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前夕(1/1)
果然是今年……
叶夏至手有些忍不住地抖起来,脸色也微微发白。
她们村子距离江边比较远,但若真的是百年一遇的洪灾,淹到这里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就算淹不到她们这里,那江边的百姓该怎么办?
死伤无数……
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人因这场雨而丧命。
合上书,推开房门。
外面的雨已经小了一点,天空的乌云还是乌压压地一片,仿佛在蓄积着更大的雨。
她又带上斗笠,冒着雨来到阿襄家。
祁诵跟他部下住在这里。
“砰砰砰”,她用力的敲打着院门。
没一会儿,门就被打开了,开门之人是她的习武师傅宋白。
宋白以为她是有什么疑问要问自己,“可是有什么疑惑?”
叶夏至摇摇头,“没有疑惑,我来找祁大人。”
“哦,那你进来吧。”宋白侧过身,让出一条路来。
别人来找大人,他还需要通报一下,但叶夏至来找就不需要,这是他们大人交代过的。
祁诵这会儿很有闲情逸致,坐在屋檐下,悠哉悠哉地品茶赏雨。
见到叶夏至急急忙忙的模样,调侃道:“后面有鬼在追你?”
叶夏至斗笠都来不及摘下,喊道:“比有鬼追我还要可怕,这里即将有一场百年一遇的洪灾,大人请你救救百姓们。”
祁诵眯眼瞧她:“百年一遇的洪灾?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学过观天象,看出来的。”叶夏至一时也找不到借口,就随便诌了个自己都觉得离谱的借口。
“呵。”祁诵虽然年纪大,不过眼光依然毒辣,一眼就看出叶夏至在胡编乱造,“这种事情可不能瞎说的。”
叶夏至崩溃:“我真没有瞎说,今年夏天,会因连天大雨,江水大涨,到时候要淹成千上万个村子,造成死伤无数,得赶紧让沿江的百姓移到高处。”
祁诵:“可是有什么证据,没证据的话,我也没有那个权利随随便便就让百姓们搬离住处啊。”
证据就是那一本本正史,只是这话她不敢说,想了想道:“沿江村子地龙遍地爬,这是往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它们肯定是感知到什么了,不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爬出来的。”
祁诵闻言,神情也严肃起来。
牲畜虫鸟对于感知灾害比他们人要敏锐,他想起了一场惨痛的经历。
二十几年前,他到一处地方任职,有几日全城的牲畜都躁动不安,夜里鸡鸣犬吠,好不吵闹,原先以为是那个宵小无聊,给牲畜们下药,他们排查了好几天,都没有查到什么。
于是就把这件事放在一边,只是这天晚上,地动山摇,房屋倒塌,不少百姓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压在房梁砖瓦之下。
一夜之间,整个城池死了上万人。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流离失所的人眼里的绝望。
看着亲人死在自己面前,房屋又变成一片废墟,对日后的生活没有半点期望。
他们眼里没有一点波动,行将就木,看着让人心里直发冷。
很多年后,这些眼神还会出现在他的梦里。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当初有多无能。
“大人?”
叶夏至见祁诵开始发呆,就轻轻地叫了一声。
拉回思绪的祁诵看向她,放下手中的茶杯道:“对于这次洪灾的到来,你有几分把握?”
叶夏至表情坚决,眼神直视着他:“十成把握。”
祁诵轻笑了下:“那我就信你一次,要是为此背上骂名,我定饶不了你。”
叶夏至松了口气,只要祁诵愿意管这件事就行。
祁诵看了眼天色,对一旁的宋白道:“准备马车,我亲自去一趟县衙。”
叶夏至自告奋勇:“我也去。”
“也好,这事是你提出来的,不管是功还是过,你都应该走这一趟。”
叶夏至只想救人,并没有想那么多,在松白准备马车的时候,她回了一趟食肆,告知姐妹们她要去一趟县城。
“都要吃饭了,先吃完再去吧?”叶白露道。
“来不及了,我带些点心路上吃就行。”叶夏至一边说,一边往一个食盒里装马蹄糕。
叶白露见拦不住,就帮她往食盒里面放筷子。
叶夏至提着食盒离开厨房的时候,就对两个姐姐道:“你们下午有空的话,就收拾一下之前的东西,今年的雨下得这么大,江边都是地龙,极可能有洪灾。”
叶白露被她吓了一跳,“可是真的?”
叶谷雨却道:“我们这的的地势高,水一般都淹不到这里来。”
叶夏至也不确定洪水会不会淹到她们这里来,不过还是提前做准备为好,道:“不管如何,还是收拾一下吧,也不用什么都收拾,就把值钱的东西收拾一下就行。”
叶谷雨见她表情如此严肃,也不多说什么,答应道:“好,我等会儿就回去整理东西。”
叶夏至点点头,“顺便也提醒一下村民们,多做准备。”
说完这句话时,祁诵的马车刚好来到食肆门口,她不再多言,灵活地上了马车钻进去。
等马车消失在姐妹俩的视野之后,叶白露担忧地问道:“夏至说的是不是真的?”
叶谷雨紧抿嘴唇,眉眼也没舒展开来,“应该是真的吧,她什么时候说过大话?”
叶白露:“那地里的庄稼怎么办?”
眼看着水稻跟花生就要成熟了。
叶谷雨摇摇头,她长这么大,都没经历过洪水。
不过还是按叶夏至说得,提醒一下村民们和住在村里的商贩,不仅如此,还让人跟附近几个村子也通一下气。
这消息一出,村里人心惶惶。
“谷雨,你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要有洪灾?”
叶谷雨:“目前还不确定,夏至走之前说极有可能会有洪灾。”
“可是我们这里离江边这么远?”
叶谷雨:“不管有没有,先把之前的东西收拾一下,以防万一嘛。”
“那地里的庄稼可怎么办哟。”
“对啊,要是洪水一来,地里的庄稼基本就废了。”
乡下人最挂心的,永远是地里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