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 第十八章 偏安的南宋

第十八章 偏安的南宋(1/1)

南宋(1127~1279年),偏安自保终灭亡。

1127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杭州,于是人们将之称为“南宋”。尽管国土仅为北宋的五分之三,但南宋地处江南,农业生产发达,所以南宋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北宋。由于军事的需要,南宋对军器制造、采矿冶炼、造船等手工业极度重视,南宋手工业生产比北宋强盛。南宋政权趋于稳定后,社会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

可惜南宋皇帝的战略方针太过消极,当北方蒙古、西夏、金三国之间相互激战时,南宋选择了作壁上观,原本向外发展的最佳时机就这样被白白错过。妥协求和、偏安自保的方针,以文制武的军事原则,抑制领兵将帅发挥的同时,也妨碍了军事发展,更错失了光复宋朝江山的良机。尤其是1114年,采取的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错误措施,无疑是自推城墙。最终,南宋在偏安中走向了灭亡。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变”后,金册立汉奸张邦昌为楚帝,后撤兵北归。金退兵后,东京军民和朝廷旧臣就不再拥戴张邦昌,各路“勤王”兵马也纷纷开往东京,声讨张邦昌。张邦昌无奈,迎宋朝元祐皇后入宫垂帘听政。四月,元祐皇后手书至济州,让康王赵构即帝位。五月初一,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皇帝位,改元建炎,重建了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是为宋高宗。

赵构是赵佶第九个儿子,始封康王。赵构建立南宋后,经济继续发展,文化进一步繁荣,但南宋政权却在金的威胁下,一直飘摇不定。

又因为军民抗金热潮高涨,赵构不得不标榜“中兴”,起用主战派李纲为相,宗泽为东京留守,但同时又任命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参预政务,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执掌兵权。

同时,宋高宗却不相信军民抗战的力量,只顾仓皇逃跑,他不断派出使臣,向金朝求和。建炎三年(1129)他逃到江宁(今南京)时就派洪皓为大金通问使向金求和,金朝不许,将洪皓扣留在北方。同年八月,高宗又派杜时亮为使到金军上书求和,并在致金朝的信中卑躬膝屈地说:“今以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所以愢愢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就在宋高宗如惊弓之鸟四处逃避又无耻求和的时候,南北军民展开了英勇的抗金斗争。在北方地区出现了像太行山“八字军”、山西和陕西一带的红巾军、河北五马山军、山东梁山泊水军等义军,他们奋起反抗金兵,但是他们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却遭受宋高宗勒令解散的连连打击。在此期间,以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为代表的抗金将领,也发挥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对南犯的金军给予沉重打击,为宋高宗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正是由于前方军民的英勇抗击,才于绍兴二年(1132)以后,逐步形成了南宋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正式在临安(今杭州)建都,维持着半壁江山、偏安一隅的统治。

南宋军民的抗战和“绍兴和议”

建炎四年(1130年)后,金军集中主力向陕西南部进攻。吴玠、吴璘兄弟率领宋军坚持抗战,取得了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关之东)和仙人关(大散关西南)大捷。

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了襄阳等地。韩世忠在扬州西北的大仪镇打败金兵,驻军淮南。1136年春,刘光世、张俊进军淮上;岳飞则进驻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多次发动反攻。

1137年,金朝对南宋采取诱降策略。宋高宗、秦桧君臣不顾抗战军民的反对,与对方订立了和约。

1140年,金朝发生政变,兀术掌权,对南宋发动进攻。但金军遭到各路宋军的抗击,如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取得大捷。六月下旬,岳飞大举北伐,逼近开封。在郾城(今河南郾城)会战中,岳飞给金军以重大打击。与此同时,北方义军纷纷响应。但宋高宗统治集团惧怕大将久握重兵,危及自己的地位,遂命令各军撤退。

宋高宗、秦桧等人为了议和,解除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兵权。同年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其主要内容是:其一,宋向金称臣;其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其三,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和议签定不久,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和岳云、张宪,制造了宋代历史上的千古冤案。

采石之战与“隆兴和议”

1149年,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为帝。1161年九月,完颜亮率领“百万之师”,分四路南下。

金兵在南下的过程中,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同时,北方的反金活动不断高涨,金东京留守完颜雍(金世宗)也乘机称帝。十一月,完颜亮指挥军队从采石渡江,被宋水师打败。完颜亮被部将射杀,金兵北归。

1162年,宋高宗传位宋孝宗。宋孝宗起用抗战派,主持北伐。但北伐很快失利,主和派又得势。1164年,宋金双方签订“隆兴和议”。其主要条款为:其一,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世为叔侄之国;其二,原来的“岁贡”改称“岁币”,每年减少银、绢各10万两、匹;其三,维持绍兴和议时期的疆界。

