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羌部落(1/1)
那年,五路大军出塞后,那庞大的气势把一伙种田的人吓得丢掉农具就跑了。
这伙逃命的,是在车师国屯田的匈奴人。
车师,也叫姑师,国都在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关于这个国家的故事,要从汉武帝三十三年(前108)说起。当年,汉朝将军赵破奴仅用七百骑兵就攻破了楼兰(其时国都在楼兰城,今新疆尉犁县东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北岸),之后横扫车师,声威大震。
汉武帝四十二年(前99),也就是李陵兵败投降的那年,开陵侯成晚率楼兰国兵马攻打车师,遇到匈奴右贤王的阻击,成晚败北而还。
汉武帝五十一年(前90),即李广利兵败投降的那年,成晚率领了西域六个国家的兵马,攻击车师,车师王降汉。
到汉昭帝时期,汉匈双方都不想开展大规模战争,为了巩固自己在西域的势力,就都采取了屯田的方式,比如汉朝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派了屯田的士兵,匈奴也趁机派出四千骑兵,将车师王恐吓一顿,留在那儿种起了田。
情况在汉宣帝三年(前71)发生了改变。那四千个在车师屯田的匈奴兵被汉朝五路大军吓跑后,车师王担心汉朝打击报复,立即和汉朝取得联系。两国恢复交通后,关系亲密,匈奴把这些看在眼里,恨得牙痒痒。
匈奴为体现自己在车师有绝对权威,就要求车师把太子军宿送到匈奴做人质。然而军宿不愿意去匈奴,一溜烟跑到焉耆国去了。焉耆国王,正是军宿的外公。
军宿跑了,车师王立乌贵为太子。也不知乌贵是否去匈奴当过人质,反正等乌贵当上车师王之后,跟匈奴的关系亲密得很,还和匈奴一起拦截前往西域的汉使。
汉朝早就看不惯那个名字跟“乌龟”差不多的车师王了。终于在汉宣帝六年(地节二年,前68),即霍光去世的当年,朝廷派出了郑吉和司马憙(xǐ)。
郑吉和司马憙的任务就是,率领一帮被免刑的罪人,去渠犁屯田,等粮食攒够了,北击车师。
郑吉和司马憙一面指挥种田,一面发动周边的小国,供自己驱策。当年秋天,渠犁的粮食大丰收,郑吉和司马憙一声号令,各小国属下的一万多兵马和屯田的一千多汉兵就动身了。
郑吉、司马憙很快就攻破了车师国首都交河城。虽然由于准备不足,在攻破交河城以后粮食告罄,没能抓住乌贵,但他们立即补足了军粮,再次进攻,乌贵无法抵挡,仓皇逃走,向匈奴求救。
可匈奴的反应让乌贵非常失望,因为匈奴正陷于内忧外患中,只能在精神上鼓舞他。
乌贵沮丧地回到车师,选择了背叛匈奴。为了让汉朝相信自己是真心实意,他率兵攻打了附属于匈奴的小蒲类国。
车师的背叛让匈奴大为光火,匈奴虽然有些困难,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车师在自己头上动手动脚,他们立即派出了攻打车师的大军。
新大哥郑吉自然是要保护的。
但不知乌贵和郑吉之间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汉匈对峙一段时间后,郑吉竟然只留下几十个人护卫乌贵,而他率着主力回渠犁休养去了。
几十人护卫一个国家,简直就是捉弄乌贵。乌贵一天也不敢在车师多待,急急忙忙逃到乌孙国避难去了。
乌贵跑了后,匈奴做出反应:立乌贵的弟弟兜莫为新的车师王,同时将车师国百姓集体东迁。自此车师国人口锐减。
匈奴撤出车师的举动让郑吉有些始料未及,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他起身回长安,报告西域的情况。不料他刚行至酒泉,就得到朝廷的最新指示:抢抓机遇,进驻车师,在车师屯田,同时,不可荒废渠犁的屯田工作,等粮食积攒够了,伺机进攻匈奴。
朝廷的指示让郑吉豁然开朗,他很快就派了三百人驻扎车师。
汉朝驻兵车师的策略让匈奴大呼不妙。因为车师国距离匈奴很近,且那里的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汉朝占领此地,对匈奴造成了严重威胁。
匈奴立即做出了抢回车师的决定,随即对车师国发动愈来愈猛的攻击。郑吉在车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实在不能支持,只好请朝廷增兵。
郑吉的这个请求传到朝廷后,刘病已和诸大臣很快就拿出了方案:以攻为守。即不增兵,而是直接打击匈奴,匈奴遭到打击,车师之围自解。
但丞相魏相不同意以攻为守。
他建议汉朝放弃车师,原因是打仗劳民伤财。
刘病已最终听了魏相的话,令郑吉放弃车师,回渠犁老老实实种田,同时保护鄯善国西南地区的道路。
其实汉朝不是没能力夺取车师,只是为了民生,才放弃了这次争斗。
然而在某些人看来,汉朝放弃车师,只因为实力不济。
某些人,是指一个叫狼何的部落。狼何部落派使者去匈奴借兵,希望攻打鄯善国(原楼兰)和敦煌郡,以断绝西域和汉朝的通道。
汉朝知道了狼何部落的阴谋。
但汉朝觉得,狼何那种小部落,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单独行此险招,它敢如此,背后必有靠山。
汉朝后将军赵充国觉得有一个针对汉朝的大阴谋,而狼何并非主谋。
大阴谋的主要策划者会是谁呢?狼何的靠山又会是谁呢?
