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1)
1937~1949年,中国人民为和平与主权而战。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45年9月2日,这场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的,是全面侵华的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通电,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图用武力侵占平津和华北的阴谋,指出中华民族已到危急关头,只有实行全面抗战,中国才有出路。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准备对日作战。由此开始了中国人民历时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自从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为营,6年中蚕食了华北北部广大地区,北平、天津也完全处于日寇包围之中。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平汉线上的卢沟桥地区,已成为北平联系内地的唯一门户。根据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日本获得了在卢沟桥南的丰台铁路枢纽一带的驻军权,此时已集聚了8000名日军,随时可以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后,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将士们个个奋勇拼杀,其中一连的全体官兵最后只剩下4人,仍旧与敌寇进行肉搏。一名战士手握大刀,一连砍倒了十几个日军,自己也英勇捐躯。日寇在我守军英勇无畏的打击下,丢下了100多具尸体狼狈滚出永定河东岸。
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却暗中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7月25日,日寇开始进攻平津,26日强占了廊坊,切断了平津两市之间的联系。28日早晨,日寇终于向北平发起总攻,北平陷落了。在与日军激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部抗击日寇的进攻,先后献出了生命,成为抗战以来最先殉国的高级将领。
1937年9月,日军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太原。平型关是太原的门户,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日军便企图攻取平型关,以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9月,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担负了配合友军作战,侧击来犯日军的作战任务。全师指战员受领任务后,决心歼灭来犯之敌,保卫山西,打出八路军的军威。
9月上旬,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并占领有利地形。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狭窄谷道伏击歼敌。23日夜,115师师部进至平型关以东之冉庄、东长城村地域,并部署作战计划,进行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我115师伏击阵地。115师指挥员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整个战斗中,各级指挥员指挥果敢沉着,作战任务明确,他们按预先作战方案以一部歼击先头日军,阻其沿公路南窜;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此役取得了杀敌1000余人的战果。此时,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从蔚县、涞源调兵增援,但115师对此早有防范。增援日军被115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及以东地区,并于腰站毙伤其300余人。
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暴行记录。
据统计,南京大屠杀中,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中国军民遇害人数近40万人。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死亡人数巨大,为现代战争中所仅见,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质。就连一个德国人在给法西斯德国政府的报告中,也说日军简直是“兽类的集团”。这个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永远保留在历史上,不是少数日本人可以抹杀掉的。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当时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就暴露在日军的面前。12月3日,日军逼近南京,双方开始零星战斗。9日,日寇开始大举攻城。15万南京守城部队激战三四天便全军溃退。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进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日寇以“搜索中国逃散官兵”为名,冲入市民房舍大肆烧杀抢掠,见到青壮年男子当场就开枪射杀,对于战场上俘虏的中国官兵,或者集体枪杀,或者挖坑集体活埋。18日夜间,在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寇将被囚禁在幕府山的军民57418人以铅丝捆绑,驱逐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射杀,一些倒卧血泊中尚能挣扎的中国军民,都被乱刀戳死,全部尸骨被浇上煤油焚化。还有无数尸体被抛进长江……
日寇对南京军民的屠杀是灭绝人性的。他们或者随意从商店拉出一青年,脱光衣服,用硝镪水浇下,使浑身焦烂,再逼令行走,直到倒毙,以此取乐;或者剥去被俘士兵的衣服,捆在柱子上、门上,用锥子把他们刺成血人,对叫骂怒视者,再猛锥眼睛,随后用刺刀把喉咙穿破;或者把成百士兵绑起,挖出眼睛,割去耳朵,放火烧死;或者轮奸孕妇后,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至于把人捆在电线杆上或树杈上作为枪击和刀刺的靶子,更是常有的事。甚至搞杀人竞赛,如在日本出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上,就以“杀人记录已超百人”为题,登出了日本官兵手拿战刀搞杀人竞赛的照片。杀人最多的一个日兵,竟一连杀了106个中国人。只有300来户人家的王府巷被日寇多次血洗。见到走路的人他们就捉住乱刺,割下头,有许多人家被全部杀死。几天之内,王府巷被杀害的居民就有500多人。
抗战胜利以后,由中国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判以绞刑,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歼灭战,歼敌约1.2万人。
1938年春天,日军由津浦路向南推进,企图夺得徐州后,进一步攻占武汉,逼蒋介石投降,以实现其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危急的形势下,李宗仁受命指挥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粉碎日军的计划。
1938年3月中旬,日军矶谷师团不等蚌埠方面援军呼应,便直扑台儿庄,企图一举攻下徐州,打通津浦路。李宗仁一面命孙连仲第2集团军坚守台儿庄,一面派汤恩伯第20军团迅速南下,夹击敌军。正当第20军团顺利向台儿庄一线的日军施行包围的时候,从临沂方面开来的坂本支队突然出现在背后。与此同时,第五战区的第75军周岩部也奉命投入作战。这样,第20军团与第75军就从北至东呈弧状,对坂本支队形成围歼的态势。坂本支队的到来,牵制了我方第20军团的兵力,日矶谷军团便全力向台儿庄进攻。
