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本纪(1)(1/1)
第1章五帝本纪
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也是人们称颂的远古圣人。远古时期,不仅有部落间的征战,人们还要与猛兽战斗、治洪水、开垦良田,部落首领实行禅让制,能者居之。该篇能被司马迁放在第一的位置,源于黄帝、尧、舜等人在道德、治国、为民造福方面的成就及影响,这也是他的政治理想所在。《五帝本纪》反映了司马迁对秦汉专制政治的厌恶,是他对大公无私帝王的理想寄托。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出生,就显得很有灵性,不是一般的孩子,尚在襁褓中就会说话。轩辕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博闻强识,明辨是非。
在轩辕生活的那个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子孙已经走向衰败,各地诸侯间征战不断,百姓遭受残害,而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征讨这些诸侯。于是,轩辕就开始练武习兵,去征讨那些不朝贡的诸侯,百战百胜,各方诸侯都来称臣归顺。只有一个叫蚩尤的人是各诸侯中最为凶暴的,没有人能征服得了他。
炎帝想攻打侵犯诸侯,各方诸侯纷纷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修养德行,以德治国,整顿兵士,研究五行之气,载重五谷,安抚万民,丈量四方土地,百姓安居乐业。轩辕训练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等猛兽,与炎帝在阪泉的郊外多次交战,最终,轩辕打败了炎帝。
接着,蚩尤也发动叛乱,不臣服于轩辕。于是,轩辕向各方诸侯征调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决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天下得以平定,轩辕取代了神农氏,被诸侯尊奉为天子,即黄帝。自此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亲自带兵前去征讨,一个地方被平定后他就离去,从不贪图享乐,一路上披荆斩棘,为万民造福。
征战中,黄帝到过很多地方。到过东边的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到过西边的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到过南边的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驱逐了北边的荤(xūn)粥(yù)部族,到过釜山,在那里与当地的诸侯合验了符契,还在逐鹿山的山脚修建了都邑。常年征战中,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常驻的地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建营房。他用“云”来命名所封的官职,还将军队称为云师,并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监察各地诸侯。万国一片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所以,黄帝在位的这个时期,祭祀鬼神、山川的活动是自古以来次数最多的。
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他用宝鼎观测太阳的运行,用蓍(shī)草推算历法。重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百姓。黄帝能够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桑蚕,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研究水流、土石、金玉的特性以供民用。他一直用心力耳目体察,教导百姓要爱惜水、火、木材及各种物品,不能过度开采利用。他的这种修为颇具有土的祥瑞征兆,而土又是黄色的,所以轩辕称帝以黄帝为号。
黄帝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他们当中有十四个人建立了自己的姓氏(姓是部族的标志)。黄帝居住在轩辕山,他的妻子嫘祖是西陵国主的女儿。嫘(léi)祖作为黄帝的正妻,为黄帝生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后来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áo),号青阳,被封为江国诸侯;另一个叫昌意,被封为若水诸侯。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这个女子叫昌仆,昌仆为昌意生了儿子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去世后,被安葬在陕西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被立为天子,这就是颛(zhuān)顼(xū)帝。
颛顼为人深沉而有谋略,通达而知事理,有远见。他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庄稼,养殖各种牲畜,顺应自然推算四时节令,信奉鬼神并依此制定礼义,理顺风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用以祭祀神灵。在颛顼统领下的疆土,往北到幽陵,往南到交阯,往西到流沙,往东到蟠木。凡是太阳照得到的地方,世间万物,大小神灵,没有不归服颛顼的。
颛顼帝的儿子叫穷蝉。颛顼去世后,穷禅没有被立为天子,被立为天子的是玄嚣的孙子高辛,他就是帝喾(kù)。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当上天子,到高辛时才登上天子之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一出生就具有灵气,降生后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德泽陂众人,而不为自身谋利益。他善于倾听,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臣民的愿望。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大地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归顺的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四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更替;他明识鬼神,虔诚地加以侍奉。他的神态肃穆,道德高尚。他的行动合乎时宜,穿着上朴素的像一个士人。帝喾治民公正,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惠及天下,单反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浸润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他的。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儿子放勋。后来帝喾又娶了娵(jū)訾(zī)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去世后,挚接替了他的天子之位。挚登位后,在国事上没有什么突出政绩,便让位于放勋。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爱像天一样博大,像神明一样充满智慧。人们就像热爱温暖的太阳一样拥戴他;就像被云雨泽陂大地一样景仰他。他富有却不骄奢,尊贵却不放纵。他戴黄色的帽子,穿黑色的衣裳,坐由白马驾着的朱红色车子。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的人相亲相爱。同族的人和睦相处了,他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便都和谐相处。
尧让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慎重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他还命令羲仲住在最东面的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谷,恭敬地迎接朝阳的升起,有秩序地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的时节。这时候,百姓分散劳作,鸟兽追求配偶繁衍后代。
命令羲叔,到最南方的边境,有秩序地安排夏天的农耕,谨慎地把事做好。根据夏至黄昏时中天大火星的出现确定仲夏的时节。这时候,民众在高处生活,鸟兽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最西面的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山,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
同时,尧还命令和叔住在最北面的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丰厚的细毛。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经常告诫百官要各守其职,这样各种事情都兴旺运转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接替我的这个事业呢?”
