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汉家天下(共4册) > 未央宫阙悲残阳

未央宫阙悲残阳(1/1)

吕后崩逝没几日,长安城内,便处处暗流涌动。各家各户,都惶惶不安,总疑心将有大祸临头。说来也奇,似是应因人心一般,自八月中起,济川国、鲁国果然就连连有警,飞报入都,说是齐王诛了丞相召平,与琅玡国联兵谋反,不日即将西取长安。

不数日,济川国又有信使仓皇来报,说齐兵有数万,直逼济南。济川王刘太是个婴孩,留居长安,并未之国。强敌压境时,济川相无计可施,官民惶恐,举国已成崩解之势。

吕产阅毕急报,立时面沉如水,急召吕禄入宫商议。

吕禄闻召奔入,急问道:“齐王果然作乱了?”

吕产便将急报递给吕禄,恨恨道:“姑母英明一世,临了却糊涂,齐悼惠王刘肥一门,岂能信任?”

“两国急报,都称有琅玡兵参与作乱,却不见琅玡王刘泽踪迹,这倒是蹊跷。”

“那刘泽老儿,也万不该放到琅玡去。”

吕禄苦笑道:“事已至此,怨姑母已无用。刘襄倡乱,其弟刘章、刘兴居仍在宫中,你看如何处置?那刘章为我婿,小夫妻并无嫌隙,依我看,尚不至勾连其兄作乱。”

吕产瞥了一眼吕禄,轻叹一声:“也罢。刘章在宫内宿卫,我这里严密看管;他若回府邸,则由你多用心。当此之际,人心都难测……”

吕禄不由一惊,问道:“兄之意,是要我大义灭亲吗?”

吕产却摇头道:“算了!有你我掌南北军,刘章、刘兴居兄弟,谅也无胆作乱。我若开了杀戒,则都中功臣必不自安,各个与我离心,那倒是大祸患了!”

“唉!前日我倡言举事,先诛尽刘氏。那时兄若首肯,便无今日之变了。”

“以往姑母诛刘,你我并未出面。今姑母已崩,又何必与刘氏结下血仇?凡昨日种种,都休要再提了!今日看来,济川国陷于齐王叛军,只是数日之内事。当今皇长子封国,竟为乱贼所陷,实是我兄弟之奇耻!我之意,发兵征讨之际,须得声势浩大,不能教那天下人看轻我。可发大军八万,以堂堂之阵,压住那贼势。”

“统军之将,欲用太尉周勃吗?”

“周勃不可动。命灌婴领兵即可。周勃若统兵在外,一旦跑掉,我将无以应对贼兵。留他在都中,即使灌婴战败,我手中还有他这员老将。”

“兄所虑甚周,便将那周勃留住吧,遣灌婴领军亦不妨。昔年追得项王无逃路的,便是灌婴。由他统军,贼势自然不敢嚣张。”

至夕食过后,吕氏兄弟已将大计定好,便唤来张释,起草平乱诏书,以备明晨发下。

不多时,诏书便拟好。张释誊写毕,又细看了一遍,才递给二人。吕产、吕禄阅过,神情郁郁,呆望着张释,竟是相对无言。

此时,正值日暮,斜阳红光自窗棂映入,照在壁上,一派血红。

吕产忽觉不吉,仰天叹道:“鬼谷子言,‘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他刘肥父子,深谙其道,将我姑侄瞒得好苦!当年项王灭,便源自齐乱;看今日之势,吾辈也难得安生了,只能打起精神来应付。”

吕禄便道:“今日之势,其实姑母早也料到。不然,你我兄弟此刻,岂能稳坐于宫掖?以弟之意,贼来,自有王师阻遏,兄也无须多虑!”

次日,晨钟刚鸣过,平乱诏书便发下,指斥齐王刘襄作乱,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今加灌婴大将军名号,领北军及关中兵八万讨伐,绝无姑息。

诏书下过,长安官民闻之,无不群情耸动。此时,离吕后下葬尚不足一月,城内仍禁张灯结彩,北军巡行甲士随处可见。市井虽貌似沉闷,私底下却已是滚沸,商民、仆妇窃窃私语,都忧心将有大乱起,怕是要重现秦末景象了。

这日,吕产在未央宫,召灌婴受命。灌婴上殿,向少帝拜了一拜,便对吕产道:“在朝列侯,冠盖如云。以灌某之才,实不足以服众,望相国另选他人。”

吕产便道:“汉之大将军名号,迄今仅三五人得之,莫非灌兄还嫌威名不重?”

“下官不敢。想那齐王虽叛,然到底是天潢贵胄,小民难分尊卑。不如委任绛侯周勃出征,绛侯声名显赫,师出便有名了,不怕百姓有疑虑。”

“哪里话?将军之名,不输于绛侯。且周勃乃顾命大臣,另有重用。灌兄此去,不过略略费神。一切谨慎从事便可。”

灌婴仍是踌躇,迟迟不愿领命。

吕产脸色便一变,高声问道:“将军莫非心向齐王,不欲朝廷得胜乎?”

灌婴额头便冒出汗来,连忙伏地谢罪道:“蒙相国看重,本不该有疑,然下官多年未曾操戈,左右臂膀傅宽、靳歙,也先后病殁了,真真有所怯战。”

吕产便大笑:“那刘襄小儿,懂得甚么战?将军出马,不过鹰击燕雀耳!能战之将,周緤、徐厉不是还在吗?兄无须多虑了。明日功成,当另有大用。”

灌婴略略一怔,即正色道:“臣不求大功,唯求上下不疑,来日也好安安稳稳去见高帝。”

“不疑?”吕产怔了怔,方才领悟,便一挥手道,“自家人,请勿自扰,大将军焉用心疑?甲胄、粮秣需多少,报来相国府,早日出征才是正话。”

“征战事,相国可放心。日后在外应变,还请相国容我临阵做主。”

“这个自然。加你大将军号,便是不疑。高帝、高后或有疑人之举,我吕氏兄弟,却从未冤枉过一个功臣。”

灌婴迟疑片刻,未再应对,道了声“从命”,又向少帝一揖,便退下了。

过了旬日,关中兵马已集齐,与北军拨出的四万余兵合为一军。择好吉日,灌婴便领着八万兵马,吹吹打打出清明门去了。

汉家至今,已有十五年未有战事,百姓闻战,如闻闾巷斗殴,争相来看出征。然无论是兵是民,都不再似高帝在时那般豪壮了,兵马虽盛,却极似执戟巡游而已。

灌婴率汉军一路东行,未曾稍缓,只想离长安越远越好。未及旬日,便来至荥阳城下。高帝驾崩时,灌婴曾奉命驻守荥阳,在城中盘桓有日,内外都熟。此地可进可退,灌婴便不想再走,号令三军歇息,命军卒每日击鼓、吃饭,却不布置征讨。私下里,吩咐副帅周緤潜回长安,与太尉周勃通消息。

周緤易装遮面,单骑潜回长安,见了周勃。数日后,又驰返荥阳大营。灌婴急忙问道:“太尉有何话说?”

周緤应道:“下官入太尉府,正是日中,见绛侯小睡刚起,于庭中漫步,懒得与我说话。闻我禀报,只以树枝在地上写字,再无二话。”

“写字?写了些甚?”

“反反复复,只是一个‘止’字。”

灌婴大喜:“好了,足下立了大功。太尉之意,我已尽知。”

周緤甚诧异:“只这一个字,大将军可知甚么?”

灌婴笑道:“你莫将太尉看得憨直了。这一‘止’字,大有深意在。二吕拥兵据守关中,我今若破齐军,得胜回关中,岂非长了二吕的威风?长安诸臣,势将更难,因此伐齐须见机而止。”于是便下令,屯兵荥阳,不再东行,鼓也无须再敲了。

汉军原本就无斗志,闻军令下,满营皆欢呼。立时全军解甲休沐,儿郎们纷纷出营,斗鸡走狗,寻娼吃酒,玩个不亦乐乎。

灌婴便又将周緤唤来,吩咐道:“事已至此,齐军那边,闻说已到了定陶,还须你去招呼。只说有功臣在朝中,无一日不想诛诸吕,我今止步,劝齐王也止步,不要相杀。稍假时日,自有人除去诸吕,还天下一个干净。”

周緤慨然应命道:“这有何难?下官去就是了。”

灌婴却摇头道:“将军有所不知,那齐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犯上,所为何来?”

“不是平吕吗?”

“若平吕得手,又当何如?”

周緤想了想,不禁瞠目道:“那是要……做皇帝?”

灌婴一笑,又道:“若齐王军至长安,新帝便非他莫属;然朝臣是何主意,却由不得一个藩王来左右,因此……你附耳过来。”

灌婴将诸般机宜耳提面命,周緤这才领命,趁夜潜出了营,去寻齐军踪迹。

且说那齐军在济南得手,正沿河向西疾行,打算一路向西杀去,再做一回沛公军。

这日,前锋已至甾县(今河南省民权县),忽见一壮汉单人独骑,当道而立,手举符节大呼道:“齐军止步!”

前锋数十名士卒,立即将壮汉团团围住,只听那人自报道:“我乃汉家列侯周緤,欲见齐王,快去通报!”

