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南朝大争霸(全五册) > 第八章 年度汉字:杀

第八章 年度汉字:杀(1/1)

“年度汉字”这个词条的兴起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发轫于日本,兴盛于亚洲华文文化圈国家。除中国和日本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都会在每年评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和反映本年度社会热点的汉字。比如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连续发生空难,这一年的年度汉字就是“航”字。2016年,日本因为在里约奥运会上创纪录地夺得21枚金牌,“金”字当选为日本当年的年度汉字。

中国是发明汉字的老祖宗,年度汉字更是丰富多彩。2013年,因为房价畸高,全民炒房,于是“房”字当选为该年度汉字。2015年,因为“老虎苍蝇一起打”地高压反腐,“廉”字成为年度汉字。

年度汉字也适用于中国古代宫廷政治。萧鸾成功发动政变后,做了五年皇帝,在这五年里,如果评选年度汉字,没什么大的区别,每年都是一样的,只需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杀。

从萧昭业之死开始,“杀”字就登堂入室,从未离开。不过,作为一个杀人不眨眼又精于政治的老牌政客,萧鸾在政变成功后,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找了一个前台代理人,把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扶上了皇位,自己躲在后台操控一切。

萧昭文这孩子是480年出生的,标准的五世纪八零后,当时才14岁,能知道什么呀,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萧鸾说什么是什么。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国家法律的名义进行的,在程序上是合法的、无懈可击的。

萧昭业刚被砍头,萧鸾就到了案发现场,他看着萧昭业的尸体,突然想起自己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弑君凶手,得想办法洗白自己。萧鸾觉得,要想使这场非法的政变变得合法,使自己从弑君凶手变成主持正义、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忧国忧民者,必须得到当朝皇太后的诏书支持。

如果皇太后发布诏书告知天下臣民,说这个逆子昏聩暴虐、道德败坏、作风轻浮,废黜其皇帝职位,另立明君,那么天下人就都知道,哦,原来是皇太后怒发神威、大义灭亲呀!虽说这是掩耳盗铃,但掩耳朵好歹也能挡住一块脸腮。萧鸾正要叫人去找皇太后下诏,就是那位家里豪拥三十个帅气男服务生的中年妇女,这个时候,跟在他旁边的徐孝嗣从衣服袖子里掏出早已拟写好的皇太后诏书,把萧鸾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这功课做的,马屁拍的,真是绝了。饶是如此,徐孝嗣仍然没有逃脱年度汉字的结局,几年后,就被萧鸾继位的儿子杀了。

诏书内容当然不会是皇太后写的,也不会是皇太后想要表达的意思。哪个妈妈在儿子被人杀死后,还踩上一脚说:死得好,早就该死了!但皇太后的态度并不会妨碍这种事情的进展。所谓成王败寇,这一切都是强制执行的,皇太后只是上台的反对派借来利用的招牌而已,诏书我们都写好了,你把印章拿出来盖一下就行了。怎么,你到底是盖呢,还是盖呢?

徐孝嗣的这封盖着当朝皇太后印玺的诏书自然是把萧昭业贬得一文不值,说他死有余辜,罪有应得,不配为天下之主,废为郁林王。帝跟王是两种职称,待遇差太远了。

新皇帝萧昭文此前就是王爷,新安王。虽然由王变帝,但他其实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一举一动都被监控限制,丝毫没有生活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呢?“尝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录公命,竟不与”。有一次皇帝萧昭文想吃蒸鱼,于是给厨房下单,要求将蒸鱼加入菜谱,没想到御膳房总监竟然拒单,理由是没有录尚书事大人萧鸾的命令,他们不能做蒸鱼。萧大人说了,你的每顿饭是三菜一汤,你居然要四个菜,还是大荤菜,太过分了。

你说这皇帝做得还有什么意思?吃条鱼还得打报告,打报告还得不到批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也逃脱不了年度汉字的命运。

萧昭文当年七月份继位,十月份就被急于过皇帝瘾的萧鸾推下了皇位。退位诏书还是假皇太后之手,内容是这么写的:“嗣主冲幼,庶政多昧,且早婴尪疾,弗克负荷。太傅宣城王,胤体宣皇,钟慈太祖,宜入承宝命。帝可降封海陵王,吾当归老别馆。”简单翻译一下,诏书主要这么几个意思:皇帝他年纪太小,没有从政经验。他有病,身体吃不消繁重的工作。综上所述,现将皇帝降为海陵王,萧鸾英明神武、盖世无双,应该承受天命,登基为帝。

