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1)
从伊吾卢到柳中城,中间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戈壁滩,没有高山,也没有峡谷。
不可能偷袭,也不可能设埋伏,只能是你在南,我在北,或者是你在东,我在西,拉起架子,摆开阵势,面对面硬干了。
窦固带领的大军渐渐逼近了柳中城。
被任命为司马的耿恭,带领八百精兵,成为汉军的前锋。去年那一仗,耿恭表现突出,得到了窦固的信任。
前锋就是尖刀,是刺出去的第一刀,这刀很重要,常常能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负。
六月初的季节,正是塞外草青花开的季节。
柳中城外的戈壁滩上,虽然土层薄、沙石裸露,但仍然可以看到冰雪消融后带来的生机。以红柳和芨芨草为主要植被的灌木野草,在风中摇曳着粗细大小不同的枝叶。
远处匈奴人摆开的阵势,让汉军主帅窦固感到一丝不安。原以为匈奴人会像惊弓之鸟望风而逃,看来南呼衍王的惨败并没有让匈奴人崩溃。
看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了。
土坡上,窦固和耿秉商议下一步的行动,特意叫上了耿恭。
窦固看着远处说,看来匈奴人早有准备,这会不会给我们的推进带来太大的困难?
耿秉说,匈奴死要面子,不愿示弱,可以理解。这样摆开阵势打,是我汉军之长,按照计划,向前推进,正好可以和匈奴决战。
窦固看了看耿恭,问他有什么想法。
耿恭说,匈奴早已严阵以待,是想趁我长途行军难免疲劳,好在拼杀中占到便宜。可我先头部队,早已磨刀霍霍,士兵们都憋了一股劲,要给匈奴人迎头一击,让他们知我汉军之勇猛,请将军允许我带先头部队出击。
窦固目光里充满了对耿恭的赏识,问耿秉意下如何。耿秉对耿恭的雄心壮志早已了解,也想在这个时候成全他,当然表示可以让耿恭带先锋部队作为一把尖刀刺向匈奴。
不过,耿秉建议把新研制的精钢刀,配备于耿恭的先头部队。窦固立刻安排负责兵器的校官去安排落实。
主管军械的军官送来了一千把精钢刀,耿恭忍不住问他这种刀和别的有什么不同。
校官说,这是用炒钢法锻制的刀。
耿恭问,什么是炒钢法?
校官说,将生铁加热至半融,加入矿粉不停搅拌,即可制得钢料,这就是炒钢法。出现时间不过十年。
耿恭问,我以前也用过此法所制的刀剑,似乎并不太行,容易折断,只能制作短剑,难以做成长刀。
校官说,在炒钢法出现前,将生铁反复锻打成熟铁,再以炭火加热锻打为钢,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也可制出百炼精钢。用此法得到少量精钢无异于黄金,所以早期汉与匈奴都不可能大量配备钢刀。炒钢法的出现解决了钢料难得的问题,但此法所得钢料往往杂质很多,硬而易脆,不能直接制作刀剑。只有经工匠将钢料加热、折叠、锻打,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得到制作刀剑的精钢。
耿恭听得入神,一把刀的锻造,有这么多名堂,自己此前并不知晓,忍不住想要试试这刀有多厉害。
拿了刀,走到一棵红柳跟前。红柳是一种灌木,不粗壮,却有韧性,不容易断折。耿恭举起刀,朝一片红柳茎枝用力砍扫过去,竟齐刷刷削去了一半。
耿恭摸着雪亮的刀锋,说,这刀如此利快,为何不让汉军一人一把?那杀起匈奴来,不知会有多痛快。人手一把百炼钢刀,何愁匈奴不灭?
