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刘嬷嬷(1/1)
芋头糕的主要材料是芋头,比起糯米要便宜不知道多少倍,即使有腊肉和花生米等配料,一小块芋头糕的成本跟糯米糍差不了多少,于是干脆都定价三文钱一块。
叶夏至咬了满满一口粉糯道:“那挺不错的,再过半个月是芋头大量上市的时节,可以卖两天或者三天芋头糕,再再一天糯米糍,这样不至于让客人们都吃腻了。”
叶白露还在收拾灶台,听到她这么说,转身笑道:“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吃过简单的午饭之后,叶夏至就去找梁仓等人,交代他们送石氏兄弟去衙门报官要注意哪些细节,然后目送他们驾着马车出了村口。
这件事进行得很顺利,次日下午,梁仓几人就回来了。
唐县令听到他们的劣行之后,叫衙役前去石圃村查看,事实果然如梁仓等人所言,石氏兄弟人赃并获,当即让他们画押收监。
叶夏至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满意,让梁仓他们先去歇息,又叫来几个伙计,让他们在安和镇甚至是龙昌县境内多宣传宣传石氏兄弟的劣行和下场。
一是为了提醒想买酱油豆豉的人不要被骗,二是警告别人莫要拿她们作坊的名义行招摇撞骗之事。
平淡的日子时间过得有些快,一晃又过去好些天,去南海郡送信的何山二人终于回来了。
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七八个面容冷峻,身姿挺拔服饰统一的青年,和看似一个四十岁左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着得体的妇人 。
“刘嬷嬷!”阿襄看到那妇人,惊讶得忘了自己假装哑巴的事,随即朝妇人小跑过去。
“哎哟,我的好姑娘,你受苦了。”刘嬷嬷看着阿襄这一身粗麻布衣,小脸也黑了不少,心疼地眼眶顿时红了一圈,赶紧也上前几步。
阿襄在刘嬷嬷跟前两步外刹住脚,摇摇头:“没受苦,我过得很好。”
刘嬷嬷走过去仔细打量自家姑娘的模样,发现只是变黑了一点,不仅没有瘦,脸上的肉似乎也比之前多了点,这才把眼泪给憋了回去。
叶夏至悄悄地让人把舂米工具给收起来,阿襄的家人来了,不好让他们看见阿襄每日做这些粗活。
见叶谷雨几个被目前的阵仗惊得有些无措,她便自己招呼刘嬷嬷等人进食肆里坐着聊,又去厨房倒完水给他们喝。
叶谷雨等人终于回过神,连忙进厨房帮忙,随即问叶夏至:“阿襄会说话?我刚才还能那妇人喊她姑娘?”
叶夏至看了眼即使坐下来也抓着阿襄手不放的刘嬷嬷,道:“晚些再跟你们解释。”
那些人怕是要来接走阿襄的,等阿襄走后,也就不用再瞒着姐妹们了。
叶谷雨也知道这会儿不是问话的时候,提着一壶水,跟在拿杯子的叶夏至身后走出去。
倒过水后,刘嬷嬷很礼貌地道了句谢,然后心思又回到阿襄身上。
叶夏至也不妨碍她们叙旧,倒完水之后,就抱着丝丝,带着昌儿到外面树下坐着乘凉,顺便打发了一下前来八卦的商贩和村民。
叶谷雨跟叶白露还要蒸芋头糕,以及准备今日午时的食材,便躲进厨房里面。
阿英带着妞妞去食肆后面劈柴。
食肆大堂里面,刘嬷嬷拉着阿襄的手,关切地问她这些日子的经历。
阿襄长话短说,如何落入人牙子手中和在人牙子手中的什么日子她用三两句话就带过去,着重说自己来到柴头村之后过得有多好,不仅没饿着,甚至吃的好睡得好。
刘嬷嬷这才放心下来,“好在姑娘遇到了她们这样的好人,不然老奴都不敢想象后果,要是你出了什么事,我日后下去如何向已过世的夫人交代。”
话一说完,她的眼圈又红了起来。
阿襄不想看她掉眼泪,赶紧哄了哄。
刘嬷嬷是她外祖母的陪嫁丫鬟,她娘亲出嫁时又作为陪嫁嬷嬷,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已年过四十,一生未嫁,所有的时光都奉献给她们祖孙三人,这次还千里迢迢跟着来岭南,在府上的地位仅次于两个主子。
见刘嬷嬷不再一副红眼睛要掉眼泪的的样子,她才问道:“我爹呢?”
刘嬷嬷闻言,立即收起伤感,回答道:“老爷他事务缠身,暂时脱不开身,便叫我跟几个侍卫来接你。”
阿襄闻言,却摇摇头道:“我不想回去。”
刘嬷嬷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为何不想回去?这小村子住着有什么好的?”
阿襄没有立即回答,在柴头村这些日子,虽然每日要干活,日子却过得很有意思,没事就去种种菜,或者听听村里的趣事。
她还没吃上自己种的大白菜和包菜呢。
况且夏至还说过段时间有马蹄,要做一个叫马蹄糕的小食,她没听说过马蹄糕,不过应该会跟芋头糕一样好吃。
刘嬷嬷没有得到阿襄的回应,叹了口气,道:“其实老爷也不想你现在就回去,他说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完,你若是回去,他做事会束手束脚许多。
我临走前他便交代过,说你若暂时不想回去,就让我跟侍卫们先留在这村子里保护照顾你,等过段时间再回也行。”
阿襄闻言,眼里立即带上了笑意,“爹他果真这么说?那我们就先在这里住着,什么时候回去到时候再说。”
刘嬷嬷看着阿襄脸上的开心不是假的,便知道她是真的喜欢这里,便也不多说什么。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阿襄便道门口叫叶夏至。
“夏至姑娘是吧,真是多谢你们这些日子对我们姑娘的收留和照顾……”
叶夏至进来后,刘嬷嬷就开始对她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她把丝丝放回摇篮里,让她自己玩,随后对刘嬷嬷谦虚道:“没有了,阿襄在这里也帮我们做挺多事的。”
至于做什么事,她没好意思说,毕竟让一个官家小姐干舂米种菜扯草这些活,有点说不出去。
刘嬷嬷:“主要还得是你们姐妹几人心慈,这个恩情,我们定然会铭记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