这种退位诏书跟我在上本书中详细解释的“檄文”风格差不多,虚假到连标点符号都不能相信。

这个诏书中还隐藏着一个杀戮的阴谋,诏书明确告诉世人,海陵王这孩子有病。潜台词很明显,将来他要是突然死了肯定是病死的,无关其他。这是萧鸾为方便谋杀故意提前埋下的地雷。

既然有病就得治,药不能停,高干病房,药费实报实销,医生请尽管开药,不惜一切代价医治海陵王。最后这位“八零后”少年终于被医治无效死亡,“上诈称海陵王有疾,数遣御师瞻视,因而须之”。事实上萧昭文的确没病,但萧鸾说他有病,多次派遣御医去给他看病,御医知道皇上的意思,看来看去总看不死,就直接下药把萧昭文毒死了,算是暂时医好了萧鸾的心病。

但萧鸾的心病太严重了,甚至可以说是心魔缠身。在他当皇帝的四年多时间里,有一个问题从即位的第一天就开始困扰他,直至他死前昏迷又醒来,那个问题都没有从他的心里彻底除去。萧鸾日夜焦虑揪心的问题是自己的儿子年龄都太小了!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福。根据古代的社会特点,这个观点的确是成立的。尤其是皇室中,儿子的多寡影响到政权交接的顺利与稳定。像汉朝、宋朝、明朝、清朝的皇室都曾因为第一家庭没有儿子而严重影响了帝位的传承,使历史发生了多次不同的转向。

那时候不像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如果一家要是没有儿子,都是女儿,是肯定被人轻视瞧不起的。最现成的例子就是萧昭业的皇后何婧英。当年皇太子萧长懋为嫡长子萧昭业选纳王妃时,曾特别嫌弃这个何戢的女儿,认为何家没有男丁,属于孤门,不愿跟何家结亲。是德高望重的王俭极力荐说,成就了这门亲事。

王俭从另一个角度劝慰萧长懋,说他们家没男孩正好呀,娶媳妇就要娶没有男孩家庭的,省得以后外戚势力坐大干政,侵夺皇家权力。在才学出众的王俭独辟蹊径的神角度劝说下,萧长懋才勉强答应,可见男丁在古代家庭的重要性。

萧鸾总是无限焦虑自己家里的这个重要问题出了大问题。其实萧鸾的儿子并不少,总数有十一个,但不知道为什么年龄都很小,最大的儿子当时也仅是小学毕业生的年龄。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搞不明白他那么一大把年纪,儿子却怎么都是一水的小屁孩?萧鸾夺位的时候已经42岁,这么大年龄在那时候当爷爷都很正常,光他们家就有萧道成、萧赜的例子在那摆着。把他一手养大的萧道成在他这个年龄时,孙子都比他有的儿子大。那么萧鸾结婚为什么那么晚?或者说为什么生育那么晚?

以他当时的家庭境况来看,不存在找不到结婚对象的问题。既然如此,那在二十岁高龄结婚是正常的吧?如果这个年龄就结婚了,为何到了四十多岁孩子还在念小学?而如果他一结婚就生了孩子,那至少是在三十岁左右才结的婚。那时候男人三十岁结婚相当于现在六十岁女人生孩子那么稀少,那么具有新闻轰动性。儿子的问题,不仅萧鸾自己纠结,不少好事的读史者也在为这个问题所纠缠。

对他而言,每次上朝接受众臣和萧家子孙朝拜时的感觉,不是功成名就,不是妙不可言,而是坐立不安、忧心忡忡。每次散朝后见到大侄子萧遥光,他都会唉声叹气地说:“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高、武子孙日益长大!”高,就是齐高帝萧道成。武,是齐武帝萧赜。萧鸾每一次郁闷万分地向萧遥光诉苦,我和你的所有儿子年纪都那么小,但高帝跟武帝的儿子却都已经长大成人,这该如何是好!

萧鸾之所以这么焦虑和恐惧,是担心萧道成的子孙有一天会联合起来起兵造反,向自己索要本属于他们家的皇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自己家族因为干弱枝疏,缺少实诚贴心的帮衬力量,全族必然会遭到斩草除根式的屠灭。他天天在低头愁眉地思考,怎么办?怎么办?

萧遥光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这事好办。把他们全杀了!

