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蒙古帝国二百年(全二册) > 第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

第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1/1)

首先我们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力量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

一、从军事实力上讲,阿里不哥掌握着漠北大部分蒙古军队,当然其中一部分被带到南下征讨南宋和大理国,还有旭烈兀西征也带走了一部分军队,但漠北拖雷家族的基本军事单位没有变化。此外,还有两支军事力量倾向于阿里不哥:一是驻守川蜀的密里火者的2万兵马,二是驻守六盘山的悍将浑都海的6万兵马,本来浑都海是护送蒙哥灵柩北返,后来留在了六盘山,等待阿里不哥的安排。

而忽必烈方面依赖的则是东道诸王和以中原汉族世侯为代表的家族武装,这些家族武装以史天泽家族、张柔张弘范父子和严实、严忠济、严忠嗣父子、董文炳、董文用兄弟为代表,说白了就是汉族军阀。除了了这几支之外,还有一支很特别的汉族军阀,这个人叫李璮,是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的儿子,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他占据了几乎整个山东半岛(当时叫益都)和淮北部分地区。但这个人投机性极强,在蒙古和南宋之间左右摇摆。当忽必烈洗马长江后,他敏锐的感到忽必烈将会成为大汗,就赶紧忙不迭的向忽必烈表达了忠心,还娶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子。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交战前夕,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燕京为人质,表示愿意为忽必烈守住鲁西南和淮河北部,同时要求拨款练兵修城。

忽必烈很高兴,他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屏障。忽必烈左争右讨,在北方平定叛乱,与阿里不哥斗得焦头烂额,正好需要李璮这样一把刀,挡在南宋之间作为一个缓冲地带,更何况李璮还是心腹王文统的女婿,批银子很方便。他大方的给了李璮20万石的粮草,并封他为江淮大都督。而李璮也确实成了一把刀,他结结实实的给忽必烈背后捅了一刀子,让忽必烈恨得牙痒痒。

除了这些汉族世侯,还有兀良哈台的2万兵马和霸突鲁的5万蒙古兵马站在忽必烈一边,听候调用。

我们不难看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军事实力处于不分伯仲的状态,很难说孰强孰弱。

二、再说经济实力,忽必烈毫无疑问掌握着汗国最富庶的地方。他控制着草原南部汉地中原广阔的农耕地带,粮食丰盈,兵源充足,随时能够征调的青壮年兵丁不下50万人。邢州、京兆、河南等地的财赋大权也都掌握在忽必烈手中。在内战开始前夕,姚枢和许衡、王文统等人源源不断的从中原汉地征调粮草、马匹、食盐、棉衣等军用物资,经画馈运,络绎不绝。

我们经常说打仗打的是钱粮,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而忽必烈在这方面占尽了优势。

而阿里不哥的领地在漠北,哈剌和林的杭爱山和按坦河流域,地广人稀,高寒少水,干旱贫瘠,一到9月份就大雪纷飞,虽有牛羊牲畜,但承担的大军的给养,略显供不应求,一旦离开了漠南的粮草供应,大军将难以为继。

有人说了,只要控制了通往漠北的粮道,阿里不哥不就不攻自破了嘛,还动用军队干吗?

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阿里不哥并不自卑,因为哈剌和林并非仅仅依靠漠南汉地中原一个粮草供应地,除了中原,还有一个:察合台汗国。

我们知道,察合台汗国在河中地带的阿姆河流域和新疆伊犁河流域,以阿力麻里为中心,主要在今天我国新疆南部和中亚东部一带,这里虽然没有中原富庶,但绿洲广布,物产也很丰富,我们平时吃的哈密瓜和烤馕羊肉串手抓饭拉条子就是那里产的。而当时察合台汗国的是执政者是阿鲁忽,而阿鲁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自然会向后者提供物资供应。所以阿里不哥非常乐观的认为粮草不是问题。

然而阿里不哥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盟友是靠不住的,兄弟也是靠不住的,粮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放心。战争爆发后,阿鲁忽最后还是抛弃了他,转而支持忽必烈,从而彻底断绝了阿里不哥的军需供应,一下子让阿里不哥陷入了绝境。