齐王刘襄闻知,连忙宣召。周緤来至齐王车驾前,下马刚要施礼,刘襄连忙拦住,满面堆笑道:“前辈,万勿多礼!今微服来军前,定有要事,但说无妨。”

周緤便道:“请大王屏退左右。”

齐王连忙挥退左右从人,周緤这才神色肃然道:“齐王,大将军灌婴遣下官前来,是为禀告大王:朝中重臣已与大将军有约,军至荥阳,便驻足不前,静等朝中生变。今汉军已止军于荥阳,不再前行。请齐王也止军,两军不可自相残杀。相持而不战,方为万全之策。”

刘襄闻言,颇觉意外,沉吟半晌才道:“灌婴将军既有平吕之意,何不与我联兵,或是让开大路,放我军西行?”

齐王所请,早在灌婴预料之中,此时周緤便按灌婴所嘱,从容答道:“大王为皇孙,举兵起事,乃为廓清天下,世人也无话可说。我灌婴大将军,只是个臣子,若也随大王举事,则长安一道诏书下来,便立成叛臣。不旋踵间,左右必作鸟兽散,又怎能为大王襄助?”

刘襄不由一悚:“哦?这一层,寡人倒还未曾想过。”

“大将军所统之军,为天下精兵。此军不为诸吕所用,大王显是得天之助。如此想来,不如彼此都收剑,以观长安之变。”

刘襄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忽然一笑,拱手道:“将军千里远来,辛苦得紧,且在营中歇息一夜。天下事,不是这一时半刻就能了的,明日再议也不迟。”

这一夜,周緤在寝帐中安睡无话,齐国君臣却是吵嚷了一整夜。

荥阳有八万汉军挡道,就此止步,还是杀将过去,君臣举棋不定。丞相驷钧平日脾气最暴,这夜却是闷声不响。

魏勃为统军之将,自恃军已壮,便攘臂大呼道:“八万汉军,到底不是楚军,我君臣不可胆怯!今我军已可一击,逢此天时,不战更待何日?天子位,不亲力夺之,何人能为大王争来?”

祝午却道:“灌婴率大军伐我,不来攻,却来约定止军,这个面子,算是给足了。我若攻汉军,便是名不正;名既不正,胜负亦难料。”

刘襄颔首道:“然也。若是诸吕统汉军来,我攻之,是为征讨逆贼;今灌婴统汉军来,我若攻,便是举兵反汉了,顺逆顷刻便颠倒,又将以何名义晓谕天下?幸而灌婴遣使来,相约罢战,已执礼在前,故我军断无攻汉军之理。”

魏勃争道:“你不取,人何予?齐国不动一兵一卒,便有人送来天子冠冕吗?”

祝午便逼视魏勃道:“与灌婴争,怎能与拿下召平相比?依将军你看,可有几分胜算?”

魏勃答道:“我为郡国兵,与朝廷大军争,即便有五分胜算,亦是大胜。”

此时忽闻驷钧几声咳嗽,众人便一起拿眼去瞄驷钧。

驷钧双目圆睁,已闷了好久,此时忽然猛击案几,大呼道:“与汉军争,我军固然羸弱,然你刘襄先祖,莫非一出生便是周武王吗?天赐我良机,千载只这一回,诸君若无大志,自回临淄去,拥娇娘而饮美酒,我本大丈夫,天予而不受,必为后世所笑。刘襄贤甥,你不敢做英雄,阿舅我便来做!”说罢,便起身拔剑,一把揪住刘襄衣领,“贤甥,甚么汉家不汉家,今日你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这便举旗,去与灌婴拼个死活。若胜,你便坐上未央宫龙庭,阿舅我不居功,自回临淄做田舍翁。若败,便是我驷钧挟主造反,与贤甥无关!”

当下座中诸人大惊,纷纷跳起,拔剑在手,直逼驷钧。

刘襄急得连呼:“阿舅不可莽撞!”

驷钧便仰头大笑道:“可惜你先祖豪雄,竟生出此等孱头子孙。座中诸君,拔剑向我做甚?但凡有血性,可上阵与灌婴一决,自家里相残,算得了英雄吗?”

诸臣都脸色惨白,汗流如注,手中长剑微微颤抖,片刻也不敢疏忽。

如此僵持半晌,祝午忽然弃剑于地,悲叹道:“我少年时便随齐王,岂有不欲齐王称帝之心。丞相今有为齐王谋天下之心,下官愧不能及。然昔年楚汉之争,勇冠天下之项王,亦不能敌灌婴,今日与灌婴战,我必不能生还。且容下官告假回临淄,与妻、子作别,再来效死。若为灌婴所败,臣必也效项王,阵前自刎,授首于敌。臣若眨一眼,子孙万代皆为人奴仆可也!”

众人闻言,皆是一凛。那驷钧虽正盛怒,听罢也是怔住,刘襄见此,趁势一把夺下他剑来。驷钧顿然气泄,委坐于地,号啕大哭。

诸臣连忙收起剑,上前劝慰。魏勃亦流泪道:“我辈死不足惜。只未曾料,今日之事,竟为灌婴所左右!若与汉军和,则新天子将不知是谁;若与汉军争,则新天子必定不是大王。”

众人一时不明其意,思忖了片刻,方恍然大悟。驷钧听了,越发悲伤,只不住地拍膝捶腿。

诸臣又劝了片时,驷钧方才收泪。君臣相对,一派沮丧。刘襄颓然道:“走到这一步,实乃天定。”

祝午勉强打起精神,宽慰道:“大王系高帝长孙,新天子若不是大王,别人也不易得之。”

刘襄摇头苦笑,道:“天命所归,强索不得。如此,也只得罢战。好在有刘章、刘兴居在都中,总还可为我出力。”

魏勃便道:“那刘章、刘兴居,论起来,也是皇孙!”

刘襄愕然,半晌才回过神来,摇头道:“他们……哪里会想做天子?”

此时,驷钧怨气已尽出,遂起身道:“失笑了!大丈夫,平生唯此一泣。天不佑我,汉祚亦不由我,然诸君气不可泄。此刻天将明,各位也须小睡才好。都散了吧。待朝食之后,请大王礼送周緤回去,与他约好,朝中若有变,再合军攻之。我军先退回齐境,留在边界观望。今后事成事不成,唯看天意了。”

刘襄松口气道:“丞相说得是,诸君不必丧气。平吕之役,我为首功,朝臣必将感恩,不会亏待寡人的。”

魏勃便道:“天气已转凉,今日若罢了兵,拖上一两月,雪落冰封,只怕是欲战而不能了。”

驷钧冷笑一声:“这恰是灌婴之所愿,我能奈何?”

众人听罢,又唏嘘了一回,不知不觉已至天明。刘襄便嘱道:“昨夜所议,万不可泄。我既不能与老臣争,诸事便听天由命。若强自出头,必招来族诛之祸,诸君万勿以为儿戏。”

众臣都默然无语,相互望望,便各自散去。

次日朝食过后,刘襄客客气气送走周緤,便命齐军返国,留驻边界观望,静候消息。

且说陈平、周勃在朝,暗中与吕氏较量,见灌婴率大军出长安,都窃喜,私下里三日必有一晤。

这日夕食过,周勃又轻装简从,到访陈平府邸,见面便笑,附陈平之耳道:“灌婴已有使者来,我嘱他驻马荥阳,以观其变。”

陈平听了,也喜出望外,颔首道:“灌婴那里,不与齐王相杀就好。如此,齐王人马可保,二吕便多些顾忌。”

周勃随陈平进了内室,先向窗外看了看,见院中无人,便拉陈平坐下,低声道:“灌婴那里,固然无须你我操心,然吕产、吕禄各握重兵,未可小觑。你我这文武之首,形同虚设,那百官都只怕他二人。陈平兄,今有何计,能逐二吕出朝?”

陈平便笑:“太尉稍安,白登之围尚可解,区区二吕,不足为虑矣。”说罢,便高声唤左右,端上两盏临邛香茶来。

周勃略觉诧异,问道:“丞相亦喜此物?”

“宫中诸郎都喜饮之,在下亦受熏染。太尉且饮,饮茶可以安神,诸事全不用着急。”

“若不急,吕产、吕禄怕是要先下手了!”

“他二人,逢迎吕太后,宛如事母。太后丧期中,总要顾忌天下之议,谅他们还不敢即刻就杀人。”

“唉!我只是连三日也等不得了。”

“太尉急,在下亦急,然心急当不得食吃。人做事,终非鸟卵无缝,必有缝隙,有隙,便可为我所乘。”

周勃将那茶饮了一口,圆睁眼道:“我乃武人,最不喜这茶汁,如温吞水。丞相有何奇计,快些讲出来吧。”

陈平望住周勃,问道:“可知郦商与二吕交好?”

周勃猛地一喜,旋又踌躇起来:“我与郦商,倒是可以共语,然郦商与二吕,也仅是未交恶而已。欲使郦商劝二吕弃兵,难矣!”

陈平便眨眨眼,笑道:“将军临战,岂可不遣斥候打探,你可知郦商之子郦寄?”

“略知。此竖子,不大成器。”

“此子与吕禄素为密友,朝夕与共。郦寄若能进言,吕禄必信。吕氏之破绽,便在此处。”

周勃心头一震,猛然站起,问道:“丞相要我做甚,是要将郦寄那小儿绑来?”

“你手下,可有死士?”

“从军多年,岂能无死士相从。”

“好好好!即去将那曲周侯郦商绑来!”