4月1日,矶谷军团向台儿庄东侧的第27师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27师官兵坚守阵地,与敌展开了生死搏斗。4月6日清晨,汤恩伯率领第20军团奉李宗仁之命,披星戴月赶到台儿庄北面。这时候,李宗仁也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向敌军发起全线进攻。李宗仁一声令下,全军将士锐不可当,向日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台儿庄的日军如瓮中之鳖,全部被歼。
与此同时,在临沂方面的张自忠、庞炳勋等军队也已击败该处日军,将临沂城牢牢掌握在手中。至此,台儿庄之战,我方大获全胜。
这次胜利,再次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白日梦,进一步鼓舞和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可以说,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40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近卫文麿组成内阁,确定了新的侵华计划:南取昆明,中攻重庆,北进西安。同时,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对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则加强了军事进攻,疯狂“扫荡”。国民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针,投降主义滋长,华北的抗日斗争面临更大的困难。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克服投降危险,扭转整个战局的被动局面,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华北地区组织一次破袭战,采取“截线拔点”的方法,投入较多兵力,截断正太路等敌之主要交通线,使其联络中断、经济断绝、增援不得,然后再采用奇袭、围困、强攻等多种方式歼敌,拔掉其在根据地腹地的据点,以此促成华北战局的发展,打破其进攻昆明、重庆、西安的战略部署,以此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争取局势的转变。此役,八路军因先后有105个团参加战斗,故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至12月5日结束,历时三个半月。从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苏、鲁、豫、皖境内的八路军为配合百团大战亦各自向当前之敌作战。作战地区绵延晋冀大部,热、察、绥、鲁各一部分,包括正太、平汉、津浦、胶济诸铁路沿线及晋冀境内的许多公路沿线,战线长达5000余里。此次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直接指挥,分为三个阶段。
8月20日至9月10日,战役第一阶段开始展开。为交通总破击战,中心任务是破坏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以正太铁路为重点攻击目标。
9月20日到10月上旬,战役进入到第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战果,破袭与歼敌同时进行。为了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扩大战果。
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
八路军129师以主力组成左右两大攻城集团,于9月23日发起攻击。左集团至25日攻克榆社城等4个据点,其间日军对八路军丧心病狂地使用化学武器。右集团至27日攻克辽县以西的许多据点。正当两集团整理准备攻击辽县时,因日军援兵到达辽县而停止攻击。至9月30日,因辽县、和顺的日军援兵已迫近,129师撤出战斗。
八路军120师主力在同浦路忻口、宁武、朔县间展开交通破击战。至9月27日袭击宁武县西南之头马营等多处据点,控制了朔县至原平间数段铁路。后因日军大量增援,120师随即撤出战斗,结束了第二阶段战斗。
从10月6日至12月5日,战役进入到第三阶段。八路军经过40多天的连续作战,伤亡减员较大,极度疲劳,准备进行休整,但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大阶段大规模打击之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报复性“扫荡”。在晋察冀边区,10月13日至28日,日军万余人分10路“扫荡”平西。11月17日至12月上旬,日军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日军对太岳区的“扫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达两个月之久。由于日军进行连续反复的“扫荡”,使根据地遭到了极大破坏。到12月3日,日军主力才退出根据地,留千余人在阜平、灵山等地建点修路,企图分割北岳区。但在八路军的袭扰和打击下,被迫于1941年1月4日撤退。至此,百团大战基本结束。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各部共战斗1825次,击毙击伤日伪军25800人,俘获日军18688人,收复县城50座。日军遭此沉重打击后,士气大落,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多田骏被撤职,敌人的战略部署被打乱了。百团大战的胜利成果是抗战以来最令人振奋的,连国民党也不得不表示佩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给朱德、彭德怀发电,表示“深表钦佩”,说:“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日寇致命之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蒋介石来电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对于克服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意义。国人也从百团大战中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又采取了消极抗日的政策,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0年11月14日,国民党军令部拟定了《黄河以南剿灭共匪作战计划》,规定第三、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主力避免与日寇作战,集中力量分两步迫使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2月底以前撤至黄河以北。12月3日,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又策划了消灭皖南新四军的作战部署,规定皖南新四军不得由镇江北渡,只准由江南原地北渡,或由国民党另行规定北渡路线。国民党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借机消灭皖南新四军。根据上述“计划”和“部署”,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皖南集结了7个师和1个旅,共8万多人,任命上官云相为总指挥,设置了袋形阵地准备歼灭北渡的皖南新四军。
中共中央为了顾全大局,同意了将皖南新四军北移的要求,电令项英加紧北移的工作,并及时通报了国民党在皖南集结重兵的情况。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冒雨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当时全军共约9000余人,编成3个纵队。6日拂晓,新四军老3团的一个便衣班在云岭脚下与国民党第40师第120团的一个搜索连遭遇,发生激战。
事变的枪声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凭借优势兵力步步紧逼,高岭、铜山、高坦等战区炮火纷飞。6日下午,新四军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会攻星潭,然后冲出包围圈。正当新四军在7日晚攻克星潭,准备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时,项英突然下令将部队撤回,将刚用血肉夺来的星潭,又还给敌军。12日下午,在形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新四军召开了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叶挺军长决定立即分散突围,确定了突围后的汇合地点。13日凌晨,新四军军部首长率精干人员分两路突围。叶挺、饶漱石为一路;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为一路。这时候,上官云相又发起了第三次总攻击,为了保存力量,叶挺军长决定深入敌营,与顾祝同谈判,结果被卑鄙地扣留。项英带领的一路在大观山中隐蔽了一个多月,后来,项英的副官刘厚总叛变,打死了项英、周子昆,向国民党邀功去了。在皖南事变中,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与国民党军8万之众英勇拼杀了7昼夜,除约2000余人突围外,3000余人壮烈牺牲,3600余人被俘或失散。