放齐说:“丹朱通达事理。”
尧说:“哼!丹朱这个人愚顽、好争辩,不能用。”
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
讙(huān)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接替。”
尧说;“共工空有言辞,心思不正,貌似恭敬,实际上傲慢,不能任用。”
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苍生愁苦,可以派谁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gǔn)可以。
尧说:“鲧违背天命,毁伤同族,不能用他。”
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也不迟。”
于是,尧采纳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治水九年,鲧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掌管天下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位置呢?”
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浅薄,不敢玷污天子之位。”
尧说:“那就从所有族人及大臣或隐士当中推举一个吧。”
众人都对尧说:“有一个叫虞舜的单身汉不错。”
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
四岳回答说;“他是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不讲道德,母亲顽固,弟弟凶狠,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家庭和睦,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
舜让两个新娶的妻子降下尊贵住到他位于妫(guī)河边的家里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舜这样的做法很好,让舜在司徒的职位上试任。舜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敬有礼。尧又派舜掌管山野丛林大川草泽,即使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误过事。
经过考核,舜的聪明品德得到了尧的认可。尧召见舜说:“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没有做不到的。现在你就接替我的天子之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观察他做天子是否符合天意。
舜没有辜负尧的期望,他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并校正历法。接着举行特殊仪式祭告上苍,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遥祭名山大川,又祭祀了众神。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的瑞信,选择吉祥的日子,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给他们颁发了瑞信。
二月的时候,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遥祭山川。接着,他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了季节、月份和时刻,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这样下次还可以再用。
五月,舜到达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到达这些地方后,舜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巡视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公牛作祭品。此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朝见他。朝见时,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政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通河流。将刑律刻在器物上,犯了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的人,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处理,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可以用金钱赎罪。无心或因灾害而犯下过失的,予以赦免;作恶多端屡不悔改的要施以刑罚。不过要谨慎,要尽量减少用刑罚。
讙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可以”,而讙兜还是让共工做了管理工程的官,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可以”,而四岳请求让他试试看,试的结果是劳而无功,使百姓遭受洪水之害。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民众无不心悦诚服。
尧在位七十年后遇到了舜,又过了二十年后因年老而告退,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并向上天推荐。尧是在禅让二十八年之后逝世的,听闻他去世的消息,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样。在尧去世的那三年里,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他。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没有能力,承担不了恩泽天下的重任,才禅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
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自己的儿子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逝世后,服丧三年后,舜把天子之位禅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他自己则躲到了南河的南岸。前来朝拜的诸侯,不到丹朱那里去,而是去舜那里;告状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天意呀”,之后又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帝舜。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gǔ)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到舜这一代是第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舜的弟弟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只要犯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不过,舜依然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所生的弟弟,每天都很诚实恭敬,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水捕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制作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做过生意。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二十岁时,舜就因为孝顺出了名。
舜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事,来考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的言行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家人,恪守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忠厚真诚。
舜在历山耕作的时候,对待田地的边界历山人都能互相谦让;在雷泽捕鱼的时候,对待捕鱼的位置雷泽的人都能互相礼让;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的时候,那里烧纸的陶器就完全没有次品了。
一年的功夫,舜住的地方就成了村落;两年的功夫,就成了城镇;三年,就变成了大都市。这些成效,尧很是赏识,赐给舜一套葛布衣服、一张琴,还为他建造仓库,赐给他牛羊。瞽叟仍然想方设法的想要杀死他。瞽叟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却从下面放火。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过一劫。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井壁上又挖了一条暗道通向外面。井挖到深处后,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这一次终于被他们害死了。象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象说:“舜的两个妻子也就是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那把琴,都归我。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很吃惊,却摆出一副悲伤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想得我好苦闷啊!”舜一点都不介意的说:“是,你这样真够兄弟!”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
知道这些后,尧便试着用舜,让他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每一件事,舜都办的非常妥帖。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颇具才能的儿子,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他们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八个颇具才德的儿子,世人称他们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后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
到尧的时代,尧没有举用他们。到舜的时代,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人,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井井有条。之后,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这样,普天之下,做父亲的都仁义,做母亲的都慈爱,做兄长的都友善,做弟弟的都谦恭,做儿子的都孝顺,国内安定,外族亲善和平。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叫他“浑沌”。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憎恶忠诚,喜欢恶言恶语,天下人叫他“穷奇”。颛顼氏不成材的后代,不听教导,不懂哪些话是对他好,天下人叫他“梼(táo)杌(wù)”。这三族,令世人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除掉他们。
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叫他“饕(tāo)餮(tiè)”。天下人憎恨他,他与上面说的三族并列在一起,被人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天下太平了。
舜进入山林后,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确信了凭着舜的才能足以托付天下。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荐掌管天下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
舜代行政务八年后,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yáo)、契、后稷、伯夷、夔(kuí)、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让自己了解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作为天子应具备的美德,他们都说要有宽厚的德行,远离谄媚的小人。这样,就连远方的外族也会来归服了。
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将帝尧的事业发扬光大的?”
