,用利剑刺杀他。离间诸侯君臣的计策奏效后,秦王就派良将率军随后到来。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原文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②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③,垂明日之珠④,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⑤,树灵鼍之鼓⑥。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⑦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⑧,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⑨,傅玑之珥,阿缟之衣⑩,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11),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12),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注释

缪公:即秦穆公。缪,通“穆”。

②包:吞并之意。

③随和之宝: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

④明月之珠:夜光珠。

⑤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旗子。

⑥鼍:读tuó,鳄鱼的一种。

⑦駃騠:读juétí,古代良马的名字。

⑧丹青:指绘画的颜料。采,通“彩”。

⑨宛珠:宛地出产的珍珠。

⑩阿缟:东阿出产的白绢。

(11)搏髀:拍击着大腿,以为节奏。髀,大腿的意思。

(12)黔首:庶民、平民。资:资助,给。

译文

恰值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目标是修筑水渠消耗秦国的势力使之无力进攻,等水渠修成后,郑国的图谋被发觉了。秦国的宗室大臣对秦王说:“诸侯的人来侍奉秦国的,大都是为各自的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秦国罢了,请求您下令驱逐所有外国人。”当时,李斯也在驱逐的计划中。李斯于是上书道:“我听说俗吏倡议驱逐客卿。我自认为,这是不恰当的。从前穆公寻求人才,在西方的戎地获取了由余,在东方的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到了丕豹和公孙支。这5个人不出生在秦国,而穆公任用他们吞并了20个国家,使秦国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人民得以繁衍,国家得以富强,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畏服,战胜楚国和魏国的军队,获得千里土地。直到今天,国家仍然安定强盛。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谋,攻下了三川之地,向西并吞了巴蜀,北部收服了上郡,南部攻取了汉中,包围东夷各部,控制鄢和郢,向东占据成皋险关,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它们争着向西服侍秦国,功业一直影响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罢免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权力,杜塞了权贵私门,不断蚕食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了帝业。这4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呢!假使这4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那么国家就没有富足的实惠,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您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的明珠、卞和的宝玉,垂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立着灵鼓。这几件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出产的,而您却喜欢它们,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好,那么夜光珠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的器物就不能拿来欣赏玩乐,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能住在后宫,駃、騠等骏马也不该养在马棚里,江南出产的黄金白锡就不能使用,西蜀出产的丹青也不能作颜料。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作姬妾、使人赏心悦目的都一定要出产在秦国才行,那么,宛珠装饰的簪子、嵌着玑珠的耳坠、绸帛制成的衣服、锦绣制成的饰物,就不会进献到面前,且随世俗而美化的娇艳窈窕的赵国女子也就不会侍立在两侧了。只有敲击着水瓶,叩打着瓦罐,弹着竹筝,拍着大腿,呜呜地歌唱,来快活耳目的,才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而《郑声》《卫声》《桑间》《韶乐》《虞乐》《武舞》《象舞》等,都是别国音乐。现在,您舍弃了敲击水瓶瓦罐而亲近《郑声》《卫声》,撤除弹竹筝而采取《韶乐》《虞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使眼前快意,适合观赏罢!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非,不论曲直,不是秦国人就让他离开,是客卿就驱逐他。这样做就是看重女色、音乐、珍珠、宝玉而轻视人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我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强盛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拣择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帝王不抛弃民众,所以能显扬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国别国,一年四季充实美满,鬼神就会降下幸福,这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您却要抛弃人民,让他们去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让他们去服侍诸侯,使得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去西方,止步不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不是秦国出产的,但值得珍贵的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国生长的,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如今,您却要驱逐宾客去资助敌国,损害人民去加强仇敌,使得国内空虚而外部又与诸侯各国结怨。这样要求国家没危险,是不可能的。”

秦王于是废除驱逐客卿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了他的计谋。

李斯升为廷尉。

经过二十多年,秦国最终吞并天下,尊奉国君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又拆毁各郡县的城墙,销毁兵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使以后没有攻战的祸患。

原文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②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③,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④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⑤,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⑥,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⑦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⑧《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⑨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⑩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11)也!”