从经济上看,忽必烈占有明显的优势,阿里不哥逊色很多。

三、最后看文化传统力量,蒙古人一向有幼子守灶的传统,虽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成吉思汗的嫡孙、蒙哥汗的亲弟弟,但阿里不哥曾经奉命留守草原,主持国政,得到了多数传统蒙古王公大臣的支持,尤其蒙哥汗的诸子如阿速台和玉龙答失等人以及原汗廷大臣都站在阿里不哥一边。

从前后两次库里台大会的参与人数上来讲,在哈剌和林开会的人数也要略多于开平,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似乎阿里不哥继承汗位更能够得到蒙古臣民的文化上的认可和政治上的拥戴。

综上:

双方军事力量:大体持平;

经济实力:忽必烈占优;

文化传统:阿里不哥略占优。

以前学哲学,教授们告诉我们:凡事要抓重点,重点解决好了,其他问题一切迎刃而解。而忽必烈当然知道这点,可问题在于:当前重点在哪?

军力,毫无疑问,军事实力是重点。只要打胜了,管他娘的传统不传统,实在不行再慢慢把这些守旧贵族召集起来慢慢做汉化思想教育工作,可仗打败了,话语权可都是人家的了,其他一切都是废话。

好了,军力这个重点抓住了,但哪个方向才是重点呢?整个蒙古帝国地域开阔,广袤无垠,总不能全线出击吧?

经过商议,忽必烈和诸臣僚一致把首要目标对准:秦陇京兆府。

秦陇地处蒙古草原进入中原的要道,而且关中地区物阜民丰,关键是忽必烈以及廉希宪等人此前就曾经在这里担任京兆宣府司职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包括刘黑马等将领也明显的倾向于忽必烈一方。而驻扎六盘山的浑都海以及四川的密里火者则倾向阿里不哥,提前进入京兆,能够切断他们二人的联系,以便各个击破。

这个设想应该说很好的,可是眼前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忽必烈手头没兵!

东道诸王的兵马都在大兴安岭一带,而史天泽和张柔父子、严忠济兄弟等嫡系远在长江流域,兀良哈台和霸突鲁本人虽在上都,但兵马正在从江北往燕京回返的路上,此外还需要留守一定兵马拱卫燕京和上都开平府,实在抽不出太多的军队西进京兆。

这个时候廉希宪再一次表现出他的果敢和大胆:我和商挺、赵良弼几人先行,抢在阿里不哥前面赶到京兆,遇到什么突发事件再相机行事!

忽必烈感激的看着这位从藩邸就鞍前马后跟随的人,只说了一句“我授予与你们便宜行事的权力,不必凡事禀报我”。

这句话就足够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

廉希宪、商挺、赵良弼,这三个人真是个牛人,他们是智者和勇者,即将为忽必烈立下不世之功!

中统元年(1260)四月,这三个人轻装简从,带着五十人向陕西方向疾驰而去,请注意,只带着五十人。五月初三,一行人到达了西安京兆府。

经过商议,廉希宪和商挺认为解决浑都海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将其拉拢过来,为我所用;中策是晓以利害,让他保持中立;下策是他一意孤行,执意与忽必烈对抗。如果真是走下策,则采取非常手段,一举将其消灭。

五月初十,川陕安抚使司衙门。宣抚使廉希宪、商挺、汉人万户刘黑马、参议赵良弼、京兆治中高鹏霄、巩昌总帅王惟正、参将八春等人齐聚一堂,气氛浓重。

他们在等待着各方的回应:此前廉希宪已经向各方派出使者,带着亲笔信,宣喻忽必烈大汗即位的合法性,以及广施仁政、天下归心的必然性,希望各方作出正确选择,不要执迷不悟等等。

现在他们等待各方的回信。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半夜,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派往六盘山的的使者已被浑都海所杀,而且浑都海在回信中明确表示拥戴阿里不哥,反对忽必烈。