大家都说:“让伯禹掌管水土的职务,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
舜说:“嗯,好!禹去负责治理水土,一定要努力做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要礼让给稷、契和皋陶。
舜说:“好了不要谦让了,你就去赴任吧!”
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掌管农业,去教给他们播种吧。”
舜说:“契,百官不团结,百姓不和睦,你担任司徒,去教化他们五伦,要宽厚认真的施行。”
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是掌管刑罚的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问:“那么谁能为管理各种工匠呢?”大家都说倕可以。于是任命倕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
舜又问:“谁能为我管理山泽中的草木鸟兽呢?”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虞官,主管山泽。
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能做好的。”并令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
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哎,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干扰,这样,人、神听了都会非常愉悦。”
夔说:“我轻重有节地敲打各种乐器,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起舞。”
舜说:“龙,我非常讨厌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那样会惊扰到臣民。我任命你为纲言官,每天传达我的旨命,报告民政的意见,不过一定要诚实的去做。”
舜说:“嗯,你们这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治国大事。”
此后,舜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对官员们施行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业都振兴起来了。舜把三苗部族流放到了北方。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掌管刑法,断案平正,民众都佩服他能据实断理;伯夷主管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倕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主管山泽,山林湖泽得到很好的开辟;弃主管农业,农业的收成丰硕;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远方来朝贡的宾客;舜所置的十二州牧做事,九州内的臣民没有谁违抗。
二十二位大臣各司其职,做出了他们的功绩。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划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朝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疆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无不称颂舜的功勋。于是,禹创制了乐曲《九招》,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了。天下修德政是从虞舜帝开始的。
舜二十岁时就以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执掌天下。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封赏弟弟象为有鼻之地的诸侯。舜的儿子商均没有才能,舜就事先向上天推举禹接替他的位子。十七年后,舜去世。服丧慢三年后,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以表示自己不敢专有天下。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只是改了不同的国号,用以彰显各自不同的美德。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姓氏,姓姒氏。契是商的始祖,姓子氏。弃为周的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大多数学者都说,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事;而其他各家叙说黄帝,粗糙不够典范,士大夫们也都说不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也很少传习。
我曾经游历,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前辈们谈的往往都是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习惯都有不同。大体上来说,不偏离《尚书》《春秋》《国语》上记载的比较符合事实。
我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很少有人深入的去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很接近事实。《尚书》残缺、空隙的地方有很多,但它所缺失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要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件很困难的事。我把这些材料加以研究编排,选择了那些言辞最为典雅的,著录下来成为本纪,放在全书的开头。
第2章夏本纪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到了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受到虞舜的赏识,取得了帝位,并传位给他的儿子。四百多年的夏王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还是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从此,专属王权开始显现,天子之位代代相传。《夏本纪》向人们展示了从夏禹到夏桀时期,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并突出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位卓越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夏禹的本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上天子之位,而是给别人做臣子。
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成灾,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淹没了土地,老百姓愁闷却又无计可施。尧急着要寻找到一位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举荐鲧。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声誉的人,不能采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可叹的是,九年过去了,洪水之患没有平息,鲧对洪水的治理没有多少成效。于是,尧只好再找一个能接替的人,最后他找到了舜。
舜被尧提拔重用,执代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在巡行中,舜发现鲧治水没有功绩,然而民众怨声载道,就把鲧流放到了羽山。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正确。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接替鲧继续治理洪水。
尧去世后,舜问四岳:“有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尧的事业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担任司空一职,就一定能很好地传承尧的伟业。”帝舜说:“哦,那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干好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不要推辞了,你就去担负这一任务吧!”