注释

支辅:膀臂辅佐。支,通“肢”。

②卒:通“猝”,仓猝、突然。

③面谀:当人之面,阿谀奉承。

④绌:通“黜”。贬斥、废退的意思。

⑤私学:指当时诸子百家的学说。

⑥异趣:此处指标新立异,与朝廷持有不同政见。趣,趋向。

⑦党与:私人帮派。

⑧文学:文章学问,此处泛指所有的文化典籍。

⑨黥:通“剠”。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以刀刺人面额然后用墨涅之。城旦:秦汉时刑名,判处4年筑城劳役。

⑩尚:奉事、匹配,后专指娶帝王的女儿。

(11)税驾:解驾、停车,此处指休息或归宿。

译文

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颂扬秦始皇的威德。齐国人淳于越进谏,说:“我听说商朝、周朝的王位传承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现在,陛下拥有天下,而宗族子弟却只是平民。一旦出了像田常、六卿这类祸患,没有辅佐的力量,将靠什么来拯救呢?办事不借鉴古代经验而能维持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助长陛下的过失,他们不是忠臣。”

秦始皇把这个奏议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认为淳于越的说法很荒谬,就指斥他言辞中的错失。李斯上书说:“古时候,天下分散混乱,不能统一,因此诸侯并立。人们说话都是借古讽今,矫饰虚言,搅乱事实。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最好,并用来否定朝廷建立的法令制度。现在,陛下已经统一天下,分辨了黑白,确立皇帝一人之尊,可是,各家学说却一起非议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的法令一颁布,就各自根据自己的一套学说来议论,在家里就发泄心里的不满,在官府外就街谈巷议。这些人以非议君主来扬名,以志趣不同为高明,率领群众来制造诽谤。这种情况如果不禁止,那么君主的威势就会从上下降,而党羽就会在下面形成。这种情况只有禁止才好。我请求,凡是民间有收藏《诗经》《尚书》等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清除、烧毁。从命令下达起,满三十天还没销毁的,受黥刑,并充当筑城的劳役。不用销毁的是医药、占卜和种植之类的书籍。

如果有想学习法令的人,就拜官吏为师。”

秦始皇认可了李斯的奏议,下令没收烧毁了《诗经》《尚书》等诸子百家著作,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不能再借古非今。修明法度、制定律令,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修筑的离宫别馆遍及全国。第二年,秦始皇又巡视天下,对外平定了四方异族,李斯都是有功劳的。

李斯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郡守,几个儿子都娶了秦公主,女儿们也都嫁给秦国王族的公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后,李斯在家里摆酒宴,百官们都前往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不禁喟叹,说:“唉!我曾听荀子说‘事物忌讳太过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一个平民,街道里的普通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愚笨,才把我提拔到这个地位。当今,作为臣子的,地位没有处在我之上的,可以说是达到富贵的极点了。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然衰败下来,我不知道将来的吉凶及归宿在哪里啊!”

原文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②,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③,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④,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⑤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⑥,社稷不血食。”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⑦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⑧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注释

行:此处为暂时代管的意思。

②真太子:正式确立的太子。

③玺书:盖过皇帝印玺的文书。

④捐命:舍弃生命,临终的意思。

⑤臣人:驾驭群臣。

⑥殆:近,差不多。倾危:倒覆,即被杀。

⑦乡曲:此处指乡里。

⑧大行:此处指皇帝死亡。

译文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出游到会稽山,沿海而上,往北到达琅琊山。

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兼掌符玺令的事务,都随从皇帝出巡。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为屡次直言劝谏,秦始皇就派他去上郡监督军队,蒙恬担任将军。小儿子胡亥最得秦始皇的宠爱,他请求跟随出巡,秦始皇答应了他。其余的儿子都没能随从。

这年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时,病得很厉害,让赵高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把兵权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我的丧礼,然后安葬我。”信已封好,还没有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玺印都在赵高那儿,只有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秦始皇所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秦始皇去世了,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没有正式确定太子,所以封锁消息。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辒辌车中,百官上奏政事和进献食物都像原来一样,宦官们就从辒辌车里批准百官所上奏的政事。

赵高于是扣留了秦始皇给扶苏的玺印和书信,对公子胡亥说:“皇上逝世,没有诏令封立诸公子中谁为王,而只给了长子扶苏一封信。等扶苏到来后,他就会被立为皇帝,而您却连尺寸封地都没有。对此,该怎么办?”胡亥说:“本来是这样嘛!我听说,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贤明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儿子。