周勃立时涨红脸,瞠目道:“郦商?绑一个列侯来……”

陈平也起身,略一拱手道:“列侯也是常人!太尉若绑了郦商,其子郦寄为救父,自然劝得动吕禄弃兵。”

周勃怔了一怔,不由拍掌道:“丞相之机巧,当世所无,即便鬼谷子也是难及!”当下便拉陈平坐下,又密语了一番,将大计商定周全,至日暮方告辞。

数日之后,离曲周侯邸不远处,忽多了几个黑衣人,闲散观望。

正值郦商这日闲得无事,午间寂寞,便唤了几个随从,往巷口酒肆去,打算邀几个父老饮闲酒。

那几个黑衣人转脸望见,便一起闲踱过来,与郦商等人相向而行,老远便闪避路旁,躬身揖道:“曲周侯安好!”

郦商只当是解甲的旧部,挥挥袖应道:“都好,都好!儿郎们,毋庸多礼。”

说话之间,两伙人错肩而过,但见有一黑衣人忽地伸手,迅疾如电,点中了郦商后肩穴道,郦商刚一张嘴,便动弹不得了。

另一黑衣人撩开衣襟,拽出一个布袋来,趁势一跃,竟将郦商兜头套住!

郦府随从料不到会有这变故,都惊呆了,正要拔剑,几个黑衣人早已一拥而上,只三五下,便将一行随从统统击倒在地。

为首一个黑衣人将郦商扛起,转身便走,一名随从躺在地上,挣扎着呼道:“英雄且慢!我家主公,不知得罪了何人?有话可讲,万不可伤及将军性命。”

那黑衣人便转身,冷冷道:“你家主公,得罪了天下人!我辈并不要他命,只要他赔罪。”

那随从又道:“郦商将军若有闪失,不单是小的们必死,各位英雄,莫非也不惜命吗?”

黑衣人便仰天一笑:“你等若敢报官,待廷尉来了,便只能见到将军头颅!”

那随从连忙爬起来,伏地哀告道:“我家主公得罪人,想必是因往日军务,此非私怨,万望英雄手下留情。”

“任是公仇私仇,总要他赔罪方可。”

“请英雄告知:事应如何疏通?”

那黑衣人回首望望,哼了一声:“算你聪明。若想转圜,去太尉府打探就好。”说罢,一声呼哨,便有人牵马过来。为首黑衣人将郦商往马背一抛,飞身上马,打马便走。其余人也撩开大步跟上,转过街角,一阵疾奔,便无影无踪了。

这一场劫人,只在三五句话之间,便干净利落收手。巷中本就清静,动手之际,正是正午,行人寥寥,竟无一个闲人在旁侧看到。

几个随从爬起来,朝远处张望了一回,不知所措,只得垂头丧气回府,去禀报郦寄。

郦寄闻报,心中大骇,不由脱口啐道:“太后方崩,长安竟有这等事出来?我这便去报廷尉,不信拿不住这几个小贼!”

众随从连忙恳求道:“小主公,万万不可报官,只按那黑衣贼所言,去太尉府打探便好。”

郦寄心中大起疑惑:“太尉与我家能有何仇?只怕是贼人胡乱说。”

随从们又苦劝道:“信与不信,任小主公自便,然总要往太尉府去问一问。”

郦寄想想,也别无良策,只得换上衮服,带了亲信,骑马往太尉府去了。

在太尉府门前,郦寄递了名谒进去。稍后,司阍出来道:“小将军,太尉有请。”

此时周勃正在庭院中,斜倚着案几赏菊,见郦寄进来,便扬手招呼:“贤侄,你也来坐,看看这黄花。吾老了,唯有园圃可赏。这个……令尊近来如何?这几年风头不对,他便不来走动了,也不知他怕的是甚?”

闻听此言,郦寄便咕咚一声跪下,叩头如捣蒜。

周勃连忙坐起,板起脸道:“贤侄,有话就说,这是为的甚?”

郦寄泪流不止,泣道:“家父粗人一个,早年不过一豪强,侥幸得封列侯,但仍不知轻重。在太尉面前多有得罪,还望太尉海涵。”

周勃只做惶恐状,连忙起身,将郦寄扶起,嗔怪道:“贤侄这是哪里话?郦氏一门,非忠即烈,令尊更是武人中之君子,待人谦和,如何便能得罪周某?”

郦寄便将老父被歹人劫走一事,详述一过。

周勃听了,略显诧异之色,问道:“何不速报廷尉?”

郦寄道:“家父身边随从皆言,看那几人,不似江湖之徒,倒颇似军伍中人。那几人又放话:转圜须找太尉府。小侄这才斗胆前来,有扰太尉了。”

周勃拈须沉吟片刻,才道:“听你叙说,歹人手段确非寻常,至于言语涉及敝府,却是其意不明,你还是告官为好。”

郦寄又连忙哀告:“小侄若告官,家父性命必定难保,周世伯不可不救!”

周勃起身,踱了两步,这才回身道:“患难同袍,我岂能不救?那些歹人,或为解甲兵卒,与你父有旧怨,不过是挟嫌报复。幸而,军中各部,迄今还都买老夫的账,彼辈若是军伍旧人,且容我几日,定可查出。只是……此事既不欲报官,便须自始至终私了,贤侄不可节外生枝,免得有不测。你且回府吧,三日后再来。”

闻此言,郦寄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周勃定与此事有干系,既有此话,便可保老父无虞。然老父究竟如何得罪了太尉,却是一件蹊跷事,一时也想不出名堂来。只得拭干了泪,向周勃再三叩首致谢。

周勃淡淡一笑:“贤侄无须忧心,我手下,倒还有些鸡鸣狗盗之徒。不出三日,定能探听出眉目来。”

郦寄这才愁云顿开,喜道:“事成,我必倾家以谢太尉。”

周勃笑道:“贤侄,你这是说笑了。乃父与我情同手足,我何须你来谢?”

三日后,郦寄如约来至太尉府门前,却为一陌生司阍阻住。那人一脸漠然,摇头道:“太尉今日有令,无论公事私事,概不见人。”

郦寄便急得直顿足,大呼道:“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那司阍连忙拉住郦寄,低语道:“公子莫急,请随我至僻静处说话。”

郦寄望住那司阍,迟疑道:“请问足下贵姓?”

“公子客气了,门下之人,还谈甚么贵?敝姓李,名尹桑。公子之事,小的也略知一二,颇为之不平,愿为公子尽绵薄之力。”

郦寄虽是满腹狐疑,终还是横了横心,随李尹桑入了府门。两人一前一后,曲曲折折走入一个僻静处,见前面有一茅舍,室内幽暗,恍似洞窟。

李尹桑将郦寄引进门,回首笑道:“公子之事,白日底下说不得,且掌了灯来说。”便用火镰打起火,点燃油灯,请郦寄坐下。

郦寄只觉此境有如梦寐,心中便不安,勉强坐下来。那李尹桑仿佛看透郦寄心事,只淡淡道:“此屋虽陋,然可议大事。”便从袖中摸出一条缣帛来,递给郦寄。

只见那帛上,草草写了“吕禄就国”四个字。郦寄看过,认出是老父字迹,不由就脱口而出:“就是为此事吗?”

李尹桑答道:“劫令尊之人,来头不小,乃绝代侠士。莫说太尉,即是吕禄、吕产,也奈何他们不得。如今之事,只能照侠士之意,劝吕禄速离北军,赴邯郸去做诸侯王。侠士放话,吕禄何日离京,令尊便何日得解脱,其余再无二话。”

郦寄顿时惶急,几欲泣下,搓手道:“我如何劝得动吕禄离京?”

李尹桑道:“侠士既如此说,必有其因。小的虽不才,倒是为公子想了些说辞。”

郦寄连忙拱手道:“在下愿闻。”

李尹桑便附郦寄之耳,说了些言辞。郦寄连连点头,茅塞顿开,听罢便伏地叩首。

那李尹桑忙扶起郦寄,连声道:“公子礼忒大了,小的消受不起。请公子勿疑有诈,今日便去见吕禄。早一日进言,便早一日收效。旬日内,即可接回令尊。”

郦寄又叩首谢道:“李公仗义相助,郦某感激不尽,容日后再谢。也请转致太尉,救命之恩,小侄没齿不忘。”

李尹桑却诡秘一笑,将那缣帛拿过,放在灯上烧了,而后嘱道:“此事,太尉一无所知,李某亦是受人之托。公子自去救父,无须言谢,今后也不要来寻李某。太尉门下,确有李尹桑其人,却是在十年前就已病殁了。至于鄙人是谁,公子今生,怕也是探听不出了。救父事急,迟缓不得,请公子这便回府!”

郦寄惊得目瞪口呆,想了想,也不敢造次,只得向那假冒的李尹桑深深一拜,返身出了太尉府,去寻吕禄。

郦寄与吕禄交好,每三五日便有一晤,故而早已知:自高后驾崩,吕禄就极少在家中,日夜都在北军大营中。郦寄来至辕门前,卫卒见是熟面孔,也不通报,便放他进去。

吕禄见郦寄来,便笑道:“郦兄,如何气色不对?今日来此,又想去何处玩耍?如今齐王作乱,害得我也玩不安心,出城围猎是万万不能了。”

郦寄便道:“如今之势,岂有心思游猎?来此,是打算与吕兄切磋棋艺。”

“你来弈棋?笑谈吧?”

