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贪墨案了结(1/1)
在邬思道的建议下,李卫通过对涉案的钱师爷的威逼利诱,迫使他配合自己做污点证人,成功洗掉了自己身上贪墨公款的帽子。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李卫之母大字不识,而且见识浅薄,而府库所有收支都是由钱师爷经手的,李卫完全可以把这件案子的责任,完全推到钱师爷头上,毕竟那提取公款的清单上,并没有李卫的签字。
李卫以此威胁钱师爷,又以事成之后向皇帝保举,放钱师爷一任县令为诱惑,成功策反钱师爷,在允祹审案之时反口。
说府库两个月前确实有五千两银子的支出,但并非李卫所拿,当时李卫因公外出,而是李卫之母暂时支用的,李卫并不知情,李卫回府知晓之后,立刻便将五千两银子从李母手中索回,返还到府库账目上,现有府库账本收支记录为证。
消息传入京城,允祥叹了口气
胤祥(怡亲王)说:" 李卫能如此这般了结,这件明显被人有意陷害、栽赃到头上的贪墨案,值得庆幸,希望他能吸取教训,以后严于律己,清廉自守,才不负皇兄多年栽培。"
说着说着十三掩住口鼻,重重咳嗽几声。若曦连忙上前,倒了一杯水递给他。
胤禛笑着喝了一口若曦倒的茶,缓缓开口
胤禛(雍正帝)说:" 世上的犯案贪官啊,大概分为这么几种,这第一种呢,就是天生的俗物,他们信奉的,就是千里做官只为财的道理。这个道理啊,书上自然没有,但现如今却成了正理儿了。有多少乡绅人家,虽然也劝自家孩子读书上进,科举入仕。可把道理说到根儿上,说的却是当了官儿就有钱这个理儿。如此日积月累,耳濡目染,这样考出来的官儿,又有几个不是为了钱去的!"
十三无奈点头认同。
胤祥(怡亲王)说:" 皇上明鉴!"
胤禛接着分析
胤禛(雍正帝)说:" 这第二种呢,起初啊也未必不明白圣贤的道理,未必不想为朝廷效力,为苍生请命。但我朝惯例,大小官员薪俸偏低,这些官儿啊,大多贵而不富。眼见着自家的日子还不如一般的乡绅富户,这时候啊,虚荣浮华之心就作祟喽。起初是几十两,几百两,久而久之,那就是几千两,几万两,就成大贪官了。"
一边的若曦暗暗点头,在心里为胤禛点赞,这分析简直入木三分,太透彻了!
胤禛笑看她一眼,继续自己的分解。
胤禛(雍正帝)说:" 还有一种啊,自己倒还守得住,但是自家的亲娘老婆儿子女婿,就守不住喽。有些人要拉这样的官儿下水,就专挑他们的眷属下手啊。让人防不胜防。古话说得好,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家都齐不了,还能成什么气候啊。"
十三和若曦都点头,认同胤禛的说法。
胤禛这才说出最后的结论
胤禛(雍正帝)说:" 所以说李卫啊,这个案子上,罪是没有的,但是过,还是有。他的过错就是没有把自家的后院看好。来人啊。"
说完吩咐高无庸备好笔墨,拟旨
胤禛(雍正帝)说:" 李卫母子虽为乞丐出身,但却忘了本,朕不希望他们忘本,不希望他们把手伸的太长!罚李卫之母乞讨三个月,如若再犯,就罚其终身乞讨!"
十三点头拟好圣旨,胤禛又吩咐道
胤禛(雍正帝)说:" 告诉李卫他们以前是怎么乞讨的,现在照旧,如果让朕发现,他为其母开方便之门,敷衍了事,那他就准备和他母亲一起终身乞讨吧,朕不要这样忘本的奴才!"
十三点头
胤祥(怡亲王)说:" 臣弟会让人叮嘱他的。"
很快雍正的圣旨就传到了苏州,内容如下
胤禛(雍正帝)说:" 忠君有诚,贪墨必惩。李卫你贪墨府库公银一案,其中缘由,朕已然知晓。责任虽不在你,令堂却难辞其咎!朕念她不懂大清律法,且悔悟及时,从轻处置,罚其乞讨三月,以儆效尤!如若再犯,就罚其终身乞讨!"
李卫跪下接了圣旨,传旨之人说道:“皇上说了,让你们母子别忘了自己的根本,你明白了吗?”
李卫说:" 奴才明白。"
传旨之人笑道:“皇上说了,你明白那不叫明白,要令堂明白,那才叫明白!”
李卫叩头
李卫说:" 奴才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