“开禧北伐”和“嘉定和议”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南宋权臣韩侂胄趁金削弱之际,进行北伐。不久,宋军大败。史弥远等主和派杀死韩侂胃,与金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双方签定“嘉定和议”。其主要内容有:其一,双方世为伯侄之国;其二,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其三,疆界与以往相同。

“嘉定和议”之后,南宋出现了权臣史弥远长期专政的局面。南宋和金的统治日趋腐朽衰落,漠北的蒙古势力则不断壮大。

南宋时期,水利事业获得极大的发展。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也有进步。南宋圩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另外,涂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开垦,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提高。当时,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南宋时,植棉区从两广和福建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由于经济作物的逐步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也有所增多。

手工业的发展

南宋时,丝织技术有新的提高。如苏州(今属江苏)等地的官营织锦院,规模宏大,品种繁多,产品精美。同时,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这也可从出土的棉毯得到证明。

南宋制瓷业规模宏大,技术进一步提高。浙江龙泉(今属浙江)所产传统青瓷,为当时精品。景德镇已成为著名制瓷中心。

南宋造船业继续发展。1974年,在今福建泉州发掘出一艘南宋海船,其载重量在200吨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它竟有多达13个船舱。南宋时还普遍制造车船。

南宋时期,造纸、印刷以及火器制造等手工业部门,也都相当发达。

商业的繁荣

南宋临安也是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很繁荣。此外,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成都、建康、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江陵(治所在今湖北沙市)等沿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市镇、墟市则比北宋更加普遍。

南宋的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收入远远超过北宋时期。南宋与金之间则保持着边境榷场贸易。而双方民间私下的交易更为频繁。

南宋时期,货币铸造供不应求。纸币日益代替铜钱,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但南宋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贷膨胀后果。

社会矛盾的激化

南宋时土地兼并极其激烈,其严重程度大大超过北宋。因此,南宋佃户的比例超过北宋。而佃户所受地租剥削及额外负担,又比北宋苛重。许多地区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很少有退佃的自由。

南宋时期,国土缩小,但因军费及输纳给金朝岁币的负担,反而使财政支出扩大。于是,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如“经总制钱”“月桩钱”“卖纸钱”等等,人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地主阶级也把赋税负担转嫁给农民,造成“有田者未必有税,有税者未必有田”的局面。社会矛盾的激化,迫使农民走上反抗道路。

南宋时期,先后出现了钟相、杨么、赖文政、李元砺、陈三枪等等领导的起义。各地区农民起义的不断出现,沉重打击了南宋的黑暗统治。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境内)人。小时候就很讲气节,为人厚道,少言寡语。他家境贫寒,却极为刻苦。他酷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他身强力壮,未成年就能使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后师从周侗学习骑马射箭,尽得师傅所传,能左右开弓。周侗死后,每月的月初、月底,岳飞就到他墓上祭奠。父亲认为岳飞为人忠义,就对他说:“你如果为时世所用,大可以为国尽忠。”

绍兴三年(1133年)秋天,岳飞入朝见高宗。高宗亲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成大旗赠给他,并提升他为神武后军都统治,仍为制置使,猛将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等都隶属于岳飞。次年,身为荆南鄂岳州制置使的岳飞又再次向高宗上书,请求“直捣中原,恢复故疆”。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又两番上疏,请求尽复京畿、陕右,“长驱以取中原”。

岳飞多次入见高宗,讨论恢复山河的谋略。又上疏高宗,称“金人之所以在河南建立刘豫伪齐国,是想践踏中原,以中原人打中原人,金兵则可以借此休整,坐山观虎斗。我希望陛下能给我时间,方便时就可以率兵进军东京、洛阳(今均属河南),据守河阳(今河南孟县)、陕府(今河南陕县)、潼关(今属陕西),以便号召五路投降金人的叛军,叛军回还后,再率王师前进,金兵必然放弃东京而逃向河北(今河北大名),东京、陕右(今西安)地区就都可以恢复了。然后,再分兵浚州(今河南浚县)、滑州(今河南滑县),经营两河地区,这样就可以擒刘豫、灭金兵了。国家的长久之策,全在此一举。”

高宗回答说,国家中兴之事,全拜托你了,并命岳飞节制光州(今河南潢川)。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进攻拱州(今河南睢县)、亳州(今安徽亳县),南宋大将刘椅告急。高宗命岳飞前往救援。

岳飞派张宪、姚政前往。高宗赐岳飞手书:“军事行动,全靠你了,我决不遥相控制。”岳飞又派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别驻守西京、汝州(今河南汝安)、郑州(今河南郑州)、颖昌(今河南许昌)、陈州(今河南准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光州、蔡州(今河南汝南)等郡。又命梁兴渡黄河,结集忠义社,夺取河东(今山西永济)等地。随后,他又派兵东援刘椅,西援郭浩,自己亲率大军向中原长驱进发。出发前,他向高宗密奏:“请你先正国家之本,用以安抚民心,然后勤谨理政,以表示没有忘记向金人复仇的大志。”