“绝非玩笑。太后驾崩后,世事就是棋局。目下吕兄已执了先手,开局也是好局,然只要一子落不好,就难免满盘皆输。”

吕禄望望郦商,疑惑道:“你怕不是来弈棋的,要说甚么,走,去校场上说。”

两人便来至北军校场。此刻,场上并无士卒操演,除两三卫卒值守外,四处空空荡荡。

步入场中,吕禄便道:“郦兄,你是整日里说笑之人,今日不苟言笑,必是有惊天的大事。你说吧,弟这数十日来,如坐火炉,也是烧炼出来了,天大的事,也不焦灼。”

郦寄便一揖道:“素日与兄来往,弟只知纵情声色,今日忽生一念,不可不说与兄听。”

吕禄便拉了郦寄席地而坐,颔首道:“唔,且说。”

郦寄拱了拱手,徐徐说道:“高帝与太后共定天下,刘氏立了九王,吕氏立了三王,皆出自大臣之议。吕氏新封王,事前告知诸侯王,各王都以为相宜。朝中之事,看来已各自相安。今太后崩,新帝年少,兄台不急于之国,好为天子守藩,反而仍为上将军,留京统兵。如此悖理,大臣、诸侯怎能不疑你?”

“之国?前此,是太后不欲我赴赵国。且那几个赵王,接二连三地薨掉,我想想便胆怯。”

“正是刘氏坐镇不住,才要你去!赵地紧邻塞上,天高皇帝远,正是逍遥的好去处。刘氏王之国便薨,是他们命不强;吕兄乃天地间强者,百毒不侵,神鬼远避,何人敢与你为难?何不归还将军印,速交兵权予太尉;并请梁王吕产也归还相国印,与大臣盟誓,永不相犯,而后你二人各自之国,做个逍遥诸侯去?如此,齐王师出便无名了,必然罢兵,大臣也乐得自安,不再与吕氏龃龉。兄台为王,高枕而拥千里之地,岂不是万世之利吗?”

吕禄面露迷惘,道:“郦兄今日,怎的忽然雄辩起来?这道理,我竟听不大懂了,你再说一遍。”

郦寄忙拜了两拜,重说了一遍。

吕禄摇头道:“心里乱了!也知郦兄是为我好,然我须静一静,理出个头绪再说。”

送走郦寄,吕禄在军营呆坐半晌,耳听得士卒操演呼喝声,忽觉心烦,叹了一口气,自语道:“郦寄所言,当是至理!人生在世,快活莫过于封王。放着清福不享,日日如此怵惕,所为何来?”

想到此,吕禄便狠了狠心,决意退让,不再过这焦心的日子了。当即起身,欲往未央宫去找吕产商议。然转念一想,若吕产及诸吕不赞同,则此事必将落空,不如遣人知会一声就算了事。想到此,便唤了一名心腹来,将郦寄所言告之,命其入宫禀报吕产。

吕产闻报,吃了一惊,再三盘问来人,知吕禄退意已决,亦是无奈,只得召来诸吕老人商议。众人闻听吕禄有意之国,立时起了争议,或以为可行,或以为不便,乱哄哄地吵成一团。

赞同者言:“投桃报李,是为常理。吕氏半有天下,今让出高位来,大臣岂能不感恩?如与大臣盟誓,相安勿扰,则天下万世可安。”

言不便者则甚感疑虑:“吕氏之盛,缘于太后,太后今已不在,空有威名,能吓得住谁?世事之变,不可不防。吕产、吕禄在朝中,百官不得不服;一旦离朝,诸吕又何所依恃,岂不成了待宰的猪羊?”

吕产听了半晌,也不得要领,便对众人道:“设若今日我诸吕起事,易了这汉家旗帜,又何如?”

众人惊异片刻,都一迭连声说不可。有人忧心忡忡道:“我吕氏所提防者,内有陈平、周勃,外有灌婴、齐王。我若举事,灌婴率大军叛去,我将奈何?”

也有人谏言道:“不若稍候,免得四面树敌。若闻灌婴有与齐王勾连之举,则在长安以吕代刘,也不为迟。”

因兹事重大,吕产犹豫而不能决,便令诸吕都散去,改日再议。

那边厢,吕禄却是铁了心肠要走,只觉一身轻松,便邀郦寄来,同去打猎。

二人带领随从,驰出清明门,一路往骊山狂奔。吕禄挥鞭策马,逸兴遄飞,笑对郦寄道:“这一月有余,为天下事担惊受怕,夜不能安枕。今弃重权,坐享诸侯之福,方为人间至乐也。”

郦寄心怀异谋,便无一句真心话,只一力劝诱道:“赵地虽为边塞,然天高地阔,最宜快意驰骋。兄若之国,弟当为宾客。三秋草黄时,与兄同赴塞下,纵马游猎,岂非神仙日子?”

吕禄大笑道:“正是。天赐我一个姑母,得享这万人所羡之福,若不尽兴,便是愧对上苍了。”

郦寄心中且叹且笑,只附和道:“正是。天道将如何,人不能逆。”

吕禄回首望望郦寄,又道:“吾有郦兄为友,也是天之所赐,吕某今生足矣!”

两人恣意玩了大半日,猎得许多禽鸟狐兔,载了半车归来。入城后,恰好路过临光侯吕媭府邸,吕禄便忽然想起,对郦寄道:“我多日未见小姑母了,今日顺路,正好略作问候。郦兄且在门外稍候。”便提起几只猎物,进了临光侯邸。

不想,吕媭一见吕禄来,勃然大怒,戟指责问道:“你来做甚么,还未赴塞上逍遥?你好得意,上将军都不想做了,竟想弃军权而去,好一个败家竖子!想当初,这将印还是我为你争来。此物有何不好,有何不吉?竟弃之如敝屣!我这寒舍,你也无须再来了,再来还不知谁住在这里。竖子无能,不知好歹,我吕氏一门,还有何处可安身?”

吕媭之威,一如往日,吕禄虽横霸,然自幼便怕这位姑母。今日遭吕媭劈头喝骂,全不敢回嘴,只嗫嚅了两句“这又何必”,便抛下猎物,返身出了门。

吕禄走后,吕媭犹自愤恨,急唤左右来,将室内珠宝箱笼,尽都搬上堂来。吕媭上前,掀开盖子,将箱笼全都翻倒,霎时珠宝倾泻一地,堂下各处,一片狼藉。

吕媭双手叉腰,眼望堂下,怒道:“留此物何用,还要为他人守财吗?”

左右不禁目瞪口呆,全不知女主为何发火。有几个婢女心中不忍,默默流泪,欲弯腰去捡拾那珠宝,吕媭却高声喝止:“莫动!拿去赏了门外乞丐。吕家的饭食,不知能吃几日,无须你们心痛!”

那侯邸门外,郦寄见吕禄满面阴沉而出,心中一惊,忙问:“临光侯不欲你之国?”

吕禄叹口气道:“妇人之见,唯重眼前,我不与之计较。”

此后数日,郦寄唯恐吕禄变卦,便撺掇吕禄离了大营,搬回府邸去住。又每日上门走动,呼朋唤友,饮宴终日,令吕禄更无意恋栈。

如此,秋光易老,人心纷乱,堪堪已近八月末梢。庚申这日午间,曹参之子曹窋在朝房值守,正与吕产商议朝中事。此前,因任敖患病,已由曹窋代行御史大夫职,执掌朝政。

两人正说话间,忽有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归来,到朝房来缴还符节。吕产、曹窋见了,忙问:“齐王事如何?”

那贾寿乃一本分之臣,恪守上下尊卑,二吕当朝,他也并无贰心。日前,奉吕产之命出使齐国,劝齐王息兵。一番言说,并无收效,只得黯然而归。想想二吕种种失策,心中自然有气,这时便数落吕产道:“相国日前不早些之国,如今欲往梁国去,还去得了吗?”

吕产便一怔:“此话怎讲?”

“相国端坐朝堂,仅凭着文牍获知天下事,其谬误,就是神人亦不可免!”

“你这是如何说?莫非灌婴那边,有了闪失?”

“岂止是闪失?灌婴率军进至荥阳,便按兵不动,已与齐王暗中有约,合纵抗旨。眼下无声息,只是在坐等时机罢了。”

吕产惊呼一声,腿一软,险些跌坐于地,愤然道:“难怪近日传回的军书,都是在搪塞。这灌婴……岂不是反了吗?”

贾寿道:“灌婴此举,朝中大臣岂能不知,怎的将相国瞒到今日?大乱或在眼下,请相国速回宫,早做防卫。”

曹窋在一旁听了,心中一惊,知大臣密谋已然泄露,忙以虚言劝吕产道:“相国勿虑,灌婴将军并未明发檄文,便是尚未反,事犹可转圜。”

吕产想了想,便道:“你二位请在此,容我回宫稍作应对。”说罢,便疾步奔出公廨,上了车,往宫中狂奔而去。

曹窋、贾寿眼望吕产背影,一时都怔住。

曹窋望望贾寿,低声问道:“此去所见,大势如何?”

贾寿冷笑一声,应道:“大势去矣!相国若不先发制人,就只有秦王子婴一条路了。”

曹窋闻之,更加急不可耐,便推说有事,匆匆出了公廨,跨上坐骑,往右丞相府飞驰而去。

到得丞相府外,曹窋滚下马来,一迭连声地呼道:“速去通报,中大夫曹窋求见!”

司阍通报后,便将曹窋引入,陈平闻声,忙迎出屋门来,见曹窋满头大汗,神色不宁,便笑道:“贤侄,何事张皇,竟貌似逃人一般?”

曹窋气喘吁吁道:“小侄确是逃出来的。”

陈平又瞄了他一眼,心中有了数,便低声道:“贤侄,请随我入密室谈,太尉也恰好在此。”

曹窋不由惊喜:“甚好甚好,真是天意也。”

待曹窋见过周勃,陈平便请他坐下,笑道:“贤侄平素稳重,今日却衣冠颠倒,汗流浃背,莫非出了大事?”