事变后,蒋介石公然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为了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周恩来愤然在《新华日报》题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词,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几天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扩编为7个师。
皖南事变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应,美、苏等盟国纷纷指责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将领也极为不满,全国人民更是同声谴责,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大会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接着,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党章的特点。新党章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由幼年走向成熟。周恩来、陈毅、博古、康生、陈云等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专题发言。大会于6月9日至10日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在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13人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为中央主席。至此,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从1943年起,中国由战略守势逐渐转为战略攻势,取得了对日战争的陆上主动权。美国自中途岛海战以来也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日本在军事上陷于被动的地位。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在太平洋战场上,6月23日,美军攻占冲绳。在中国内陆,中国军队在桂林方面发起追击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也发展到能够集中行动的大兵团,具备了对日反攻的作战能力。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第一枚原子弹,并声明,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迅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并率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向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大反攻。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强大攻势;美国亦于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也转入了总反攻。
日本侵略者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不得不于8月10日召开御前会议,在会议上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和瑞典两个中立国向中、美、英、苏4国发出“乞降照会”。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的形式下达了《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美、英、苏四国同意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统帅接受日本投降,并负责占领日本本土。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上午9时,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9时零8分,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是接受投降的中、美、英、苏等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中国代表徐永昌参加了签字仪式。
在中国战区,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代表何应钦递交了投降书。南京受降后,中国战区除东北地区由苏军受降外,共划分了16个受降区,分别接受日军的投降。根据盟军总部规定,法属印度支那16度纬线以北地区也由中国受降。随着最后一个受降区受降完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也为战胜世界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80多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大约6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胜利来之不易!8年艰苦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这扬眉吐气的一天。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阻止八路军、新四军受降,并抢占胜利果实,对解放区发动了局部进攻,内战爆发在即。但是,由于解放区的迅速发展,正义的力量不断壮大,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厌战情绪,以及国民党尚不具备发动内战的条件,在这种大背景下,蒋介石便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惯用伎俩,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民党的意图是:如果谈判成功,则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和军队,不费吹灰之力把共产党吃掉;如果谈不成,则借此宣扬共产党没有和平的诚意,为发动内战寻找借口。
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3日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由王若飞、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同时,中共中央发出《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但当时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先提出意见和方案。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谈判围绕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为争取和平,中共代表团作出让步,在普遍裁减全国军队的条件下,将人民解放军减少为24个师,并自动退出广东、湖南等8个解放区。但国民党方面执意不作任何让步,使谈判一度陷于僵局。蒋介石还试图用武力向中共施加压力,迫使中共代表在谈判桌上屈服。他们恣意发动了上党战役,我英勇的解放区军民对破坏和谈的国民党反动派予以了迎头痛击,一举歼灭入侵的阎锡山所部3万余人。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在重庆的其他代表借此利用谈判间隙,积极同各界人士交往,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的两面派嘴脸,使中共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普遍的同情和支持。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在赫尔利的陪同下,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9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主要问题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使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谈判几度陷于停顿。