父皇临终时,不封赐他的儿子们,有什么好说的呢!”赵高说:“不是这样。当今天下的大权,生死存亡都在于您与我和丞相李斯手中,希望您能考虑。况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胡亥说:“废弃长兄而拥立弟弟,这是不义;不遵奉父亲的遗诏而怕死,这是不孝;才能浅薄,勉强依靠别人来成功,这是无能。这三种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天下人心不会服,自身危险,国家也会灭亡。”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死了他们的君王,天一都认为合理,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了他的父亲,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还记载了这件事,因此这样做不算是不孝。做大事的人不拘泥小节,行大德不谦让。乡里的风俗习惯,和百官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因此,只顾细节而遗忘大体,日后必定有祸害;犹豫不决以后必定后悔。果断并敢于去做,鬼神都会逃避,后来必能成功。希望你就这样去做。”胡亥喟然叹道:“现在皇上刚去世,还没有发丧,丧礼还没有结束,怎好拿这件事去要求丞相呢!”赵高说:“时间啊时间,短暂得来不及谋算!就像携带干粮骑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

原文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②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③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④,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⑤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⑥!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今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⑦,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⑧,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⑨,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命!”

注释

嗣:继承人。

②君侯:古时称列侯为君侯。

③刀笔之文:指刑法文书。

④信人:待人以诚。奋士:激励部下,使之为自己效忠。

⑤法事:有关法律的事。

⑥反位:指回到本来的职位上。反,通“返”。

⑦就变:服从于变化。从时:顺应潮流的变化。

⑧水摇动:指春天冰雪消融。万物作:指万物生长。

⑨晋易太子:春秋时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迫使太子申生自杀,改立骊姬子奚齐为太子,导致晋国长期混乱。

译文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意见。赵高说:“不跟丞相一起谋划,恐怕事情不会成功,我请求替你去与丞相一起谋划。”赵高去对丞相李斯说:“皇上临终的时候,给长子扶苏一封信,叫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他为皇位继承人。可是,信还没有发出,皇上已经去世了,这事还没有别人知道。给扶苏的信和玺印都在胡亥那儿,确定太子的事就在您和我的口中。事情怎么办?”李斯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我们做人臣的所应该议论的!”赵高说:“您自己估量一下,您的才能与蒙恬相比怎么样?您与蒙恬相比,谁的功劳高?深谋远虑而不失误与蒙恬相比,怎么样?不被天下人怨恨与蒙恬相比,怎么样?跟长子扶苏有故交又深得信任与蒙恬相比,怎么样?”李斯说:“这五项我都比不上蒙恬,而你干嘛要对我责备得这么深刻呢?”赵高说:“我本来只是宦官,侥幸因为娴熟狱法文书而进入秦朝宫廷,管事已有二十多年,还没见到被秦王罢免的丞相或功臣有把封爵传到第二代的,最终都是被诛杀而死。皇上的二十多个儿子,都是您所了解的。扶苏刚强勇敢,对人信任,善于鼓励士兵。他继位的话,必定任用蒙恬当丞相,您就终究不可能带着通侯的印绶回到家乡,这是很明显的。我接受皇上的诏令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令已好几年,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胡亥仁慈忠厚,轻财重士,内心明白但不善于言辞,竭尽礼仪敬重贤士,公子中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可用他作皇位继承人。希望您考虑以后决定这件事。”李斯说:“你还是回去干该干的事吧!我遵奉皇帝的遗诏,听从天命,还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高说:“安全可以转为危险,危险可以转为安全,安全和危险都没确定,您怎么能算聪明人呢?”李斯说:“我原是上蔡的平民,皇上之所以提拔我为丞相,封为通侯,让我的子孙都得到尊贵地位和丰厚俸禄,是因为要把国家存亡安危的重担交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呢!忠臣唯有不避死,孝子不勤劳就会危害自身,做人臣的只是各守本分罢了。你不要再说了,否则就将会使我蒙受罪过。”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处世变动无常,能够顺应变化而顺从时势,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根本,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知道事物的归宿。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哪能有固定不变的法则呢!当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赵高能揣摩出胡亥的心意!况且,由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作乱,从下面控制上面就是叛贼。所以,秋霜一降,花草就凋落,春暖冰解水流动,万物就生长,这是必然结果。您为什么迟迟不能明白呢?”李斯说:“我听说以前晋国变换太子,结果三代政局不安;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身死后被杀戮;商纣王杀死自己的亲戚,不听劝谏,国家变成废墟,最终使国家灭亡。这3件事都是违背天理的,弄得国破家亡,宗庙没有人祭祀。我是人,怎么能参与这样的阴谋!”

