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翠虎大军来袭(1/1)
第七十六章 翠虎大军来袭
南郡,盐井县。
八月转瞬即逝,时节进入了深秋,即便是长江以南的地方,树叶也略微开始泛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之下缓缓飘落,重重叠叠的堆在了街道上。
往年的这个时候,基本是长江两岸地带最好的时节,即便不是在翠虎郡,只要不打仗,就会有商贩云集于此,热闹又繁华,人们呼朋唤友,踏青远行,城里各种文人诗会也有不少,就连茶楼酒肆的幡旗上都透露着些许墨香,青楼楚馆,莺歌燕舞,彻夜不息。
然而今年的江东战事频起,人心也开始变得浮躁,纵然盐井县的位置比较偏东,距离武陵郡也颇远,但临战的紧张气息依旧渐渐弥漫开来。
百姓们基本上很少出门,偶尔上街也是去办一些事情,步子都会加快半拍,快去快回,或许只有碰到从街道巡查经过的护卫军时,才会放慢步伐或者靠边站立身形。
这些护卫军并不会随意欺压百姓,袁绍也同样不会虐待城郡内的居民,但备战之时出现的些许压迫感,依旧让百姓们感到忐忑和恐惧,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如今略带萧条的画面。
城外田地内的麦穗和稻谷已经垂下了脑袋,不少开始发黄了,再过十天半个月便能够收割。
虽然土豆、地瓜、辣椒已经渐渐开始普及,农户也同样种植了不少,但小麦和大米同样也有需求,而且拿到土豆辣椒种子的时候,水稻和麦子都已经长出了一尺多高,许多农户也舍不得将它们全都铲掉,种植其他的作物,所以也就保留下来了一半,甚至更多。
眼看马上就能收麦子了,但县令姚大人却要求所有人现在就开始提前收割,农户们拿着镰刀,站在还未干透的稻田内,看着青黄不接的庄稼,实在难以下手。
这种没有完全成熟的稻子,去了糠皮之后颗粒不会饱满,甚至有很多还没完全长出来,这时候收割相当于少了一半的收成,半年的努力变成了这样,自然是有些舍不得的。
“早知道这样,当初干脆就全铲了种土豆辣椒多好。”
“别抱怨了,咱们这里还算好的,听说丰台、宣恩那边的稻子还全绿的时候就割了,收成还不到三分之一呢!”
“翠虎郡要打来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那刘备刘大人不是号称仁义之师吗?为什么还要来攻打我们?我看他也不过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罢了。”
“那是大人物的事儿,我们哪儿清楚这些?唉……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啊!”
……
这样的议论声时有出现,讨论的话题中也有不少对刘备对翠虎郡心生不忿的,大抵是自己日子过的好好的,为什么他们要过来破坏自己的生活,以及对仁义之师也有诸多怀疑。
刘备虽然名身在外,仁德之名也并非自吹自擂,但这些百姓却一直生活在袁绍的庇护之下,不算富足却也还算安逸,自然认为袁大人没有什么错,谁要是过来攻打,就是谁的不对。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每打仗受苦都会是百姓,没有人喜欢打仗,但他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对错其实并不重要,或许那句“那是大人物的事儿”足以表明了他们处境的无奈。
这个时代的对与错本就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任何的战事都打着正义的旗号,却终究逃不开弱肉强食的本质,也许打仗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战争是为了和平”的这种理念,他们并不懂,他们只是看自己眼前能看见的,想自己能够想到的,然后说出一些片面的看法而已。
弯下腰,镰刀从绿油油的麦秆上划过,终究是有些舍不得,每一刀下去,心中的怨念都会增加一分,动作也变慢了不少。
“都快一些,姚大人说了,如果三天之后还收不完,剩下的就归军部所有。”
负责监管农户收麦子的官员陈兴文不停地催促着,心里多少也有些不以为然,他本也是农户出生,看到麦子在这种半黄不绿的情况下收割,多少有些可惜,翠虎郡的人要打来了,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丰台、宣恩那几个县城,能不能打到这里还两说,就算能,也是好久之后的事情了,没必要这么早就开始准备。
心中的疑虑并没有让他违抗指令,也不是他能够说了算的,所以依旧督促着干活。
深秋的中午依旧有些炎热,收割了一上午的麦子,扎好一捆捆的放在了稻田旁边,农户们有的找了一颗还没掉完叶子的树下乘凉,有的在支起的草棚下面休息,等到日头偏西一点再继续,和秋忙的时候也没什么两样。
麦穗在秋天的阳光之下一点点的失去了水分,向着不太自然的枯黄慢慢转变着。
呜——
就在农户和护卫都在休息的时候,城墙之上突然吹响了号角。
明晃晃的阳光下,微微有些迷糊的陈兴文陡然睁开了眼睛,起初略微有些迷茫,但号角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奋力而又急促的响着。
“这号声?!”
