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见李文忠(1/1)
魏国公徐达相当于战时总司令,而李文忠的都督府是要听命于他的。
洪武三年(1370)洪武帝朱元璋第一次北征,继攻破元朝大都后,提出了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逐次削弱计划。
第一次北征很是成功,将北元皇帝和北元名将王保保赶出了岭北,极大的增加了明朝的信心,但未伤及根本,两年后卷土重来,洪武五年(1372)继续发动第二次北征。
本来朱元璋的策略是倚靠长城防守,经徐达上奏后,改守为攻!出击北元首付和林。徐达率中路军主力,李文忠率东路军, 冯胜率西路军。
从春天打到冬天,中路军太过深入,被北元名将王保保连同贺宗哲力挫,死伤万余,偏将军汤和战败,指挥同知战死,中路军两路受挫,大败而归。
李文忠东路军在乌兰巴托西北,与元将激战数日,惨胜,因敌众我寡打道回府。冯胜西路军任务轻,对手稍弱,而得胜回朝。
后续几年都没缓过来,直到洪武十三年后才继续北征战争。
主要是北元的王保保因病去世,这位“天下奇男子”既要对抗明朝,还要与元廷党争,常遇春死后,徐达等人不想直面于他,可还是在洪武五年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元廷命脉。
蓝春想完,李景隆也喝的差不多醉过去了,如今李文忠被禁足在家,也就李景隆成为了曹国公一党的风向标。
李景隆他知道个屁啊,他能搞明白手头的工作就不错了,刚入职场的小白,直接面对党争问题,这就相当于刚出生就要去和拳王打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相抱团取暖是人的原始本性,蓝春还不知道蓝玉抱的是哪个团。
“小二,小二!备个马车!”蓝春要将李景隆送回家去,捎带看看曹国公李文忠的状态。
马车到了曹国公府,蓝春将李景隆一个胳膊搭在肩上,搀扶着一摇一晃的进去了。
“蓝公子,我来吧。”门童迎面要接过醉鬼李景隆,蓝春哪能让好兄弟假手于人,挥挥手表示不用。
“九江住哪里?你来带路。”那门童也不再多说,乖乖带路。
国公府很大,平时坐轿子进出都没有问题,蓝春拖着李景隆从正厅路过,正好看见了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看着《尉缭子》,是一部兵书,能在华夏五千年排前十的兵家名著了。
李文忠放下书,对蓝春说:“少君,让下人去吧。”
蓝春听闻此话,也不再强求,将工具人李景隆递给了那个领路的书童。
李文忠挥了挥手,旁边的丫鬟给蓝春倒上了茶,蓝春顺势坐了下来。
“陛下早朝说的什么啊?”李景隆问道。蓝春知道李文忠肯定知道,这只是打开话题而已。
“陛下对李叔很是看重,命您主管国子监,监管所有文人。”蓝春说的也大差不差,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
“哦,是吗?”李文忠似乎自问自答,言语中的落寞蓝春都能听出来。
蓝春心里想到:完了,这是奔我来了。
到了李文忠这种位置上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了,喜怒不形于色,既然对蓝春表现出来,那就是有事了。
“是的,陛下很是器重您啊。”蓝春也不扯开,他不知道李文忠打的什么主意,少说少错。
“你觉得我一个武人适合干这种事吗?臣怕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李文忠拍了拍《尉缭子》。
“小子怎么认为,肯定不如陛下他的考量,毕竟事在人为。”蓝春拱了拱手,他想要走了。
“听闻将你也安排到国子监了?”李文忠似乎刚想起来一样。
蓝春刚要抬起来的屁股又坐了下来,玛德,忘了以后还要在李文忠手下工作呢!
“是啊,以后还要跟着李叔学习学习。”蓝春坐下来喝着茶,掩饰着他绷不住的表情。
“唉,跟我着实没什么好学的,你父亲蓝玉当年跟着我也没学到什么。”李文忠站起来走了两步,似乎在怀念曾经。
蓝春心里抱怨:原来是想问我爹蓝玉的立场啊!当初蓝玉跟着的可是徐达啊,他给徐达打的先锋官!
蓝春心里一紧,他肯定不能替父亲蓝玉做选择,此时的蓝玉肯定还没有站队,但蓝玉作为年轻一代的将领,必定有着不轻的重量!
徐达五十岁,李文忠四十岁,蓝玉三十岁,李文忠正是承上启下的时候,面对老一代的压迫,还有新一代的上逼。
他选择对抗老一代,拉拢新一代,成就自己的军中体系,现在的他想要成为青壮年一代的领头羊,来获取足够的话语权!
真是糊涂啊!要是别的皇帝还好,他是皇帝的外甥,拥兵也是一家人,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计较。
可是现在的皇帝是谁?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李文忠这种行为不就是在挑衅他吗?尤其是现在正在回收权力的重要阶段!
怪不得历史上潦草带过一笔,洪武十三年李文忠因为进谏而朱元璋触怒,绝对不是因为劝说朱元璋少杀戮,又劝谏朱元璋不要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等原因!
蓝春心中开始泛起波澜,李文忠出错,他还是朱元璋的侄子,蓝玉出错,那也顶多是蓝春独活!
“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侄子这正有急事,就先行告退了。”蓝春只想赶快离开甚至远离他,李文忠挨骂,他可不能挨打。
蓝春前脚刚踏出去,却听见李文忠叫住了他,说道:“等等,记得替我给你父亲说声好。”
蓝春转过头,做了个揖,又离去了,仿佛真有什么急事一样。
待蓝春远去,李景隆从后面走出,完全不像醉酒模样。
“父亲,怎么样?”
李文忠看了看李景隆,说道:“还行,比你强上些。”
李文忠走了,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那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