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就是一个屁(1/1)
相比较核聚变工程,其他机械的生产,自然要放一放。
陈牧快速权衡。
向着会议室中众人点头。
“各位老总,今天的会议,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可以去兰城玩一下,尝尝我们这里的羊肉跟拉面,我就不奉陪了。”
“陈厂长请便。”
“我们自己会照顾自己,就不麻烦陈厂长了。“
众人自然知道,
陈牧有要事要谈,纷纷表示没关系。
陈牧也不客气。
冲苏党恩跟秦思远示意一下。
“教授,首长,请随我来吧。”
带着两人去了办公室。
也就在这时,
一个熟悉的身影追上前来。
苏华!
作为新华社的专职记者,苏华这几天,一直在真龙机械进行采访,很是写出了几篇有影响力的报道。
前几天,新华社还专门给苏华颁发了一枚金种子奖章。
这是报社的一个至高荣誉。
自从新华社论首张报纸出版,截止现今,金种子奖章的颁发,只有十七枚。
也就是说,
苏华仗着在真龙机械的几篇报道,已经晋级成为报社十七位顶尖记者之一。要知道,
她只是一名新人,入职新华社也不过一年时间。
而且,
据小道消息说,苏华这枚金种子奖章的颁发,还是报社的直属领导,国务院的直接授意。
当然,这个消息,是苏华的同事无意间听到的,做不得准。
对于今天,
这场真龙机械,仓促发起的发布会、甚至真龙标准的制定,苏华也只是按照记者的习惯,在一旁迅速记录、整理。
准备写一篇报道见诸于报端。
但苏党恩跟秦思远的到来,却让发布会,陡然上升了一个层次。
此刻,
苏华一边追到陈牧身边,一边小声询问。
“陈厂长,首长,苏教授,我能跟随进入会议室,对你们的商谈,做一下报道追踪吗?”
秦思远跟苏党恩都看向陈牧。
真龙机械的产品发布,自然要以陈牧意见为准。
陈牧根本没有丝毫犹豫,点点头。
“可以。”继续说下去,“苏记者,你不仅要进行报道,还要将我们龙国开拓、进取的精神写出来,托卡马克装置踢出我们龙国,是他们的损失,是欧盟一招最臭的棋,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全世界,托卡马克,就是一个屁。”
“啊……”苏华震惊。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陈牧驻足,看向苏华,“没有勇气这么报道?”
“不,不,陈厂长,我,我……”苏华有些手足无措。她震惊的看着面前这个少年人。
这个,比她还要小了几岁的年轻人。
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新华社论,不仅是面对龙国国内,也是一张面对国际报道的窗口报纸。
根据新闻辞令。
别说脏话了,就是一些太清晰的挑衅语言都不能出现。
不然,
会出国际纠纷。
何况,被踢出托卡马克装置,是鹰酱的授意。
但,被陈牧如此咄咄逼人的当面询问,苏华也不知如何解释。
一时间,只觉得一颗心脏砰砰乱跳。
心中只是想,
他怎么这么霸气!
他怎么有底气这么霸气!
但是,
这种话,还是不能出现在报纸上啊。
正要拒绝,旁边秦思远轻声开口。
“苏记者,就按照小陈的意思报道吧。”
“我也觉得没问题,我们龙国的核聚变,所差的只是金属氢超导材料而已。”苏党恩也点点头。
听到两人的回答。
苏华顿时心中大定。
若是说,陈牧只是机械厂的厂长,代表的是民间。
那么秦思远跟苏党恩代表的,可是龙国的官方。
官方态度都如此明确,那自己还担心个锤子。出了事,
也不用自己背锅。
顿时点点头。
“没问题,既然几位领导都是这个意思,我自然要按照大家的真实意愿报道。“
想了想,苏华又补充一句,”其实,我也很爱我们龙国。“
“噗!”
这番表态,也让众人都笑了。
气氛随之轻松。
此刻,众人也走进了办公室。
陈牧邀请众人坐下,
“苏教授,具体是什么情况,还麻烦你介绍一下,需要我们真龙做的地方,我们一定会不遗余力。”
“好,我大体说一下。”
苏党恩缓一口气,说下去,“自从,龙国被踢出托卡马克装置的研究,我们也在发展自己的核聚变装置,目前有了一些进展……”
核聚变,听起来很高大上。
但实际上,原理并不复杂。
无非是,利用高压高温,让核聚变材料,在反应皿中进行聚变反应。
不过。
难就难在,如何维持高温高压,毕竟,核聚变需要的温度达到了一亿度以上,压力达到了3000亿个标准大气压。
单单是承受高温高压的容器,就难以制造。
托卡马克装置,是利用了强磁装置,将核聚变反应,紧紧压在反应容器内,这就需要超导,超强磁材料来束控高温高压的环境。
如今,超导材料大都是低温超导。
必须运用液氮制冷,达到零下260度的的条件,才能运行。
这就导致,托卡马克装置,单单是维持低温的设备,就足足有一整栋大楼那么大。
建造起来困难重重。
甚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完全达不到输入的能量。
也就是说,
投入了一度电的能源,
结果产出来只有0.5度。
但是现在,
真龙机械的金属氢,不仅具有磁单极,可以强力束缚住核聚变内核,而且,金属氢的常温超导性能,也能省去笨拙的冷却设备。
换句话说,
如果运用了金属氢,龙国的核聚变装置,将实现能量输出,第一次正向化。
随着苏党恩介绍完毕,他重新看向陈牧。
“陈厂长,我们要感谢你们真龙机械,开发出了金属氢,这种最适合核聚变的材料。”
“苏教授客气了,不知道你们需要多少金属氢?”陈牧问。
“一台装置,最少三吨以上。”
“居然,这么少?”陈牧愣了一下。
虽然,还没从系统兑换金属氢生产设备。
但,实验室中的实验,却已经有了大概认知。
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这场发布会了。
金属氢的工业化设备,大概每天可以生产三吨金属氢。
也就是一天的产量,就能制造一台核聚变装置。
完全小儿科!
陈牧摇摇头。
“苏教授,这样吧,我每年最少提供给你们30吨金属氢,用来发展龙国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