反应过来之后,面色已经变了,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快回城,有敌袭,快!”
监工的护卫们也都已经反映了过来,开始催促着一脸茫然的农户们,等到所有人都意识到的时候,已然是一炷香过后了。
号角吹响,在城外的人应该立刻回城,但稻田边上已经收割下来的麦子却拿不走了,不少农户都开始犹豫了起来,耳边听着号角声,眼睛却看着这些自己辛苦了半年的成果,脚步迟疑了起来。
“快点,都不要命了吗?”
“快走,还看什么?”
护卫的声音不时响起,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动手推搡了起来。
陈兴文心中也有些可惜,但还是能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不断的开始催促,虽然他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敌袭?难道是翠虎郡?可是不应该先从丰台县那边开始进攻吗?亦或者不是翠虎郡的人马?
越是如此想,心头越发烦躁了起来,敌袭的号角还在耳边环绕,不管是哪一路人马,都应该还有一些缓冲的时间,倒也足够他们进城了。
然而半刻钟之后,官道的尽头出现了一大片黑压压的人群,远远的望去好似集结的蚂蚁一般,看似散乱却又遵循着某种规律,朝着盐井县快速压来。
一面旗帜高耸在前方,午时的阳光照射之下隐约出现两个烫金大字:
翠虎!!!
马蹄之声隆隆而起,已经盖过了城墙上拼命吹响的号角,听到这个声音不必再等护卫和陈兴文他们催促,农户们已经开始胆寒了,快速的朝着城门跑去。
然而农田距离城门也有一段距离,两条腿的速度终究比不过四条腿的战马,而且翠虎郡大军来的比想象当中还要快,还要果决。
只跑出了一半的距离,翠虎大军已经进入到了二里之内,城门缓缓的关上,架在护城河上的吊桥也开始收起,一两千农户和护卫以及陈兴文都被关在了城外。
他们被遗弃了,在敌军前来攻城的时候,被遗弃在了外面,恐慌、迷茫的情绪瞬间就弥漫在了众人心头,就连陈兴文也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耳边传来护卫和农户的询问,问他该怎么办,因为他是这里最大的官员。
陈兴文面色发白,看着不断压近的翠虎大军没有任何的办法,他也回答不了任何的问题,甚至觉得周围的叫嚷声渐渐拉远,脑袋嗡嗡的,眼前的景象有些晃动,可能是有人在推搡他,让他说话什么的。
担子来的太过突然也太过沉重了,他不过是县衙内的一名小小九品同知,打仗的事情即便是县令也参与不到里面,只有韩猛将军才能应对,可让韩猛将军换到了自己现在的位置,恐怕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吧!
声音依旧很嘈杂,甚至有几个脾气急的护卫已经爆出了粗口,大抵是咬着牙抽出了佩刀低吼着“娘的,拼了”之类的话。
一直到翠虎郡的大队人马靠近,并且从队伍里面走出了一支不过百人的小队缓缓而来之后,这些嘈杂的声音才渐渐安静了下来。
小队为首的将领骑在了体格壮硕的战马之上,银白色的甲胄从脖子一直延展到了大腿,阳光从甲胄上反射出了金戈铁马的味道,落在众人的眼中是无尽的寒意。
将领很年轻,三十不出头,带着头盔的脸颊略显消瘦,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手里拿着一把半丈长短的长弓,两头锋利的刀口弯曲,如同牛角一般,是一把可以远攻又可以近身搏斗的战弓。
他的身形不算高大,却在甲胄和战弓的衬托之下,透露出一股铁血的味道。
当这支百人小队临近的时候,那些方才说要拼命的护卫却不敢动弹了,甚至紧咬的牙关也在微微颤抖。
翠虎郡的将领提了提缰绳,战马打着鼻息停在了陈兴文他们跟前,目光扫视了一下,然后才缓缓开口说道:“投降吧,某不想做无畏的杀戮。”
陈兴文的五感渐渐恢复,对方的话语清晰的落入耳中,不算诚恳也听不出什么狡诈的味道,语气十分的平淡,平淡的如同再说吃饭喝水一样,不起一丝波澜,好像自己这些近两千人的命在他的眼中不过是蝼蚁,不想杀只是因为不想杀,并没有太多的怜惜,如果自己敢说一个“不”字,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而他身后数万弓箭手的箭矢便会无情的射来。
这不是请求,也不是劝降,更像是一种命令。
“……好!”
在年轻将领的注视之下,陈兴文几乎本能的点了点头,还没完全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已经选择了投降。
直到这时候,敌方将领才露出了一丝笑意,回过头去吩咐道:“王平,将他们带下去,其余的人,给我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