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 > 第04章 虎口脱险1

第04章 虎口脱险1(1/1)

太阳渐渐西下了,那通红的一轮圆盘悬在空中浮游,虽已日近向晚,但它的光依然透着炙热。地上未褪的热气又蒸腾上来,相互氳氤成一张网,使人有些透不过气。偶尔有一阵风徐徐拂来,它像一把柔软而锋利的剑,将席天幕地的热笼割开一条缝隙,捎来缕缕清凉,令人十分的惬意。

在凤岗的一座小山上,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在荔枝园里忙碌,那张清瘦文静的脸上汗水如溪,全身衣服像水淋过一般。他一边施肥,口中一边念念有词:

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将炮车敌,马出渡河容。

他就是年仅十一岁的杨官璘。

杨官璘虽出身书香之家,但身逢乱世,兵匪横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杨氏家族也身不由己地渐渐陷入衰败之中。至杨官璘父亲手上时,家里只有五亩瘦田,一家人节俭干巴地过日子,虽是如此,有时依然食难裹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官璘在放学之后,还得帮家里干些农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除了上学,下棋便是他最大的爱好了。这时他已是名声在外的“乡下棋王”,于是常有各地的棋手慕名前来挑战切磋。每每下完棋后,杨官璘便在脑海里拆当天的对局,稍有不通,就拿起棋子苦拆,直到拆通为止。

日子在贫寒而“宁静”的生活中水一样流过。在杨官璘13岁时,也就是1938年,日寇从大亚湾登陆,珠江三角洲相继沦陷,不久日本人打到东莞县广九铁路天堂围车站,离塘沥村只有五公里。日寇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杨官璘所读的端风学校也被迫关门停学。

为逃避战难,已嫁人随夫移居香港的姐姐杨友娣把两个弟弟带到香港避难。在香港做小生意的姐夫接纳了这两个小舅子。

杨官璘随身只带了几件破衣服,其余的就是课本和象棋,在姐姐家避难的日子里,他有空就拆棋,这样住了两个多月,他看见姐姐一家也在艰难度日,心下甚为不安。这时香港的慈善机构组建了几座难民营,杨官璘征得姐姐同意后,又和哥哥去难民营躲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凤岗。

在日寇的铁蹄下,山河破碎。驻扎在平湖一带的鬼子常常打到塘沥烧杀抢掠,学生根本无法读书。1939年,端风小学不得不停课休学,14岁的杨官璘从此不得不辍学在家。

求学的希望被日本侵略者无情地粉碎了,杨官璘小小的胸膛里灌满了国仇家恨!他无法再进学堂,为了生存,他开始帮父亲摆地摊,摆完地摊后又去耕田种地,每天忙得像旋转个不停的陀螺。有时他还要去做挑夫,用稚嫩的肩膀去给父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一家人没日没夜地劳耕苦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见此情景,杨官璘心中暗暗着急,一天他跟父亲商量道:“爹,我想去学裁缝手艺。”

杨茂祯想了想,说:“也好。身有一技,饿不死人。你去学吧!”

杨官璘有个远房亲戚是裁缝,生意做得马马虎虎,正差一个帮手。得知杨官璘的情况后,便同意了他的要求。杨官璘于是在那里帮忙缝缝补补学了三个多月,学会了一些基本功,但一直没有学到裁剪的技术。

离开裁缝铺回到家里后,杨官璘为了避免浪费,他想出了先做纸样的方法:他把旧唐装拆开铺在白纸上,划剪出样纸来,反复比较无误后,才依葫芦画瓢裁新衣。他第一件唐装是给哥哥做的。杨官寿穿在身上居然十分合体,这给了杨官璘莫大的鼓舞,于是毅然打出了“承接车衣”的招牌开始招揽生意。

杨官璘一边帮父亲打理生意,一边利用空隙时间帮人做衣服。他手脚麻利,一天从早到可以缝制四套唐装。但兵荒马乱,人们食难裹腹,谁又会去讲究衣着?杨官璘的裁缝手艺,更多是用来帮人们修修补补一些旧衣裳。

祖父“秀才公”杨喜春去世后,家中还留有很多藏书。父亲杨茂祯常为儿子读书少可惜,有一天对他说道:“璘儿,今后我辅导你学习秀才公留下来的四书五经好吗?”杨官璘甚为高兴,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杨官璘白天为生计奔波,晚上拆完棋后,又背诵四书五经,一直用了十年的空余时间,于1949年才将家中所有的藏书都背得滚瓜烂熟。

凤岗从来就是英雄尚武之地,不愿做亡国奴的凤岗人民纷纷组织起来,组成抗日救国军和游击队,英勇顽强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不少人参加了东江纵队,抗日斗争如火如荼。