赵高说:“上下同心协力,就可以长久;内外一致,事情就不会有差错。您听从了我的计策,就永远可以得到封侯,世世代代封爵。而且,您也必定会像王子乔、赤松子那样长寿,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如果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肯去干,就连您的子孙都会遭受祸殃。我实在替您心寒。聪明人是能因祸而得福的,您打算如何处置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流着泪叹息,说:“唉!我偏偏遭遇这样的乱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又向哪里去寄托我的生命呢!”于是,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计谋。赵高报告胡亥说:“我奉你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他岂敢不奉命!”

原文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②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③,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④。

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认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待中用事⑤。

注释

朕:古人的自称,从秦始皇起,专门用作皇帝自称。

②祷祠:此处指祈祷、祭祀的意思。

③将师:率领军队。屯边:在边境上驻守。

④怨望:怨恨不满。

⑤侍中:此处指在宫中服侍皇帝。用事:掌握大权。

译文

于是,李斯就与他们一起谋划,假称受了秦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外,他伪造了一封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信,说:“我巡视天下,向各处名山的神灵祈祷以求延长寿命。现在,扶苏和蒙恬带领几十万大军驻守边境,已有十多年了,不能继续拓展国土,士兵伤亡却很多,没有点滴功劳,反而屡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作所为。因为不能解除监兵职务回来做太子,你就日夜怨恨我。

扶苏做儿子不孝顺。现在,我赐剑让你自杀!将军蒙恬与扶苏一起在外,不能纠正扶苏的过失,应该知道他的阴谋。蒙恬做人臣不忠,赐死,把军队交给副将军王离统率。”李斯封好书信并加盖上皇帝的玺印,派遣胡亥的门客送信到上郡,交给扶苏。

使者到达后,扶苏拆开信一看,就哭泣起来。他走进内室要自杀。蒙恬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视,没有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境,派公子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陛下派了一个使者来,您就要自杀,您怎知这不是诡计呢?请您再请示一下,然后自杀也不迟!”使者一再催促扶苏。扶苏为人仁厚,对蒙恬说:“父亲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什么呢!”扶苏立即自杀了。

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给狱官,囚禁在阳周。

使者回来报告后,胡亥、李斯、赵高都很高兴。到了咸阳,李斯就给秦始皇发丧。太子胡亥继位成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作郎中令。赵高经常在宫中侍奉皇帝,掌握了朝中大权。

原文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②。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③,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④,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⑤,至收族⑥,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盖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⑦。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⑧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⑨,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⑩,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却。

注释

燕居:闲居。燕,通“宴”。

②骋:奔驰。六骥:六匹骏马。此处指六匹骏马所驾的马车。决隙:缝隙。

③斧钺:此处泛指刑罚、杀戮。

④战战栗栗:惊慌恐惧的样子。栗,通“慄”。

⑤相坐:连带治罪。

⑥收族:满门抄斩。族,灭族。

⑦鞠治:审理法办。鞠,通“鞫”,审讯犯人的意思。

⑧矺:读zhé,矺,通“磔(zhé)”,指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⑨御府:官署名,掌管皇帝衣服。