高宗收到密奏后,对岳飞的忠心大加赞赏,加他少保衔并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不几天,岳飞派出的各路将领相继告捷。岳飞大军驻在颍昌,各路将领分兵出战,岳飞率领轻骑驻守郾城(今属河南),兵势锐不可当。

金兵统帅兀术召集龙虎大王等将领商议,想引诱岳飞军马到来,然后拼全力一战。岳飞每天派人挑战,并谩骂诱敌。兀术大怒,会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以及韩常的兵马进逼郾城。岳飞派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冲敌阵。岳云与金兵苦战数十回合,金兵死尸遍野。原来,兀术有一支劲旅,都身穿重铠甲,用绳子联结,三骑一体,号称“拐子马”,从前宋军无法抵挡。这场战斗,兀术派出了上万“拐子马”投入战斗。岳飞告诉步兵,手持麻扎刀,遇敌后只管低头砍马腿。“拐子马”本为三人相连,一马仆倒,另外二骑也随之仆倒。这样,官军奋勇杀敌,大败“拐子马”。兀术悲痛地说:“自海上起兵,我部是以‘拐子马’取胜,现在全完了!”

郾城大捷后,岳飞正准备渡黄河,力图恢复中原,而南宋朝中宰相秦桧则要以淮河划界,将淮河以北之地划给金兵,奏请高宗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上奏:“金兵锐气全失,已将军中辎重全部丢了,拼命逃跑渡河。各方豪杰争相杀敌,士兵斗志高涨,正是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秦桧知道岳飞志在恢复中原,难以阻止,于是下令张浚、杨沂中等部先行班师,然后上奏,高宗以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为辞,下令班师,并一日以十二道金牌催逼。

岳飞愤恨交加,痛惜流泪,向东哭拜道:“我们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了!”岳飞不得已撤军,民众拦马痛哭道:“我们顶着香盆,运送粮草迎接官兵杀贼,金贼都知道。将军退兵,金兵定会杀回,那么我们都会死于金兵之手。”岳飞也痛哭不止,他取出朝廷诏书给大家看,说:“我怎敢违抗朝廷命令擅自留下。”一时哭声大震。

班师回朝后,岳飞即被解除兵权,他和儿子岳云以“谋反”罪名被逮捕入狱。这年的腊月二十九,岳飞这位披肝沥胆、英勇抗金的爱国名将,竟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同时被害的岳云当时年仅23岁。

古今中外都不乏奸臣,但任何人和秦桧相比都逊色一筹,千古第一奸非秦桧莫属。在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时,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及侍从等也被俘到了金国。秦桧在金太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金太宗认为他很忠诚,又有才干,就把他交给大将挞懒任用。从此,秦桧亦步亦趋地追随着挞懒,逐渐成为他的亲信。

1130年,金将挞懒带兵进攻淮北重镇山阳(今江苏淮安),命秦桧同行。为什么要秦桧同行呢?挞懒认为内外勾结才能彻底打败南宋,这个“内”只有秦桧可用。而秦桧投降金国,南宋朝野还没人知道,金人准备把秦桧作为合适的人选派回南宋做内应。山阳被攻陷后,金兵纷纷入城。秦桧等则登船而去,行到附近的涟水(今江苏涟水),被水寨统领丁祀的巡逻兵抓住,要杀他。秦桧说:“我是御史中丞秦桧。这里有没有秀才,应该知道我的姓名。”有个卖酒的王秀才,从不认识秦桧,但装作认识秦桧的样子,就说:“中丞劳苦,回来不容易啊!”大家以为王秀才既然认识秦桧,就不杀他了,而以礼相待,后来把他们一家送到了临安(今杭州)。

秦桧回到南宋,隐瞒了真相,说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归的。大臣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栗、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独回?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2800里,要跋山涉水,难道路上没有碰到盘查询问?怎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顺地南归?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秦桧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这些疑问只有他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为他辩解,并反复说明他是忠于赵家皇朝的。

秦桧南归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组成的,如果照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金朝,而大批不愿投降金朝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就等于南宋自己解除武装,表明对金放弃武力抵抗。秦桧奉送赵构的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写给金朝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的主张很合他的口味,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呢。”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爬上了宰相宝座。

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明目张胆地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南宋王朝内部许多大臣的谴责,赵构迫于舆论的压力,曾一度罢免了秦桧的相位。过了不久,秦桧重新上台。这时,人民支持下的抗金斗争节节胜利,使秦桧大为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了。于是,他就唆使赵构发出命令,命已经打到朱仙镇的岳飞从前线退兵。

1141年,秦桧为利于他的投降卖国活动,密奏赵构解除了韩世忠、张浚、岳飞的兵权。后来,在秦桧的运作下,南宋与金达成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接着,秦桧又以古今未有的“莫须有”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与其部将!至于秦桧其他的排挤忠良、陷害大臣、作威作福等罪恶行径更是罄竹难书!