曹窋面露忧色道:“适才,下官与吕产在朝房议事。有郎中令贾寿使齐归来,言灌婴已与齐王盟约,伺机西向讨吕。吕产闻此言,转身就回宫中去了。”

周勃大惊,拍案道:“密谋已泄,二吕若先动手,则吾辈命将不保矣!”

陈平道:“吕产必已猜到,你我二人也有参与,故此,才仓皇逃回宫中。”

周勃道:“事不宜迟,这便发动吧。”

陈平略作沉吟,道:“诸吕所恃,唯南北军耳。南军守在宫内,我辈无可奈何,然北军却在未央北阙之外,吕禄又搬回了府邸,这便有隙可乘。”

周勃凛然道:“那么,老夫就赌上这条老命,直入北军,策动将士倒戈。”

陈平迟疑道:“然太尉无符节在手,可入北军乎?”

周勃道:“往日前往北军,并无人阻拦,今日唯有舍命一试。”

曹窋急道:“事有凶险,太尉不可轻动。”

周勃并未应答,起身正了正衣冠,才从容道:“求生求死,都只此一途了!”

陈平也起身,向周勃深深一揖道:“太尉保重,我这便知会张释、刘章、刘兴居,在宫中策应。”

“张释那阉宦,可与我一心乎?”

“人同此心,无人情愿做贼。在下早已与之有约。”

“那好!若死,只死我一个,总强于诸臣皆死。若闻听我在北军遭不测,速知会众臣逃出城去。今日,即便二吕得手,他二人也活不到落雪之日!”

周勃与陈平作别,带了曹窋及随从,便疾奔北军大营。至辕门,本想如往日一般,昂然而入,不料众多卫卒挺起长戟,拦住了去路。

周勃厉声喝道:“放肆!连老夫也不认得了吗?”

只听为首一校尉答道:“太尉请息怒。大将军吕禄有令:无符节者,断不可入。恕下官有所冒犯。”言毕一挥手,数十士卒便一字排开,长戟向外,堵住了辕门。

周勃只得退回,勒马在营前空地上徘徊,不由得急出满头汗来。点数身边的随从,计有五六名,便命他们分头去请人,将那纪通、郦寄及典客刘揭等人,一并请来。

那纪通,乃汉将纪信之侄。纪信早在荥阳被围时,就做刘邦替身赴死了。纪通因伯父之功,得封襄平侯,在朝中掌符节事。他平素敬重周勃,事之如父,视诸吕则如寇仇。此时闻召,立时遵周勃之嘱,持了符节赶来。

周勃一见纪通,便面露喜色,心知大事必成,遂嘱道:“贤侄,你乃忠烈之后,应知大义。汉家运祚,今日即在你手中,请速持节,传令卫卒:君上命太尉周勃统领北军,命北军速迎太尉入营,听候调遣。”

纪通闻之,热血上涌,知平吕大计已然发动,便欣然从命,拨马驰至辕门前,高声宣谕“诏令”。那些北军卫卒听了,又见纪通高擎符节,自是无话可说,便闪开了辕门通道。

说话间,郦寄、刘揭也都骑马赶到。周勃便问郦寄:“吕禄今日可在家中?”

郦寄答道:“在。”

周勃便吩咐道:“你与典客往他府邸去,劝他交还将印,从速之国,从此万事皆消。”

郦寄拱手道:“世伯放心,小侄定然能说动他。”说罢,便带了刘揭,飞马驰至吕禄府邸。

吕禄见郦寄来,全不知大祸将至,只顾笑道:“一日不游猎,你便心痒,今日又请了刘揭兄来?”

郦寄答道:“非也。朝中有事,弟已无心玩耍。今晨有诏命,命太尉周勃领北军,令吕兄尽早之国,从速归还将军印。不然,恐将有祸至。”

吕禄闻言,蓦然惊起,望望典客刘揭,疑惑道:“上命将印信交予你?”

刘揭朗声答道:“然也。”

吕禄喃喃自语道:“如何有此等诏命?莫不是宫中有变?”

郦寄便笑道:“有相国在,宫中怎能有变?无非吕兄欲之国一事,相国已经准了。”

吕禄便一振:“也好,从此不为天下事担忧了。”便解下腰间大将军印,交给刘揭。案头上还有些军中文牍,也请郦寄转交周勃。

郦寄见吕禄面色怏怏,便安慰道:“临行前,吾当为兄饯行。待明春,弟便往赵国去,与兄同乐。”

吕禄心神不宁,惨然一笑:“彼时若无寇犯,你自可前往。嗟乎,朝中数月,恍如一梦。我此去,或将终老于塞下也未可知。”

郦寄便笑:“兄将去逍遥,却如何要感伤?明日我来,与兄再作一日游猎。”

吕禄神色却愈发黯淡,略一揖道:“多谢郦兄好意。你二人,便复命去吧。”

待郦寄、刘揭驰返北军辕门前,见门前已聚起多人,皆为功臣及其子弟。各个神情激奋,摩拳擦掌。

周勃接过大将军印,高高擎起,喊了声“好也”,便系在了腰间,而后一挥手,带领众人驰入了辕门。

进了中军大帐,众人略作收拾,周勃便发下号令,令众军在校场集齐,有话要说。

此时北军大营中,尚有八千余名士卒,闻太尉奉诏掌北军,都大感振奋,不消片时,便齐集于校场。

周勃自大帐虎步而出,率曹窋、郦寄、纪通等一干人,登上校阅台,环视众军,一时沉默。

此时秋风萧瑟,可闻黄叶簌簌作响。头顶天穹淡远,白云渺渺,越发多了些苍凉意。众士卒眼望周勃立于台上,战袍飘飞,若天神下凡,便都心存敬畏。

指顾之间,周勃忽觉时光倒流,似又回了楚汉交锋时,顿时血脉偾张,决意冒险一试。遂将左襟拽下,露出了左臂来,高声道:“儿郎们,苍天在上,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众北军将士闻此言,心中顿时豁亮——这世道,要变了!

十五年来,吕氏跋扈,刘氏衰微,民间多有怨言。北军将士耳闻目睹,亦是人同此心。闻太尉这一声猛喝,多年积怨顷刻涌出,都一齐左袒,呼声震天。

周勃大喜,又道:“诸吕猖獗,狐假虎威,将那高帝骨血,逐一诛灭。去年春正月,赵幽王刘友于上元节遇害,临终前,仍念念不忘两字,那便是——‘平吕’!”

众士卒顿时狂喜,以戈击盾,齐声呼号:“平吕!平吕!平吕!……”

此时,北军虽仅八千,然亦遍布校场内外,望之如海。兵士之玄色甲胄,与汉家旗色相映,气势雄浑。儿郎面容,个个黧黑如铁,其怒声一出,便地动山摇,外人闻之丧胆。

周勃举起臂,猛向下一劈道:“儿郎们,且执戈待命,养好精神,即日起将有大用。”

众军皆大呼:“愿从太尉之命!”又喧腾雀跃多时,方才各自回到帐中。

步下校阅台时,纪通悄悄拽住周勃衣袖,问道:“太尉,何不趁势攻南军?”

周勃摆手道:“汉军自家相攻,终是不妥,勿轻开此例。”

此时在右丞相府中,陈平闻周勃得手,顿觉忧喜参半,只怕周勃一人独力难支,忙唤了刘章来,命他速往北军大营,助太尉一臂之力。

刘章闻之大喜,片刻不留,翻身上马,疾驰往北军大营。周勃闻刘章来援,连忙召进,急急道:“来得好!那吕产如何了?”

“禀太尉,吕产闻灌婴已与齐王盟约,便急返未央宫,在东阙与南军诸校尉商议,拟据武库,挟天子,举旗作乱。”

“哦!天子竟被他所挟?”

“幸而尚未。天子仍居前殿,暂无恙。南军诸校尉还在议论不休。”

“这真是,天不予逆贼活路!你便为我守住这辕门,兵不得出,将不得入。今日掌了这北军,便是掌了汉天下。”

刘章领命去守营门,周勃便又急唤曹窋前来,询问道:“未央宫卫尉,如今是哪个在任?你可熟否?”

“俞侯吕他,今为未央宫卫尉,下官与他倒还熟。吕他也是太后之侄,却并不服吕产、吕禄,平素只恨二人跋扈。”

“好!你这便入未央宫,知会吕他,便说今上有令,不放吕产入前殿之门。你一向为帝近臣,又兼代御史大夫职,依你看,如此矫诏,他可否听命?”

“小侄以为:以我二人交情,他定当不疑。”

“那你便去,成败皆在于此。即是杀身成仁,亦不能退!”

“小侄明白。天雷轰顶,亦决不瞬目。”

曹窋当下奔回未央宫,见到吕他,便假传诏令。吕他闻言,也不疑有诈,笑对曹窋道:“莫说皇帝诏令,即是你曹大夫有令,我亦不许他吕产入殿门。”便立调郎卫上百名,将前殿之门严密守住。

曹窋不放心,问道:“若吕相国拥兵闯门,俞侯将奈何?”