为使谈判获得进展,中共方面先后作出多次让步。但是,国民党方面按照蒋介石确定的方针,在所谓“政令军令统一”的借口下,执意要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放弃地盘”。周恩来、王若飞根据事实给予有力驳斥,指出解放区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完全是属于人民和保护人民的。
经过艰苦的努力,在10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同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张治中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
《会谈纪要》的发表,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完全不顾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大肆进攻我解放区,把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再一次推入战火之中。1946年6月,撕下伪装的蒋介石终于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旋即又被湮灭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接收台湾计划进入实施阶段。1945年8月29日,中国方面决定由陈仪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司令,主持接受当地日军16.9万人的投降。9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北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及受降事宜。17日至22日,中国陆军第70军、第62军分别在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
1945年10月25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进行。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然后,陈仪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至此,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这块饱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国土终于获得了宁静,并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比前两年有了加强,并建立了炮兵及五大野战部队,基本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游击部队三者结合的完整体系。而蒋军却下降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用于第一线者174万人,在战略上正被解放军分割成五大孤立集团。
1948年5月至6月间,解放军发动了冀热察战役、豫东战役、兖州战役,先后歼敌20万,使各地敌军进一步孤立。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统观战争全局,果断地作出了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
战略决战是从济南战役开始的。济南是支撑华北的战略要地,蒋介石以其嫡系部队重点防守。在华东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敌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领所部3个旅约2万人起义,济南迅速被攻克,使华北和华中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在全国的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军占优势,而且东北敌军孤立分散的态势突出。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此时被迫困守于长春、沈阳、锦州的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却只有14个军55万人。根据战场的敌我态势,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出发,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确定了首先南下北宁线,切断敌人退缩关内的通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有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们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在攻打锦州时,东北野战军以5个纵队16个师攻歼锦州守敌,以2个纵队及2个师阻击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之敌,以3个纵队阻击沈阳方向援敌,以1个纵队及1个师为总预备队,另以1个纵队及11个独立师围困长春。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我军攻克锦州后,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形势,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19日,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等部投诚。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企图东西对进,重占锦州,打通向关内逃跑的退路。由沈阳出援的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东北野战军采取将计就计,诱敌深入的方针,准备在辽西地区歼灭廖耀湘兵团。10月2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东进。26日,对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至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从而消灭了东北敌军的精锐主力。辽西会战刚一结束,东北野战军即向沈阳出击。11月1日进入市区,守敌纷纷溃逃,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相对国民党军队占有了一定优势,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使蒋介石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至此蒋介石集团陷入了土崩瓦解的状态。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辽阔地区进行了淮海战役。
1948年9月25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徐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
