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赶鸭子上架(1/1)
胡全想着自己后天不能不走了,要是这两天还卖不掉这房子以后还是不是自己的都难说,能有三千块钱总比没有的强。
但忍不住又有点不甘心,想着自己还有一天,若是明天有人出更高的价钱呢?
胡全没一口拒绝,道:“要不让我再考虑考虑,明天再给你们答复。”
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林静只要一眼就能看出他心里的想法,“胡叔叔,这事也是看缘分,我们家也是听姑父说你家的房子划算才过来的,你要是觉得能接受今天我们就付定金签合同,明天我们几家凑钱来办过户,
若是不能接受这事不成我们也不怪你,只是我们住的地方远,尤其我三叔在别的县城,到市里来还要请假,不成也就不过来了,所以还请你给个准话吧。”
这是逼我啊?!胡全心里很不满,但人家这么说也很有道理,几家人凑钱买房子还愿意今天就给定金诚意十足,自己若是吊着人家明天反悔了那他去哪里哭?
若是一个月前他肯定不会同意,但现在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在赵友良的震惊中林静又掏出两百块钱果断的跟胡全签了合同,这么大片的房子真就三千块钱给定下来了,明天去过户。
不,不,“你小叔那边还没消息呢。”赵友良觉得胡全被赶鸭子上架,自己居然也在架子上。
一千块钱他还能勉强,三千块他是不可能拿得出来的。
林静自然知道赵友良的顾虑,让她放心道:“姑父放心,小叔若是不愿意,剩下的钱我来想办法。”
同样在架子上的林云心里道:妹,你花钱比我赌钱还要猛啊。
你不考虑我的感受也就罢了,难道连妈的感受也不考虑了吗?
林云很肯定,张翠英是不知道林静要买房的,准确的时候,就在来找小姑父之前,家里就没人知道她有这样的打算。
赵友良急匆匆的去给小舅子打电话,林静则去找后勤部主任商量给食堂送泡菜的事情。
等林静出来的时候,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这就定下来了?”林云整个人都跟不上妹妹的节奏,他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吧?食堂的大门这么容易进吗?
林静道:“定下来了。”
林云问:“定下来什么数?”
林静答道:“两毛钱一斤,每天三百斤的量。”
市面上的泡菜差不多也就一毛五分钱一斤,铁道部的食堂居然收两毛一斤,跟香满楼一个价,一天还收这么多,林云很吃惊,“你,你是怎么谈下来的?”
林静呵呵一笑,“你想知道?”
林云用力的点头。
两毛一斤,一天七百斤差不多可以赚四十块钱左右,虽然远没有在各个厂子的职工宿舍门口卖菜赚得多,但是很稳定啊,一个月做得好也能得一千多块钱,很值得。
为免在弟弟妹妹面前宣扬不好的,林静压低声音道:“用的钞能力。”
林云还没听过钞能力,只知道超能力,讶然:“妹妹,你有超能力?是什么?”
林静给了他一个白眼,低声道:“钞票的能力。”
林云也压低了声音,“送礼了?你送了什么?”
林静勾起嘴角,神色似笑非笑,“送什么能有直接送钱好?我直接给了六十六块钱红包。”
别看人家是后勤主任,一个月工资也就六七十块钱,林静直接给他送了一个月工资。
还没卖出去一片菜叶子,就又是免费吃又是送红包,林云担忧的问道:“你就不怕收不回本钱吗?”
“怕什么?只要食堂每个月收我们的泡菜,我每个月让后勤主任拿双薪。”
这样的事情放以后肯定是不行的,但这时候暗地里这样的操作是常态,只是别人砸的没她多,更没她直接,一出手就把铁道食堂的后勤阳主任给砸晕了。
一个月六十六,一年将近八百块钱,这钱啥都不用干,只要收林静的货就能得,是谁能不晕?
最重要的是林家送来的泡菜是真的好吃,虽说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做,但能做出这样的味道,哪怕是账面上的价钱贵了点阳主任也说得过去——没办法,单位的人喜欢吃啊。
林云这辈子见都没见过过山车,更别说坐了,若是见过就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了,简直就是不要命的上下波动。
“那跟在城里买房有什么关系?”
买房放在任何人家都是天大的事情,不斟酌再三是肯定不会下决心的,妹妹连房子都没见过就要买,还是怂恿姑父和小叔叔一起买,简直就跟买白菜无二。
林静解释道:“以后供应食堂的辣白菜肯定是要在食堂附近做,不然天天占着村里的拖拉机就算给钱,村里人也会有意见的。”
林云想了想问道:“你是想把菜送到城里再做成泡菜?那不还是要用拖拉机吗?”
多想点生意上的事情就能少想点赌的事情,林静耐心的解释,“村里的地不够,供应少量的菜还成要想有稳定的菜源,还是得去蔬菜批发市场。”
城里卖菜城里加工,如此不但能省去拖拉机和机油的钱,还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做别的事情。
“但我们都是农村户口,能住在城里吗?”林云还是很担心,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别巨大,本能的觉得农村人就该生活在农村。
户口确实是个问题,不过这时候人口流动已经开始越演越烈,有介绍信很多地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以前还是宽松了一点。
“我们在城里有房子,家里能让二叔开介绍信,就算进城务工的劳动人员,怎么不能住在城里?”林静反问道。
村长是自己二叔,不要太方便。
说到底还是她爷爷的脸面值钱。
林云想过住城里,乡下的孩子有几个不想做城里人,但真若做城里人林云又觉得浑身不对劲,尤其看妹妹的架势是要举家搬城里来。“其实家里也挺好的,不必非搬城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