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乱世三百年: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 > 纠结刘裕

纠结刘裕(1/1)

比之五胡乱华,南北朝从开篇就不那么好写。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其一是在时间节点上有些纠结;按照正统历史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分野是公元439年,这一年北魏拓拔焘灭北凉。从这一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发兵渡江灭陈,这150年,史家称之为南北朝。

不过从东晋十六国过渡到南北朝,中间有19年的时间差,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南北朝南边儿的四朝上听儿。此时北方的北魏还在打来打去,间或还要跟南方的宋打得热火朝天。到公元439年北方统一,北魏这边儿在位的是拓跋焘,南宋这边儿在位的是刘义隆,这两位算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跨越了两个历史阶段。

事儿还是那些事儿,人还是那些人,但叫法儿上,摇身一变,已然成了南北朝了。

其二,不论是北边儿的北魏、北齐、北周、隋(东魏、西魏是打酱油的。),以及更北崛起的突厥;还是南边儿的宋齐梁陈,说起来哪个都不是善茬子;单拎出来都够写一本书了;要把这些强梁摁在一个舞台上飙戏,难免会有挂一漏万之感。而且即便是一帮“影帝”,也得有个谁主谁次之分,从哪儿开始,谁的戏份多,谁的戏份少,因此也颇费踌躇。

想来想去,还是先写南方的刘宋吧,谁让刘裕太生猛了呢。

刘裕起家的经历,咱们在前面《闲话两晋》部分已经交代了;登基之后,刘宋这边儿的事儿就没怎么交代了。

因此,关于刘裕登基之后的事儿,咱还得补充几句——

公元420年6月14日,刘裕废黜东晋最后一任皇帝司马德文,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开创了刘宋王朝,史称宋武帝,这一年也由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元熙二年,改为宋武帝的永初元年。

不过这会儿你要是问刘裕,嗨,老刘,当皇帝了,你幸福吗?刘裕会狠狠地瞪你一眼,然后咬牙切齿地回答,幸福个屁!

别笑,这是真事儿;当了皇帝的老刘不幸福。

为什么?

答:出身。

众所周知,刘裕的出身很低;看过拙文《乱世三百年——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的兄弟应该有印象,刘裕是卖草鞋的出身;后投军,于平定孙恩邪教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再往后,于推翻桓玄的大楚政权中真正崛起;此后十余年间,老刘同志马不停蹄削平群雄,一次西征,两次北伐,灭掉了南燕、后蜀、后秦三国,威震四海。直至最后登基坐殿,唯我独尊。

而且,这里边儿有个问题,那就是刘裕在无意间打破一个记录——从刘邦至今的六百年间,从来没有哪个平头百姓能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一跃而成为一国之君的。

有兄弟可能会说,这是问题吗?屌丝逆袭,这多励志啊!

这话放在现在没错儿,但您要知道,在两晋时期,你是什么出身,那可太重要了。

两晋时代,士族庶族泾渭分明,二者犹如今天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老死不相往来;高门大族对小士族和庶人是深入骨髓的鄙视,这一鄙视,就鄙视了100多年。而且别看那些大士族们之间会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并且随时会反目成仇,但他们对于小士族和庶人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

现在刘裕以白丁儿之身一跃而加九五之尊,那些曾经的高门大族基于生存的考虑(毕竟刀把子在人家手里攥着),纷纷投在刘裕旗下,但骨子里完全瞧不起这个卖过草鞋、当过老千儿的皇上。

在这些自诩出身高贵的士族眼中,刘裕从头到脚无一处不体现出浓浓的屌丝味道——刘裕除了打仗之外,啥也不爱;既不贪财,也不好色;更没有生活情趣。

有两个事儿很能说明问题:曾经有人送给刘裕一个琥珀枕头,做工精良,造型优美;刘裕把玩儿了一会儿就问身边人,琥珀能干嘛使;旁边儿那位说琥珀可是好东西,是治疗外伤的良药。刘裕二话不说就让人把这块儿稀世珍宝砸碎,送到军医处,准备拿来给士兵疗伤。

刘裕二次北伐灭了后秦之后,部下从俘虏堆儿里划拉出了姚兴的一个侄女儿,据说该女子长得那叫一个靓,部下便将此女送到刘裕下处;久居军中的刘裕一见之下十分喜爱,干柴烈火地便搅在一起;几天下来耽误了不少正事儿,旁边儿有人就劝,说您这可不行,咱现在强敌环伺,温柔乡就是英雄冢啊;老刘当即便派人把他的欢乐女神送走了,然后该干嘛干嘛。

