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亲情牵绊(1/1)
“太子现在什么样子,咱自然是知道的。”
“做爹娘的,哪能看孩子这样子不伤心呢!”
“咱是皇上不假,但是咱却没有能力让儿子从痛苦中解脱!”
“不说了,还是说说教导朱允熥的事情吧!”
秦昊听到又提起这个话题,他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之前他和朱元璋聊过天,也曾经提起过朱标的几个孩子的性格。
只是他想不通,为何朱元璋又要让他教导朱允熥!
难道,皇上这是想要一个一个筛选?
如果真是优中选优,那可不是朱允熥成为最后的胜出者。
这样的人培养没问题,但是要成为太子或者是储君,这可不行呀!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现在只是单纯的培养培养?
还是说皇上不相信自己的话,认为朱允熥还有培养的价值?
秦昊没有回应朱元璋的话,反而是拧着眉毛思索。
朱元璋留意到了秦昊的表情,他也陷入了思索。
忽然,他就想起来秦昊和自己曾经说的话。
难道是因为朱允熥的性格的问题,秦昊才不肯答应。
虽说名师出高徒,但是如果是一个无法培养的人,就算是名师也是没办法的。
朱元璋顿时反应过来了,心中又在琢磨着。
秦昊说的没错,自己平日也看过朱允熥几次。
他看到自己的时候,那性格当中的懦弱和胆小的一面,可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想起了朱允熥看到自己就躲避的样子。
哪怕就算是被朱标强行的拉到自己面前,朱允熥也是唯唯诺诺。
小的时候就是如此,哪怕到了现在,依旧如此。
小时还可以用其他的借口来掩饰,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为了性格的缺憾。
朱元璋也不在和秦昊聊天,而是在继续的考虑。
看来是因为性格的原因,秦昊不肯轻易的松口。
毕竟一世英名就有可能毁在这一个学生的手上。
而且秦昊是看出来了,自己有把朱标的儿子培养成储君的打算。
朱允熥真的能把大明江山掌管好吗?真的能控制好那些老狐狸吗?
……
朱元璋在自己的心里一连打上了几个问号。
他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这个选择可能是错的。
特别是朱允熥性格当中的那种木讷和作为储君相比,是天地之别。
作为一个君王,怎么可能头脑不灵活,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胆魄。
所以这两点就已经把朱允熥给否定了。
朱元璋又是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什么叫做君无戏言,但是今天他必须要改口。
“其实咱也只是想让太子的孩子尽快成才。”
“原本咱是想让先生多辛苦辛苦,但是又考虑到现状,还是挑选一个先教导吧。”
“咱看朱允炆也是不错的人选!”
“不如秦先生就培养朱允炆吧,这也是一样的!”
秦昊略带着一丝疑惑的目光看着朱元璋。
他开口询问:“不知怎样培养,又往哪个方向培养?”
其实秦昊这就是在问一个答案,也是想要最后确定这个答案。
“当然是往储君的方向培养了,当然是要全面培养了。”
朱元璋说的毫不迟疑,显然他现在心中快要拿定主意了。
秦昊听到这话一愣,随后就点点头。
他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显然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其实秦昊的心理的波动还是蛮大的。
朱元璋果然是偏心的狠啊!
这宁可利朱标的庶子为储君,也不优先考虑朱棣。
另外的两个皇子没有希望,但是朱棣还是有优点的呀。
看来历史的车轮如洪流一样,不会因为自己的出现有太大的转变!
哪怕就算是大道理都摆在那里,但是朱元璋依然选择朱标的孩子做储君!
唉!
或许这就是祸根的根源吧!
秦昊在心里感慨了一句。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无论是胆色和气魄,亦或是头脑,全都是属于上乘。
秦昊现在又教导了朱元璋一些跨时代的理论内容。
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在选择储君的时候,依然随自身的性格和想法。
秦昊知道自己无法强行的扭转。
这是属于帝王之家的事情,但凡是干涉的太深,都有可能跌进泥潭无法自保。
这种时候还是三缄其口比较好。
朱元璋显然是没有往更多的地方想,而是继续的表示。
“虽然朱允炆和朱允熥相比算是庶子。”
“但是心性却是更聪明一些,或许日后也能成为大明的希望。”
“再说,有你这样的一个名师教导咱也放心!”
秦昊还是单纯点点头,只是说了一句话。
“我会按照皇上的吩咐,全心全意的教导每一个学生。”
“我也会把朱允炆往皇上希望的方向培养。”
朱元璋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容,但是很快,这一抹笑容又转化成为了苦涩。
他就像是聊家常,又像是自我陷入了回忆,对秦昊喃喃自语的说道。
“唉,朱标出生的时候,咱还不是皇帝呢。”
“那时咱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军阀,也只是马秀英的丈夫,朱标的爹!”
“那是东征西讨,每天又要承受着风险,但是这娘俩依然跟在咱的身边陪伴着。”
好像这几句话彻底勾起了朱元璋的回忆。
他微微仰头,四十五度角的角度好像是害怕泪水滑落,但是嘴里却又继续的表示。
“他们娘俩跟咱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哪像其他的几个皇子,出生就在蜜罐里面!”
“那时就算是再苦再危险,我们也是不离不弃!”
“现在回想起来,咱还真是亏欠她们娘俩许多,也不知道如何来弥补。”
“现在太子年纪轻轻又是病重,咱的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多么听话懂事又聪明的孩子呀!”
他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朱标的好处,就好像是一个人有了病之后,浑身的缺点都消失不见了。
他已经忘记了,之前训斥朱标不动脑子和做事情不懂得变通。
越是夸奖朱标,朱元璋越是觉得惋惜,又越是觉得心中的亏欠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