“他若敢攻殿门,便是作乱。本官一声令下,南军人人皆可诛之。”

曹窋大喜,朝吕他揖了两揖,这才离去,寻了个僻静处远远观望。

此时,吕产并不知吕禄已弃北军而去,只道是南北军互为应援,谋变之事,何愁不成;便与几个南军校尉商议好,欲劫持少帝,矫诏杀尽功臣。

将大计议罢,吕产便率诸校尉离了东阙。一行人执戟提剑,来至前殿,忽见殿门紧闭,门前有郎卫群集,剑戟如林。为首者,乃未央宫卫尉吕他。

吕产便大呼道:“吕他,无事关闭殿门做甚?我有急事,要面谒陛下。”

往日吕他见了吕产,不得不客气三分,今日则换了一副面孔,冷冷答道:“奉帝命,无论何人,均不得入殿门。”

吕产闻言,大出意外,立时质问道:“相国入殿奏事,也不许吗?你身为未央卫尉,何人命你阻挡相国?若有诏令阻我,你拿少帝错金符来!”

吕他正不知如何应对,殿门忽然打开,里面走出一娉婷妇人来。

众人一齐注目看去,原是皇太后张嫣。张嫣闻听殿外嘈杂,听出是吕产欲闯殿,不由就警觉,唯恐二吕与群臣争斗,殃及少帝,便命郎卫打开门,走出来道:“帝今日疲累,须小睡片刻,都不要再喧嚷了。”

吕他连忙告状道:“相国吕产不从帝命,欲闯殿门。”

张嫣便望住吕产,高声问道:“吕产,何事心急,片刻也等不得了?且退下去!”

吕产见张太后出来,气便短了三分,连忙拱手道:“遵太后懿旨。臣不过有急事,欲面奏陛下。”

张嫣平素就看不惯二吕跋扈,此时便叱道:“高后驾崩,不过一月,汉家莫非要礼崩乐坏?不奏而行之事,你也做了许多,如何今日非要面奏?且去稍歇,我只不想听到喧哗。”说罢,掉头向吕他伸出手道:“殿门钥,你都交我。”

吕他连忙解下一串门钥,递与张嫣。

张嫣收了门钥,回首瞄一眼吕产,对众郎卫道:“前后门及掖门,全都落锁,我不发话,便不许开。”

吕他应诺了一声,便要随张嫣进殿门去落锁。张嫣却伸臂拦住,道:“你且在门外,亲执戟戈,任是谁也不得入。”说罢转身进门,两扇松木殿门便重重阖上,门内再无声息。

吕产左右亲随见了,大为惶急,对吕产道:“情势有异,不如杀进去便罢!”

吕产却摇头道:“不可。少帝与张太后在殿内,此时动武,便是作乱。名既不正,人人皆可来诛,我贸然撞门,惊动内外,便是自陷死地。帝既小睡,且稍候再说,事尚有可为。”

如此,一行人拔剑在手,望殿门而却步,只得按下性子来等。

曹窋在旁殿远远望见,知吕产并无急智,便略微放心,然仍恐情势有变,若吕产侥幸进了殿,后事便难料。于是急忙出宫,骑马驰入北军大营,催促周勃领兵逼宫,以诛吕产。

周勃低头稍沉吟,而后道:“北军仅有八千,两宫各处,南军计有两万余。一旦相杀,难有胜算,故此时不可声言诛吕产。”便急唤刘章来,吩咐道:“吕产率属官,欲入前殿劫持少帝,暂为未央宫卫尉吕他所阻。情势危急,你这便入宫去,护卫少帝。”

刘章怔了怔,脱口道:“职下仅一人,如何能成大事?不如拨与我一彪人马,伺机行事。”

“也好,这便拨一千兵卒与你。只须与吕产相持一日一夜,便是大胜,我这里自有调遣。”

“谢太尉!人心向刘,这一千兵卒,便可当万人来用。”

当下,刘章便率了一千北军士卒,疾步奔至北掖门。卫卒见北军络绎而来,心便起疑,正要拦阻,见是朱虚侯领军,便不疑,闪避开放行了。

入得宫门来,一军疾行至前殿外,恰好望见吕产在。此时,吕产在中庭徘徊往复,不知所为。其所率南军校尉,也在殿门前或立或坐,与守门郎卫僵持。刘章望见,便未敢造次,令千名兵卒单膝跪下待命。

那边厢,吕产忽见有上千北军突入,吃了一惊,立即遣人来问。刘章从容答道:“奉帝命,未央宫内外不靖,调北军来助相国。此部千人,奉上将军吕禄之命前来。”

吕产闻报,这才放下心来,嘟囔了一句:“此处何用吕禄操心?”便仍去痴等少帝睡醒。

至日交申时中国古代采用十二时制,表示每日时间。申时,即下午3时整至下午5时整。,天色已暮,残阳血红,四面有薄雾泛起。北军兵卒等候了多时,皆不耐烦,队中便略起骚动。刘章见此,心知不能再拖了,便举剑大呼道:“起来!”

千名北军一同起身,眨眼间,竖起了一片长戟。

刘章豪气冲天,下令道:“众儿郎听令,今日将有大用!”

众军闻令,便是一激,长戟铿锵相碰。

刘章便剑指殿门,一股怒气,冲口而出:“帝有命,诛吕产了——”

北军士卒便发了一声喊,挺起剑戟,向殿门步步挺进,一面大呼道:“吕产不要走!”

吕产在殿门前猛回首,望见残阳殷红,有如滴血;暮光中,千余北军挺戟逼近,心下不禁大骇,惊呼道:“北军如何能反?”便喝令南军校尉列队,阻住乱兵。

望见刘章仗剑,正冲在前面,吕产便怒喝道:“吕禄之婿,你也要反吗?”

刘章剑指吕产,斥道:“天下姓刘,我如何要反?欲谋反的,正是你!”说罢,又回首高呼:“诸吕无道,罪不可赦!众儿郎听好,得吕产头颅者,赏千金。”

众北军便齐呼道:“愿得赏!”遂各个疾步往前。

吕产见势不妙,也顾不得属官了,往殿外夺路便逃。

此时,南军校尉尚能听命,都提剑在手,疾呼道:“宫禁之地,岂容作乱!”遂高声召集前殿南军,欲与北军格斗。

恰在此时,忽有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对面看不见人。南军将士正是迎风而立,脚便立不稳。

刘章见此,腾跃大呼道:“我乃朱虚侯。南军亦属汉家,勿为诸吕死!”众北军也齐声呐喊,趁机进击,一时刀剑相撞声四起。

南军校尉闻喊声,都心慌意乱,顿失斗志。加之吕产平素并未格外施恩,众人也无效死之心,抵挡了片刻,便一哄而散。南军兵卒见官佐遁逃,更无心卖命,都纷纷弃戟,伏地请降。

北军兵卒也不去理会,只瞄住了吕产一路狂追。吕产慌不择路,窜入前殿之外的郎中府内,见有一茅舍,便慌忙奔入。原是吏舍的茅厕,当下也顾不得肮脏了,蜷缩于角落,欲躲过一时再说。

不过片时,便有一彪北军追至,将吕产搜出。吕产持剑不降,斥骂道:“贼子作乱,必遭天谴!”

北军中有校尉回骂道:“谋害高帝之子,你才是个贼子。”众军卒便一拥而上,将吕产团团围在核心。

吕产环顾众军士,仰天叹道:“刘氏子侄,哪个是我吕产所杀?鼠辈居心,无非在篡逆,名既不顺,竟以流言灭我,天道何其不仁也!”

那校尉啐道:“恶贼居庙堂,不知己恶,反自认是善人。可知民间怨愤,已恨不能食你辈之肉!昨日跋扈,便是你今日罪状,死到临头了,还有何怨?”说罢上前便是一剑,将吕产砍翻在地。

众军卒见了,都欢呼向前,一阵乱砍,割下头颅来,提着请功去了。

刘章见斩了吕产,精神大振,提剑来至殿门,对诸郎卫道:“请速报陛下,朱虚侯刘章奉太尉之命,率北军入宫除逆,已诛吕产。”

吕他在人丛中闻之,魂飞天外,怕乱兵杀红了眼,株连到自己,连忙抽身而退,逃出宫去了。

前殿之上,少帝刘弘闻报,方知殿外出了大事,忙去问张太后:“外面兵乱,刘章已诛吕产,奈何?”

张嫣略一惊,默然片刻,方应道:“孩儿,你我妇孺,能如何?既如此,须安抚好刘章,不得激怒。”

刘弘便向张嫣索要了门钥,吩咐谒者苟贞夫,持节出了殿门去,慰劳刘章。

刘章一面遣人安抚南军,一面谋划夺取长乐宫。此时见谒者出来劳军,忽生一念,便去抢夺苟贞夫手中节杖。

苟贞夫不肯放手,死死将节杖攥住,只道:“朱虚侯可杀我,然苟某不敢失节。”

刘章怒气上来,欲挥剑斩杀苟贞夫,转念又觉不妥,于是拉住苟贞夫衣袖,拽他上车,命道:“谒者请随我来。”遂带了五百北军兵卒,往长乐宫而去。

长乐宫卫卒早知未央宫有变,虽不知出了何事,然闻听隔壁有喊杀声,便知是动了刀兵。日暮不久,忽见刘章率数百北军,各个擎火把,杀气腾腾来叩北阙,众卫卒便大骇,一面持戟阻住宫门,一面飞报长乐宫卫尉。

那长乐宫卫尉,是吕后的另一侄儿,名唤吕更始,年前新封了赘其侯。闻说有谒者及北军至,连忙迎出。见是苟贞夫持节与刘章同来,便不疑有他,施礼道:“足下持节来,不知君上有何诏命?”