赵充国认为,是匈奴和诸羌部落。
一个多月前,赵充国在和刘病已的谈话中,就谈到诸羌部落的威胁了。当时他指出,诸羌部落很可能会联合其他种族的人,对汉朝图谋不轨。
诸羌部落是怎么回事呢?
羌,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其分布区域,古人习惯将该民族分为东羌和西羌。
秦末,冒顿单于凭借武力征服了诸羌部落,匈奴本部与诸羌部落连接成片,相互照应。匈奴和羌族人都是游牧民族,相处较为融洽。
然而到汉武帝二十年(前121),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汉朝在此地建郡设县,以致西羌诸部落和匈奴本部分开,不能相连。
西羌人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渐渐团结起来,在汉武帝二十九年(前112)与匈奴联合,集结十余万众,攻打汉朝边境。
汉武帝立即做出反应,派李息和徐自为率十万大军征讨之。西羌诸部落的战力和汉军根本没法比,很快就被打败。汉军不满于逐走来犯之敌,一鼓作气,深入西羌人居住的湟水流域,横扫了诸羌部落。羌人遭到打击,离开故土,迁徙到湟水以南和今天的青海湖一带。汉朝则设置了护羌校尉,管理当地的羌人。
羌人武装被迫离开故乡,对汉朝充满怨恨,无时无刻不想着痛击汉朝,回归故土。
羌人终于在汉宣帝时代等到了机会。有一年,朝廷派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诸羌部落,先零羌的酋长抓住机会,对义渠安国一番花言巧语,大倒苦水,希望义渠安国能同意羌人到湟水北部的非农田区放牧。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义渠安国可以决定的,但义渠安国应该被先零羌酋长说服了,否则他也不会答应将此请求报告朝廷,而且我估计义渠安国还说过些支持羌人的话,诸如“我估计没多大问题”等言语。
义渠安国回去后汇报了这件事。赵充国认为义渠安国简直糊涂透顶,根本没看清先零羌的阴谋,人家给他灌了迷魂汤他还替人家说好话。赵充国坚决反对。
朝廷没有同意羌人的请求,然而令义渠安国没有想到的是,羌人在没等到朝廷批复的情况下,竟私自渡过了湟水。当地官府禁止过他们,可羌人根本不听,我行我素。
到汉宣帝十一年(元康三年,前63),在先零羌的号召下,诸羌部落的二百多个首领开了一个大会。大会的主题只有一个:消除旧怨,共建美好未来。
这么大的会盟很快就被朝廷知晓,刘病已问赵充国如何看待此事。
赵充国认为此事非同小可,汉朝若听之任之,极可能吃亏。在赵充国看来,羌人之所以好对付,就因为长期以来内讧,无法团结。几十年前(前112),诸羌部落为了攻打汉朝,各部落间就曾结成联盟,和今天的情况如出一辙。早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后,匈奴就和先零羌部落取得了联系,与此同时,匈奴使者还煽动羌人其他部落与汉朝为敌。后来匈奴在西线的战争中失利,羌人也积极斡旋。
赵充国因此怀疑,诸羌部落已经和匈奴联系上了,而且诸羌部落的行动恐怕还不止和匈奴联合,很可能还跟其他部族取得了联系。
赵充国建议,汉朝应早做准备,严密监视诸羌部落动态,防患于未然。
在这次讨论一个多月后,汉朝就听说狼何部落到匈奴借兵,欲攻打鄯善和敦煌,断绝汉与西域的通道。赵充国认为这正好印证了他一个多月前的预言——诸羌部落联合了包括匈奴之外的许多部落(包括狼何),准备有大动作。等秋天他们兵强马壮之时,势必对汉朝发难。
要将诸羌部落的阴谋扼杀于摇篮,赵充国建议朝廷派使者去诸羌部落,破坏他们的结盟。
朝廷同意了赵充国的提议,并最终派义渠安国前往。
义渠安国这一次到诸羌部落,和他上次巡视时的心境明显不同。他因为同情羌人,遭到了赵充国的弹劾,差点儿丢了官帽,可后来羌人竟然不顾他的死活,独自行动。他在朝廷倒霉,都是拜羌人所赐。他不想再像上次那样,对羌人过于友善了。他要让羌人知道出卖自己的下场。
义渠安国来到诸羌部落,就召集了三十多个部落首领,接着以这些人奸诈狡黠为由,将他们一一宰掉。之后又发动士兵,袭击这些他认为不讲信义的部落,前后一共斩杀了一千多羌人。
这就像在诸羌部落中扔了一颗炸弹。
义渠安国的卑鄙行为让其他羌人愤怒恐惧。这些部落能够让义渠安国来巡视,能够听义渠安国的招呼,能够参加义渠安国召集的会议,至少在名义上是顺服了汉朝的,可义渠安国竟然将他们杀掉,这让剩余的羌人怀疑汉朝是否值得信任,也不知义渠安国会不会迫害自己。
以杨玉和酋非为首的诸羌部落发动了暴乱,他们攻占城池,击杀官吏。
义渠安国自然不会听之任之,他手下有三千骑兵,就是用来平定暴动的。
只不过当义渠安国行军至浩亹(今甘肃省)的时候,遭到羌人的阻击。此役,义渠安国受到重创,不能深入,只好退回令居县(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北)休养。
朝廷很快就得到义渠安国的报告:羌地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