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撩拨谁(1/1)
老罗全名罗勇来,是从文化部门退下来的老干部,断断续续有三十多年的摄影经验。
摄影他只是当个爱好,退休以后才全心投入的,说起他的拍摄水平要看哪个方面,在风光摄影上他曾经拿过全国摄影比赛的二等奖,但他觉得自己生态摄影水平更高。
这种矛盾很常见,明明在某个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收获却不如另一个方面多,摄影这一行这种现象同样如此。
不管什么类型的摄影师,能力强弱比拼的就是基础能力和视觉经验认知,罗勇来也许就在认知上出了偏差。
刚才拍摄的时候,罗勇来注意到工作室外景车上印有梦幻印象的商标。
昨晚他在全国摄影论坛上看过刘觉生展示的样片,所以才会有私下与顾涛的交谈,并且还给了姜何一张名片。
顾涛转达罗勇来的话,让姜何以后多与协会联系。
魔都摄影协会是没有官方性质的地方组织,也就是当地摄影爱好者自发组织的。
职业摄影师很少有加入他们的,一方面是太忙,很少有机会参与协会组织的活动,另一方面是观念不同,不能很好的融合,甚至出现有职业摄影师瞧不起这些摄影爱好者的现象。
罗勇来没有亲自向姜何发出邀请,就是担心此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不了解姜何,为避免难堪,只能让顾涛转达。
姜何对这些人没有什么成见,论整体水平,他们不比职业摄影师差。
所谓观念之争是无稽之谈,都是在为自己的弱点找借口。
就像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影师,他们对数码产品适应比较慢,或者有些抵触,经常有各种抱怨,但到最后还不是都拿起了数码设备。
……
一晃几天过去了,刘觉生的工作室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
过来下订单的都是慕名而来的,他们属于理智型的客户,而且是有一定欣赏水平的。
订单已经排到过年以后,这一下压力给了顾涛,到时候姜何不在,他只能独立面对,这些顾客可不好糊弄。
顾涛倒也勤奋,每天拍照回来,都会再把照片翻几遍,没有领悟就强行记住每个拍摄细节,还有客人的摆姿。
就算要套公式,也要模仿得八九不离十。
姜何已经开始尝试放手,分段让顾涛独自操作,只有他卡壳的时候,才上前做提示。
……
罗勇来让姜何多与摄影协会联系,是想姜何帮忙协会分忧,指点一下协会其他成员。
加入协会门槛是很低的,只要能拿相机就可以,跟技术和设备好坏无关。
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是必然的。
协会讲究的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忙,这可忙坏了罗勇来和协会的骨干,虽然他们不缺资源和人脉,但缺教导方式,特别是数码相机出来以后。
协会经常组织集体活动,给会员创造实践的机会,但这么做效果并不明显,每次活动更像是出去游玩。
后来为了便于学习交流,协会在网上建了一个内部论坛,会员们有好的作品可以放上去供大家欣赏点评。
姜何这几天有时间就会上去看一看。
这里哪有什么好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对好作品这个词理解有误。
姜何给他们的总结是,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而且是双腿甩起来跑。
一半的人基本功不扎实,其中还有脱离实际的拍摄方式,名曰艺术创新。
有的照片只拍女孩一双脚,有的照片把人一劈两半,千奇百怪的照片还不少,没有任何内涵,何来的艺术。
有人跟帖讥讽,楼主解释说真正的艺术你们是看不懂的,给姜何整笑了。
这得益于数码相机的出现,如果还停留在胶片相机时代,没多少人敢这么不要钱的尝试。
既然接了罗勇来的名片,姜何觉得该做点什么。
他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标题是给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布置的作业。
作业一是推荐了几本书,解释说熟读当中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摄影师。
言下之意是你们要打好基础,但姜何不敢把话说得那么透彻,得罪人,只能变相的给摄影师的职称划一道红线。
作业二是每天欣赏一个小时的图片,作业三是经常模仿别人拍照,这两点其实姜何经常在做。
为人师是要拿实力说话的,姜何从前几天拍的样片里挑了一张照片放在帖子下面。
……
每个月的摄影杂志一直坚持在买,去报刊亭的时候总会顺便浏览一下其他杂志。
在一份影视时尚杂志封面上看到了冯菲菲,照片就是在佳缘姜何拍的。
这张照片的神态是那套写真当中最好的,姜何再次见到,还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杂志主题是一句熟悉的话:你知道的,我是喜欢你的。
“你这是在撩拨谁,你还没支付我拍摄费呢”姜何对着画面上的人自言自语了一句,放弃买下这份杂志的打算。
一个年轻男子急匆匆的走过来,捡起姜何刚放下的杂志,一脸痴情的说道:“我知道你喜欢我,终于让我抢到你了”
姜何强忍笑意,再看报刊摊位,才发现已经没有同样的杂志卖了。
扫了眼魔都晚报,上面的一个标题引起他的注意,是一篇艾薇儿婚纱摄影店的财产拍卖公告,下面还附有拍卖物品清单。
自从李春才被抓回来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关于艾薇儿的信息了,警方调查取证期间是不会对外公布细节的。
法院已发布了拍卖公告,这表明李春才的判决已做出。
姜何把报纸也买了下来,拍卖清单上的一辆面包车他很感兴趣。
新店以后需要一辆车来进货送货,原本打算买辆新的,现在有了更实惠的选择。
面包车的起拍价为六千元,已经使用了四年,新车的价格是五万左右。
很多人不知道李春才以前是汽车修理工,技术还不错,开了影楼后,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改装车。
姜何曾听李春才说,这辆面包车进行过多次改装,改装费用已经超过十万。
李春才十分爱惜这辆车,刚买来的时候是给影楼配备的,后来成了他的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