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违心领命(1/1)
赵哲讶异的看着赵构,他以前只觉得父皇是由于胆小方才忌惮金人,却没想到其居然也有这样的英雄传奇。
“你也晓得那金人的性子向来残暴,哪是说惹就能惹的?况且我又身为大宋的质子,其中艰难更不必说,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好在朕命大方才有了如今的光景。”
赵构说到这里,起身向前走了数步,看得出来,他是想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悸动。稍倾,才又转身继续说道,
“朕晓得你们都觉得朕软弱可欺,不敢与金人为敌,甚至有人在背后叫朕不抵抗皇帝。可你们哪里晓得朕心中的苦楚,如今大宋好不容易才停止战争,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战乱,百姓也是时候该好好休整一下。朕身为一国之君,无论用怎样的手段都必须要尽可能的将这时间延长,哪怕骂名重重,也该如此行事,因为这是朕的责任。伯琮,你身为太子亦是如此。这不仅是责任,更是宿命。”
赵哲见赵构满是期待的看着自己,心中自是又难过又惭愧,一时竟无法用言语表达。昏暗之中,他看到对方的头发比照先前刚见面时多了许多,腰身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佝偻,心头更是一阵酸楚。
“伯琮,父皇如今年迈,不想再操心国政。你经历了先前的重重历练,如今也可独当一面。朕想等你成婚,便宣布退位,将大宋社稷完全交给你。朕相信,你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对吧?”
赵哲愕然的看着赵构,他没想到父皇对自己竟是这样的安排。按理说,无论身为人臣还是儿子,自己都该领命。可这样做无疑是要对不起心上人,想到这些,赵哲登时骑虎难下。
“太子,你可还有顾虑?”
赵构等了半晌,见赵哲仍不说话,便又说道。
赵哲抿了抿嘴,起身跪倒在父皇的面前,双手抱拳,感激道:
“承蒙父皇不弃,儿臣感激不尽。父皇放心,伯琮定当为大宋江山殚精竭虑,万死不辞。”
“好。”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将儿子从地上拉起,“伯琮,你自幼便拜在徐爻门下,他又时刻照拂于你,名义上虽为师生,实则却也情同父子。那芊涵小时也曾来宫中玩过,不仅容貌清秀,为人亦十分聪明,日后必定会对你有所助益。要朕说,此事不若就这般定夺。明日早朝后朕自会将此决定告与国师,选个良辰吉日让你二人结为连理,这样朕也就了却了一件心头大事。”
赵哲知道如今赵构心意已决,自己再无更改可能,只能尽快想法与先生商量,以便求得破解之法,因此便也勉强敷衍道:
“父皇劳心安排就是,儿臣定当全力配合。”
“好。”赵构满意的应了一声,“伯琮,天色不早,你还是早些回府休息吧,明日还要早朝。”
赵哲双手抱拳称是,在赵构的注视下,后退出门。
雨夜,一人一骑疾驰而过,穿过重重雨幕,向太傅府的方向驰去。
太傅府外,赵哲从马上跃下,在来到门口后,他抬起手来重重拍打着木门。不多时,随着一声吱呀声,守门人将门打开。一见赵哲,守门人立刻瞪大双眼,一副错愕的模样,引着其来到侧厅等候,随后便退了出去。时候不大,随着一阵窸窣的脚步声,太傅徐爻披衣出现在了门外。
正在焦急等待的赵哲见此情形顿时心头一热,急急迎上前去。君臣二人见礼后,徐爻便拉着他来到屋中坐下,边让丫鬟奉茶,边关切问道。
“太子深夜到微臣府中,所为何事?”
赵哲并不隐瞒,很快就一五一十的将方才宫中的事讲述了一遍。
徐爻听完,沉吟片刻道:“不知太子如何看待此事?”
“不瞒先生,如今伯琮骑虎难下,倒也当真不知该何去何从了。”赵哲苦着脸说道,“按理,身为儿子和臣子,我确是应该听从父皇的安排,接下这副担子。可......”
“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徐爻笑了笑,“你还是觉得若是这样做对不起思云姑娘。”
赵哲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太子大可不必这般,为今之计只怕你勉为其难挑起这江山重任,思云姑娘聪慧过人,她自会想明白的。”
“可是先生,若是答应,那芊涵......”
徐爻摆了摆手:“圣上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晓得你我关系,便想着通过结亲拉拢徐某继续为朝廷效力,假使日后心存不轨,也可让你除去外戚,以此博个好名声。这般煞费苦心,太子缘何不懂?”
“想不到这风竟吹得如此迅猛。”赵哲轻叹道,“先生,可我不懂,你既已看破,为何还要这么做。”
“若是徐某不这般做,必会累及太子。”徐爻意味深长的笑道,“太子文韬武略,是时候该施展心中抱负了。况且芊涵嫁给你便是太子妃,日后还将成为一朝国后,这笔账于我徐家倒也不亏。”
赵哲的心被徐爻这番话说得热热的,他起身向先生深施一礼,感激道:
“先生苦心,日月可鉴,伯琮亦极为感动。学生无以为报,只能竭尽全力以报大宋。至于芊涵那边,先生放心,我与她定会效仿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开创一番事业的同时恩爱如初,定当不负先生所望。”
徐爻心中亦是极为感慨。赵伯琮是他自小便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不仅为人聪慧,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仁善之心,这样的人若是一统江山,确是百姓福祉。其与芊涵虽说没有伉俪之情,倒也有兄妹之谊,如今让二人成婚,倒也是个不错的提议。只是有一利就必然有一弊,圣上向来厌恶外戚专权,若是自己插手太深,日后必定会累及徐家。等到有朝一日,伯琮能够完全掌管大宋,他便退出朝政,当个洒脱富贵的闲散老人,或是在京城里开上一家专供穷人家孩子就读的学馆,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