类似的事儿还发生过很多,这些事儿在刘裕看来,很正常;这就是他的本色。但是同样的事儿,在那些讲究生活品质的大士族们看来,刘裕简直是脑子“瓦特了”,岗都。跟刘裕艰苦朴素的作风相比,那些大士族们过的什么日子,四个字儿:天上人间。翻翻《晋书》,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像《晋书·纪瞻传》记载:“瞻[zhān]厚自奉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g]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再如《晋书·谢安传》中所载:“安于土山营墅,楼观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yáo]馔[zhuàn]亦屡费百金。”

一句话,刘裕和他手下的这帮仆从成群、美姬如云、风度翩翩的大士族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被人鄙视的感觉很不好,可是老刘同志又不能把人都杀光,别的不说,把大士族都杀了,谁帮他统治老百姓去?总不能让刘裕同志什么事儿都事必躬亲吧;因此刘裕只能咬着牙搞统战,偶尔附庸风雅一下,以便拉近跟朝中大士族之间的距离。

然而,老刘虽说能打,能靠武力夺权,让所有人(宋国境内)拜倒在他的脚下,可是观念这玩意儿却需要年深日久之后才能改变;因此大士族们该鄙视他,依旧鄙视他;该打暗拳,依旧打暗拳;该使绊子,依旧使绊子。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老刘同志对自己一手创建的帝国,感到非常担忧。

介是为什么?

因为老刘同志的家是典型的虎父犬子型儿的。

刘裕即位是公元420年,这一年刘裕已经58岁了。这伙计一辈子一共生了7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和刘义季。

别看儿子不算少,但是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老刘的儿子都很小;刘裕登基那年,他家老大刘义苻才14岁,最小的娃刘义季才6岁。

这年纪搁在现在,最大的上初二,最小的幼儿园大班儿;想靠初中生挑起帝国的担子,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刘裕很挠头。

怎么办呢?

一辈子摸爬滚打的老刘做了一些措施——

第一条就是把“禅让”的恭帝给干掉了,免除后患。刘裕在取代东晋之后的第二年的九月,便派人把晋恭帝给杀了;这个事儿咱在前面说过。不过,老刘同志没估计到,他这么干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河,且不说他的后代也基本上在改朝换代时被后继之君给杀了不少,就说他刚死不久,大量的前东晋宗室便开始发难,或投靠北魏,当了带路党;或揭竿而起,成立伪政权;把他一手创立的刘宋折腾的不浅。

老刘同志的第二条措施,是诸子镇四方。刘裕上位之前,他已经将自己的二儿子刘义真任命为扬州刺史(后来又让这熊孩子镇守刚打下来的关中,结果这熊孩子不争气,把老刘辛辛苦苦抢回来的地盘儿败个精光);三儿子刘义隆任命为荆州刺史;继位之后,刘裕又任命自己的第四子刘义康为豫州刺史。目的不言而喻,加强皇室的力量。

第三,老刘同志大量提拔寒门或者庶人出身的读书人进入朝廷。不过这条儿,老刘同志失望了,他本想用皇室+庶族和寒门子弟的模式来制衡高门大户,但效果一般。

为啥这么说?

有本书名叫《宋将相大臣年表》,在这本书里,针对老刘同志在位的两年中,执政大臣的出身,作者做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分析——

永初元年,太尉长沙王刘道怜,镇南徐州(治所京口,江苏省镇江市);尚书仆射徐羡之,兼丹阳尹[yǐn];中书令傅亮,兼侍中、太子詹事;侍中为谢晦兼中领军、谢方明、褚[chǔ]淡之、临川王刘义庆;护军将军檀道济;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这九个人里,3个宗室,3个大士族,另外3个是寒门出身。

到了永初二年,太尉刘道怜、司徒刘义真、尚书令徐羡之兼扬州刺史、尚书仆射兼中书令傅亮、侍中刘义庆、谢方明、阮万龄、王敬弘,护军将军檀道济兼丹阳尹[yǐn],中领军谢晦。这十个人里,3个宗室,3个大族,3个寒门,还有一个是小士族出身。

到永初三年刘裕去世前后,太尉依旧是刘道怜;司徒刘义真,后改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南豫州(治所历阳,现安徽省和县);司空徐羡之兼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卫将军王弘,开府仪同三司,仍镇江州;尚书令傅亮兼中书监、护军将军;吏部尚书先是王裕(即王敬弘)、后是王惠;中书令谢晦兼领军将军;侍中刘义庆、谢方明兼丹阳尹[yǐn]、王韶之、程道慧;原护军将军檀道济外镇南兖州(治所广陵,现江苏省扬州)。

这里边儿,刘道怜在刘裕死后一个月也跟着去世了,随后刘义真离开中央出镇南豫州,檀道济随之外镇南兖州;此时的8位执政大臣中,宗室仅剩下刘义庆一人,寒门出身3人,大士族,4人。

