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战事将起(1/1)
朝堂的微妙远远超出了彭举和张角的预想,但阴差阳错之间,却又走到了对黄巾军最有利的局面。
彭举原本以为攻打青州会让皇帝急,但因为皇帝和士族都重视青州,互相牵制,反而让两者都不急了。
明明是大汉这个庞大帝国的一部分,青州却又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
但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至少彭举吸引皇甫嵩和朱儁北上,缓解其他两路黄巾军压力的打算是落空了。
将东平陵县城的公审告一段落,举凡被举报者,一经查证,就要施以刑罚。
以彭举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些刑罚是稍重的,但毕竟是古代且是乱世。
也就是臧戒一行人没有跟他们一起来,而是留在山里,若臧戒在,估计刑罚要比彭举严苛多了。
另一边,管亥父子大搜全城,收拢了大量铁器。
东平陵县不愧是东部盛产铁的城市,铁器农具数万,枪戟刀剑也有一万多把,唯独甲胄较少,只有二百多套。
一时之间,黄巾军竟也有了接近于地方军队的装备配置。
攻下东平陵后,黄巾军并未将老弱留在此地,虽然他们会拖慢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但若是将他们留下,只会无依无靠,就算分了田地也守不住。
只能等黄巾军彻底平定青州,将青州打造成一片黄天之土后,再分田地让他们安心耕种。
休整完毕后,约九万黄巾拖家带口,继续往北攻去。
济南国的其他几县早已听闻青州黄巾起义,东平陵失守,全县豪强被屠,四方震怖。
济南诸县中的官员豪强拖家带口,往乐安郡方向逃跑了。
被留下的郡县守军毫无战意,等黄巾军一到,便尽数投降了事。
仅仅数日,整个济南郡国便已经尽数落于黄巾军之手,黄巾军的总人数也扩张到了十四万人。
此时的青州黄巾军尚且没有一个完善的等级制度。
这十四万人的统帅是青州黄巾渠帅管亥。
但人公将军张梁在此,名义上是要比一方渠帅高的,彭举的身份也不在渠帅之下。不过两人无意与管亥争夺军权,在军中颇有种监军或是供奉的感觉。
在渠帅管亥之下,每万人又设立由太平教徒担任的“方主”。
“方主”之下则是军侯、屯长、队率等一种寻常官职。
高升带领的黄天骑兵仍隶属于冀州黄巾,不在青州黄巾的军队分级中。
十四万人中有五千人是之前济南郡的守军降卒,管亥将他们打散,分别加入黄巾军的十四方中。
值得一提的是,凡是因为公审加入黄巾军的,管亥都将他们编入一个方中,将之称为“义仇军”,装备粮草优先配给,颇有种想将其培养成主力的想法。
不过这“义仇军”也确实士气高昂,在接受太平道教义后嫉恶如仇,再加上本身素质不错,确实能在黄巾军中称得上精锐二字。
攻破济南郡的最后一个县梁邹县之后,黄巾军已经是陈兵乐安郡外,随时准备攻入乐安郡。
彭举本来预计会在乐安郡内,与青州主力交战,但事实上,他低估了青州上层的反应速度。
归根结底,是彭举对于青州政治环境和高层战力的误解。
张角曾经说过,青州长官大多好谈玄论道,没有实干之能。且因为是儒家祖地,没有其他大的修行传承,高层战力也不多。
但实际上,张角当年了解到的也只是表层。
青州刺史和诸郡太守确实多是谈玄之辈,但不代表他们是纯废物,基础的工作还是能做的。
而在青州的实际掌控者孔家的支持下,青州上下异常地配合,政令通达,说调兵就调兵,说发粮就发粮,绝不拖延含糊,比皇帝说话都好使。
还有东莱刘氏,死了弟弟的刘岱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件事情。
这种情况,就是把一条狗牵到青州刺史的位置上,事情也能轻易地办好。
当黄巾军准备东出梁邹,进军乐安时,三万青州军已经赶至乐安郡高莞县旁扎营,二者之间相距不足百里。
当张梁匆匆从乐安郡侦察返回后,将汉军的动向告诉彭举和管亥。管亥大惊失色,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连忙扑向帐中的地图细细看去。
“汉军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按照他们的打算,本还要吞掉乐安郡中的流民和郡卒,再扩军三万与青州军决战。如今却被青州军堵在济南郡国中,此消彼长之下,战事会更加艰难。
相对来说,彭举倒是看得很开。
“乐安郡决战有乐安郡的好处,济南国决战也有济南国的优点。乐安郡地势平缓,适宜我们大军团作战。而济南郡国已被我军消化,在此决战后顾之忧较小。各有优劣,这一点倒是没必要忧虑。”
“至于乐安郡的流民,于大局来讲并没有那么重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彭举虽然是黄巾军,但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其实是一个精兵战术的崇尚者,并不喜欢人海战术。
当然很多古人也不喜欢人海战术。
但黄巾出身的管亥和张梁却是比较推崇人海战术,自以为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最关键的是高莞县也是小城,青州军无法驻守,利于我方进攻。”
只要青州将领不犯蠢,攻守双方自然是黄巾军攻,青州军守。
黄巾军十多万流民聚在一起,一旦停下来,士气也就散了,而且粮草供给也非常困难,无法久战。
历朝历代,只要农民起义攻下关键城池开始选择防守,无论前期打得多好,生命便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局限性只是三个字,却是很多人难以突破的绝壁。
彭举环视了一眼周围的黄巾众将:“总之无需紧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平常应对即可。”
张梁看向彭举,开口问道:“师弟此时可有想法?”
彭举眼神闪烁,略有犹豫地说道:“不知诸位可愿大胆一点?敌军刚至高莞,准备难以万全,既如此不如以精锐趁夜突袭敌营,乱其阵,诛其将,丧其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