⑩中厩:国君养马的地方。

译文

秦二世皇帝闲居无事,把赵高叫来商议事情,对他说:“人生活在世间,就像六马所驾的车子飞奔过缝隙一样短暂。我既然已经统治天下,就要充分满足耳目的爱好,穷尽心里所喜爱的乐趣,而又使宗庙安定,百姓悦乐,永远享有天下,直到我寿命终止。我的想法行吗?”赵高说:“这是贤明君主所能做到的,但昏乱的君主却是严禁的。请让我说吧!我不敢逃避刀斧的杀戮,但希望陛下稍加留意。那沙丘的密谋,诸位公子和朝中大臣都有所怀疑,但公子们都是陛下的哥哥,大臣又是先帝所任命的。现在,陛下刚刚登位,他们这班人心里总是不服气,恐怕会发生变乱。况且,蒙恬已经死了,蒙毅还在外带兵。我总是心惊胆战,唯恐不得好下场。陛下怎能享受这种快乐呢?”秦二世皇帝说:“对此,该怎么办呢?”赵高说:“用严峻的法令,苛刻的刑罚,让有罪的人互相牵连受诛,甚至牵连到整个家族。诛灭大臣,疏远皇族骨肉之亲;让贫穷的人富裕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把先帝所任命的大臣全部开除,另外任用陛下所亲信的人,同他们接近。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感激并归附陛下。祸害清除了,奸谋杜绝了,群臣中没有谁不承受您的恩泽,蒙受您的厚德,这样,您就可高枕无忧,纵情享乐。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秦二世皇帝认为赵高的话很对,就重新制定法律。于是,只要群臣和公子们有罪,秦二世皇帝就把他们交给赵高,令赵高审讯法办他们。赵高诛杀了大臣蒙毅等人,十二个公子在咸阳市被杀死,十位公主在杜县被分尸。他们的财产都收归国家。至于受牵连的人,数不胜数。

公子高想逃亡,又害怕连累家族,就上书说:“先帝健在时,我进入宫廷,先帝就赐给我食物;我出宫时,先帝就赐给我乘车。先帝内库里的衣服,我得到过赏赐;先帝马房里的宝马,我也得到过赏赐。我本该陪同先帝死去,却没有做到。这是我作为儿子不孝顺,作为臣子不忠诚,不忠不孝的人,没有名目活在世上,我请求陪同先帝死去,希望能安葬在骊山脚下。请求皇上哀怜我。”接到上书,胡亥非常高兴,召来赵高,给他看公子高的上书,说:“这可以说是情急无奈吧?”赵高说:“做人臣的连担心死亡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图谋叛乱呢?”胡亥同意公子高的请求,赏赐十万钱作为安葬费用。

法令诛罚一天比一天严厉苛刻。群臣们人人自危,想要叛乱的人很多。秦二世皇帝又建造了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租税越来越重,兵役和徭役没完没了。因此,来自楚地的边兵陈胜、吴广等人起来造反。起义从山东发生,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各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一直进军到鸿门才被迫撤退。

原文

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曰‘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于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藜藿之羹,饭土匦②,啜土铏,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矣。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③,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后持臣虏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此所以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奈何?”

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奏折文省略)。书奏,二世悦。

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

注释

请间:希望能给个机会,单独和皇帝谈话。间,间隙。

②土匦:匦,读guǐ,土匦,指陶土制的食器。

③胼胝:即手掌和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老茧”。

译文

李斯屡次请求给进谏机会,秦二世皇帝都没有允许。秦二世责问李斯,说:“我私下有个想法,是从韩非子那里听来的,他说:‘唐尧统治天下时,殿堂高三尺,用来造屋的木椽,都不加雕刻,屋顶的茅草不加修剪,即使是住旅舍,也没有像尧这样艰苦的。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吃的是粗米饭和野菜做的羹汤,用陶簋吃饭,用土钵喝水,即使是看门人的生活,也不全像尧这样简陋。

夏禹开凿龙门山,开通大夏水道,疏通了很多河流,弯弯曲曲地筑起九河的堤防,把积水引导入海,以致大腿上掉了肉,小腿上汗毛都掉光了,手掌足心长满了厚茧,面容黝黑,最终累死在外,安葬在会稽山上。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他更厉害了。’既然这样,那么那些贵有天下的人,难道就是要劳体伤神,身住旅店那样的宿舍,口吃守门人那样的食物,干奴隶那样的活儿吗?这是不肖之人应当尽力去做的事,不是贤明的人所应当做的。那些贤明的人享有天下时,只求天下顺从他一个人罢了,这才是他享有天下的可贵之处。称得上贤明的人,必定能够安定天下,治理万民,连自身都不能有利,将怎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希望能随心所欲,长久享有天下而没有什么祸患,对此该怎么办呢?”