刘章便抢先答道:“赘其侯听好,我奉帝命,前来诛杀诸吕,一个不留!”

吕更始浑身一震,脸便惨白。刘章不由分说,掣出剑来,对他当头就是一剑!

只听吕更始闷哼了一声,便缓缓倒下,颈血如喷泉般涌出。转眼间,便有士卒围上来,割下了他头颅。

长乐宫卫卒见此,皆大惊,纷纷挺起长戟,准备厮杀。那苟贞夫身不由己,只在车上僵立,并无一语。刘章望了苟贞夫一眼,便高声矫诏道:“今上有诏,诛杀诸吕,与他人无涉!”

众南军闻听此言,知并无性命之忧,便都松了口气。稍事商量,便一齐向刘章喊道:“愿从帝命!”

至此,两宫南军都愿臣服。刘章大喜,对南军士卒道:“相国吕产欲谋乱,今已伏诛。南北军之权,均归太尉,诸儿郎只须守好宫掖,便是立了大功。”

此时,刘章身后的北军将士,都一齐呼道:“平吕!平吕!”其声如巨浪拍岸,一声高过一声。

诸南军见吕产已死,北军都听命于太尉,知吕氏败亡已成定局,便也无人愿为吕氏卖命,都跟着高呼“平吕”。两宫各处,一时喊声如雷,成排山倒海之势。

刘章在两宫宣抚毕,命南军各尽职守,勿信谣诼,便率千名北军驰返大营,去向周勃复命。

周勃坐于军帐中,连连接到刘章捷报,已是大喜。至入夜后,见刘章率队浩浩荡荡返归,提了吕产、吕更始头颅来,更是喜不自胜。周勃起身离座,伏地向刘章一拜,欢欣道:“贤侄有虎威!吾所患,唯吕产一人耳。今吕产已诛,天下即定矣!”

刘章连忙上前,扶起周勃,脸红道:“太尉,使不得。你是祖辈,小儿当不起。”

周勃起身,执刘章之手道:“天有眼,天有眼呀!”两人便相视大笑。

当夜,周勃与陈平、刘章、曹窋、纪通、郦寄等人商议,既诛了吕产,诸吕或有耳闻,必连夜潜逃,故应围住诸吕府邸,不教他脱逃一人。至天明,待与右丞相陈平会齐,再行处置。

曹窋忽然想起,急忙道:“俞侯吕他,从我之言,未放吕产入殿门,其功可以抵罪,请勿追究。”

周勃想想,便道:“吕氏之恶,人人切齿,已无可转圜,宽纵俞侯,怕是不易。此事勿张扬,嘱俞侯潜逃便是。”

当下,刘章、曹窋等一干文武,便分领兵卒,去围困诸吕府邸。

次日辛酉,将至平旦,陈平便偕同廷尉冯围、代御史大夫曹窋,前来北军大营,与周勃会齐。

众臣当日要务,是要将诸吕悉数逮住,如何处置,便是一桩大事。陈平率先道:“凡吕氏三代,须斩草除根,勿留后患,免得三十年后朽木复生,吕氏孑遗来掘我祖坟。”

周勃道:“正是。拨乱反正,对余孽不存仁心,便是最大仁心。”

曹窋忽想起问道:“张太后及鲁王,应如何处置?”

陈平应道:“张太后到底是高帝血脉,且无大恶,究竟该如何处置,日后再议吧。鲁王张偃,可废为庶民,任其在民间生息,如何?”

诸人想了想,皆曰可。周勃笑道:“如此甚好,高帝的面子,也顾到了。”

陈平也一笑:“诸君既无异议,我便代帝拟诏了。”于是亲自挥毫,草拟诏令,分派吏员偕兵卒四出,捕捉都中所有诸吕眷属,无论男女长幼,皆解往诏狱。诸吕在封邑之地的,则遣使携赐死令前往,会同有司,勒令其阖家自尽。

此令一出,各地的诸吕王侯被一网打尽,如燕王吕通、沛侯吕种、扶柳侯吕平、吕城侯吕忿、东平侯吕庄等,皆是全家赐死,无一孑遗。

那吕禄在府邸中,昨夜听到些风声,也知宫内有变。欲往宫内探听,却为府门的北军士卒所阻,半步也不得出。由是彻夜未眠,绕室徘徊,却无计可施。

晨间,尚未至朝食,曹窋便领了一队兵卒,闯入吕禄府邸。吕禄在堂上,见是曹窋带人来,便明白了七八分,心下一沉,勉强寒暄道:“曹窋兄,平日有所得罪,今日时势易耳,还望兄手下留情。”

曹窋也不理会,只高声道:“奉诏,捕逆贼吕禄全家入狱。”

吕禄眉毛便一跳,惊道:“逆贼?全家?高后尸骨未寒,尔等便来捕我,是何心肠?”

曹窋睨视吕禄,微微一笑:“朝堂上的事,心慈不得!否则被缚者,还不知是谁人。”

“曹窋!高后待你父不薄,我亦敬你三分,怎忍心做这不仁不义之事?”

“此事无关恩怨,你兄弟是开罪了全天下。否则,我怎能得此诏令,又怎能进得你府中?”

吕禄愤然道:“昨日尚同堂共事,今日便成寇仇,人心便是如此吗?后世又岂能怨赵高歹毒!”

曹窋喝道:“谋害赵王之日,怎不闻你嗟叹?今日才来问人心,迟了!”言毕,便一挥手。

众兵卒见了,一拥而上,将吕禄按在地上,一根绳索捆了。又将他全家亲族聚拢,全都绑缚了。

此时,忽有廷尉冯围飞骑而至,下马奔入大门,对曹窋道:“奉太尉之命:吕禄罪大,全家无须解至诏狱,当街斩了便是!”

吕禄闻听,挣扎而起,怒道:“汉家还有王法吗?我本赵王,岂能说杀便杀?”

冯围叱道:“这话,昨日还可当作圣旨,今日便是屁话!汉家怎无王法?‘非刘氏者不得封王’,难道不是王法吗?”

吕禄顿时怔住,无言以对,少顷才又道:“高后不该诛刘氏子,然高帝亦曾诛杀过功臣,前代之事,后辈何辜?诸君亦可问闾里百姓:哪个刘氏子,是死于我吕禄之手?”

冯围呵斥道:“吕氏兴,汉家君臣,便如黄叶飘落,死无葬所。此乃世人所共睹,狡辩还有何用?能瞒住百姓,能瞒住苍天吗?”

曹窋在旁亦道:“吕氏得意时,可知冤魂有多少?至天道已移,尚不知收敛,岂不是自寻死吗?”

吕禄遂大悲,仰天哀号道:“吕产无能,害我灭族呀——”

冯围哪里还想听他啰唣,一声令下,众兵卒便将吕禄及家眷拖出大门,拔出剑来,恣意砍杀。不多时,吕禄阖府数十口,便都人头落地。

此时吕禄府邸门口,观者如堵。每落一头,便有欢声四起,热闹犹如围观赛龙舟。

另一边,那吕媭府邸中,则由刘章亲率军卒上门,将家小捉拿净尽。吕媭不服,虽被捆绑,仍是一路狂骂:“刘章小儿,你父是野种,果然你也不正。以吕氏之婿,竟敢犯上作乱,任是谁坐天下,也容不得你这等禽兽!”

刘章气盛,焉能忍受如此詈骂,然吕媭屡屡提及吕禄,便也不好回嘴,只得忍了,一路面色铁青。至诏狱,廷尉冯围收了人犯,便命狱卒为诸人戴上枷锁,分室关押。

狱卒来戴枷时,吕媭劈面就是一掌,回首怒骂不止:“廷尉,你是哪家的廷尉?我堂堂临光侯,是汉家皇亲,今日坐汉家何罪?犯汉家何法?敢打我入牢狱?!”

冯围叱道:“有诏令,吕氏尽捕,不留一个。你若是识相,只管闭嘴。”

“刘弘为我亲侄孙,他怎能有如此乱命?尔辈乱臣贼子,矫诏欺瞒天下,总不得好死。”

“临光侯,你从未入过诏狱,可知这诏狱是何处?”

“是恶狗成群之处!你主子,无非陈平、周勃者流,食汉家禄,却存反啮之心,还能是甚么好物?”

冯围旋被激怒,喝道:“诏令虽未教你死,然诏狱可教你死!”

吕媭也气极,戟指冯围道:“你敢!”

冯围便回首唤道:“狱令!此妇闹狱,你且稍作教训,笞一百杖即可。”说罢,掉头便走。

吕媭不禁狂怒,大骂道:“恶狗,下世亦是变狗!”

狱令大喝一声,即有狱卒上前,将吕媭按倒,以竹杖一阵乱笞。吕媭一老妇也,哪里禁得住这般打?起初尚能哀号,后来渐无声息。狱卒有恃无恐,也不知打了几百下,再看人,早已一命呜呼了。

将近午时,宫中又有诏令传出:将所有已捕诸吕眷属,无分老幼,尽都解至西市,斩首弃市。

至正午,数百诸吕男女,皆是五花大绑,背插斩标,解至西市街面跪下。内中有那嗷嗷待哺小儿,也都弃置于地,任由哭号。长安百姓闻讯,蜂拥而来,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

在场监斩官,正是廷尉冯围。待三通鼓擂过,冯围一声号令,一队刀斧手便应声而出,人人赤膊,头系红巾,手提鬼头刀,在刑场当中站定。

冯围望望日影,静默片刻,便一挥袖道:“吕氏重犯,全数在此。儿郎们,开刀问斩!”