校官摇头说道,炒钢法只解决了钢料难得的问题,制刀却依然不易。此法制刀全凭工匠经验技巧,工序繁复,费时费力,价格昂贵,难以大量制作,只配给先头部队,以助军威。
耿恭说,我所有将士决不会辜负这神奇钢刀。
等校官走了,耿恭对范羌说,光刀好还不行,人还要像刀一样才行。快把新刀发下去,让大家尽快熟悉。
范羌说,我马上去安排。
耿恭说,刀人合一,才能无敌呀。
给士兵们换了新刀,耿恭没有换。不是看不上精钢刀,而是手里的这把刀,父亲使用过,看到它,会想起父亲。又随身多年,相互之间建立起的联系,不再限于人和刀,而是两个生命的相互依存,彼此信任。这样一把刀握在手上,耿恭总是充满自信,面对什么样的强敌,都会无所畏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把刀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在他心目中,它就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刀了,他怎么会轻易让它离开自己呢?
当天夜里,耿恭睡不着,起身,骑上马,带了几个人,往前边巡视。经常打猎,一点动静,一点气味,都不会放过。
路过一片芦苇丛,月光下,没有风,却看到苇叶在摇动。耿恭举起手,让随从停下来。他竖起耳朵听,又用鼻子嗅,听出芦苇丛里有东西,什么东西听不出来。耿恭用鼻子嗅,嗅出来了。匈奴人,吃肉多,还吃生肉,有一种骚烘烘的浓烈气味。
他把芦苇丛围了起来,再用长刀,慢慢拨开密密苇林。
两个匈奴探子就这样被活捉了。
一问,才知道匈奴大军离这只有几里地了。派了人来看一看,如果找到汉军的营地,趁汉军没有准备,打算搞一场他们拿手的突然袭击。
这样的小伎俩,一般来说弄不成。要发动这么大的战役,汉军怎么能没有想到被突袭的可能呢?把耿恭放在大本营的前哨,就是为了对付匈奴的突袭。
突袭这个事,可以占到便宜,但难以决定胜负,汉军可不打算这么干。他们想打的这一仗,是面对面的、硬碰硬的,要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再也不敢没事找事了。
从匈奴探子那里知道了,匈奴大军超过三万人,已经做好了与汉军一拼的准备。听到这个消息,让耿恭有些兴奋。说实话,最担心的是这帮匈奴人,不给你来真的,虚晃一枪就跑得不见影子了。匈奴人马多,跑得快,汉军追不上,等于那么远赶到西域,白跑了一趟。就像去年那一次,四路大军,浩浩荡荡,结果只有一路碰上了匈奴人,也不过才消灭一千来人,实际上,一点儿也没有伤到匈奴人的元气。
看来这个左鹿蠡王要比南呼衍王更像个男子汉,耿恭迫不及待想和这个男人会会面了。耿恭决定放掉两个探子,让他回去告诉左鹿蠡王,汉军只有两万人,并且是长途行军,十分劳顿。如果这一仗不能打败他,从此再也不会来找他麻烦。
耿恭还让两个匈奴探子告诉左鹿蠡王,有一个汉军军官叫耿恭,很想和他认识一下,他不会胆小得不敢来见面吧。
耿恭是想用这个办法,让左鹿蠡王坚定与汉军决战的信心。
要想多多消灭匈奴人,只有把他们吸引到广阔的战场上。
两个探子站到了左鹿蠡王的面前。听了探子的话,他哈哈大笑起来。
左鹿蠡王问两个探子,那个家伙叫什么名字?
探子说,叫耿恭。
左鹿蠡王说,就是冲着这个家伙,我也不能往后退呀。我们匈奴男人,怎么能让别人小看呢?
其实就是没有耿恭这个小插曲,左鹿蠡王也没有打算像南呼衍王那样。
战争任何一方,都不敢说有绝对的胜算。同样,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历史上匈奴人多次打败汉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说了,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位大巫师。有天地相助,鬼神帮忙(那么多祭品它们不能白收呀),匈奴人的运气不会老是那么坏吧。
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圆满的黄色月亮。
左鹿蠡王发布了明天将与汉军决战的命令。
传递命令的快马,用急骤的马蹄声打碎了夜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