禹办事机敏而又勤奋,处理事情时从不有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讲话诚实可信,声音和悦,举止中规中矩,但凡是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看到。他勤勉、端庄肃穆,是世人的良好典范。
禹很快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舜的命令上任了。命令诸侯百官征集壮丁,展开平治水土的工作。穿山越岭,勘测山地,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河流的位置。禹因为父亲鲧治水无功被处罚感到伤痛,因此劳身苦思,深记父亲的教训。在外十三年,即使路过自己家门也不会进去探望。在吃穿上他节衣缩食,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他居住在很简陋的房屋里,却把大量的钱财耗用于修建水利工程上。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穿底有齿的鞋。总是随身携带着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以及圆规、方尺,还带着勘察四时的一起,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的道路,修筑九座大堤,丈量九座大山。同时令伯益发放稻种,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播种;令后稷向饥荒的民众发放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给帝王,还考查了各地的交通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的行动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治理了壶口,接着就治理梁山和岐山。修治好太原之后,接着修治岳阳山。治理了覃怀,又去治理漳河。这个州的土壤是白色的,田地的质量在全国占第五等,赋税占全国第一。恒水和卫水顺流而下,大陆河也治理好了。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使用的珍奇异兽皮毛。冀州的贡品绕过碣石山,驶入黄河,最后再运到国都。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正在修建提防;雍水、沮水这两条河流汇合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树的土地上已经在养蚕,于是百姓从高山上搬到平地上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黑色的,土地肥沃,草木生长的非常茂盛,生机盎然。这个提防的田地列在全国第六等,赋税则为全国第九。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使兖州赶上其他州。这一州的贡品是漆器和蚕丝,还有装在竹筐里进贡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这里的贡品由船运经济水、漯水,驶入黄河,最后再运到国都。
东边的大海与泰山之间是青州。青州东北的堣夷已经得到治理,潍水、淄水也已经疏通。这个州的土壤是白色的,海滨则是咸碱地。田地列在全国第三等,赋税则为全国第四等。这个州的贡品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谷里出的丝、麻、铅、松、怪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竹筐里进贡的山桑蚕丝。这里的贡品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的。
东边的大海、泰山与淮水之间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经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得到开垦,大野泽蓄满了水,东原土地平整。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坟,它上面的草木繁茂丛生。田地列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五色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雉羽,峄山之阳特产的制琴良材名桐,泗水滨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献的珍珠贝及鱼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赤黑色细缯和白色绸帛。它进贡道路由淮水船运入泗,再通于菏水。
北起淮河,东南到大海是扬州。彭蠡之域已汇集众水成湖,作为每年雁阵南飞息冬之地。彭蠡以东诸江水已入于海,太湖水域也就安定了。于是遍地长满丛生的竹林,到处尽见美盛的芳草、葱翠的乔木。这一州的土壤是涂泥,田地列在第九等,赋税则为第七等,有时杂出为第六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三种成色的铜,以及瑶琨美玉、竹材、象牙、异兽之革、珍禽之羽、旌牛之尾,和岛夷族所献的一种称为“卉服”的细葛布,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绚丽的贝锦,和妥加包装进贡的橘子、柚子。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都是在这个地方奔入大海。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得到疏导,云泽、梦泽得到治理。这里的土质湿润,土地质量列在全国第八等,赋税列在全国第三等。这里的贡品有: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铜以及椿木、柘(zhè)木、桧木、柏木,还有粗细磨石,箭头的砮(nǔ)石、丹砂,特别是可做箭杆的竹子箘(jùn)簬(lù)和楛(hù)木是荆州地区三个诸侯国进贡的最有名的特产,还有包裹着和装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时滤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着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丝带。有时还会根据天子的命令进贡九江大龟。这些贡品是由长江的沱水、涔水、汉水,转行陆路再进入洛水的,然后再转入南河。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了一个湖泊,还治理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地低洼,土质是肥沃坚实的黑土。土地质量列在全国第四等,赋税列在全国第二等,有时居第一等。进贡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细丝絮,有时还会根据天子的命令进贡治玉磬用的石头。这些贡品是由水路,经洛水转入黄河的。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种,沱水、涔水也已经疏通,蔡山、蒙山已经治理好了,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列在全国第七等,赋税列在全国第八等,有时也位列第七等或第九等。这里的贡品有美玉、铁、银、可以刻镂的硬铁、可以做箭头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罴、狐狸地毯。这些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miǎn)水,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到达国都。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漆水、沮水向南汇入渭水,沣水也汇入渭水。荆山、岐山已经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绩,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三危山已经开发了,三苗族也已经安定。这里的土质色黄而且松软肥沃,田地位列全国第一等,赋税位列全国第六等。这里的贡品是美玉和美石。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顺流到达龙门西河,会集到渭河。进贡地毯的部族有昆仑、枝支、渠搜,这时西部边疆的各族也归服了。
禹开通了九条山脉: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经过九江,直通到庐山。
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到了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河。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使它流入南海。疏导黄河,通往积石山,经过龙门山,向南到华山的北面,然后东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汇入黄河,直到大邳山;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流入渤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水,流经大别山,向南进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鸟鼠山是渭水的发源地,往东流入沣水,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再向东与伊水会合,最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山川河流得以治理,从此九州统一,四方安居乐业,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得以疏通,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俯首称臣了,各种物产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标准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的。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并规定:“要恭敬地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不能违抗天子的命令。”