众犯跪在地上,闻令便是一片哭声。观者也知好戏将要开场,都争相向前。

霎时,刀斧手齐声低喝,震人心魄。当下便有差役出来,将人犯十个一排提出,刀斧手轮番上前,但见刀起头落,血光四溅。

围观人众顿时一片哗笑,喝彩声阵阵,随刀光阵阵腾起,如浪拍岸。

至此,单父吕公一门,几近全数灭门。仅俞侯吕他一家,因曹窋报信,得以趁夜逃匿,陈平、周勃亦有意放过,不予追究。这一支吕氏,便藏匿民间,后改姓为“喻”,竟也繁衍了下去。

这一日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头滚落,市井小民看得尽兴,流连忘归。至日暮,陈平、周勃复召大臣商议。陈平道:“今日灭了诸吕三族,煞气未免过重,须适可而止。诸吕猖獗十五年,附庸者众,若究治太急,或激起变乱,那便不好了,我意须略施宽怀,以安人心。”

周勃未料有此议,亢声道:“我正嫌杀得少呢,如何便要宽大了?”

陈平笑笑,对周勃一拜:“太尉除孽之心,人皆有之,然朝政即是调理人心,不可操切。吕氏一党中有一人,若得宽恕,则所有附吕之官吏,闻之必安心,不至于生乱。”

周勃笑道:“何人能有此神通?”

陈平缓缓道:“便是审食其。”

周勃不禁一怔:“审食其?此贼亦可不诛乎?”

陈平道:“陆贾老夫子,于平吕之事居功甚伟。今日大臣能同心,咸与平吕,全凭他当初奔走说服。然陆贾素与审食其友善,早就为审氏说情在先,我迫于彼时情势,便应允了。今日诸吕已平,则不可背弃前诺。”

“竟有此事!”周勃大出意料,想想便叹道,“那么,这个面子,也只得卖与老夫子了。”

这日大臣之中,多半也受了平原君朱建游说,都纷纷附和陈平,以为审食其曾追祭赵王如意,尚存仁心,可不诛。原来,当年朱建曾受审食其赠金葬母,有心报答,昨夜闻诸吕被逮,知审食其将有大难,晨起便四处游说公卿,为审食其解脱。

众人保下审食其,诸吕余党自是亦概不追究。议定,陈平遂知会张释草拟诏书。

次日,便有后少帝诏下,命审食其复任左丞相,称:审食其曾于高后未崩之时,顺天应人,为赵王如意修墓祭扫,存大仁之心,堪为天下楷模,故复其原职,以示嘉勉。

此诏一下,原阿附于诸吕的大小官吏,都松了口气。朝野上下,人心渐安。此举可谓深谋远虑,那吕氏党羽得了宽恕,都心存感激,自此再无异念,心甘情愿归附了老臣。

此后,又过了六日,朝中接连下诏,将那后少帝之子、济川王刘太徙为梁王。此前被吕后幽禁而死的刘友,有一子名曰刘遂,今尚在,遂立为赵王。如此,吕产、吕禄死后空出的王位,便有人接替了。

同日,陈平、周勃又遣刘章出使齐国,通告诸吕伏诛事,请齐王刘襄罢兵;并诏令灌婴亦罢兵,自荥阳还都。

行前,陈平唤刘章至近前,殷切道:“平吕大义,乃兄刘襄功不可没,然诸吕既伏诛,则诸侯便不宜拥兵,你此番去,务必劝乃兄罢兵,不得借口拖延。”

刘章当即慨然应诺:“此番去,定不辱使命,勿使天下生乱。”

陈平又密嘱道:“至于废少帝、立新帝之事,今日看来,须经大臣共推。请嘱乃兄,万不可造次,勿留千古之憾。”

刘章领命,便道:“下官谨记,以天下为重。丞相可放心。”

半月之后,刘章驰驱千里入齐境,见了长兄刘襄,便将都中诛吕之事详述一过。

刘襄听罢,也觉惊心,呆了半晌,方道:“诸臣既有此意,我罢兵就是。看来拥立新帝事,非你我兄弟所能左右。”

刘章道:“正是。老臣在朝中,深根固蒂,非同寻常。吕氏专擅十五年,竟一朝覆亡,况乎他人?故万不可莽撞。”

刘襄颔首道:“天不助我,只得隐忍,你且回去复命吧。”

当日,驷钧在营寨中见到刘章,便觉惊奇:“朝廷如何不召齐王入都,却遣了你来?”

刘章答道:“是为宣谕齐王罢兵。”

“是何人遣你来?”

“甥儿奉诏命,然实是陈平、周勃之意。”

驷钧仰首想了想,猛然一甩袖,顿足道:“我辈今日是输了!那陈平、周勃之流,到底是狠辣之辈,岂肯将天下让与我?夫复何言,唉,夫复何言呀!”说罢,扬了扬手,扭头便走了。

此时,灌婴也于同日,得了朝中罢兵诏令,探得齐王已准备罢兵,便传令三军,收拾齐备,拔营还都。

北军离长安时,是为扑灭齐王而发,然返回之时,却似平吕大军得胜还朝。入都门那日,引得阖城百姓都来观看,热闹异常。

眼看内外事定,陈平、周勃便召夏侯婴、灌婴、张苍、张释等人,商议大事。此时刘泽蛰居于长安郊野,闻诸吕伏诛,才敢现身。陈平便也唤了他来。

原本也曾邀郦商前来,然郦商为周勃设计所绑,扣为人质,至吕禄伏诛日,方才放归,于此事羞愤难当,拒不入朝,此后又大病一场,不久竟薨了。自此,郦寄便袭了曲周侯,然并不得意,皆因天下人都说他卖友求荣,令他百口莫辩。此为后话了。

且说这日,诸臣在右丞相府聚齐,便拉低帷幕,屏退左右。几位重臣欲密议之事,是一桩惊天的大事——谋立新帝。

陈平先开口,一语便道出诸臣心中所虑:“少帝及淮阳王、常山王、新立梁王这四人,名为孝惠子孙,实则,有哪个是真的?都是吕后使计,以他人之子调换,杀其母,养于后宫,令孝惠认作亲子。其用心,无非是借此壮大吕氏。今已诛灭吕氏,若置这几人不顾,将来年长,追怀吕氏,则我辈便要无活路了。不如尽行废黜,在诸王之中,觅一贤者,另立新帝。”

此言一出,众人知事大,都沉吟不语。稍后,张释才试探道:“另觅贤者,便是要回避吕氏遗脉。齐悼惠王刘肥,乃高帝庶长子,与吕氏无缘。其嫡子刘襄袭为齐王,又首举讨逆之旗,天下皆赞之。追本溯源,刘襄为高帝长孙,名正言顺,可立为帝。”

话音刚落,张苍便大有异议,刘泽也不住摇头。

张苍道:“吕氏乱政,是因皇帝外家恶,故而几欲危宗庙、灭功臣。今齐王母舅驷钧,亦是个大恶人。若立齐王,则又来一个吕氏,天下将何以堪?”

刘泽便苦笑道:“那驷钧之恶,我是领教过的。”

张苍又道:“幸而齐王为灌婴所阻,未能一路打到长安来。否则,重现吕氏之祸,恐也难免。”

周勃闻言赞道:“说得好!遣刘章去劝齐王罢兵,正是陈丞相所出的万全之计。”

夏侯婴此时便提议道:“淮南王刘长,为高帝幼子,年少可教,其母为赵姬,与吕氏并无血缘,不如将他立为帝。”

众人又一齐摇头,纷纷道:“淮南王母家,终究还是吕后,此议不妥!”

陈平见此,便道:“数日来,我食不甘味,于此事翻来覆去想了个遍。目下有一人,想来诸君定无异议,那便是代王刘恒。高帝之子,今尚存二人,代王刘恒年为长,仁孝宽厚,天下闻名。代王太后薄氏,又是恭谨温良,颇有美名。若立刘恒,便是立长,名正言顺。母贤子孝,立为帝,也好向天下万民交代。”

诸人纷纷颔首,又都一齐注目刘泽。刘泽低头想想,复抬头,拊掌笑道:“此子甚好!实乃汉家之福。”

周勃拍掌道:“如此便好!今日即可遣密使赴代,迎刘恒入都。”

于是,大事就此议定。陈平唤从人进来,拉开重重帷幕,阳光顿时透入,满室明亮,众人心中便是一松。

陈平眯起眼,凝望窗外片刻,方叹道:“社稷安危,天下归属,尽皆于密室中议决。待何时无须如此,方才是圣人之世吧?”

众人也都生出些感慨,周勃更自嘲道:“早年在故里织席,一便是一,二便是二。入了这仕宦场,却是一不能直,二不能白。”

陈平笑笑,忙叮嘱众人:“说是说,此事却是万不可泄。若事泄,内外皆有怨望者,必起而作乱,我辈老臣便难堪了。”

周勃道:“这个自然。在座仅数人,各个都闭好嘴就是。”

陈平注视周勃良久,对众人道:“高帝识人,天下无人可及。以今日观之,安刘氏者,岂不正是绛侯?往日萧曹在,我辈饱食终日,不知其苦心。今日方知:天下只这一个‘安’字,竟是如此之难!”

红鸾心动:天才少女神相中国史一本通穿越古代:一把手枪打天下黄金渔村她从狱中走来从草根到大首富的荒诞之路都说了无情道毕不了业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