萧鸾内心也是这么想的,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次屠杀萧道成和萧赜的子孙后代,仅萧鸾称帝后的半年时间,就杀死了十几个前朝萧家王爷。

这些王爷的死法各种各样,有砍头的,有打死的,有毒死的,惨得很。萧赜的第九子建安王萧子真被杀时只有19岁,当他看到朝廷派来的杀手,吓得钻到床底下不敢出来,被拖出床底后,他又跪在杀手的面前磕头不止,哀求如果饶他一命,他愿意终生给杀手当奴仆,但无论如何乞求,都不会改变他必须死的结局。

萧道成的第十二子萧锋跟《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一样,勇武有力,性格耿直。对于皇帝萧鸾无端残杀他们家兄弟子侄的行为,他曾写信猛烈批评。萧鸾对这个堂弟十分忌惮,很想除掉他,但又不敢直接派人去他家来硬的。于是想了个迂回的点子,先以皇帝名义把萧锋的工作职务调整为皇家祖庙主祭官,其实就是找个方便杀人的场所,因为祖庙都不在闹市区,动起手来也没人瞧见,同时也有调虎离山的用意,不在私宅,没家丁部下帮忙,好弄。

一天晚上萧锋在祖庙值夜班下班时,萧鸾派来的禁军围住了他。这萧锋虽然只比萧子真大一岁,但不像萧子真那么好对付,面对攻击,他没有求饶,而是果断出手还击,当场打死了好几个禁军。无奈寡不敌众,最后还是死于乱刀之下。

萧赜的十三子巴陵王萧子伦跟萧锋一样勇敢,他在死亡来临时的反应不同于哥哥萧子真,没有反抗,没有埋怨,而是以一种坦然接受的赎罪心态淡看死亡的。萧子伦当时任南陵太守,手上握有军队,如果他拒绝赴死,朝廷得费一番周折。但萧子伦什么也没做,当朝廷使者带着毒酒来到南陵宣诏时,他衣冠整齐地出来接诏,然后端着使者递给来的毒酒从容地说:“先朝昔灭刘氏,今日之事,理数固然。”这口吻是在代爷爷检讨呢。萧子伦说:当年我祖父夺得天下后,也曾一个不留地屠灭刘氏全家。现在我家发生同样的事情,理所应该。说完便饮药而死。一个16岁的少年能如此从容,如此透彻地理解死亡,算得上从容淡定了。

他们都是历史和权力裹挟的受害者,随家族的荣耀而辉煌,随家族的没落而消逝,生如夏花,死若流星,短暂的人生光亮倏忽一闪,便坠入永久的黑暗。历史上太多此类的悲剧,重复上演,永无落幕。

这场极致屠杀悲剧的总导演是萧鸾,他采取的手法是斩草除根,不留任何他认为的祸根。萧道成有十九个儿子,因为病亡、早夭等原因,到萧鸾当政时,剩下的八个儿子,他们全部被杀。萧赜二十三个儿子中,有四人早夭,萧长懋、萧子良和萧子响在萧鸾即位前已死,其余的十六个儿子,都死于萧鸾之手。还有萧长懋的四个儿子,也被萧鸾一个不留地杀害。

我曾在自己出版的历史书中,多次表述宫廷政治与残酷杀戮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剪不断,扯不开。有宫廷政治的地方,必有血流成河的花式屠杀。历朝历代都有亲属因争夺皇权发生程度不同的相煎屠杀,但像萧鸾这般把亲族杀得彻底干净的极少极少,整个南朝期间是没有的,萧鸾创造了南朝的一个黑纪录。

前面的刘宋虽然也有同样的屠杀,但刘家多是“定点清除”式的,不像萧鸾这种惨绝人寰的地毯式。长眠地下刚十二年的萧道成要是知道,自己当年一再告诫儿子不要自相残杀的结果竟然是自己的家族被全体屠灭,他会是怎样的表情?他要是知道,屠灭自己全族的人,竟然是自己从小养到大并全身心呵护培养的亲侄儿,他会不会气得活过来?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的现实版不过如此吧!

萧鸾的心肠的确毒如蛇、狠似狼,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这样评论萧鸾:“齐明帝之残忍惨毒,无复人理,真禽兽不若矣。”连遍览经典、见多识广的大学问家都骂他禽兽不如,可见其人之渣、之毒的程度。

这个狠毒的人的许多行为很难让正常人理解,比如萧鸾决定杀人前有个怪癖,总是焚香祈祷,痛哭不已。《资治通鉴》关于此事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记载,“每与上屏人久语毕,上索香火,呜咽流涕,明日必有所诛”。这说的是萧鸾谈话结束后的状态,而这个谈话对象每次都是同一个人:萧遥光。这两人每次屏退所有侍从进行长时间的密谈之后,萧鸾都要命人给自己送来香火,然后他将香点着,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这画面想象着挺恐怖,鳄鱼的眼泪说的就是这个。他身边的那些工作人员都知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第二天必有一场大屠杀。也不知道他到底哭的什么?