李斯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群盗吴广等人率军向西攻略土地,过往之处,秦军无法禁止。章邯击败吴广等人率领的军队以后,使者相继去三川郡查办,并讥诮责备李斯身居三公的地位,为什么竟让盗寇如此猖獗。李斯害怕,但看重爵位俸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奉迎秦二世的心意,想求得宽容。他上书回答秦二世(奏折文省略)。上书禀奏后,秦二世皇帝很高兴。

从此,秦二世按照李斯的建议,施行督察责罚更加严厉。向人民收税最重的,被认为是贤明的官吏。秦二世皇帝说:“像这样才可以说是能实施督察责罚了。”受刑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死尸每天堆积在街市上。杀人多的被认为是忠臣。秦二世皇帝说:“像这样才可以说是能实行督察责罚了。”

原文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君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②,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③,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宫,吾有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閒。”赵高谓曰:“君诚能谏,请为君侯上閒语君。”

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閒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④,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李斯闻之。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⑤。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奏折文省略)。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洁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二世已前信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

注释

富于春秋:此处指年纪还轻,充满活力。

②谴举:谴责和荐举,实即指惩罚和奖励。

③繇:通“徭”。徭役,此处指服徭役的民工。

④审:真实情况。

⑤觳抵:觳,读jué,觳抵,通“角抵”,角力的意思。优俳:古代的杂戏表演。

译文

当初,赵高担任郎中令,杀害的人和报私仇的事很多,恐怕大臣们在入朝奏事时揭露他,就劝秦二世皇帝,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只是由于群臣光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容貌,所以称为‘朕’。陛下年纪很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坐在朝廷上,如果对惩罚或奖赏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就会被大臣们看出短处,那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您的神明。况且,陛下拱手深居宫中,跟我以及侍奉陛下几个熟悉法令的人等待大臣们把事情呈奏上来,然后再权衡办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再上奏那些疑惑人的事,天下的人就都会称您是圣主。”秦二世皇帝采纳了赵高的意见,就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而深居宫中。赵高常常侍侯左右执政,政事都由赵高决定。

赵高听说李斯有话要对皇帝说,就去见李斯,说:“关东地区的盗贼很多,现在皇上却加紧增派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有用处的玩物。我想要谏阻,但因为地位卑贱。这其实是您的事,您为什么不进谏呢?”李斯说:“本来呀,我早就想说了。可是,现在皇上不坐在朝廷上,住在深宫里,我有话要说,但无法传达,想要进见,又没机会。”赵高对李斯说:“你如果真要进谏的话,请允许我趁皇上有空时告诉你。”

于是,赵高就趁秦二世皇帝正在欢宴娱乐,宫中美女在面前侍侯时,就派人去告诉李斯说:“皇上正有空闲,您可以来禀奏事情。”李斯于是来宫门求见。

这样一连三次。秦二世皇帝发怒,说:“我平常有很多空闲的日子,丞相不来;我正在私宴娱乐的时候,丞相就来请示事情。丞相是瞧不起我呢,还是故意难为我呢?”赵高趁机说:“这样就危险了!沙丘的计谋,丞相参与了。现在陛下已经立为皇帝,可是丞相的地位并没有提高,内心也希望能够割地封王。而且,陛下不问我,我也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人陈胜等人都是丞相邻县的人,楚地起义军公开横行,经过三川郡时,李由只是守城,却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之间互相有文书往来,因为还没得到确切情况,所以还不敢来告知陛下。而且,丞相处在宫外,权势比陛下还重。”秦二世皇帝认为赵高说得很对。他想要惩办李斯,又恐赵高所说不准确,于是就派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和起义军勾结的情况。李斯听到了这个消息。

这时,秦二世皇帝在甘泉宫,正在观赏摔跤和杂戏的表演。李斯不能见到秦二世皇帝,就上书揭露赵高的短处(奏折文省略)。

二世皇帝说:“为什么呢?赵高原本是宦官,却不因为安逸而随心所欲,也不因为危难就改变忠心。他行为廉洁一心向善,自从到这里以来,因为忠诚而得到提拔,因为守信而保有禄位。我认为他贤良,而你却怀疑他,为什么呢?我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没有什么见识,不懂得治理百姓,而你又老了,恐怕就要与天下无缘了。我不把国家托付给赵高,又该给谁呢?而且,赵高为人精明廉洁年富力强,下能了解民情,上能合我心意。你不要怀疑。”李斯说:“不是这样。赵高本只是个卑贱的人,不懂得事理,贪欲无厌,求利不停,地位权势,仅次于皇上,他欲望无穷,我所以说危险。”秦二世皇帝已信任赵高,恐怕李斯杀死他,就私下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有我赵高。我死后,丞相就要干田常所干的事了。”于是,秦二世皇帝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吧!”