徐州是华北、华中的交通要道,兵家的必争之地。蒋介石把兵力调到徐州地区,准备与津浦、陇海、平汉线之间的解放军决战,在徐蚌地区集中的兵力。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奉命出动,神出鬼没,从徐州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华东野战军13个纵队从山东境内向南推进,横扫陇海铁路北侧300里宽广大地区的敌军基地,而另三个纵队则由徐州东南向西北攻击。敌军被分割成互不联系的好几块,黄伯韬部在东碾庄地区被包围。解放军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夜间挖壕作业,充分准备,逐个歼灭敌人。敌人战斗力薄弱的100军和44军,在经过4天战斗后,即被全部歼灭。
19日晚,在敌人的弱部被逐个击破后,解放军向敌方司令部发动总攻,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激战,黄伯韬部下的10个师全军覆灭。蒋介石派重兵救黄伯韬出水火,但仍被解放军切断在碾庄之外,黄伯韬被击毙。在两个野战军的配合下,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报捷。
在第二阶段,采取南北堵截、中间围歼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为主,华东野战军配合,围歼黄维兵团。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完成了对黄维兵团合围,使其成为了“笼中之鸟”。而蒋介石误认为解放军可能先围歼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命这两个兵团放弃蚌埠,阻止我军南下,同时命黄维兵团向蚌埠靠拢,令徐州杜聿明放弃徐州南下,配合行动。
在中原野战军的合围之下,黄维兵团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敢突围。华东野战军另一部追击李、刘兵团,歼其一部。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企图南北夹击,攻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尔后一起南撤。解放军采用平行追击、多层拦击、多处围捕的战术,并采用“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围住杜聿明,阻止李延年”的方针。经过20多天激战,黄维兵团被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就此结束。
在第三阶段,毛泽东考虑到平津战役已经开始,而此时敌人准备南撤,为了麻痹蒋介石我暂不下海运平津地区军队南下,促使他们在江北苦战硬拼,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
1949年1月初,毛泽东命令对淮海战场的敌军发起总攻,从1月6日下午至10日下午,解放军终于摧毁敌人最后一个孤守点——刘集,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的情况下,自己伤亡13万余人,取得歼敌55.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一次。
1948年11月,随着淮海战役的全面铺开,华北国民党军战略处境十分不利,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对战与和、守与撤一直举棋不定。11月初,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华北作战方针。经过磋商,认为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东北野战军需经三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关,“华北不致遭受威胁”,因此决定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并确保塘沽海口。
然而,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如果蒋介石采取撤退方针,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对于以后渡江作战不利。因此,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作出了纵观全局的战略部署,命令东北野战军提前隐蔽入关,将平、津、塘守军分割包围,以保障将傅作义集团扼止在华北,就地歼灭。同时,命令华北部队撤围归绥,缓攻太原,拖住傅部,争取时间。随后,东北、华北野战军集结了100万人,发起了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向平津和塘沽、唐山地区挺进。29日,华北第3兵团突向张家口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并在20天后将傅作义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5个孤立据点,封闭了华北国民党军南逃的通路。
12月22日,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指示,华北野战军首先向新保安发起总攻,全歼傅作义精锐部队第35军军部及两个师,军长郭景云自杀。随后,华北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24日追歼张家口逃敌5.4万余人,收复了张家口。
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战法,向天津守军发起了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军13万余人,俘获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解放。1月17日,塘沽守军5万余人从海上逃走,塘沽解放。
中共中央为保护古城北平,力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接管,采用了“围而不打”的战术手段,同时又要求部队不放松强攻的准备。经双方多次谈判,以及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达成。1月22日,傅作义所辖的国民党军全部开出城外,接受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将国民党军和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北平方式”,成为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争取了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成建制部队站到人民方面来,是中共中央战略指导的一大成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并较好地保护了文化古都北平。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势如破竹,白崇禧、程潜等人又逼蒋介石恢复与中共和谈。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文告,声称愿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国民党军队的前提下与中国共产党讲和。求和是假的,蒋介石的真实用意是想借和谈争取时间,在江南编练新军,以谋卷土重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此洞若观火,在1949年1月5日发表的《评战犯求和》和1月14日发表的《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把蒋介石的真实用意完全揭露出来,同时提出愿意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蒋介石见骗局已被揭穿,便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布置长江防线。又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安排退路。同时下令将黄金、白银、珍贵文物等运往台湾。国民党各机关和达官贵人也纷纷把财物运离大陆。几个月间,沪宁线上东去的列车络绎不绝,输送的人员物资都由上海沿水路南下。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行职权,但仍旧不肯轻易放手,仍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操纵一切。李宗仁这个代总统要钱没钱,要权没权,汤恩伯、宋希濂等人根本不听他的号令。2月1日,“行政院”院长孙科把政府机关搬到广州,李宗仁独处南京,完全成了孤家寡人。李宗仁于1月27日打电报给毛泽东主席,表示愿意以中共所提的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进行和谈,并在得到中国共产党同意后,于3月24日组成以张治中为首的和谈代表团。但是,李宗仁对和谈做不了主。在代表团到北平以前,张治中向蒋介石请示,蒋给他们的底牌是“划江而治”。他的用意即争取喘息时间,以便重新发动内战。有了这样一张底牌,和谈当然不会成功。