禹下令规定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距离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方圆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的是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外三百里的为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遍布四海。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黑色的圭玉,向天下宣告——禹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皋陶主管执法,治理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皋陶申述他的观点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大臣之间团结。”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呵!都象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讙(huān)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小人呢?”皋陶说:“对,是这样。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接着说道:“开始先从办事来检验,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严肃地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佐王事,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叫人们胡作非为,胡思乱想。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居于官位,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说:“如果按你的话行事,一定会做出成绩的。”皋陶说:“我才智浅薄,只是考虑一些有助于国家治理的方法。”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看法吧。”禹行了拜礼后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把事办好。”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呢?”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我和益一起去给百姓送稻粮和新鲜的肉食。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间沟渠引入河道。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将粮食从较多的地区调济给粮食欠缺的地区,或者将百姓迁到适宜的地区居住。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皋陶说:“是啊,这些都是伟大的业绩。”
禹说:“天子啊!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图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制作锦绣服装,你们要明确各种服装的等级。我想通过各地音乐的雅正与淫邪等来考察那里考察那里政教的情况,以便取舍各方的意见,你们要仔细地辨听。我的言行有过失的地方,你们要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奉承,回去之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四周辅佐我的大臣。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只要天子的能真正施行德政,他们就会被清除了。”禹说:“对。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混而不分,就不会有功绩了。”
舜帝说:“你们千万不要像我的儿子丹朱那样骄纵傲慢、好吃懒做,在无水的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里做淫乱的事情,以致不能继承天子的王位。对这种人的行为我决不会顺从。”禹说:“我娶涂山氏女儿的时候,新婚第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启我一天都没有抚育过,这样才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了成功。我帮助天子设置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建立了十二个州并在那些地方设立了首领,并将国家的疆土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长官,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不服从,希望您记着这件事。”舜帝说:“用我的德行来开导,那么凭借你的努力肯定能使他们归服!”
皋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以禹为榜样向他学习。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因此,舜的德行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时,夔担任乐师,谱定乐曲,祖先的神灵因此来降临欣赏,各诸侯间相互谦让,鸟兽在宫殿周围飞翔、起舞。当《箫韶》被奏完九遍后,凤凰也飞来了,群兽翩翩起舞,百官忠诚合谐。舜帝于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他又唱道:“大臣们欣喜克忠职守啊,天子治国要有功啊,百官事业就兴盛啊!”皋陶跪拜,先低头至手,又叩头至地,然后高声说道:“您可要记住啊,要带头努力尽职,谨慎对待您的法度,认真办好各种事务啊!”于是也接着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大臣都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啊!”又唱道:“天子没有宏图大略啊,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将败坏啊!”舜帝拜答说:“对啊!以后我们都要努力办好各自的事务!”就这样,天下都推崇禹制定的法度和音乐,尊奉他为山川的神主。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王位的继承人。过了十七年之后,舜帝去世。服丧满三年后,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见商均,而是去朝见禹。禹于是又登上了天子之位,坐北朝南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立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禹帝登上天子之位后,选皋陶为王位的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但是皋陶还没有继任就去世了。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后来他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又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逝世。益继任了天子之位。服丧满三年后,益把王位让给禹的儿子启,然后隐居在箕山之南。禹的儿子启德才兼备,天下人都归心于他。所以,诸侯都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他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启登临王位后,有扈氏不臣服,启前往征伐,在甘地展开了激烈的征战。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还召集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说:“啊!六军将领们,我要向你们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不遵从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如今,我恭敬地执行天命对他的惩罚。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的剑手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就是不服从命令。驭马的人不能整齐、正确的驾驭车马,也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处死,并把他的家人贬为奴婢。”于是消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归依。
