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薛竹兰结婚了(1/1)
“岳母,以后您常过来玩。”周清晖坚持一道和薛竹兰送薛母走。
“回去吧,能来我再来。”薛母根本不打算来,来什么呢?老四都是别人家的人了,再来也是来别人家。
“妹夫啊,我说你们回瓮城看看,不能结婚连家都不回,这是忘本。”李希田一点不介意拿捏嫂子的态度,谁让自己除了那十块钱没得了一点好处呢。
“二嫂,我两个侄子我二哥能带好了吗。你回家好好看看我两个侄子,我二哥可不靠谱。”李希田这个人,虽然掐尖要强又想从别人那抠钱回来的,对两个孩子还算真心,薛竹兰这么一说,心思就在自家两个孩子的身上了。
“回吧。”薛母头也不回的上了火车,这次通过周清晖买的有座车票,薛竹兰又给装了十几个大肉包子,两人比来的路上好过多了。
隔天,周清晖和薛竹兰俩人就去领了结婚证。
李红莲送了一个大搪瓷洗脸盆,配上新买的脸盆架子,现在可是个正经的结婚物件。
薛竹兰从自己的兜里拿着工业票买了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本身就有,没有买新的。其他,棉被,枕头,被罩,床单,一应买了新的,就连衣柜都打了一个新的,总之在周家看来,薛家拿的彩礼都花在了结婚上,也就没有任何想法。
现在结婚简单,谁也不能大操大办,领了结婚证发根烟送几颗糖就是通知到了。两人到了民政局领结婚证,虽然薛竹兰还不到年纪,但为了结婚改年龄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一直到九十年代还有这些操作呢,直接把薛竹兰的年纪也改成二十岁。
领了结婚证二人就是正式夫妻了,买了些烟、糖,还单独给周清丽买了一件外套,回了周家。
周父在屠宰场,是个小头头,虽然不下生产车间,也是能管事的。周母在公交公司做调度员,两人的工作都不算累,房子自然分的也不大,本来一家三个孩子,两个儿子轮流去当兵,家中也勉强能住的下,现在娶了儿媳妇,总不能让女儿在客厅打地铺吧。
“妈,我那个房子一共三间,清晖和我住我那里就好,有一间房是租出去的,我打算年底就收回来,这样妈过去也能有住的地方,没租的那间我收拾出来,以后小妹过去住也有地方。”薛竹兰早就安排好了,这话说的也好像是薛竹兰不是出房子,很是给足了面子。
“年底就让租客走会不会不太好?”周母卡拿到了儿媳的心意,也就替儿媳着想。
“买房子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不能租了提前说就行。”薛竹兰也觉得房子收回来的好,后面两年事情会更多,家里不好再租出去。
“那就好。”周母也就没有意见了。
周父周母一点不觉得儿子住在儿媳的住处有什么关系,本来两个儿子就是轮流不在家,家中有个女儿就很好了。
“大嫂,我去你家住真的可以吗?”周清丽喜欢这个嫂子,想要亲近亲近。
“有什么不好的,那间房嫂子也给你粉刷粉刷,换上新的床单被子,保证给你弄的香香的。”薛竹兰这么说,事情就定了下来。
当天晚上两人在周家住的,第二天两人就出发回九号大院。
“小兰,我把家里收拾收拾,你歇着。”虽然他没有住在媳妇家就不好的感觉,但是家务活不能让媳妇干。
这不是刚回来没多久,周清晖把袖子一挽,就开始擦窗户擦柜子擦厨房,屋里屋外的打扫,本来就挺干净的家里,看着更干净了。
就连之前薛竹兰一直擦不干净的厨房,一上午的时间,都被周清晖擦干净了。
望着一尘不染的房间,一尘不染的厨房,到了这个年代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干净的时候。
“我的男人,真是厉害的男人啊!”薛竹兰此刻觉的,自己的决定再没有更正确的时候了。
别说是现在其实年代,做了一天工作回家就坐着躺着瘫着,总之不会伸手做一点家务。后世男人更是把自己自诩为家庭支柱,挣着几千块就觉得理应当什么家务活都不做。
所谓的捡到宝,就是现在了。
从柜子拿出被子枕头,把隔壁房间也布置了一番,说好的让周小妹过来住不是说假话,她是真的觉得周小妹可以过来住,周小妹今年是高二,明年高三,高三毕业以后就是找工作,薛竹兰觉得周小妹直接准备高考就更好,可是现在这些事情不好说,还不如住在自己这,可以一起学习。
两人拿着从供销社买的糖和烟,俩人从前院开始发糖,虽然整个大院都知道两人谈恋爱,结婚要通知一下。
王大妈拿到奶糖非常开心,大院的人过的哈她就开心。
王大妈的小孙子也在,薛竹兰干脆又多掏了一把糖,“阿姨给你糖吃。”
大院其他的人一看周清晖的样子,也知道了这个姑娘运气不错,一个外地人来到这工作,买了房又找了当地的人结婚,也算是安稳下来了。
一共三天的婚假,周清晖好在没有急出的工作,两人安稳的在家待了三天。
一到药厂上班,不管是朱大姐还是李红莲都调侃薛竹兰,薛竹兰给朱大姐的小儿子和钱多多两个人多给了一包糖。
“我们小兰也结婚了啊,办公室两个小姑娘都结婚了。”朱大姐没想到两个小姑娘速度都这么快。
薛竹兰看着李红莲的样子,就知道李红莲过的也不错。
终于,没有人找机会出现在她的面前了,什么张工李干事也都没了踪影,这些男人就是这样,坑不到一个女孩子,转而去坑下一个,总会有女孩子以为爱情大过天,忽视一切不利因素以为结婚就会得到好结果。
多少女孩被爱情蒙蔽双眼,结果结婚以后男人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带孩子一点不伸手,还觉得女人不赚钱不打扮。
别说是现在,就是五十年以后这种事情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