此外,还有密里火者也明确表示支持阿里不哥。其他人态度不明,但探报已侦知乞台不花暗中与阿里不哥的使者来往密切。

在场的众人都拿不定主意了。

廉希宪再次表现出了的举重若轻的性格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诸将听令!”,廉希宪大声喊道“忽必烈大汗已经任命我为川陕等路宣抚使,节制一切军政事务。而且临行前授予我金牌虎符,并准予我便宜从事,先斩后奏。时机危难,希望诸将惟命是从”。

众将见状,忙纷纷表示愿意听命廉希宪。

于是廉希宪从容作出安排:

一、任命刘黑马为四川总指挥使,速回成都,擒杀密里火者,接收四川军权,向北开进,配合关中行动;二、任命王惟正为巩昌总帅,急赴四川擒杀乞台不花,接管川蜀蒙古军团,相机行事。

三、任命八春为陕右总指挥,急招募2万新军加强训练,驻守潼关。

四、次日早上,廉希宪和商挺联合以忽必烈特使的名义邀请刘太平和霍鲁怀到宣抚使衙门议事。

这个刘太平和霍鲁怀本来是阿里不哥任命的京兆总兵,位高权重,是整个京兆地方最高的军事长官(当然阿里不哥任命的,并非忽必烈承认的),所以他们二人自感廉希宪一个文官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就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宣抚使衙门。结果二人刚进门,四周的刀斧手上前将其迅速擒拿,果断处死,连给他们辩解或者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安定京兆的民心,彻底让人们放弃掉对浑都海的幻想,廉希宪下令将刘太平和霍鲁怀的尸体挂在城墙上,暴尸三日,以安人心。

廉希宪真是临危果断,出手老道,他深知这些被杀的贵族和将领不少是黄金家族成员和资深将领,竟敢未请旨的情况下就处死这些人。话又说回来,在当时没有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和微信的情况下,等他向开平方向请旨,待旨意传回来可能一个多月都过去了,黄瓜菜早凉了,时不我待,他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他一边处置这些人,一边向忽必烈写谢罪书,上书自劾。

而忽必烈的反应呢?

忽必烈非但没有怪罪廉希宪和商挺等人,反而大加赞赏。降诏到:“朕委卿以方面之权,事当从宜,勿拘常制,坐失良机”。“卿等古名将也,临机制变,不遗朕忧”。

相信大概意思读者都很明白:我既然委任你们便宜从事之权,自然会放手你让你们去做,不可能处处干涉。你们处理得当,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啊!

从他们君臣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臣子对忽必烈的感情:忠诚。

忽必烈的臣子的感情:信任。

什么叫默契,这就叫君臣间的默契。

短短两个月之内,廉希宪和商挺成功摆平了秦陇局势,现在就剩下六盘山的浑都海了。

浑都海是蒙哥汗时期的悍将,掌握着6万兵马,而且六盘山地形复杂,难以攻取。

商挺与廉希宪商议:浑都海有上中下三步可走:上策,乘京兆兵力空虚,直捣京兆,控制关中;中策:按兵不动,在六盘山静观其变;下策:重装北归哈剌和林,与阿里不哥会合。

廉希宪问:他会走那条路呢?

商挺说:下策。

果然不出商挺所料,浑都海犹豫不决,不知所从,在六盘山犹豫彷徨了一个月,错过了向京兆发起进攻的良好机会。其实当时刘黑马等主力军尚在四川,而八春等新兵尚在征召和训练之中,合丹还在路上,京兆空虚,只要有少数兵马驻守,他完全可以一举攻下京兆。此时浑都海不知为何犯了迟疑的老毛病,他徘徊一个月后,竟然开始向北开发,企图与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主力会合。当他走到半路上,正好碰到了前来接应的阿蓝答儿。

阿蓝答儿一见面,就斥责了浑都海一顿,指责他不该坐失良机。于是两军合并一处,向东攻取京兆方向的凉州。而此时,已经晚了,时机已经错过:

廉希宪和商挺已经利用短暂的时间整合了京兆的军队:八春的新兵业已集训完毕,形成了战斗力,王良辰也整顿兵马向西赶进,刘黑马向这里急速赶进——尤其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意外收编了南宋的一个著名降将刘整,以及刘整统辖的半个四川的土地和人马——关于刘整的投降过程,第八十三章将详细介绍。