夏后帝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了国家,兄弟五人在洛水北岸避难,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也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他们将四季和日期都搞乱了。胤奉命前去征讨,并作了一首《胤征》。
中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帝相继位。帝相去世后,他的儿子少康继位。少康去世后,他的儿子帝予继位。帝予去世后,他的儿子帝槐继位。帝槐去世后,儿子帝芒继位。帝芒去世后,儿子帝泄继位。帝泄去世后,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去世后,弟弟帝扃(jiōng)继位。帝扃去世后,儿子帝廑(jǐn)继位。帝谨去世后,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王,这就是帝孔甲。帝孔甲继位后,迷信鬼神,违反道德,干淫乱的事情。夏后氏的威望日渐衰落,诸侯相继背叛了他。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陶唐氏已经衰败,有个后代叫刘累,曾经从养龙人那里学过驯龙之术,于是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御龙氏”姓氏,让他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将雌龙肉做成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吃了以后,觉得肉酱非常美味,又派人去找刘累要,刘累害怕了,就逃到了鲁县。
孔甲去世后,他的儿子帝皋继位。帝皋去世后,他的儿子帝发继位。帝发逝世,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因为自从孔甲在位以来,很多诸侯相继叛离了夏。帝桀上位后,不修德行而用武力伤害百姓,弄的民不聊生。桀将汤囚禁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汤修行德业,诸侯都来归附他。于是,汤征集兵士,并领兵去征讨夏桀。夏桀逃到鸣条,直到被放逐而死。桀对人说:“我十分悔恨当初没有在夏台杀死汤,以致使我落到这个下场。”这样,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坐拥天下。汤给夏的后代分封了土地,到周朝时,把杞的土地封给了他们。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国号为姓,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传说,孔子曾校正过夏朝的历法,所以,大多数的学者都能传述《夏小正》。从虞舜、夏禹时代开始,赋税的制度就很完备。有人说,当年,禹是在长江南会聚诸侯,考核他们的功绩时死的,于是就近葬在了那里。所以,埋葬禹的苗山后来被改名为会稽山。会稽就是会计,即会合考核的意思。
第3章殷本纪
商朝,又称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王朝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直至商纣灭亡,大约历经600年。《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司马迁浓墨重彩的描写了商朝的诸位贤君以及千古第一暴君——商纣王;饱含热情地歌颂了,在商王朝统治中,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以叙述的口吻贬斥了商纣王刚愎自用、荒淫无度、迫害官民的暴君行径。
殷的祖先是契(xiè),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帝喾(kù)的次妃。简狄与两个同伴一起去河边洗澡时,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就拣起来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成人后,辅助禹治理洪水有功,舜帝于是对契说:“现在,百姓之间不和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要认真地传教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时要宽厚。”舜帝将商地分封给契,并赐他姓子氏。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的生活因而得以安定。
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去世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去世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去世后,儿子曹圉(yǔ)继位。曹圉去世后,儿子冥继位。冥去世后,儿子振继位。振去世后,儿子微继位。微去世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去世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去世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去世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去世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去世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还因此写了一篇《帝诰》,叙写迁都的情况。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于是成汤就去征讨他。成汤说:“我曾说过这样的话:人们通过照水就能了解自己的形象,看民众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国家是否治理得好。”伊尹说:“英明啊!能听从善言,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爱护百姓,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才都要任用。努力吧,努力吧!”成汤对葛伯说:“你不能敬奉天地,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决不宽赦。”于是写下一篇《汤征》,记载了征讨葛伯的情况。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拜见汤,苦于没有门路,于是自愿充当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见到汤,背着饭锅、砧板,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劝说汤实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原本是个隐士,汤曾派人去聘请迎接他做官,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做官,并向汤讲述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不同做为。于是,汤举用他,委任他管理国家大事。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回到商都亳从北门进城时,他遇见了汤的贤臣女(rǔ)鸠和女房,于是做了《女鸠》、《女房》两篇文章,述说他重回商都亳的心绪。
有一天,汤外出,看见野外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祈祷说:“愿四面八方的禽兽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哎,这样岂不是把全天下的禽兽都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到我的罗网里来吧。”诸侯听到这件事后,都感慨地说:“汤的仁德真是高远,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德。”
当时,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在作乱。于是,汤举兵,由伊尹跟随,率领诸侯,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讨伐昆吾,后来又讨伐夏桀。汤说:“来,你们众人都过来听我说:并不是我这个人兴兵作乱,实在是因为夏桀他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也听到你们总是说夏桀罪孽深重,我畏惧上天,不得不去征伐他呀。如今,夏桀犯下这么多的恶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此刻在这里,你们可能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那又能怎样?’夏桀君臣耗尽民脂民膏,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也不团结。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他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败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的旨意,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言而无信。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将惩罚你们,概不宽恕!”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一篇《汤誓》。当时汤说“我很勇武”,因此他号称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的旧地大败,奔逃到鸣条,夏军彻底崩溃。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葼(zōng),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义伯、仲伯二臣为此写了《典宝》。夏被汤灭掉之后,想换掉夏的神社。然而,夏的社神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在平定水土方面没有谁能超过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了《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理由。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汤登上天子之位,天下得以平定。
