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动荡(1/1)
第七十三章 动荡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本应由曹操、刘备、孙权建立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谱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流芳百世。
但现如今的局势已经有所不同了,董卓权倾朝野,废长立幼,掌控原本属于魏国的江北蜀东之地。
【九秦军】的秦建国放弃辽东地区,救出弘农王刘辩,盘踞西南蜀地,并且拥护刘辩为汉少帝,与汉献帝刘协平起平坐。
刘备坐拥江东富庶之地,虽无帝王在侧,却德行天下,受万民敬仰,奉其为仁主。
除此三人之外,其余的诸侯门阀虽也有一些地盘,如黄巾军的张角、【霸王神兵】的霸王、【诛龙楼】的贲茂典、【梁山好汉】的王庆龙、江东小霸王的孙策等等,但他们的实力却远远不如,唯有董卓、秦建国、刘备三人才能再现三分天下之势。
然而董卓却死了,死在了一个名叫薛宝根的少年手中,他是绿巾反贼的余孽,隐藏于翠虎郡多年,或许与仁主刘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消息彻底轰动了整个天下,三足鼎立的局势要被打破了,格局也变的有些缥缈不定,并且难以捉摸了起来。
局势的变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寂和爆发才能完全的表露出来,但董卓的死依旧被各方势力和天下的百姓津津乐道。
翠虎郡的刘备再次陷入了这个舆论当中,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大抵是说江东之主终于对恶贯满盈的太师董卓出手了,要重振朝纲之类的;恶意的言论也无非是说刘备的野心极大,伪善的面具之下有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现在是对董卓出手,接下来就该是秦建国了等等侧面的抨击。
但大多数人还在观望,看看翠虎郡会有什么反应,没有轻易的下结论。
可是刘备却似乎对这些舆论充耳不闻,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
恐怕他自己也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吧,他是真的不太清楚宝根的情况,虽然从儿子刘虎的口中得知了一些,宝根是殳白萱收留的孩子,可对于他的过往,并没有太过关注。
出了刺杀太师的事情之后,刘备也去了殳白萱那里一趟,倒不是去了解宝根的情况,而是出于朋友的情分,安慰了殳白萱一番。
殳白萱的情绪很低落,她与宝根相处有七八年了,是真心当他如子侄一般,虽然早已经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可真当事实摆在了眼前,依旧难以接受。
刘备对于安慰人的事情似乎并不太在行,看到殳白萱红肿的眼眶,还要强打起精神来应付自己,甚至是为宝根的鲁莽反过来致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过来没有安慰好对方,反而给人家添堵了,也就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离开了,离开的时候又找了甄梦,希望她能多照看一二。
至于董卓到底是怎么死的,刘备心里十分清楚,知道的细节恐怕比当时在场的宾客还要清晰明了,对他来说,董卓的死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将会有一个或者几个更为强大敌人崛起,对翠虎郡和自己的发展只会徒增变故。
……
刘备有这样的担忧,身在蜀地的秦建国也同样有这方面的顾虑,董卓虽然强大,但终究是老对手了,彼此之间的较量,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十数场之多,倒也算是知己知彼了,此刻忽然换了对手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相较于刘备而言,这或许也是秦建国的一个机会,在董卓死后和大局未定之前,可以出兵扩充更多的地盘,而翠虎郡却有袁绍、袁术、王庆龙等人的阻挡,自然是没有了这个优势。
然而秦建国手底下的谋士却生出了不同的意见,以许攸和庞统为首的人主张扩张,倒也与秦建国的想法不谋而合,派兵前往司隶,拿下弘农、河东二郡,再转南下,可夺取荆州的魏兴和南乡等地。
但诸葛亮却并不赞同,在议事堂之时,他放下了手中的白羽扇,然后恭敬的说道:“主公,挥兵东去,对我军的弊端有三。其一,我雍州与司隶接壤,相距不过千里,董卓虽然身死,但其下的谋臣武将大概也能猜到我军会乘虚而入,必然会加强戒备,此刻若是强行攻打,恐怕会两败俱伤,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
诸葛亮的话没有停顿,也没有去看秦建国的脸色,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说辞与主公的想法背道而驰,继续拱着手说道:“其二,即使攻下了弘农和河东二郡,但与洛阳相隔甚近,且道路相对平坦,如若不能直捣黄龙,一举拿下洛阳城,必然会被反扑,难以防守。
其三,我军若再转至南下前往荆州,势必会触及到袁术,不仅会增加一个敌人,还会让翠虎郡有机可乘,对我军将来东伐之事有害无利。”
秦建国略微沉默了起来,似乎在考量其中的利弊。
同在议事堂内,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眉毛一高一低的皱在了一起,黑黝黝的面庞之上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孔明兄,你所说的确实在理,但董卓死了,却也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若就此错过了,将来东伐恐怕会更加困难。倘若不出手,让翠虎郡再次一统江东之地,这才真的叫人不甘心啊!”
庞统是诸葛亮引荐给秦建国的,当初真定县一战,诸葛亮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翠虎郡郭嘉的手段,与自己善于迂回之法不同,郭嘉更加的激进、直接,目的性和侵略性都极强,若是将来与之对阵,胜负只有五五之数,甚至可能会更低,这才找来了庞统。
而庞统此人的手段与郭嘉有些相似,能力也与之相仿,是否能与郭嘉一战,尚且未知,但有他在,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秦建国,都略微安心了一些,尤其是在翠虎郡司马懿的名声鹊起之后,庞统也就越发受到了器重,当然秦建国也是别具慧眼之人,纵然没有司马懿,他也不会轻视庞统。
虽然庞统是诸葛亮引荐而来的,但两人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截然相反,观点也自然会有所不同,所以时常会在议事之时出现分歧。
不过庞统终究还是对诸葛亮心存感激的,言辞话语倒也算是得体,若是换做旁人,说哭他都不算为过。
“兵法之中有驱虎吞狼之策,江东之地,刘备为虎,袁绍、袁术为狼,我们大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给予袁绍、袁术等人一些帮助,不至于让刘备轻松拿回江东便可,无需亲自动手。”诸葛亮再次说道。
庞统听到这话之后,也如同秦建国一般陷入了沉思,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
这时与庞统一道的许攸也开口了,他感叹道:“此法虽好,只是董卓死了,我们若是什么都不做,不还是错失了良机?”