4月1日,国民党代表团成员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等人到达北平,与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开始进行谈判。在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方面作了一些让步,如被列入战犯名单的人若能将功补过,准予取消战犯罪名,改编军队可以缓议等,但坚持人民解放军必须过江。4月15日,中共代表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限定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期限。蒋介石看了这个协定,拒绝签字,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此之前,百万人民解放军早已在长江南北两岸人民的支持下,调集大量木船,在北岸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20日晚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
反动派原来以为江面广阔,在海陆空三军的防御下,决不会轻易被突破。他们没想到对岸万舟齐发、声势浩大,船工和战士一样,舍生忘死,冒着炮火突进,而且北岸解放军炮火强大,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正在这时,江阴要塞守备部队又突然起义,倒戈一击向国民党军的阵地开火,真是兵败如山倒!
4月20日、21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中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4艘英国军舰先后驶向人民解放军防区,妨碍渡江。中英双方发生武装冲突,英舰开炮打死打伤人民解放军200多人。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紫石英”号被击伤,停搁在镇江江面,其余3艘英舰逃走。人民解放军发表声明,严正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这个声明,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怕任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立场,使长期饱受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民感到扬眉吐气。这表明,外国侵略者依仗船坚炮利在中国领土上横行不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解放军先头部队踏上了南岸,守军狼狈逃窜。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把红旗插上了伪总统府,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5月14日,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兵团在武汉以东100多公里的战线上渡过长江。17日,胜利解放武汉。
5月12日,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上海。至27日,上海全部解放。此役除汤恩伯等5万余人从海上逃脱外,其余15万余人悉数被歼。上海——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宣布就职;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兼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兼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结束,全体委员即乘车前往天安门城楼,准备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地点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那面巨大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万众仰望中伴着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这时,在背倚天安门、炮口向南一字排开的54门礼炮前,礼炮兵们熟练地打响了第一声礼炮,随之礼炮轰鸣28响。它象征着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54个单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28年。这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这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礼炮。
毛泽东主席用宏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时代的强音,划破了天宇,震撼着三山五岳,传向了全世界。群众沸腾了,会场上响起狂风暴雨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麦克风前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公告的宣布,标志着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史册。新中国诞生了!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主席宣读公告之后,开国大典阅兵开始。
在检阅时间里,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广场上的群众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开国庆典的阅兵式前后共用了两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浓缩了人民军队建军以来那漫长的战斗历程,也预示了未来的征途。壮观的阅兵场面让国人大大加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开国大典上的大阅兵以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永久地载入了共和国史册,将解放军的光荣与梦想留在了壮阔的天安门广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同年,国民党宣告成立。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国父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1日,南昌起义。此后发生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后来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同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同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先后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11月12日,诺尔曼·白求恩在河北省完县黄石村逝世。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1月,淮海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