1276年,元朝大军围攻南宋都城临安,众多大臣建议投降,爱国忠臣文天祥同另一位主战派将领张士杰建议保护太皇太后、太后、皇上等人去海上避难,但南宋君臣大多降意已决。奸相陈宜中逃跑后,太皇太后只好派文天祥去和元军议降。文天祥在元军统帅伯颜面前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与之据理力争。伯颜大怒,心想此人若要放回去,必为我之劲敌,遂将其扣押。文天祥为人机警,有勇有谋,在押解途中逃脱,随后积极抗元。

临安失守后,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9岁的赵昰为皇帝,重新恢复宋朝名号,他们把文天祥请到福州。那时文天祥已颇具影响力,一声号令,便有各地兵士群集响应。文天祥亲自领兵作战,与元军抗衡,取得了一些胜利。元军自侵宋以来,每每一战即胜。这次在文天祥手中吃了败仗,气急败坏,便把他当做头号敌人。毕竟敌众我寡,相差悬殊。文天祥战败,只好逃离赣州。

1278年,赵昰病故,8岁的赵昺继位。陈宜中见大势已去,再次偷偷逃走。文天祥继续与元军周旋,无奈孤军难撑,最终被俘。

元军统帅认为文天祥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想劝降他,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文天祥遂被软禁在军船上,押往燕京。路过零丁洋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文天祥不禁想起自己21岁参加进士考试,被录为第一名时的情景。当时,他勇敢地指摘时弊、慷慨陈词。在殿试时,写下“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意思是说,大宋要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侮。主考官和皇上当场将文天祥定为状元。当时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后来,元军来犯,自己力排众议,主张抗战,且多次舍身救护幼主。不想今日身陷囹圄,自己死不足惜,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今后谁来护卫幼主、光复江山呢?感慨惆怅之余,挥笔而就千古名作《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南宋9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亡。至此,统治近320年的宋朝彻底灭亡。而忠烈爱国的文天祥由于宁死不降,也在被囚禁了3年多以后,被忽必烈下令杀害。但文天祥丹心一片的爱国情操却被后世人永远传颂,永载史册!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文词绝妙,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格非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风格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同时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外界。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18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因为志趣相投,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深厚,一直过着幸福美好的甜蜜生活。赵明诚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所以,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一直是非常优裕的。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有一次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50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等。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词、散文和词学理论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丈夫的去世,更给李清照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流落南方,境遇孤苦。自此,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的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就这样顶世俗压力嫁给了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丈夫罪名落实,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后来,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依旧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前夫赵明诚的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宁死不屈的项羽讽刺只知道丧权辱国的南宋统治者。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张汝州的事情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弱女子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异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朵瑰丽的奇葩就这样在江南寂寞地凋谢了。

佳人已逝,魂香千年。李清照不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奔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的陆游经历了北宋灭亡的国恨家仇,也看到、听到了很多江南军民抗击金兵的可歌可泣事迹。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便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29岁那年,他参加了两浙地区的科举考试,中了第一名。宋孝宗赵眘刚即位之时,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事业。于是,赵眘任用老将张浚做枢密使。张浚请朝廷发布诏书出兵北伐,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当时陆游在枢密院做编修官,张浚就派陆游起草这份诏书。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才能。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今安徽)被金兵打败,全线溃退。

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又在赵眘面前大肆攻击张浚,还说张浚用兵是陆游怂恿的。不久,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被罢官回到山阴老家。

过了将近十年,负责川陕一带军事的将领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请他到汉中做幕僚。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不久,王炎被调走,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在安抚使范成大部下当参议官。范成大与陆游是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郁闷,便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废。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陆放翁。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的热情寄托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上。陆游一生辛勤创作,一共写下了9000多首诗,他的创作在我国历代诗人中是最丰富的。

1210年,86岁的爱国诗人陆游卧病在床。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写下他的最后一首诗,也就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套活字印刷系统。据《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铁钱,每字一印,用火焙烧使之坚硬而成活字。排版时,先在铁板上放置松脂、蜡和纸灰,铁框排满活字后,用竹条楔入塞紧,放在火上加热至药熔掉,用一块平板按压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最后在字表上面压一张纸,即可印刷。活字印刷的优点主要是减少反复雕刻字模的过程。用泥活字可印刷许多书籍而不会磨损字模,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益。后代的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均由泥活字发展而来。

毕昇发明泥活字,比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全息网游:第一术士一代女皇武则天全传赵匡胤传元太祖成吉思汗全传清高宗乾隆全传开局1958,我能干啥系统!连接现代,农耕社会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