诸葛亮微微摇了摇头,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亦如往常一般自信,“并非是什么都不做,如今江北蜀东之地动荡,而在西凉之地的羌氐族同样也会受到波及,没有了董卓,通商之事就会出现状况,他们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匈奴人达成共识,这正是我们拿回凉州的最好时机。”
秦建国的眼睛微微亮了起来,羌氐族霸占了凉州,因为董卓的关系,便和匈奴有着协议,从匈奴之地走商,完全避开了雍州。
如今董卓一死,这协议恐怕难以维持,通商说不定也会停止,在羌氐族和匈奴人还没有进一步协商出结果之前,确实是拿回凉州最好的时机。
凉州之地,虽然土地贫瘠,缺粮少布,但盛产的马匹和勇士,不是其他地方能够相提并论的。
而如今的中原之地,已经有土豆、辣椒、地瓜了,粮草充沛,还有蜀锦也是天下少有的好布帛,这些都是秦建国手中可以谈判的筹码,说不定能兵不血刃的拿回凉州,甚至还能从此与羌氐族和匈奴人交好。
诸葛亮依旧还是那个诸葛卧龙!
虽然秦建国与他之间,因为过往的种种产生了些许的隔阂,但诸葛亮确实如他的誓言一般,无论是对【九秦军】、对秦建国,还是对汉少帝刘辩,依旧是赤胆忠心。
对秦建国来说,这样已经足够了,纵然回不到当初也无妨,只要他还愿意为自己效力就可以。
而在秦建国开始与羌氐族协商的时候,长安城来了一个人,一个几乎可以引导天下局势的人。
……
董卓的死,没有让秦建国冲昏了头脑,举兵东去,乘虚而入,也没有让刘备面对舆论,做出任何的回应。
时间一长,大抵是感到无趣了,所以天下人的眼睛便开始慢慢转移到了江北蜀东之地,以及吕布、曹操二人的身上。
在冀州之地,已经消停了快一年的黄巾军张角,如今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或许张角也认为这是他的一个机会,一个摆脱长期困在冀州的机会。
可是围剿黄巾反贼的从来都不是董卓的人,而是【锦衣卫】、【花木兰军】、渤海太守孔融等小势力诸侯们自发联合起来的讨贼联军,有他们在,张角恐怕也只能继续龟缩了,不敢轻易的冒头。
不过他似乎也在酝酿着另一件大事……
而洛阳城内,曹操和吕布二人已经联手,在董卓死后的第一时间里,以雷霆手段让城内董卓的其他党羽臣服,如有不降者——杀!
曹操原本的部下并不在洛阳城内,但凭借吕布手底下的人马以及在司徒王允的帮助下,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洛阳城控制在了他们的手中。
李儒死了,贾诩失去了踪迹,华雄、郭汜、李傕也都已经战死,宋宪被废,张辽落狱,其余董卓的党羽也都或归顺或被斩杀,洛阳城稳定下来的速度比想象当中的还要快上一些。
太师董卓的死,除了吕布、曹操还有王允获利之外,收益最大的自然是汉献帝刘协,心头大患一除,他终于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坐回到了皇位,被董卓带去郿坞的妃子和宫女也都回来了,皇宫也不再冷清,甚至喧闹的让他有些“不知所措”,还好有王允和曹操帮忙主持大局。
高兴之下,刘协在董卓死后的第四天,便侧封曹操为丞相,王允为御史大夫,吕布则是太尉,三人都位居三公。
虽然这么做有些不妥,毕竟太师的头七还没过,便如此嘉奖,对曹操等人没有多少好处,但刘协执意如此,文武百官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刘协大抵是知道一些为君之道和驭臣之法的,赏罚分明自然是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时候过早过多的奖赏,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位列三公已经是大汉最高的官职了,若是以后这三人再立功,又该如何嘉奖?难道还要再捧出一个董卓来不成?
刘协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未能明白赏罚有度的重要性。
但这些只是后话,起码在现阶段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或许以后也不会。
只是让刘协有些郁闷的是,董卓头七过后的葬礼,竟然还要以大汉太师的身份操办,说句难听的,刘协巴不得将他的尸体丢在荒山野外,让饿狼过来啃食,将他的灵位永远倒插在历代先祖的坟前,让他的灵魂永世不得超生。
但礼法有度,不仅要将董卓风光大葬,就连贵为天子的刘协也要送行,太师乃一国之师,也是帝王之师,名义上作为他学生的刘协,不仅要送行,还要执学子之礼,这便是大汉的礼法纲教,身为天子的他也不但不能免俗,还要言传身教。
董卓被“风光”大葬了,而宝根却无人问津,还是王允将他与自己的夫人和小妾一并葬了,不过倒也是按照了他御史大夫之子的地位厚葬的,只是在立碑之时,并没有写上名字,或许待到所有风波过去之后,会再来刻上英雄称号吧!
葬礼过后,吕布和曹操难得清闲了下来,算是同生共死过的二人,便坐在了温侯府内好好的喝了一顿酒,而且是从翠虎郡拿来的美酒,然后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关系十分亲密,一直聊到了天榜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