数字说明一切,老刘处心积虑,不过最后等他两腿一蹬,大士族立刻咸鱼翻身。

第四,巩固中央,弱化地方。刘裕军旅起家,对“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理解得相当透彻;继位之初,他便大规模地扩编了禁军编制,不仅增加人数,而且设置了诸多官吏;同时也给太子增加了扈从规模,为太子设置了太子冗[rǒng]从仆射七人、太子旅贲[bēn]中郎将十人、太子左积弩将军十人、太子右积弩将军二人等等。与此同时,刘裕对地方可是下了刀子,他规定其他各州,裁撤冗[rǒng]员,削减兵力;这里边儿只有一个地方编制上没被裁汰,这就是荆州,鉴于荆州位置举足轻重,刘裕对这儿没削得太厉害。

最后一条,实施仁政。翻翻《宋书·武帝本纪》《南史·宋本纪》,别看老刘同志执政时间不长,还是干了挺多好事儿的,写出来太长了,不过归纳起来,有两条很有亮点:一是废除了很多恶法;二是减免税收,轻徭薄赋。有兴趣的兄弟,可以翻翻《宋书》看看,于此不再赘述。

忙活完这些事儿,说话儿时间可就到了公元422年,这一年三月,时年60岁的老刘同志病了,而且病势日渐沉重。

卧榻之上,刘裕忧心忡忡,不为别的,接班人问题没想出个眉目呢。

刘裕此时的太子,是他家老大叫刘义符。刘裕一生战无不胜,纵横南北,最后荣登大宝,但有一件事儿,耽误了。

什么呢?

家庭教育。

刘裕生刘义符的时候,他已经44了,这年纪,放到今天,那也是晚育了;因此刘裕把包括刘义符在内的几个孩子惯的没样儿。

史书记载,刘义符被立为太子之后,一天到晚也没个正事儿,整日里就和一帮小厮混在一块儿,走鸡斗狗,狎[xiá][xiá]妓酗酒。

有心腹大臣谢晦就劝裕说,陛下,您岁数大了,可不能把江山托付给无用之人呐。

刘裕嘬着牙花子,刘义符无用?那你说谁有用?

谢晦心说,这事儿我哪儿敢掺和啊;嘴里应付了一句,您还是自己看着办吧。

老刘同志思来想去,也琢磨不出哪个孩子能强点儿,最后说这样吧,这么办吧,你去看看刘义真怎么样。

在这儿插句八卦,老刘的儿子们不着调,他的女儿也很彪悍;《南史·王诞传》里写了这么件事儿,王导有个曾孙唤作王嘏[jiǎ],这个孙子有个儿子名叫王偃[yǎn],小伙子人长的精神,用现在话说,那就是小鲜肉了,刘裕当初为了拉拢王家,把自己的二女儿吴兴长公主刘荣男嫁给了王偃,两家算是结了亲家。刚结婚没多久,出事儿了,这天不知道怎么了,小两口儿拌了几句嘴,这位刘二小姐竟然命人把自己老公扒了精光,然后捆在院子里的大树上;当时正值雪夜,王偃好悬没给冻死。

由此您就能看出老刘家什么家教和家风了。

扯远了,再说谢晦,奉旨前去考察刘义真;前文咱说过,这熊孩子把他爹辛辛苦苦抢回来的关中地盘儿丢了个底儿掉,毛儿都没剩下;回来之后,熊孩子当没事儿人一样,该玩玩儿该闹闹,看见谢晦来,一个劲儿的问我爹怎么样。

您别误会,这孩子还真不是问刘裕病情如何,而是问谢晦,你看我爹什么时候挂啊?

一听这话,谢晦掉屁股就回宫了,一边抹汗一边儿跟刘裕说,此子为人轻佻,不可为主。

刘裕一听,老大你说不行,老二也说不行,谁行?老头子没多言语,心里犹豫,这事儿就这么撂下了。他本想考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可还没等实施,病情加重。

公元422年5月,鞍马一生的刘裕卧床不起,时至今日,想换太子也来不及了,老爷子叫来刘义符,说檀道济、谢晦等人都是干臣,你要好好用啊。如果有事不决,宁可请教宰相,也不要问你妈!后宫不得干政,母后不得临朝!

看来刘裕读书虽少,却也知新莽旧事。

随后,招来四个顾命大臣,护军将军檀道济、领军将军谢晦、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说你们四个,国之重臣,务必要好好辅佐我儿。四人伏地叩首,涕泪横流。交代完以后,没过几日,刘裕驾鹤西归。

之后,刘义符登基,是为宋少帝。

世间已无张居正皎皎流华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柯学:偷个雪莉当老婆[快穿]漂亮的小炮灰他不说话千古枭雄朱元璋你不可不知的美国史既然有空间,自然是0元购最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