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作了朝廷的诰命。汤废除了夏的制度法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三月,殷商王汤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怨恨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对民众油功劳,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治理了东面的长江、北面的济河、西面的黄河、南面的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安稳的生活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残害百姓,上天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诸侯。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汤亲政之后,修改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还改变了器物崇尚的颜色。他崇尚白色,规定朝会要在白天举行。
商汤去世时,太子太丁还没即位就早亡了,只好由太丁的弟弟外丙为为王,这就是外丙帝。外丙上位三年后去世,王位立外丙的弟弟中壬接任,这就是中壬帝。中壬上位四年后去世,伊尹就拥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王。太甲,是汤的嫡长孙,他就是后来的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为谏训太甲,作了《伊训》《肆命》《徂后》。
太甲帝执掌朝政三年,政治混乱、暴虐,违背了汤的法度,德业败坏。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国家政务,主持国事,召见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弃恶从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权交还给他。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伊尹对太甲帝的改变十分赞赏,就写了三篇《太甲训》,赞扬他,并将他称为太宗。
太宗去世后,他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临政的时候,伊尹已经离世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为了将伊尹的事迹流传给后人,咎单作了《沃丁》。
沃丁去世后,他的弟弟太庚即位,也就是太庚帝。太庚去世后,他的儿子小甲即位;小甲帝去世后,他的弟弟雍已即位,也就是雍已帝。到了雍已帝的时候,殷朝的国势已经开始衰弱,有的诸侯已经不来朝拜天子。
雍已去世后,他的弟弟太戊即位,也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zhì)为相。当时国都亳出现了桑树和楮(chǔ)树合生在朝堂上的怪异现象,一夜之间就长得有双手合抱那么粗壮。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询问。伊陟对太戊帝说:“臣曾经听闻,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政治有什么缺失啊?您赶快修养德行吧。”太戊听从了伊陟的劝谏,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这些话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绩,写下《咸艾(yì)》《太戊》。太戊帝在祖庙中称赞伊陟,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伊陟谦让,写下《原命》。这之后,殷的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因此,太戊帝又被称为中宗。
中宗去世后,他的儿子中丁继位。中丁帝将国都迁到隞(áo)。后来,河亶(dàn)甲又将国都迁到了相,祖乙登位后国都又被迁到了邢。中丁帝去世后,他的弟弟外壬即位,也就是外壬帝。这些事情在《仲丁》一书上都有记载,但现已残佚不存。外壬帝去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在位的时期,殷朝国势再度走向了衰败。
河亶甲去世后,他的儿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再度步入了兴盛的轨道,巫咸被任以重任。
祖乙去世后,他的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去世后,他的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沃甲去世后,沃甲的哥哥祖辛的儿子祖丁被立为天子,他就是祖丁帝。祖丁去世后,他的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被立为天子,他就是南庚帝。南庚帝去世后,祖丁帝的儿子阳甲被立为天子,他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的国势又一次走向衰落。
自中丁帝之后,废除嫡长子,拥立兄弟或者侄子继任王位。王族里的人会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这造成了殷商连续九代的混乱。也正是因为这样,诸侯们都不再来朝见天子。
阳甲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盘庚接任天子之位。盘庚即位时,殷朝已在黄河以北的奄地定都,渡过黄河,盘庚又将国都定在了亳,这里是汤的故居。自汤开始到盘庚这一代,已是第五次迁都了,殷朝的国都一直不固定,民众一个个怨声载道,倍受迁移之苦。盘庚见此情景,就下旨告谕诸侯大臣:“从前高祖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依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于是,渡过黄河,国都又南迁到了亳,修缮亳都,遵行汤的政令。此后,百姓生活渐渐安定,殷朝的国势又一次兴盛起来。盘庚施行成汤的德政,天下归心,诸侯又开始陆续前来朝拜。
盘庚帝去世后,他的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时,国政又一次衰弱了。万民感念盘庚的圣德,于是写下了《盘庚》三篇。小辛帝去世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小乙帝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盛世,但一直没有找到得力的辅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发表政见,由冢宰管理国家政事,他则将自己的全部心思用在观察国家风气上。有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叫说(yuè)的圣人。等到白天的时候,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观察群臣百官,没有一个人像那位圣人。于是,他派百官到处去寻找这位圣人,后来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说。可惜这时候,说正在服刑役,在傅险修路。官员将说带给武丁看,武丁说正是这个人。见到说之后,武丁和他交谈,发现说真的是贤圣之人,就举用他担任国相。这之后,殷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武丁下旨以傅险这个地名来作说的姓氏,称他为傅说。
有一次,武丁祭祀汤后的第二天,一只野鸡落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惊惧不安。祖己说:“大王不必担忧,先修明德政。”祖己进一步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以他们的道义为标准;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夭折,而是这些人的德行影响了自己的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唉,大王您继承王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还要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根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举行各种礼仪!”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推行德政,国人都很高兴,殷朝的国势再一次兴盛起来。
