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伤筋动骨,被动谈判(1/1)
袁绍此次真是伤筋动骨,任谁能承受的住如此损失。
最重要的是,刚得到青冀两州,地盘得以扩张,军队得以壮大,实力一举列进入诸侯前列,马上就能一展胸中抱负,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前途一片光明之时,被一棒子从天堂直接打入地狱。
再次晕倒的袁绍,病情不太乐观,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非常虚弱,一天中能清醒睁开眼来处理政务的时间非常有限。
不要说还想再度兴兵燕京了,现在想好好经营一下现有的地盘都有些力不从心。
不得不说,此次奇袭燕京之举可谓是失败至极,对袁绍来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单从军事来说,先是损失了文丑、高览和牵招几员大将和四万大军,又没了韩猛和驻扎在青州的三万兵卒,渤海的守军也全被俘虏,就连唯一在滹沱河以北的安平城,在麴义被牵招说动后,投降了燕国,相应的驻扎在安平的四万将士及安平城,也一并归了燕国。
冀州北部的各郡县没有收回不说,青州丢了,渤海也被洗劫一空。
渤海的一系列官员都被燕国俘虏,想要短时间重新补缺各级官员,谈何容易。
最关键的是自己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都被燕国掳了去,可以说自己的小辫子被刘信掐的死死的,除非壮士断腕,彻底不顾亲情了,否则就甭想再踏过滹沱河半步,但袁绍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更可气的是,麾下文武的家眷同样在刘信手中,之前心中带气还有复仇之心,现在缓过劲来之后,都开始投鼠忌器,无人再提及兵发燕国之事。
如果仅是这样还好,有些人已经私下里蠢蠢欲动,似有联络燕国官员,试图投靠燕国之意。
这是活生生在袁绍的伤口上撒盐啊。
袁绍的使者,又一次踏入燕京,此次来人是与荀家同为颍川士族的辛家之人辛评。
内阁并没有直接与辛评会面,而是派遣礼部官员带领辛评在燕国转了一圈,从人流不断的街市到包罗万象的幽州大学,再被刻意带着从城内军营门前经过,最后安排在燕国豪华的招待所休息,等待着次日的真正谈判。
与昔日的荀谌一样,辛评被燕京不同于大汉其他地方的景象深深震撼,虽没有见识到幽州大学的课堂气氛,也没有进入军营感受这铁血柔情,但却见到了大学学子身上透出的自信,见到了百姓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见到了步调一致队形笔直的巡逻队,也就是巡逻警察的精气神。
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见燕国的实力已经强悍到了何种地步。
主公此次败的绝对不冤,这是辛评经过一天走马观花后,得出的结论。
袁绍可以说没有任何筹码来与燕国进行对等谈判,辛评只能利用三寸不烂之舌从昔日的联盟之情来请求。
燕国文武个个人精,任辛评如何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毕竟这不是江湖草莽,凭借感情义气。
但是燕国还真有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刚刚投降的两员大将,牵招和麴义的家眷。
牵麴两人已经投靠燕国,若家眷还留在冀州,无疑会牵动两人的心,且不论将来在战场上会不会投鼠忌器,单是影响到两人的工作状态,那也是一种损失。
燕国做买卖从来不吃亏,单看此次与辛评谈判的人员就知道了,同为颍川一系的荀彧、荀攸、陈群、郭嘉、戏志才等人直接避嫌,面都没露,就连同样出身中原各士族的程昱、陈珪、沮授等人都没有参与。
坐在此处的只有出身西凉的贾诩和江南的鲁肃。
老奸巨猾的贾诩,自然不会让辛评占到多少便宜,最终,极其为难的从不接受释放任何俘虏,让步到对等交换。
也就是一家换一家。
看似对等,其实一点都不对等。
袁绍的一个儿子及其母亲,外带一个妾室算一家,也就是牵招或麴义的家眷仅能换袁绍的一个儿子及两个老婆。
就算加上麴义,那无非才换回袁绍的两个儿子及四个老婆。
没办法,袁绍身份地位在那摆着呢,就算牵招一家仅换袁绍一个儿子,在世人眼中,那也不吃亏。
当然,袁绍也可以大义灭亲,体恤属下,把换回家眷的机会,让给自家官员。
那这样就非常平等了,一家换一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袁绍若是只想着换回自己家人,而不顾属下,那属下的归属感可想而知。
而且一个儿子加上其母亲,外带一个妾室,袁绍这么多妾室,带谁?
如果袁绍把这个机会让给属下......这么多属下......把这个机会给谁?
贾诩不愧老奸巨猾,把人心算计的死死的。
不论袁绍如何选择,各种矛盾都会接踵而至。
贾诩胸有成竹,却手扶额头,做出深思熟虑状,好似很为难,良久才回道:“仲治啊,你与文若公达等人交情颇深,他们几人也一直苦求在下莫要为难于你,但这是在下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否则燕王回来,在下官位不保啊。”
不管怎样,贾诩能从没得谈,到开始松动,到最终做出妥协,辛评都看在眼里,看来就目前的筹码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不得不说,辛评作为颍川士族子弟,又被委以重任来燕国谈判,绝不是泛泛之辈,很是沉得住气,直到这个时候,才拿出其他筹码。
“好,牵招和麴义的家眷就如此说定了,过后就会安全送来,不过我冀州如此多人在燕国做客,所耗之数,难以估量,冀州虽战火刚熄,却也有些余钱余粮......”
辛评的话不可谓不艺术,不仅站在燕国的角度,为燕国考虑,还间接的提出了继续谈判的筹码。
贾诩则眉头一挑,来了兴趣。
要说内阁没考虑过这个吗?那绝对不可能,刘信一向把这个看的很重,有钱有粮,不仅是大战的保障,更是燕国实施各项政策的基础。
但自己提出来,和对方提出来,完全是两码事,这是主动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