有人说他这是天良未泯,想到当初萧大叔对自己的好,自己现在恩将仇报而内心煎熬。我不这么认为,要我说,就来句俗的:他这是做婊子又担心立不了牌坊的心理。

一个萧鸾,一个萧遥光,整天忧心力量单薄的叔侄两个人,却把有着几十个王爷的南齐第一家族掀翻、杀光,这一方面固然说明萧鸾手段高明,另一方面也反衬出萧道成这族的子孙太蔫、太逊了。在萧鸾刚政变成功,还没有称帝的那段日子里,萧道成这族是有翻盘机会的,但都被无视地错过。

鄱阳王萧锵作为宰相,本应担当起萧家的领军角色,但这位王爷虽然26岁了,却社会经验严重不足,被政坛老司机萧鸾给忽悠残废了。萧鸾在杀死萧昭业后,篡位趋势已经特别明显,“及宣城公鸾权势益重,中外皆知其蓄不臣之志”。萧鸾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知道萧鸾野心勃勃,将会夺取帝位。

地球人都看出来了,就萧锵一个人看不出来。他觉得萧鸾挺好,辅佐新皇帝兢兢业业,全心全意,这点从萧鸾对自己谦恭无比的态度上也能看得出来。

那么萧鸾对这个比自己职务低、比自己年龄小,但皇家血统比自己纯正的萧锵到底谦恭到了什么程度呢?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萧锵与萧鸾的相见情景的,“锵每诣鸾,鸾常屣履至车后迎之;语及家国,言泪俱发,锵以此信之”。屣履是古代一个常用词组,就是趿拉着鞋子的意思。鄱阳王萧锵每次去找萧鸾时,萧鸾都是脚上趿拉着鞋子,慌慌张张、迫不及待地快步跑到萧锵的专车旁,恭恭敬敬、高高兴兴地迎接,总之脸上配合显现出N种混合表情。

王爷还没下车,萧鸾就贴上去主动搀扶,就差往地下一趴,把自己变成人肉下马桩了。这姿态,这身姿,多低呀!张爱玲曾写过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虽然这是恋爱语言,但其中蕴含的意思完全切合萧鸾对萧锵的良苦用心,只不过张爱玲的心是真挚的,而萧鸾则是有目的地伪装出来的。

萧鸾那时候论权力已经是万人之上,但见到萧家王爷,却把身段放得很低很低,真是低到尘埃里去了。听说王爷大驾光临,趿拉着拖鞋就跑出来迎接,生怕怠慢了哪怕一秒钟!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趿拉着拖鞋”这个细节呢?因为这正是萧鸾故意为之取悦萧锵,或者说麻醉萧锵的行为。说明自己太拿王爷当回事了,听说王爷光临寒舍,小心脏那个激动呀,激动得鞋子都来不及穿好。

这表面工作做的,不比老奸巨猾的曹操差。当年跟袁绍PK的曹操,正被不利战局搅得半夜都躺床上睡不着觉,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上门求见,连鞋子都没趿拉,直接赤脚跑到门口去迎接许攸。为什么他不穿鞋子?用意是一样的,显着对方是尊贵客人,以此来笼络人心。看来全都懂得“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生活真谛啊!

萧鸾正是靠演的一手好戏征服了萧锵,每次趿拉着鞋子跟萧锵谈到国家的前途和时局的艰难,他都沉痛悲切,一边说话,一边流泪。萧锵见他如此忧国忧民,感动得都想陪他潇潇洒洒哭一回,逢人便夸萧鸾对朝廷忠心耿耿,是难得的齐国好人。

萧锵在这件事情上的糊涂让手下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大家都劝他勇敢担当,重新撑起萧家大旗,萧鸾这司马昭之心都到昭然若揭的程度了,你还相信他一心为公?赶紧行动,发兵入宫,接管政权,诛杀萧鸾!