武丁帝去世后,他的儿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祖庚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荒淫暴乱,殷朝的国运再度衰落。
甲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廪辛即位。廪辛去世后,他的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帝庚丁。庚丁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乙即位,这时,殷都又从亳迁到了黄河北岸。
武乙暴虐无道,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它为天神,跟它下棋赌输赢,让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输了,就侮辱它。还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黄河和渭河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击死。武乙死后,他的儿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去世,他的儿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时,殷朝更是一蹶不振。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出身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乙帝正妻,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去世后,辛继位,他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
纣天资聪明,有口才,办事敏捷,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空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言辞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在大臣面前夸耀才能,抬高自己的声威,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沉迷作乐,宠爱女人。尤其是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话。那时候,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一首靡靡之音,粗鄙的舞蹈,颓废的旋律。为了充实鹿台钱库的钱财,他加重赋税,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纣对鬼神不尊敬,他还招来很多人,聚集在沙丘乐舞嬉戏。修建池子,用酒当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彻夜狂欢。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相继背叛他。他不思悔改,还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
纣将西伯昌、九侯、鄂侯三人封为三公。九侯将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这个女儿不喜淫荡作乐,纣恼怒之下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与纣展开了激烈争辩,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知道后,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里。西伯的僚臣闳(hóng)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这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令他去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都不喜欢。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制造谗言,毁谤别人,诸侯因此更加疏远纣了。
西伯被纣放回去后,暗中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很多背叛纣的诸侯都转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逐渐强大,纣的权势和威严慢慢削弱。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列祖列宗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纣的劫数怎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为天子,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去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
西伯昌去世后,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背叛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诸侯就有八百多个。诸侯们都说:“讨伐纣的时候到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封地了。
纣更加荒淫无度,不思悔改。大臣微子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恼羞成怒后,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箕子见此情景很是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把箕子囚禁起来。就连殷国的太师、少师都拿着祭器喝乐器,急急地逃到了周国。周武王见时机成熟,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与周武王进行对抗。
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用宝玉缝制的衣服,跑到火里自焚而死。追赶到的周武王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然后,周武王处死了妲己,释放了关押的箕子,重筑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纣的儿子武庚胃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以盘庚的德政为榜样,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认为他们的功德不及五帝,于是称之为王。殷的后代被周武王封为诸侯,隶属于周。
周武王去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成王命周公旦消灭了他们。于是,把微子封在宋国,用以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说:我是根据《诗经》中的《商颂》来编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汤以来,很多史实都采用《尚书》和《诗经》的记载。契的姓为子,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说过,殷人制造车子的技术很好,殷人崇尚的颜色是白色。
第4章周本纪
这是一幅叙写八百年周王朝兴衰跌宕的巨制宏图:大周初期,天子威仪,八方来朝,君臣和睦、偃戈释旅,边界辽阔。周王朝,不同时期的不同君王或爱民或伤民,政治作风迥然不同,君臣之间或共图伟业或相互倾轧。在周朝的诸多君王中,不乏圣主典范:文王、武王、成王、周公,他们攘边安内、仁义兴邦,是杰出的古代政治家。
周的始祖是后稷,名字叫做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叫做姜原,是帝喾的正妃。有一天,姜原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巨人的足迹,感到很吃惊,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兴奋的喜悦想要去踩它。踩下之后,突然觉得肚子里动了一下,就好像怀孕了一般。到了相应的生产期,姜原果然生下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姜原认为这个男孩不吉祥,就将他丢弃在小巷中。但是,经过那儿的牛马,却都避开并没有踩踏他;于是,姜原又打算把他丢弃到树林里,树林里有很多人在呢,抱着孩子就又换了地方;这次,姜原把他丢到结冰的沟渠里,可是有一群鸟飞过来张开它们的翅膀为这个孩子盖着垫着。此情此景,令姜原相信这个孩子肯定具有神奇,于是就收留了他,并且将他抚养长大。因为当初想丢弃他,所以姜原将这个孩子的名字唤做“弃”。
在还是孩提时期,弃就出类拔萃,有大人物那般高远的志向。玩游戏的时候,他喜欢种植麻、豆子,麻、豆子都长得很好。等弃长大后,他自然而然的就喜爱耕作农稼。他勘察土地类型,选择最适合土地类型的谷类耕作,别人都向他学习耕种的方法。帝尧听说后,就提拔弃为农师,教民众如何耕种,整个天下都蒙受他的恩德。帝尧说:“弃,以前,老百姓的粮食总是不够吃,要饿肚子,你做农师后,播植百谷,百姓才有幸免于饥荒。”于是,因为弃的功劳,尧就将邰这个地方封给了弃,另外以姬作为姓,以原有的官名“后稷”作为称号。后稷这一族的兴起,在尧、虞、夏的时候,历代都有好的德声,家族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