原文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②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③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④,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馀⑤,不胜痛,自诬服⑥。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文略)。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⑧。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⑨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注释

拘执束缚:指被捕后套上刑具。

②囹圄:监狱。

③日者:指不久以前。

④行逆:倒行逆施。昆弟:兄弟。

⑤榜掠:严刑拷打。

⑥诬服:冤屈地招供服罪。

⑦官:此处为授官给……人。

⑧辞服:招供认罪。

⑨几:近,差不多。

译文

赵高审讯李斯。李斯被拘捕捆绑,关在监狱里,仰天叹息着说:“唉,可悲啊!无道的君主,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以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臣子难道不忠吗?然而,他们都不免一死。身虽死了,可是,他们所忠的人不对,如今我的智慧比不上他们三人,而二世皇帝的昏庸无道又超过夏桀、商纣和夫差,我因尽忠而被杀死,死得其所了。

况且,二世皇帝治理天下,难道不是乱来吗!不久以前,他杀死兄弟而自立为皇帝。杀害忠臣,尊宠卑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向天下横征暴敛。我并不是没有劝谏,而是他不肯听从我。大凡古代圣明的君王,饮食有节制,车马器用有限数,宫殿居室有限度,下令举办事情,增加费用却不能有利于人民的,一律禁止,所以能长治久安。现在二世皇帝的行为逆于兄弟伦常,不考虑后患;诛杀忠臣,不顾忌灾殃;大规模地建造宫室,向天下加重赋税,不爱惜钱财。这三件事已经做出来了。可是,天下人都不会服从。现在反叛的人,已经占据天下一半的土地,可是二世皇帝心里还不觉悟,而用赵高为辅佐,我必定会看到反军攻进咸阳城,麋鹿将在朝廷游荡了。”

于是,秦二世就派赵高审理丞相李斯的案件,定罪名,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逮捕了李斯所有的宗族和宾客。赵高审讯李斯,拷打了他一千多下。李斯忍受不了疼痛,只好屈打成招。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自认为能言善辩,有功劳,确实没有谋反的动机,希望能有机会上书自我辩解,希望秦二世醒悟而赦免他。李斯就从狱中上书(文略)。奏书递交以后,赵高叫狱官弃置不上奏。赵高说:“囚犯怎能上书!”

赵高指使他的党羽分为十几批,假扮作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轮流去审讯李斯。李斯改成用实情对答,赵高就派人再拷打他。后来,秦二世皇帝派人向李斯验证口供。李斯以为又同前几次一样,最终不敢改变口供,表示服罪。赵高把判决呈递上去。秦二世皇帝高兴地说:“没有你,我几乎被李斯出卖了。”等到秦二世皇帝派去调查三川郡守的使者到达三川时,项梁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时,又正值李斯被交给狱官看管。赵高就伪造了李由谋反的罪状。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受五刑,在咸阳市上腰斩。李斯走出监狱,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他的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还能办得到吗?”父子两人相对痛哭。李斯三族的人都被诛杀。

编后语

《李斯列传》位列《史记》列传中的第二十七,前面是《刺客列传》。《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的社会政治背景极其广阔,几乎涉及了整个秦朝的兴亡史,而秦朝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李斯全心辅佐秦始皇,加速了秦统一天下;李斯违背秦始皇意志,参与赵高的阴谋改立胡亥,助纣为虐,怂恿胡亥胡作非为,又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本书选取了《李斯列传》中李斯传部分,省略了赵高部分以及“太史公曰”。我们此篇,可以找到秦朝灭亡的最直接原因,也可以对那种“唯利是图的个人奋斗”有所反思。

说岳全传汉书退婚后,嫂子要宠我!无我梦魇我的极乐游戏让你当兵两年,你咋成将军了!让你交作业,你竟造出复活甲?唐史并不如烟·第七部:帝国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