于是,当9月份,浑都海和阿蓝答儿达到凉州的时候,八春、刘黑马、王惟正和廉希宪等人已经在城外严阵以待了。9月末,亲王合丹也达到凉州。

这场战役将决定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成为未来的大汗。

当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时机是最好的因素。本来两个月前,阿里不哥一方占有良好的时机,但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幸运的天平急速的向忽必烈扭转。战争还没有开始,忽必烈就明显的占尽了先机。

时机很重要。

原来看中东战争史,以色列刚刚建国的时候,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联军进入巴勒斯坦,以色列苦苦支撑,几近亡国的边缘。然而,上帝没有抛弃以色列,他给了以色列四周的时间来拯救自己。

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停火协议,经过协商,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四周!

这四周拯救了以色列!

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四周只是再普通不过的28天;而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四周就是整个国家的生命。

利用这难得的喘息间歇,以色列四处购置军火、扩充兵源,大量移民,进行军事动员,并进行了军事改组,统一了国防军,迅速增强了凝聚力。而阿拉伯联军则在这四周之内无所作为,甚至互相之间争吵不休,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结果停火日期一结束,以色列军队反败为胜,在各条战线均取得了胜利,将阿拉伯军逐出了以色列领土,把以色列从频临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而且在以后的历次中东战争中一直处于主动,直到今天。

历史何其相似,当浑都海坐失良机的时候,廉希宪正在进行紧张的部署和动员。而当浑都海和阿蓝答儿进兵的时候,廉希宪按照忽必烈的旨意已经部署完毕了。

忽必烈命令合丹为总帅,八春、王良辰、刘黑马为副帅,与阿里不哥方面军在甘州与凉州之间的区域展开激战。

这是一场恶战,战值当中,狂风突起,天色隐晦,飞沙走石,甚至敌我双方都无法看清。八春和王惟正下马接战,合丹为右翼,八春为左翼,王惟正为中军,向敌军包抄而进。经过激战,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分别被击溃,接连败死。只有数百残余逃回阿里不哥的哈剌和林和乞力吉思。

此战奠定了忽必烈的胜利基础,为了彻底摧垮浑都海军的斗志,廉希宪还把浑都海和阿蓝答儿的尸体在京兆的大街上曝尸三日,以绝敌志。

秦陇之战后,忽必烈完全占据了主动。但他深知自己远离蒙古本土多年,俗话说:人一走,茶就凉,更何况忽必烈远离本部多年,早已物是人非。而阿里不哥的大本营在以哈剌和林为中心的漠北草原,得到了漠北诸王的认可,要想彻底摧毁阿里不哥的实力,他必须亲征漠北,打掉后者的王牌。所以凉州之战还没有结束,他就已经着手准备漠北战役了。

他命令汉军史天泽部、霸突鲁、兀良哈台各率所部急速往西北驰援,命八春再紧急征调七千新兵加强训练,协防凉州、肃州一带。命令汉族万户严忠济率一万五千人守卫上都开平府,以防对方偷袭后院。这样一来,加上凉州前线的塔察儿和移相哥、合丹及刘黑马的兵马,忽必烈的总兵数已经达到15万人,远远超过阿里不哥。

与此同时,他手下的王文统、许衡、窦默、姚枢等人不遗余力,从燕京等各路宣府司筹措米二十万石,良马2万匹,以及大量的棉衣、军用器械等物资,分批运往开平、抚州、净州、鱼儿泊等地,以备军储。待军马整顿良足后,1260年中统元年深秋10月份,忽必烈亲率大军,塔察儿和合丹为先锋,往阿里不哥的大本营——哈剌和林进发。

哈剌和林建立以来,粮草供应主要依靠中原汉地,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察合台汗国,自从开战一来,由于哈剌和林的粮道几乎被切断,所以物价飞涨,民心军心不稳,已经呈现败象。但阿里不哥还是想殊死一搏,他派侄子——主木忽儿(旭烈兀的儿子。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儿子却支持阿里不哥,父子立场迥异的现象在蒙古帝国很普遍)和斡儿答的儿子哈剌察儿二人为先锋,前往迎击这位伯父,双方在一个叫巴昔乞的地方遭遇。

