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贴窗花(1/1)
夏星月牵着夏天河走进堂屋,走到一旁挨着堂姐们,看着他们忙碌。
“小月,怎么就你和小河啊,你两个哥哥了”周云看见夏星月进来,不见两个兄长跟着,平常无事,夏天阳和夏天宇都是带着这两个小的一起的。
“哥哥们被叫走去玩了,不带我们,哼”夏天河不开心的说。
“哥哥们去放鞭炮了,就让我们自己回来了”夏星月看着一旁的夏天河撅着嘴告状似语气,好笑的解释道。
“那是,你们还小,不能玩鞭炮,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去玩了”周云听见是去玩鞭炮,赶紧哄着说。
几张大红纸被摊开折叠,裁剪成大大小小的,一叠一叠的分类放在一旁,堂姐们拿着小一点的红纸折叠着,折叠好放在一旁,大块的红纸是二伯母在折叠,折叠好的就放在三伯母旁边,三伯母左手拿着折叠好的大块红纸,右手拿着剪刀开始剪裁,这样横着一刀,那样竖着一刀,很多稀碎的小纸屑掉落,原本整块的红纸,慢慢的出现镂空,等全部剪裁完了,展开折叠的红纸,成型的就是一张大的圆形福字窗花。中间是一个大福字,福字四周围绕着盛开的花,喜庆又好看,这剪纸艺术真是民间国粹,就这样平平无奇的一刀有一刀,创造出来极具艺术的窗花文化。
夏星月从周云拿纸剪裁开始,就一直聚精会神的盯着三伯母的手上动作,等了半晌,周云才放下剪刀,小心翼翼的一点点展开被折叠的红纸,展开的图案,是一个圆形的福字窗花,甚是好看。“三伯母,你太厉害了,这件的窗花真好看”。
“好看吧,家里就属你三伯母最会剪裁了,你长了,以后可以跟着学学”
“是啊,我就是六岁后,开始学的”
“我也是,我都学了好几年了,还是只会剪裁些小小的福字”
“每年只有这个时候才有机会学习,平时都没有机会的,也没有材料给我们练”
“等这些剪裁好了,就会有很多边角料,我们下午没事就可以练着剪啦”
“我六岁后也要学”夏星月握握自己的小手,短短的,胖胖的,太小了。
剪裁窗花也是很费时间的,不是卡卡几下就能好的,想要剪的规整好看,就的手稳仔细,差一步就会毁了整张纸。一上午时间就在这耗着,刚刚全部剪裁好完工,就到点吃午饭了。
早上,大队长就安排了,因为今天是过大年,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是整个大队所有人在一起吃。
食堂安排了十来个壮年汉子帮忙打水,搬搬抬抬,十几个妇女帮忙准备洗菜备菜啥的,几个妇女专门负责烧火,几个煮饭好吃的妇女就在厨房帮忙炒菜,食堂外面新搭建的几个灶台熬着骨头汤,炖着大肉菜。
三个太爷和大队长几个干部带着十几个汉子和年长一辈的就在祠堂清扫布置。
大部分菜要在下午4点前弄好,因为大队还要安排祭祖。没事的婆子媳妇带着孩子们回家就烧水洗澡,顺便贴春联,贴窗花。10岁上男孩子们被抓壮丁,负责加盖章的黄纸工作,这些是祭祖时候要烧的,用刻好的木章沾上红色印尼压盖在黄纸上就行了。
“上午就烧好两大桶热水了,现在应该还是温热的,几个女孩子们先去洗澡,厨房两个瓦罐继续烧着吧,烧好了,你们再去洗”叶老太安排到。
“好的,娘,我先带几个丫头去洗”二伯母叶来睇说完,就去厨房提了一通热水,带着三个堂姐去洗澡了。
“还有一桶,我我带着大丫,五丫,和小月去洗吧”周云去厨房提着剩下的一桶热水回房间。
“好的,那我去拿衣服,一会就过来”大丫夏荷转身就去房间找衣服了。
夏星月就算不想和其他人一起洗澡也没办法,家里今天所有人都要洗澡,那小小的瓦罐烧水太慢了,一次性烧的又少,没时间等的,只好转身回房找衣服去,拿着替换的衣服去三房屋里一起洗了。
“老大媳妇,你去熬点米浆,一会贴窗花和对联都要用到的”叶老太说。
“好的,娘,我现在就去”孙桂芳转身就去厨房里。
大伯母孙桂芳就去厨房把其中一个小瓦罐装满水,其中一个就熬米浆,贴春联和贴窗花都是要用米浆的,不然没法粘住。
给瓦罐清洗干净添满水后,在灶台里面添些柴火,端着熬好的米浆走出厨房,来到堂屋,和叶老太一起整理窗花,这些就是现在要贴的。
“娘,米浆熬好了,现在就可以贴了”孙桂芳站在桌子前,一手端着米浆一手拿着筷子搅拌。
“先贴正房的,再贴其他的,每个门房上先贴一张大的福字,大门先不贴,等老头子回来看下有几幅对联再说”叶老太一边整理窗花一边说。
“好的,娘”孙桂芳回复道。
孙桂芳拿着一小节破布,沾上米浆抹到窗花反面,叶老太拿着抹好的窗花开始贴,正房就是老太太房门和老大家房门需要贴。
今年是三太爷家小儿子夏松逸和五太爷家大儿子夏松墨一起写的对联,两个人的字都差不多,两个人来写更快。
之间祠堂进门有两张桌子,夏松逸和夏松墨一人一张,旁边有几个汉子帮忙摆放红纸,旁边地上有一堆已经写好的,分类好的一幅幅卷好的对联。
门口已经排着好长一条队,有孩子,有老人,都是来领对联的。
“哎,看样子今年不是三太爷写的”
“三太爷去年不是说了吗,是最后一次写了,今年是逸伯和墨伯两人一起写”
“只要有的写就好,我看见字就晕”
“哈哈,是啊,等着领就行,有人写就好”
“我们大队一直是自己写的,多好啊,你看那北山大队和河西大队可没人会写啊,每年都是要去公社买”
“哎,你看,每家都是领两幅啊,去年我家可只写了一幅的”
“真的是两幅,这大门一幅,院门一幅刚刚好”
夏老头也在排队,队伍一直在前进,不一会就到他了,领了自家的两幅对联,夏老头直接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