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百年前是一家(1/1)
“王老先生,这位就是我跟你们说起的唐兄弟,跟唐伯虎同姓,说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以他的鉴宝水平和人品,绝对可以信得过。” 杜老板继续介绍道。
“杜老板,这到底怎么回事?”作为当事人,唐伯虎还被蒙在鼓里,着实有些恼怒。
王玄之老先生缓缓道:“唐先生莫生气,还是老夫来说吧。老夫现居郦城,初来贵地,人生地不熟。听说京海市出现了唐伯虎的《风木图》真迹,我们想把它收购回来,但怕上当受骗。”
“那你们购买之前找专家鉴定不就行了吗?”
王如笙开口温柔地道:“唐先生,是这样的。以前我们也买过两幅唐伯虎的画,也找了当地最有名的专家鉴定过,结果买回去经过科学检测发现都是赝品,损失很大。所以……”
杜老板两手一摊,愤懑地道:“你说这叫什么事!这分明就是这些狗屁鉴定专家和卖家联合起来骗人的。”
陆仁嘉忍不住腹诽:你个杜老板也别贼喊抓贼!
王玄之老先生继续道:“此图为唐寅晚年思念亡妻沈九娘所作,为其生平最后一幅绘画作品。此图完成后送与唐寅和沈九娘之女唐桃笙。唐桃笙视若传家之宝,不料因洪灾丢失。唐桃笙嘱托后人,他日若能再遇到《风木图》,务将其收回。”
唐伯虎想不到《风木图》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但他目前无法感同身受,因为这件事情还没在他身上发生。
不过此二人既然跟唐伯虎有渊源,不妨帮他们一把:“你们所说的《风木图》是不是在赵天荣手上?”
王如笙闻言眼睛放亮,“唐先生看过那《风木图》吗?”
唐伯虎点点头,缓缓地道:“赵天荣手上那幅《风木图》……是赝品。”
他画的那幅虽然也是[唐寅]手笔,可作画时的心境完全不同。
唐伯虎只是把《风木图》在技巧上完美复制,但无法复制绘画时的情感。
这是否意味着他在这个年代所画的每一幅唐寅作品其实都是赝品?
即使是出自他本人之手!
这是否意味着他在这个时空其实也只是个赝品,而赝品总有一天会被发现被抛弃。
这个念头让唐伯虎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王玄之和王如笙闻言皆脸泛失落之色。
陆仁嘉却是惊诧地看着唐伯虎。
那幅《风木图》他不是说真迹吗?
怎么又说是假的了?
不是连耿叔和程末都都鉴定是唐寅真迹吗?
王玄之微微欠身道:“感谢唐先生据实告之,小小心意,望唐先生收下。”说着递上来一张数字黑卡。
这是现如今大额度“给钱”的特殊货币方式,数字黑卡里的钱不在银行系统数据内,当于现金的数字化。
不仅保密性好安全性强,而且极其方便,卡片自带指纹采集功能。
能使用此种卡片的人,财力绝非一般!
“王老先生太客气了,在下没帮上什么忙,怎么好意思拿。”唐伯虎婉拒了王玄之的好意,“我给您留个电话号码,下次若再有唐寅真迹需要我掌眼的,随时可找我。”
几人又客套地寒暄一番,王玄之和王如笙告辞离去。
唐伯虎看着王如笙的背影,突然脑袋里传来刺痛和刺耳的声音,顿时感觉有些天旋地转。更诡异的是,王如笙的背影似乎有那么一瞬间变成了闪烁的量子能量波。
包括周围的一切都化成了无数的粒子。
他跌坐回椅子上,陆仁嘉连忙扶着他。
不过也只是瞬间,唐伯虎恢复了正常。
“感觉怎么样?”陆仁嘉担忧地问道。
“脑袋突然有点痛,现在没事了。”
杜老板讪讪地道:“唐兄弟,没有提前告知您王玄之和他孙女要来找您鉴定书画,实在有些不好意思。我知道您的水平和人品,不忍看他们再次上当受骗……”
“杜老板,不用解释了,我没生气。”唐伯虎打断杜老板,“你是怎么认识王玄之老先生的?”
“几年前我去过郦城,拜访过王玄之老先生,彼此有些来往。王玄之也曾托我帮他找《风木图》,我也是前几日才得知赵天荣在万珍斋拍卖场用一千四百万竞拍了一幅《风木图》,我这才通知王玄之老先生过来。”
陆仁嘉听罢心中暗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反而是自己了。
“原来如此。杜老板,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唐伯虎此刻心里升起莫名的恐慌,有一种自己不真实存在的感觉,只想赶紧离去。
杜老板不好再挽留,便送唐伯虎和陆仁嘉离开。
翟川栋看着满桌的古玩,忍不住道:“这么多古玩,他扫一眼就全看出来了?”
杜老板道:“此人深不可测,日后要多跟他来往。”
唐伯虎和陆仁嘉走在热闹的街上。
唐伯虎似乎在想什么,沉默不言。
陆仁嘉暂时也不想去打扰,自己也有一堆的疑问要想。
过了半晌,他看着唐伯虎,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心里有疑问,想问就问吧。”
“你为什么骗王玄之老先生说那幅《风木图》是赝品。”
“我没骗他,的确是赝品。”
“这……”陆仁嘉心里更懵逼了,这到底咋回事!
唐伯虎突然停下来,看着他,认真地道:“那幅《风木图》不是我淘的,是我画的。”
陆仁嘉顿感头皮发麻,死死地盯着唐伯虎。
……
最后章尾补充一下,在书画领域,不管收藏家还是鉴定大师,都很排斥用科学仪器来检测辨别书画的真伪。
从科学角度来讲,科技鉴定只能判断其真伪,而不能鉴定其艺术造诣。书画作品承载的文化信息很丰富,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科技、文化、民俗等知识。
从收藏价值来讲,一幅古书画,只要没经过科技检测,鉴定大师说它具有收藏价值就有收藏价值,不管真假,以后总有机会能出手,总有冤大头会接盘。
从心理层面来讲,假如一位鉴定大师鉴定某幅书画作品为真品,结果经过碳14测试却是赝品,那就丢大发了。谁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所以干脆集体抑制算逑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古人仿制古人。
以唐伯虎为例,他晚年也仿造过很多其他名家的画作,科技手段也鉴定不出来,只能靠老专家“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