当时的局势确实对萧锵有利,因为萧鸾利用武力强制废立皇帝,朝臣心里面都不服他,只是迫于形势不敢吱声罢了。这点萧鸾也知道,所以他才会极力巴结讨好这位颇孚众望的萧锵,生怕他不支持自己而反戈一击,到时候形成他一呼百应的局面。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萧锵的支持者们都鼓动萧锵尽早采取行动,光复萧家政权。

制局监谢粲是最积极的一位,制局监职务相当于兵工厂厂长,谢厂长说:我们人多武器多,现在就缺皇帝的命令。只要王爷你进入皇宫,把皇帝请到金銮殿上下达命令,我们这些武官就立即执行,关闭宫门城门,全城进入紧急状态。这样,萧鸾手下将士定会争着将功赎罪,主动把萧鸾捆绑逮捕起来的。但萧锵思前想后,担心自己的力量单薄干不过萧鸾,迟疑不决。

马队主刘巨急了,直接找到萧锵,请求跟他单独谈谈。马队主就是骑兵队长。这位刘队长以前是萧赜的部下,心理上自然偏向萧锵这边。他向萧锵不停磕头,请求他不要错失良机,马上发起作战行动,控制住皇宫。萧锵见这么多实力战将力挺自己,萧锵信心大增,觉得这个可以有,答应展开行动,下令给他备车,他要带兵入宫。

要是没有前面交代的结果,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这事儿妥妥的了,刚刚才登录成功的萧鸾要被销号处理强制下线了。因为只要萧锵一进宫,以皇帝命令宣布萧鸾为弑帝凶手,萧鸾就立刻由座上宾变成通缉犯了。

然而,事实却让人意想不到,进宫的道路咫尺之近,在萧锵那里,却变成了天涯之远。萧锵决定整兵进宫后,便跑回家向母亲辞别。谢粲和刘巨等人集结好了人马武器,等着萧锵来挂帅出发。没想到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从下午等到傍晚,黄花菜都凉好几回了,回家辞别母亲的萧锵还是没出来。

至于他不出来的原因,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一个永远的谜。历史典籍上没有说明原因,可能是因为史官也不晓得。我猜想,他应该是怂了,害怕了,不敢出来了。

可怜了谢粲、刘巨一帮人,他们没等来萧锵,却等来了萧鸾。萧鸾安插在王府的线人得到了这个紧急消息,当夜就报告到萧鸾那里。第二天一大早,萧鸾派来的两千名士兵包围了鄱阳王府,萧锵、谢粲等人全被处死。

萧锵被杀后,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感受到了危险的临近,决定起兵。江州州政府设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九江是个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重地,遏控长江咽喉。如果仔细观察中国地图就会发现,浩浩荡荡的长江在经过四川、重庆、湖北的时候,都是一条细微的蓝色线条,但过了江西九江后就不再是蓝色线条,而变成了中空的蓝色带状,说明长江从这里开始变得宽阔起来。江面一宽,水流速度就变慢,泥沙淤积就变多,所以长江下游的江西、安徽、江苏这些省份经常闹水灾。

九江虽然闹水灾很凶,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真正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地区江面上的水战多到数不清,江底的淤泥里,不知裹埋了多少古代兵器。萧子懋要在这里起兵,手下将士都支持他,纷纷说这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当年宋孝武帝刘骏就是在江州刺史任上起兵夺得帝位的。

但萧子懋不是一块大料,行动还没正式开始,消息就泄露了。萧鸾派人去江州攻打萧子懋,萧子懋跟萧锵游移不定的性格差不多,面对前来问罪的朝廷军队,不知道是抵抗还是不抵抗。朝廷军首领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进行招安说服,给他灌输缴枪不杀的好处:“今还都必无过忧,正当作散官,不失富贵也。”只要你主动放下武器,这个小插曲对你的人生不会有任何影响,你不要有思想包袱。凭你的正宗皇族身份,你回到京师以后,当一个没有职权的散官,照样跟以前一样安享荣华富贵。萧子懋觉得言之有理,心想还是抽身退出吧,一条道走下去,要是走不到京师,岂不是死得很快?生命诚可贵,还是好好活着吧!

萧道成的这些子孙,脑袋都简单得很。用后脑勺都能想得到这事的结果。起兵造反的主没成功,哪能有活着的?造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通向天堂,一条通向地狱。要么坐飞机,要么乘地铁,没有任何第三条路可走。萧子懋当然不会例外,他根本没机会回到建康,被朝廷将领以和谈为借口,在江州事发现场就把他斩了。

萧道成一世聪明,萧赜一世稳重,然而他们的子孙不太成器,没有力挽狂澜的人物。本来两次具有希望的机会却被萧锵、萧子懋叔侄俩的迟疑摇摆白白浪费了。这两个王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精确地诠释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现象”:一个想进去,一个想出来。萧锵想进皇宫造反,没进得去。萧子懋想退出造反现场,没退出来。

神经天师的爆笑生活穿越柯学,我拉网王王子进酒厂南北朝一夜风情:美女砸钱叫我滚乾隆:政治、爱情与性格都市之穿梭万界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献祭寿命?可我准备长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