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李渊的靴子挺值钱(1/1)
“皇爷爷,这。。”太子和长乐同时一愣,也不好多嘴,毕竟这父皇和太上皇的关系现在很僵。
“哈哈,那就当踹过吧,给那李二脸上抹点黑,朕心中咋那么畅快呢?李二,呵呵这名字叫的好啊,朕是越来越喜欢李维这小子了。”当李渊从太子口中得知李维称呼李世民为李二时,李渊也不知不觉的跟着一起叫了,还别说,有那么点爽快。
“皇爷爷你们可是父子,这样好吗?”李承乾心里不由得吐槽道。
现在的李渊已退居幕后,对于当初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心中难免不平,可也没办法,儿子都被杀完了,难道唯一的儿子自己也弄死?这不是自己断自己李家的香火吗?不过刚才李维的话提醒了他,杀不得,打还不行吗?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李仙家,这虽然看着像是宫中之物,但是怎么能证明这靴子就是太上皇本人所穿呢?"台下一人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对啊,你不会是拿一双宫内的靴子来忽悠我们的吧。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你想啊,连夜明珠本店都拿的出来,更何况这区区一双靴子,喏,你们看”说完李维将靴筒由里往外翻了出来,原来再靴筒里面标有记号,上面绣了一个“渊”字。
“各位这可是当今长孙皇后娘娘亲自绣的,不瞒各位,咱们大唐的皇后,那可是千古贤后啊,缩衣减食,勤俭持家,连陛下、皇子、皇女的衣服都是自己亲自裁剪缝制,久而久之这手艺当然不俗,更何况太上皇父子的衣服呢?为了区别,肯定要做标志了,咱们这位太上皇,对自己这个儿媳,那可是相当的认可的,你们说是不是?”李维又开始忽悠起来。
“这孩子,怎么扯到本宫身上了!”见李维说着说着,拿自己出来说事,尤其是听到李维说自己是千古贤后,长孙无垢内心欢喜,表面却还装作生气的样子,看的李世民醋意涟涟。
“观音婢啊,知足吧,从认识那小子开始,他就会夸你,从未说过半点不是,不像朕,每每被他打击抹黑,真不知道那小子对朕有什么意见,见不得朕被夸吗?”
“呵呵,陛下小家子气了,维儿虽然嘴上不饶陛下,但心里还是装着陛下你这个结义二哥的,不然怎么会费尽心思的帮你筹钱筹粮呢?”长孙皇后赶忙帮着李维在李世民面前打圆场。
“哼!”李世民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房玄龄、杜如晦此刻听着陛下和皇后的斗嘴,心里真是羡慕不已啊,这四弟在二人心中的位置真是越来越重要了,虽然表面上陛下似乎对李维发泄着不满,但实际,谁都看的出来,夫妇二人对李维那是相当的看中。
“不错,既然如此,我等就不必再等了,开始报出底价吧!”
“嗯,众所周知太上皇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一生征战无数,脚下之靴穿破无数,神州大地踏遍千回,这靠的是什么?毅力和救百姓于水火,为的就是结束那战乱纷飞,十室九贫的局面,如今功成身退了,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使了,本店求得太上皇的龙靴就是为了纪念他老人家的这份功绩,能拿出来拍卖,也是为了让他老人家能在英雄迟暮之年还惦记着灾民们的吃穿冷暖的这份心意,好传进民间,让百姓知道咱们李氏皇族,陛下和太上皇,永远都和他们在一起,一起抵抗灾情!”
“所以,此物没有底价,任何百姓一文钱都能竞拍,无下限、无封顶,全凭天意!各位开始吧!”
“我出一千两!”
“三千两!”喊价之声此起彼伏。
“本宫为太上皇做的靴子,成本才十几两银子,这一开口就上千两,着实是有点吓人!”长孙皇后不免叹息摇头,没想到这大唐的人,自己以为都是穷人,没想到,富的人这么富。
“观音婢,方才李维说过了,这太上皇的穿过的靴子,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格,没想到啊,卖东西还能这么卖,就不知道朕的腰带能卖个什么价钱!”李世民前两天也被长乐、晋阳搜刮了一番,就连身上的腰带也被晋阳那丫头给抽走了,当时还不理解,现在得感觉就是长乐她们拉少了,要不自己的袜子也能给啊。
“朕真的有李维说的这般好吗?”李渊此刻已经陷入了李维方才的煽情当中,自打被迫退居深宫,已经许久没有在见外人了,如今被李维说的,回想起过往,一幕幕仿佛就在昨日。
“皇爷爷,您放宽心,大唐的百姓不会忘记您的,是您结束了战乱,解除了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份功绩任谁也抹不掉的,兄长说的就是想让你的事迹,回归于民。”太子此刻觉得李维就是自己的明灯,不用教自己做什么,只要听他说话做事,就能从中领会不少东西。
“回归于民?好啊,朕真是老了,没想到还被你这小子教育了一番!”李渊欣慰的看着李承乾,知足了。
“一万两!!”当众人随着声音看去,发现竞拍者是一女子,有眼尖之人认出来了。
这不是香满楼的姬美茹吗?她怎么也来此竞拍了,一位区区青莲之人,也想染指太上皇的东西,这不是笑话吗?
“一万二千两,笑话,我等怎能让青莲女子将这太上皇所用之物,流落青楼!”一名看似官员模样之人站了出来。
“哟,青楼女子怎么了,只要出的起钱,难道我香满楼就不能为太上皇分分忧吗?王大人既然那么看不起青楼,那以后就少来我香满楼嘛,要不就拿出包下小红初夜的气魄来竞拍嘛,小红可是想王大人紧的很啊!”姬美茹认出此人是王家户部一个小官员,具体叫什么忘记了,对于这种小角色,为搏眼球,又没那实力的,姬美茹还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