由于忽必烈一方士气高昂,士饱马腾,又占据着人数的优势,主木忽儿和哈剌察儿很快被击溃,只带数百残兵逃回和林。而阿里不哥预感和林不保,又带着主木忽儿和千余名追随者逃出哈剌和林,到了乞力吉思的荒凉地区躲藏。逃亡的前夕,这位汗位竞争者向忽必烈发出了求和声明,表示自己反对哥哥很是后悔,希望能够得到后者的原谅,等牲畜养肥壮了就来投诚,以后踏实的继续做一个宗王。

而忽必烈的态度呢?他对自己的这位亲弟弟表现出了高度的宽容和谅解,他答应了阿里不哥的要求,留下移相哥的十万兵马驻扎在哈剌和林,还给阿里不哥送去了一些粮食衣物,眼瞅着寒冬来临,总不能看着亲弟弟受冻挨饿啊!

安排好了这些事,忽必烈带领大部分军队就回到了燕京。

忽必烈忘记了一个道理:政治斗争是不讲情面的。他的宽容又让自己付出一次惨重代价。

双方进入了一个大概半年的和平时期,然而,阿里不哥并没有信守承诺。次年(1261年)夏秋之交,阿里不哥带领数万军队向哈剌和林开进。

并派信使向驻守和林的移相哥说是来投降的,兵马受降的时候都交给移相哥。而移相哥居然相信了他的话,移相哥可没有他父亲哈撒儿的勇猛和善断,他放松了警觉,甚至安排好了迎接仪式。结果遭到了阿里不哥的突然袭击,一下子败退数百公里,阿里不哥不但轻松收复了哈剌和林,而且乘势穿过草原,直逼忽必烈的大本营上都开平府。

看着台下灰头土脸的移相哥,忽必烈没有埋怨他,而是好生加以安抚。接着忽必烈果断决定:火速命令正在京师附近的张柔、张弘范父子和严忠嗣、严忠济各率7万兵马,塔察儿和合丹各领本部1万兵马,安只吉带和驸马纳陈各领5千兵马为先锋,迎战阿里不哥。双方在从和林到开平的广大区域展开激战。

十一月份,双方在一个叫昔木土脑儿(地名)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决战,忽必烈亲自坐镇中军,指挥塔察儿、张柔等人奋力进击,阿里不哥所属的左翼斡亦拉惕部首先被击败,损失了五千人,左翼的失败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塔察儿和张柔分兵追击,阿里不哥军全线溃退。此时忽必烈再次表现出了亲情的一面:他战前告诉诸将,战斗中尽量不要伤害主木忽儿、玉龙答失等黄金家族成员,抓住他们后要加以善待。

眼看敌师如潮水般溃退,忽必烈下令:乘胜追击,挥师大进!一位幕僚说大汗且慢,劝住了他,谁呢?商挺。

商挺告诉他,阿里不哥已经元气丧尽,人心离散,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次没有必要赶尽杀绝穷追不舍,只需静观一段,其内部自然大乱,大汗就等着诸王咸来归附的佳音就行了。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忽必烈下令停止追击,主动放弃攻占和林,自己带领部分兵马回到了上都开平府。

果然,不出商挺的预料,昔木土脑儿战役全歼了阿里不哥的精锐,使其彻底无力再次发起新的攻势,士气跌入谷底。而且由于和林受到长时间的经济封锁,和林城内物价飞涨一片萧条,很多人包括宗王对阿里不哥失去了信心。

一个月内,蒙哥的儿子阿速台、昔里吉、玉龙答失以及旭烈兀的儿子主木忽儿均离开了阿里不哥,前来归附忽必烈。忽必烈对这些侄子格外眷顾,不但原谅了他们的错误,还大肆封赏,把中原的许多食邑赏赐给了他们。

形势一片大好。

世界帝国史话 罗马帝国疏勒城——那年在西域的一场血战幼学琼林全鉴(典藏诵读版)叼炸天的一生春秋五霸武道一键修改,我直接满级!天命妖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