塘沥村坳于南门山、鹅公山、老虎山之间,东深河(旧称河沥)穿村而过,由于地势扼要,一时成为日本人、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游击队争夺的地方,三方展开拉锯战,你抢我夺,枪声不断。

1940年9月的一个傍晚,残阳如血,破败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小巷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鸡啼狗吠,看上去倒也一片祥和。突然间,几声清脆的枪声划破这黄昏的宁静,一队凶神恶煞的日寇进村扫荡。他们用几挺机枪将塘沥村的几个出口封住,一些村民躲进了杨屋楼。杨官璘一家还没来得及躲进去,一帮日军已进入杨家院子,见门户紧闭,便大声呼喝道:“开门开门!不开门就放火烧死你们!”杨官璘深知日军的残忍,他们说得出做得出,于是鼓起勇气把门打开,对日军说道:“我们是乡下的耕田人,不是游击队。”日军那容他分说,一把揪住他就要拉去枪毙。杨官璘的母亲疯一样地扑到外面,泪流满面地对日军哀求道:“你们要杀就杀我吧,千万别伤了我儿子!”杨官璘的父亲和哥哥吓得躲在屋里,门也不敢出。

这时一个中国翻译对日军小头目说道:“这孩子瘦仃仃的,不像一个游击队,我们到别处去找吧,别让真正的游击队给跑了!”那个小头目把手一挥,把杨官璘给放了。

死里逃生的杨官璘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说道:“叫你不要出来,就是不听,多危险呀!”母亲听得泪如雨下,声音发抖地说:“璘儿呀,要是日本仔杀了你,我也不活了!”

母亲的舍身相救,给杨官璘的灵魂以极大震憾,使他刻骨铭心地体验到了什么叫母爱,从此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有如高山大海,巍巍而汤汤,对母亲更孝顺了。

这是杨官璘的第一次遇险。第二次则是发生1941年的春天。

一日,游击队接到情报,有一支日军中队要经过塘沥村。游击队迅速布署,利用有利地形设下一个“口袋阵”,日军浑然不知,气焰嚣张得像刚刨过地瓜的野猪,骄横不可一世。游击队员伏在屋顶上、墙垛间、窗户后……织成了一蓬天罗地网,等日军进入“口袋”后,游击队员一起开火,日寇猝不及防,被打得鬼哭狼嚎,尸横遍地,抱头鼠窜而去。

翌日,日寇进行报复性大扫荡,一个大队的日寇开进塘沥村,穷凶极恶地杀人放火,一时浓烟滚滚,不少手无寸铁的群众倒在血泊中,塘沥顿成人间地狱。全村男女老少急急慌慌地躲进杨屋楼。日寇恼羞成怒,将杨屋楼(状如碉堡,亦作防卫用,为凤岗客家人所独创)围得水泄不通,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弹飞如雨,但杨屋楼岿然不动,那些枪弹射在上面像是挠痒痒。日寇越发激怒得像疯狗一样乱蹦乱跳,找来木柴架在排屋楼下,威胁着要放火。村民们无奈,只好走出楼来。日军将村民赶到杨家围屋场,要他们交出地下党员和东江游击队员。村民个个眼里喷着怒火,仇视着侵略者一言不发。日军恼羞成怒,拉出两个年轻的村民严加拷问,这两个年轻人临危不屈,怒骂日寇。鬼子狼性大发,用刺刀将他们活活剌死。随即又点燃几家农舍,霎时间火光冲天,侵略者像一群喝满鲜血的野兽在火光中喋喋狂笑。众人个个钢牙咬碎,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大伙只能把仇恨暂时埋在心里,等待他日一同火山迸发,再将小日本鬼子一个个挫骨扬灰,以报国仇家恨!

杨官璘与母亲相拥着站在人群前面,一个对鸡眼的小日本军官顺手一把抓住杨官璘,恶狠狠地咆哮道:

“小孩游击队的干活,死啦死啦的有!”不由分说就猛扇耳光,另外一个鬼子则端起枪瞄准了杨官璘。杨官璘的母亲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像老鹰护小鸡似的护住了杨官璘,求情说:“太君,这孩子才十四、五岁,年纪还小,不会打仗,也不是游击队员,求你们放过他吧!”

日军见杨官璘瘦瘦仃仃,大概连枪也扛不动,怎么看也不像是游击队员,于是狠狠踹了杨官璘一脚,骂道:“滚!”

柯学:偷个雪莉当老婆[快穿]漂亮的小炮灰他不说话千古枭雄朱元璋你不可不知的美国史既然有空间,自然是0元购最香了中国通史修炼五千年居然就过去三天黑道风云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