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百日宴(1/1)
宁书雅不为所动,也不管她二人会如何想,招呼都不打一声转身就走了。
“你这死丫头!”李妙云顿时气结,想到永安伯夫人还在这,生怕她会对此产生不满,连忙找补道:“她可能是太累了,夫人千万别在意。”
永安伯夫人哪会看不出宁书雅的不情愿,但她还是顺着李妙云的话道:“生病了的人心情都不好,我能理解。”
李妙云这才松了一口气,跟她有说有笑的攀谈了起来。
凝水居内。
“小姐,你真的要嫁给那个宋公子吗?”宁书雅的贴身丫鬟丹儿忧心的问道。
她跟了宁书雅七八年了,宁书雅待她也很好,两人虽说是主仆,却是情同姐妹。
自从知道李妙云答应了永安伯府的亲事,丹儿就四处打听宋恒的消息,这一查可是吓了一跳,那宋恒的名声比她们听说的还要差。
一想到自家小姐要嫁给这样的人,丹儿就忧心不已。她是知道宁书雅心中属意周文清的,以为宁书雅应该很反对这门亲事才对。可是今天永安伯府上门提亲,宁书雅却连一句拒绝的话都没说,这让丹儿很疑惑。
宁书雅坐在梳妆台前,仔细的端详着镜中的自己,道:“丹儿,有些事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解决的,既然决定要做,那就要把事情做绝。”
丹儿不解道:“小姐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已经有办法拒绝永安伯府的亲事了?”
宁书雅摸了摸镜中人的脸庞,眼神幽深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在等。”
丹儿问道:“等?等什么?”
宁书雅却是摇了摇头,不说话了。等什么?当然是等一个机会,一个能够一劳永逸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宁书雅不哭不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说是李妙云了,就连景宁侯夫人也认为宁书雅这是认了命,不打算再反抗了。
李妙云也放低了戒心,虽然还是不让她出门,但也允许她在景宁侯府里活动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宁书雅就等到她想要的机会。
永安伯要为自己的小孙子举办百日宴,凡是有些身份的人家都接到了请帖。
因为之前那位小宋夫人重病的原因,永安伯府就没有为宋悯举办满月宴,这次就是打算满月跟百日一起办,顺便去去晦气。
景宁侯府自然也收到了请帖,不仅仅是邀请了景宁侯夫妇,连宁家二房也一同邀请了。永安伯夫人还单独为宁书雅准备了一份请帖,让她一定要来参加。
按理说宋悯是前头那位小宋夫人的孩子,宁书雅作为永安伯府未来的儿媳妇,身份着实是有些尴尬,这场百日宴宁书雅应当是不用参加的。
可永安伯夫人指名让宁书雅参加,这是一点儿也不顾及宁书雅的面子。李妙云等人看不出其中的关窍,觉得这是永安伯府重视跟他们的亲事,连走路都带风。
宁书雅看着手上的请帖讽刺的笑了,她就知道能够养出宋恒那样的儿子,这个永安伯夫人根本就不像表面上那样和善。
“丹儿,把请帖收起来。”宁书雅扶了扶头上的玉簪,淡然的吩咐道。
丹儿听话的把请帖收起来,也不敢再多问。这些日子她感觉宁书雅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让人捉摸不透。
到了永安伯府宴会的这一天,整个二房齐齐出动,盛装打扮得好像是要去参加喜宴似的。
唯独宁书雅一身青衣,打扮得十分素雅。李妙云看了直皱眉头,道:“我们是要去参加人家的宴会,你怎么打扮得这么素,快回去换件喜庆点的衣裳。”
宁书雅淡淡道:“穿什么衣服那是我的自由,若是看不惯大可以闭上眼睛。”
“你!”李妙云顿时气结,但又没法说什么。自从跟周文清退亲后,宁书雅就不听他们的话了,说话也是夹枪带棒,刺耳得很。
李妙云又不敢逼她,她知道她这个女儿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实际上性子倔的很,她怕逼急了宁书雅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
“行了行了,不想换就别换了,赶紧上车。”李妙云催促道。
景宁侯夫妇虽然不喜欢永安伯府,但基本的礼仪还是要有,这几天他们跟二房之间的关系闹得很不愉快,景宁侯夫妇也不想跟他们一起去,先带着宁书珩走了。
李妙云夫妇俩也不在意,自从跟永安伯府结亲之后李妙云可谓是趾高气昂,觉得自己如今的身价跟景宁侯夫妇比也差不了什么。不再像以前一样费心维持表面的和睦。
几人坐着马车来到永安伯府。永安伯毕竟是豪门勋贵,虽然他们一家子名声不好听,但大家也不会不给永安伯这个面子,能来的都来了。
宁家二房的人一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跟永安伯府的婚事,宁家二房在京城里可算是出了名了。大家都很好奇敢跟永安伯府结亲的究竟是怎样的人家。
看到宁书雅下了马车,众人就明白这位就是即将嫁入永安伯府的宁家小姐了。
宁书雅顶着众人打量的目光,面上的表情却是不悲不喜,让人看不出她究竟是怎样的心情。
永安伯府的下人早就得到了吩咐,见宁家人来了,连忙将人给迎了进去。
男女双方的席面是分开的,宁明辉跟宁书晗被带去了男方那边,李妙云跟宁书雅则是去了女眷这边。
永安伯夫人正抱着自己的小孙子给大家看,大家都给面子的称赞了几句,只有景宁侯夫人静静地坐在一旁喝茶,没有参与她们。
看到李妙云母女进来,永安伯夫人连忙招呼道:“亲家母跟书雅来了,快过来坐。”
李妙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在一群贵夫人之间显得有些局促,听到永安伯夫人的话连忙拉着宁书雅过去了。
其他的夫人小姐听见永安伯夫人的话也看向李妙云跟宁书雅,其中打量宁书雅的人最多,这些目光之中,有同情,有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