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朝会(1/1)
……
时间是个很神奇的法则,ta总会在你忙时不觉的溜走,又总会在你闲时放慢脚步。
三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在刘彻的掌控下,大汉帝国这个庞大且复杂的‘机器’终于开始朝着更为强盛的方向运转,且有条不紊。
先是后汉世界在荀彧等官员的殚精竭虑及大汉百姓的无条件配合下,成功完成了集体迁入主界之壮举,而通向后汉位面的诸天门户也在三月之期满的当天轰然破碎。
自此,两汉融为一体,再不分彼此。
大汉略显薄弱的朝堂也因为有了后汉官员的加入而得到了史诗级别的增强。
此外,由于后汉百姓及商贾世家的加入,开凿南北大运河的进度亦是得到了极大提升,原本杨广用了六年时间才开凿完毕的大运河,竟在这短短三月时间内完成了足有三分之一。
长安,未央宫。
朝会大殿,殿前广场。
“义父!义父!孩儿奉先拜见义父,还能看到您老人家真是太好了!”
“哈哈,我儿奉先,快来让义父看看!”丁原身着新官服,满面红光的将吕布扶起,而后以老怀大慰的神情上下打量自家这位义子。
“阴山立碑,直捣龙城!我儿自追随陛下以来的种种战绩老夫都知道了,某丁原当以我儿奉先为荣!”
“但我儿切记不可因此而心生骄傲,亦要再接再厉,为我大汉为陛下再立不世奇功!”
“义父放心,孩儿省的!”
“不过孩儿刚从北疆回来,还未来得及跟众位同僚见礼,还请义父容孩儿先失陪一下!”
大庭广众下被这般说教,吕布不由得有些想念自己的方天画戟了,当下也是忙为自己找好了脱身之由。
但丁原却不疑有他,只是笑意盈盈的看着其人背影,老怀甚慰道:“真乃老夫之虎子也!”
……
正说着,大殿大门径直发出一道声响,而后就听推开大门的小黄门卖力喊道:“陛下诏,百官觐见!”
闻其声,
殿前广场大大小小足有数百之数的文臣武将不由齐齐整起了衣冠,待将自身打理完毕后,这才在老丞相卫绾的带领下依次进入朝会大殿。
“陛下到!”
“臣等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嚯~
待刘彻圣临朝会大殿时,当即便为眼下略显拥挤的朝会大殿而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但其面上却是带着万古不变的威严,一步一步向帝座走去。
直到其身落座后,这才威声道:“众卿,起身!”
“谢陛下!”
按照常例,待百官参拜完毕后,理应由春陀按照惯例代帝问询百官。
但今日乃是这三月以来的第一次朝会,亦是两汉融合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朝会,因此...有好多事务急于上报的丞相卫绾还不等春陀开口便抢先一步站了出来,朗声道:
“禀陛下,臣卫绾,有事启奏!”
“丞相但说无妨!”刘彻颔首应允。
“启奏陛下,在荣登功绩碑这等荣誉的吸引下,我大汉各个郡县已经完成了土地良田的统一分配,使得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家良田可种,民间百姓涕零不已,纷纷将陛下称作‘圣帝’!”
“更是积极响应朝廷政策,有的百姓甚至宁愿不要工钱也要加入修建运河及英魂碑等事项当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百姓们的齐心协力及诸多商贾的财力支撑下,英魂、功绩双碑已在月前于各地建造完毕,老臣也照陛下吩咐并根据各郡地详报的贡献名单,将靠前者之名刻在了当地功绩碑之上。”
卫绾将各项‘工作’汇报的很是详细,尤其是那些已经完成的事项,使得刘彻很是满意。
“丞相卫绾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劳苦功高,为大汉兢兢业业,朕特赐锻体丹药一颗,望丞相多加保重身体!”
“老臣多谢陛下圣恩!”
“嗯?丞相这是?”
见卫绾谢恩后并未退下,而是一脸动容的看着手中丹药,刘彻不禁出声问道。
而听得此问候,卫绾不禁以袖揩面,涕声道:“老臣多谢陛下关心,臣近些夜里常常难以入睡,不禁想起了早已仙去的文、景二帝。”
“加之陛下,老臣已是历经了三任帝王,而今随着陛下的新政下行,我大汉所处的高度亦是会愈来愈高,老臣的观念只怕会越来越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再加上臣年事已高,还望陛下准臣辞去丞相一职,告老回乡!”
“丞相...”
刘彻还有心挽留,但想到这位为大汉几乎奉献了一生之人如今已是须发花白,再不复年轻时的神态,当下也是心中一软。
“恩师为我大汉劳苦一生,朕若是抓着不放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朕还是希望恩师能够留下!”
“这样吧,朕不日便会于长安创立皇家学院,丞相一职朕准许恩师辞去,但这皇家学院副院长一职还得是由恩师担任!”
“今后恩师便留在学院,为朕,为朕的大汉培教人才,如此倒也不算辱没恩师之能!”
刘彻将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容不得卫绾再做推辞,当下卫绾也是急忙感激拜道:
“即使如此,老臣卫绾,多谢陛下圣恩!就让老臣以此朽躯,再为陛下尽最后的力吧!”
……
卫绾今日之请辞虽说是在刘彻的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又未尝不在情理当中。
毕竟...随着大汉的车轮不停转动,总会有一些新人来替换旧人,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亦是一个帝国不停进步的正确表现。
想到此,刘彻便不再纠结此事,转而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太尉窦婴。
“此次征战匈奴,我大汉将士功不可没, 朕让尔等统计战亡将士名单一事,现如何了?”
“启禀陛下!”
窦婴急忙上前,拱手拜道:
“臣与众位将军已经将阵亡将士名单统计完毕,并根据将士们生前的居住地将名单同抚恤一起送往了当地郡、县!”
“根据各地回禀,阵亡将士之名已于日前尽数镌刻到了英魂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