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圈套(1/1)
一声闷响,朱允炆直接跪倒在地,朱元璋狠狠的踹了他一脚。
帝王的神情冷漠至极,根本就看不出来前段时间他还如此的疼爱他的孙子。
看着朱元璋的眼神。
朱允炆慌了。
连滚带爬看着朱元璋的眼神朱允炆慌了连滚带爬都来到了朱元璋的裤腿旁边,泪眼婆娑。
“皇爷爷……皇爷爷……这件事情,不是孙儿做的啊……”
然而这话一出来,朱允炆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要真的不是他做的,他又怎么会知道是哪件事情呢?
这一瞬间,朱允炆如同斗败的公鸡,更如同浑身被淋透的落汤鸡。
就连挽留朱元璋裤腿的勇气都没有了,就这样失魂落魄的跌坐在一旁,嘴里甚至还在喃喃自语。
“皇爷爷恕罪……皇爷爷赎罪……”
而朱元璋甚至连一个元神都没有施舍给他,心中只是厌恶的在想:
这真的是他彪儿的种吗?怎么这么窝囊?就连做这种龌龊的事情都被人一下子就发现。
真是蠢货一个。
连半分他标儿的聪慧和仁厚都没有学到。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是深深的叹息。
要是老三的孩子开朗一些就好了,虽然遗传到了他彪儿的智慧,但终究登不上储君之位。
思绪渐渐放空。
朱元璋的眼神不由得放在了一旁的朱棣身上。
其实细细想来,老四也算不错。
虽然没有彪儿那样优秀,但是身上已经有了几分太子的风范。
他这个做弟弟的倒真是像他大哥学习了一番……
朱元璋丝毫没有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瞬息之中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改变。
而这个时候,秦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沉声说道。
“陛下恕罪,都是微臣教导无方。”
作为朱允炆的老师,其实秦昊难逃其咎。
但秦昊教导过的又岂止是朱允炆呢?还有如此优秀的朱标,以及朱棣,所以朱元璋并不会怪罪他。
此番说辞,只是为了让朱元璋彻底打消立朱允炆为储君的念头。
是啊,先生教导的多好啊。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讲述的道理也是那样的,显而易懂。
为人师更是桃李天下之才能。
如果不是因为朱允炆那样愚钝,先生又怎么可能将人教导成这样?
于是朱元璋颇有一些疲惫的摆了摆手。
心中有些说不清的懊恼,以及不甘。
“先生严重了,这件事情又如何?能够怪你呢?还不是这个孽孙糊涂……居然连自己的亲叔叔都要害,可见其心之狭隘、狠毒。”
朱元璋用狠毒来称呼自己的孙子,可想而知他现在对朱允炆究竟有多么的愤怒。
想起自己不断的在心中想要扶持朱允炆的想法,朱元璋就感觉到老脸都被丢尽了。
而听到了这话,跪在地上的朱允炆更是满脸绝望。
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无论如何都在翻不了身了。
朱允炆怔怔的跪在地上,而朱元璋对着门外缓缓开口。
“皇孙朱允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说到这里,朱元璋顿了顿,原本他想着朱允炆犯下如此大的错,贬为庶人都不算什么,但转念一想,这到底是彪儿的孩子啊!
孩子犯下了错,彪儿这个当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伤心的。
都是因为彪儿走了之后自己没有教导好……
于是朱元璋话锋一转。
“朕念在朱允炆还年幼,一时糊涂犯下了错,他是先太子的儿子,朕实在不忍心责罚。”
而这话一出来,秦昊顿时便知道朱元璋这也不打算将朱允炆的罪行给公布于之了。
毕竟朱元璋赦免朱允炆罪责的理由是:
朱标是一个合格的太子,他身上不应该有这样的污点,那么既然朱允炆是他的儿子,做错了事情,稍加责罚便是。
若是将朱允炆害他四叔的事情公之于众,那么对朱彪的名称也会有所沾染。
而疼爱朱标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果不其然,只听朱元璋道。
“先太子上不失孝子,下应为慈父,所以朕决定免除朱允炆贬为庶民的罪责,令其终身在东宫,不得离开半步。”
朱元璋心痛的闭上了眼睛。
而在他的身后,朱允炆浑身颤抖,也只能跪伏在地上。
“孙儿领罚。”
成王败寇,他又能如何呢?
一朝失足成千古恨,从今往后的荣华富贵,甚至那至高无上的位置都再也没有了他的念想。
朱元璋彻底累了,摆摆手,让侍卫带朱允炆下去。
而他想了想,还是没什么话想说的于是便看向了朱棣和秦昊。
“你们两个也先走吧,咱有些累了。”
侍卫很快进来,拉住朱允炆的胳膊,而这个时候,朱允炆忽然如梦方醒,瞪大了双眼,用极度仇恨的目光看着秦昊。
朱允炆虽然做事死板了一些,但是出生在帝王之家。
能活到这个岁数,又有哪一个人不是长满了800个心眼?
如果不是因为他太过于急功近利。
又怎么可能这么快跳进秦昊的圈套里面?
而现在,朱允炆终于反应过来了,一开始自己原本也没有想着要陷害朱棣,而只是想着怎么在朱元璋面前上上眼药而已。
可是自从秦昊过来给自己上课,因为他态度的转变,让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之后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并且因为秦昊在不断的给自己洗脑,导致自己做事没有犹豫,也没有筹备。
所以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就是秦昊害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自己不可能这么快被皇爷爷给厌弃!
朱允炆的身子已经被侍卫拖拽到门口。
他的声音变得又凄厉又尖锐。
皇孙的仪态全然没有。
宛若一个怨妇般大喊大叫。
“是国师,是国师害了我啊!”
“皇爷爷,您一定要为孙儿做主啊。”
“如果不是因为国师煽风点火,孙儿又怎么可能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声音浩浩荡荡。
一直传出去很远很远,直到朱允炆的身影再也消失不见,大殿之中似乎都还回荡着方才他的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