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沉睡的巨龙,苏醒了(1/1)
就在北疆取得重大胜利,全军为之欢庆时,远在蜀地的蜀王姜桓就没那么好过了。
姜桓手里只有十二万兵,可西夷足足有三十五万之多。
双方的攻守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西夷士兵像疯狗一样,一批接着一批冲锋。
姜桓只能据城而守,因为有炸药包的加持,双方打的难舍难分。
白天蜀王就负责死守,晚上再用热气球升空偷袭军营,给西也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早就听说阳军会妖法他还不信,直到西夷亲身经历过后才知道这玩意儿有多恐怖。
西夷统帅恨的咬牙切齿,要不是有这玩意儿,他们早破城了。
有这个东西在,他们的云梯和攻城车都没法发挥作用。
刚刚运达城门口还没来得及多撞两下就被头顶的阳军给炸坏了。
双方打的有来有往,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直到朝廷的新武器送到蜀地前线,姜桓在看过之后大受震撼。
立马调集蜀地工匠,批量生产,一边生产的同时,一边投入军士训练。
随着火炮的加入,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朝蜀王一方倾斜。
蜀军也由最初的守城战转为了壕沟战,前线安置的火炮也开始越来越多。
一旦西夷开始大举冲锋进入射程,蜀军就会点燃引线,跳进火坑迅速后撤。
一排一排的火炮,第一排点着,士兵后撤,轮到第二排。
就这样一排排火炮足足有几十门,西夷瞬间就被打懵了。
先前只有在攻城的时候才会遭到轰炸,现在怎么还没冲到城下,自己身边就接连开始发生爆炸。
不怪士兵们胆小,实在是那玩意儿太恐怖了,许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士兵耳朵都被震聋了,拿刀架他脖子上都不肯再上。
当晚,西夷军队中也开始有了逃兵的情况发生。
……
与此同时,蜀地其他地方,老皇帝派人下发的征兵文章也开始起作用了。
“我大阳乃天选之国,如此又得贤良储君,同胞们未来可期,我们的国土不该沦落到任凭别人践踏境地,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整个名族而战,要将一切企图侵害我们的敌人驱除殆尽。”
这次招兵面向全国,朝廷不仅再三保证了军士的粮饷,死伤也有抚恤,阵亡士兵的子女还有国家每个月发放的补助,随着各地官员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完。
蜀地百姓们情绪空前的高涨,许多退伍老兵纷纷申请重回部队,百姓们也积极响应。
境内各县征兵报名处都忙疯了,一支支新军队伍开始组成,其中数长宁最多。
原本的人口不多的长宁小县,由于江言实施的一系列为民措施,使得大批人口迁入,仅一县之地就有三万新兵入伍。
各地武器库中尘封已久的战刀又全部拿了出来,甚至还不够给每位士兵分发。
与其说是新军,倒不如说一群拥有报国之志的农民,时间紧迫,他们大多数人身上连一件完整的军服都没有,仅带上佩刀就在长官的统领下开始奔赴前线。
蜀地以外的其他地方虽不像蜀地一样所有百姓情绪高涨,但不得不说皇帝这次的征兵告示真的打动了他们,每一县之地也有数千新兵入伍。
新军都有一个统一的口号,“驱除贼寇,以身报国!”
毫无疑问,沉睡十几年巨龙,苏醒了。
开赴战场之日,他们的父母妻儿排成长长的队伍为其送行,眼含热泪满是不舍。
百姓们惧怕战争的原因无非就是死亡,他们也知道此一别,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家人都不一定。
可就像征兵告示里说的,如果不打,我们就会亡国,灭种,如果你们不站出来,妻儿父母只有任人宰割。
当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时,你就应该明白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
就在李麟把战报送出去不久,他也收到了朝廷的新式武器,火炮。
交代制作工匠,操作的士兵都一并打包了过来。
在操作士兵的一番演示后,李麟整个亚麻带住了。
“特娘的,有了这等神器,我看这回北元死不死。”
他立即下令军作府全力学习制作,为了以防泄密,“所有参与的军匠必须吃喝住都待在军军作府,不得离开半步,违令者,立斩!”
李麟对这次战争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一定能赢。
……
红翎急使在日夜不停地赶路下,数天后,他终于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的进了京城。
按照李麟的吩咐,急使口中高呼。
“捷报,捷报!”
“边疆捷报,我军摧毁敌军数万战马,北元再无骑军优势!”
……
急使所过之处,两旁无不围满了百姓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知道,蛮夷以骑军凶猛著称,自己的马匹又赶不上他们。
现在蛮夷仅存的骑兵优势也没了,意味着他们的卫国战争有了胜利的希望。
全城欢呼的同时,皇宫内也是一片欢腾。
老皇帝和众位大臣看着战报,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好,好啊。没了骑兵北元算个球。”
老皇帝当即下令把这份战报通报全国,让百姓看到胜利的希望。
这封战报果然奏效,就在第一次征兵后,又迎来了第二波参军小热潮。
相比于上次,这次参军的人目的没有那么纯粹,更多的是想去打打酱油捞点军功,因此什么阿猫阿狗,有名的流氓地痞都来了。
负责登记的官员们直皱眉头,有了第一次参军人数的保证,第二次便有了审核,最终被刷下去了一大部分人。
各地统计完两次征兵的结果,纷纷上报,最终呈现到老皇帝手里时,人数让他震惊了。
“八,八十万?仅蜀地就占了二十万人。”
“我的天,就是太祖征战天下时也没有这么多人啊,加上现有的五十万余现役士兵,我们现在有一百三十万人了。”
爷孙俩看着此次的参军人数,惊喜的同时又开始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