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煽动民情(1/1)
他挣扎着站起,尽管身负枷锁,却依旧掩盖不住一股凛然正气。
“大胆!竟敢在法场上喧哗!”
李德福尖锐的声音响起,却掩盖不了他眼底的那一抹心虚。
慕烟抬手制止了李德福,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王知徹,冷冷道:
“王知徹,你贪赃枉法,克扣灾银,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王知徹仰天长啸,悲愤道:
“陛下明鉴啊!臣为官数十载,素来两袖清风,一心为国,何曾有过半点贪念?这一切,都是那奸贼庞贤,是他陷害微臣啊!”
“一派胡言!”李德福跳着脚大喊,“庞太师乃国之栋梁,岂是你这等罪臣可以随意污蔑的?”
“住口!”
慕烟不耐烦地呵斥了一声,目光却没有离开王知徹。
“你说庞贤陷害你,可有证据?”
“陛下!”
王知徹声泪俱下。
“臣为官多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自问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陛下!只是这庞贤,狼子野心,觊觎臣的位置已久,这才设下圈套,诬陷于臣!”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陛下可还记得,臣曾多次上书,弹劾庞贤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可每次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这次臣负责押运灾银,更是被他抓住了机会,栽赃陷害!”
王知徹的话字字铿锵,句句泣血,听得慕烟心中一动。
她想起王知徹的确多次弹劾庞贤,而庞贤每次都能巧妙化解,如今想来,其中似乎的确有些蹊跷。
“就算庞贤想要陷害你,可那些人证物证又作何解释?”
慕烟沉声问道,语气中已少了之前的寒意。
“陛下,那些所谓的人证,不过是被庞贤收买的走狗罢了!至于物证,更是他伪造的!”
王知徹越说越激动,甚至不顾礼仪,挣扎着想要从囚车中走出来。
“大胆!”李德福厉声呵斥,“陛下面前,岂容你放肆!”
王知徹充耳不闻,继续说道:
“陛下,您想想,臣身为吏部尚书,想要什么没有,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克扣区区几万两灾银?”
慕烟沉默了。
是啊,以王知徹的身份地位,想要钱财,根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而且,王知徹为官多年,一直以清廉自居,从未有过贪污的传闻。
看到慕烟的神色有些松动,王知徹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您可曾想过,这天下的灾民,为何越来越多?这国库的银子,又为何越来越少?”
“你...你想说什么?”
慕烟心中一凛,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臣想说的是,”王知徹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起来,“这大夏,已经快被蛀虫掏空了!”
慕烟猛地站起身,怒火中烧,正欲发作,却听王知徹继续说道:
“陛下,臣自知罪孽深重,今日难逃一死。但臣死不足惜,只求陛下能够明察秋毫,还臣一个清白!臣更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铲除奸佞,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你...你这是要造反吗?!”
慕烟怒不可遏,猛地抽出腰间的令箭,就要掷向王知徹。
“陛下且慢!”
王知徹突然高喊一声,语气中透着一丝诡异的兴奋:
“罪臣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赈灾的办法!”
慕烟的手猛地顿住,令箭停在了半空中。
她盯着王知徹,那张往日里正直严肃的脸上此刻写满了疯狂。
她心中疑窦丛生,却又被王知徹的话勾起了一丝希望。
连日来赈灾的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国库空虚,世家大族又个个捂紧钱袋,不肯轻易施舍。
若是再不想出办法,恐怕真的要国将不国了!
“你说有办法赈灾?”
慕烟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软了几分,手中的令箭也慢慢放下。
王知徹苦笑一声,那笑容里满是苦涩和无奈,“微臣自知死罪难逃,又怎敢欺瞒陛下?”
昨夜。
家中托了关系,送来了叶将军给他的信。
他原本,也不接受叶将军的帮助。
可看见水灾的救助办法。
他还是选择了接受。
王知徹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
“治水患,需三分疏导,七分围堵。”
“咱们不能一味地加固堤坝,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开掘河道,将洪水引流至无人之地。而这引流之地的选择,便大有讲究……”
王知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叶君阳的“奇思妙想”,从开掘河道。
到建造蓄水池,再到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甚至还提到了什么“水车”,“水磨”之类的稀奇玩意儿。
慕烟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有些地方她听得云里雾里,但王知徹那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语气,却感染了她。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
说到这里,王知徹的语气变得冷厉起来:
“他们坐拥良田千顷,却一毛不拔,只顾着自己享乐!当以雷霆手段,逼迫他们捐款捐粮,用于赈灾!”
“逼迫?”
慕烟皱了皱眉,这词,可不太好听。
王知徹似乎早料到慕烟会有此反应,他猛地抬头,直视着慕烟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
“陛下!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若不狠下决心,这江山社稷,迟早要毁于一旦啊!”
慕烟沉默了,王知徹的话,字字如雷,在她耳边回响。
是啊,如今国库空虚,灾情紧急,若不采取些非常手段,恐怕真的要天下大乱了。
看到慕烟的神情有所松动,王知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挣扎着想爬过来,却被两旁的侍卫死死按住。
“陛下!”
王知徹声嘶力竭地喊道:
“微臣愿以性命担保,这计策,定能解救万民于水火!微臣虽死,但求陛下给微臣一个机会,也给天下苍生一个机会啊!”
说罢,王知徹重重地磕下头去,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法场外,围观的百姓早已被王知徹慷慨激昂的陈词所感染。
他们看着那个在法场中声泪俱下,却依旧心系天下的老人,心中充满了敬佩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