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国之大事由贼定(1/1)
二龙山有了安道全,柴大官人、鲁达的病药到病除。
短短几天内,安道全这个神医的名字迅速传遍了整个二龙山周边村寨。
无数百姓纷纷涌到安道全这里来求医问诊。
安道全有求必应,按卢俊义说的只收老百姓药钱,诊金不收分文。
如此一来,安道全被二龙山周边百姓传颂为活菩萨。
附近老百姓感激他,对安道全恭敬有加。
…………
“水泊梁山那里有什么消息传来?”卢俊义和陈东闲聊,随便问了句。
“陛下差太尉陈宗善前去水泊梁山招安,招安失败了。”
“这是为了什么?”卢俊义假装吃惊问陈东。
“朝廷和水泊梁山两方面的原因吧!
朝廷有人对御酒动了手脚,赏给水泊梁山的十瓶御酒是寡淡无味的村酒。
圣旨措辞不好,惹怒了水泊梁山的人。
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差点被李逵杀了,后来还是山寨头领宋江全力保全,三人这才脱离险境。”
卢俊义听完眉头一皱。
御酒是阮小七他们偷喝了,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装了十瓶村醪水白酒冒充御酒。
圣旨陈东说措辞不好,完全是为朝廷脸面遮光。
蔡京、童贯、高俅憋着一肚子坏水,他们就没想着让招安成功。
蔡京授意门下拟旨之人,怎么贬低水泊梁山的人怎么来。
李逵一听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拆毁巢穴,率领赴京,以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直接暴走,抢上前把诏书撕个粉碎。
拿着两把巨斧要砍陈太尉三人。
“你没有给陛下写信说明情况?”卢俊义问陈东。
“写了……陛下收到没收到我就不知道了。最近陛下回信迟缓。”
“迟缓……?”卢俊义眉头一皱。“不会有人把手伸进皇城司了吧?”
“应该不会……外臣不能进皇城司,皇城司的人都是像我们这样没根的人。”
“有一位你难道忘了,他和你们一样,但是你看他现在的位置是什么?他想伸手安插一个亲信进皇城司,还不是易如反掌?”
陈东想起童贯,他不由得打一个冷战。
“要我说皇城司是太低调了,但凡皇城司强硬一点,那能让六贼横行。”
“你说话能不能不这样直接?你不想活了?”陈东瞪一眼卢俊义。
“皇城司低调是有原因的。
皇帝陛下忌惮武将,对文人、士大夫都采取了宽和政策,“不杀士大夫”更是被写进祖训。
皇城司探出文臣有违法行为,最多也只是把他们贬官。
这就助长了他们的野心,他们做事有时候肆无忌惮。
蔡太师权倾朝野,做官的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近年来他和童贯狼狈为奸,窃取了高位。
文官以蔡京为首,武将多出自童贯门下。
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才有如今局面。”
陈东叹息一声给卢俊义解释。
“我也就是发一下牢骚而已,在你面前我敢叫六贼 ,出了门我还不得叫太师?
知道你们对陛下忠心耿耿。想着和文官和平相处。
但是你想错了,蔡京权倾朝野。你和他和平相处,只能助长他祸国殃民的野心。
我在人前讲话还是很谨慎的。
面对蔡京一伙,我一个小小的奉直郎,又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
卢俊义顺着陈东话说。
“你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你和水泊梁山搅的太深了。你给我说真心话。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为了陛下和朝廷、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我所做的一切,和你家先祖出发点是一样的。
你家先祖当年在狸猫换太子事件中,不惜自己的性命抱走了仁宗帝。
使先帝的子嗣得以存活,长大后继承大统。”
“住口……你胡说什么?”
陈东喝住卢俊义,他看一下左右,压低声音说:“这事是宫廷密史,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事是宫中禁忌,谁都不敢说,当年有人透露一点口风出来,有二百宫娥、太监被刘太后杖毙。
你现在这样说是不想活了?你胆子也太大了吧?”
“哦……是我撤远了。我再也不敢乱说了。”
“有些话烂在肚子里就好,要不会祸从口出的。”
两人的谈话再不能朝下说,卢俊义叉开话题,两个人聊一些其他的。
…………
东京汴梁城蔡京的府上。
陈太尉跪在蔡京脚下。
“太师,下官差一点都见不到你了。
下官到了水泊梁山,那山上都是一些穷凶极恶的人。
那个叫李逵的,他就是一位凶神,他一听圣旨言语,两把撕毁圣旨,拿着大板斧朝下官身上招呼。
要不是下官的两个属下拼命拦截,下官恐怕早死在他手里。"
陈太尉声泪俱下。
高太尉听了很是气愤。
“那个小吏宋江是死人吗?任凭一个粗汉撒野。”
“那个黑三宋江假模假样拦了两下,任凭那李逵发疯。
李逵还口出狂言,他说当今国号大宋,他的宋江哥哥姓宋。
陛下能做皇帝,为啥他宋江哥哥做不得皇帝?
他还威胁下官,不要在招惹他,再招惹他他把我们全杀了。”
“一群乌合之众竟然口出狂言,威胁一国重臣,明日早朝太师奏明陛下,出天兵剿灭这些贼寇。”
童贯重重的拍一下桌子开口。
“立夫这么激动干什么?一切都在我们预料之中。
有人撺弄陛下招安这些梁山贼寇,我们偏不要陛下招安成功。
这李逵讲话大逆不道,正好给了我们好的把柄,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请求陛下再次出兵讨伐。”
蔡京慢悠悠开口,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太师……这次就让我出兵征讨这些逆贼。”
“立夫你不能去,这次让高太尉去。小小的水泊梁山,那能让你去征讨,这太给他们面子了。”
蔡京挡下了童贯。
“高太尉,这次征讨贼寇,你带上十位节度使,朝廷水军任你差遣。”
“好……”
军国大事,蔡京几人一合计就定了下来。
这真是大宋朝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