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就是欺你无人(1/1)
听到老鸨说这诗词是大魏皇子所作。
赵怜阳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异色,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公主,咱们到魏国皇城时间已经不短了,该了解的情况都已经很是清楚,接下来是否该与魏国皇帝见面了?”
一个随从在赵怜阳的身边低声开口说道。
赵怜阳轻轻点了点头。
“确实是该摊牌了,本公主也想见识见识到底是哪一位魏国皇子这么有才!”
次日一早。
朝会照常召开。
这是陆离自边关回来之后的第一个朝会。
当他出现在朝堂上之后,有不少人都对他侧目相望。
尤其是陆离的那几个兄弟,看着陆离是恨的牙痒痒,三皇子陆桀差点没有把自己的后槽牙给咬碎了。
这一次他不仅没能顺利的解决掉陆离,而且还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
幸亏及时切断了自己与丰逸和那些刺客之间的联系。
不然的话,肯定被陆离顺藤摸瓜拿到对付自己的证据。
“这一次太子陆离前往边关的表现确实是深得朕心。”
“不仅查清楚了军中奸细的来龙去脉,更是协助白镇国抵挡住了突厥人的进攻。”
“传旨,上次太子黄金千两,五龙车撵一辆!”
听到陆天崇给陆离的这些赏赐。
朝廷上的一众大臣,对陆离更是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这就证明陆天崇现在对陆离是有了进一步的认可。
“儿臣,多谢父皇赏赐!”
“此次前往边关,多赖父皇天恩浩荡,所以儿臣此行才会那么顺利。”
陆离连忙跪地谢恩。
这一次的赏赐那些金子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辆五龙车撵。
皇帝座驾是九龙,而太子的座驾是五龙。
虽然自己顶着太子之名,但是之前一直没有被赐五龙车撵,今天这个赏赐对自己来说意义重大。
“臣等,恭贺太子殿下!”
一众朝臣也对陆离投去了祝贺。
就在这时,宫外响起了小太监的通传。
“大夏国公主,赵怜阳觐见。”
所有朝臣全都分作两班,整整齐齐的站在朝堂上。
这大夏国公主的忽然到来,确实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就连身为皇帝的陆天崇也只是早朝之前接到礼部的通禀,说大夏国公主已经到了皇城,请求朝见。
随着小太监通报的声音落下。
只见一位女子走了进来,身着月白色长裙,黑发飞瀑般飘洒在肩,一双丽目勾魂慑魄,瓜子脸晶莹如玉,身材曼妙纤细,清丽绝俗。
正是作为使臣出使大魏的大夏国公主赵怜阳。
在她的身后,还有几位随从紧紧的跟随着。
看到这么一个绝色佳人出现在这大殿之上,一时间整个朝堂上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都被赵怜阳的美貌惊住了。
哪怕就是陆离,此时也是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佳人。
最后还是作为皇帝的陆天崇,最先反应过来。
清咳了两声,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
“来人,给怜阳公主赐座!”
陆天崇这么一说话,满朝众人才反应过来,连忙掩饰着自己脸上的尴尬之色。
对于大魏朝堂上这些人的反映,赵怜阳眼底划过了一丝不屑,不过更多的还是自豪。
“多谢陛下!”
赵怜阳盈盈施了一礼。
“陛下,此次我奉父皇之命,出使大魏,是想与大魏缔结两国同盟之好。”
听到赵怜阳这么说,陆天崇脸上更是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现在大魏正在与突厥交战,要是大夏能够与大魏之间一直处于友好关系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
“既然大夏国君有这样的想法,朕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双方就这么外交辞令一般的客套了一番。
到最后赵怜阳忽然开口,直接就转移了话题。
“陛下,近日我在大魏皇城的街头到处闲逛了一番,大魏百姓的德行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夏学习。”
“果真不愧是以德治国,真是让我等敬佩之至。”
“既是以德治国,想必大魏国中应该有不少的文人雅士,他们应当也极其善于吟诗作赋,不如我们两国之间进行上一次诗词较量如何?”
“毕竟两国相处总得有一个强弱尊卑,日后也好以此为准处理一些双方有争执的事情,不至于伤了两国的情谊。”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又是一片寂静。
这位大夏公主话虽然说的好听,但是其中的意思也是非常的明显。
她分明就是想以诗词较量来定两国之间的地位。
相对于大夏来说,大魏并不盛行文风,如果比试诗词的话,那么大魏赢的几率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必输无疑。
一众大臣的脸上都露出了忧心之色,。
并不是他们畏惧,而是实力摆在这里呢,确实不如人家。
看到大魏朝堂上的君臣,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一直跟在赵怜阳身后的那几个随从脸上也纷纷露出了鄙夷之色。
到最后甚至直接开始了冷嘲热讽。
“公主殿下,看来我们这个要求提的实在是有些唐突了。”
“如今这种情况,整个魏国之中没有一人胆敢应战,看来魏国之中的读书人只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
“是啊,满朝的官员竟然连一个会做诗词的人也找不出来,真是可怜可怜。”
“早知如此的话,当初我们就应该先从大夏国中派出一个孩童,来大魏教教他们诗词,然后再来比试。”
“算了吧,要不咱们还是别比了,免得再让这大魏君臣丢了自己的脸面,到时候又说咱们大魏国欺负人。”
这些随从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之中都是对于大魏的鄙视和亲蔑。
“真是岂有此理,你们这么说,岂不是欺我大魏国中无人?”
有官员站出来不服气的回应着。
可是对面的人丝毫也不当回事,只是轻飘飘的来了一句。
“既然大魏国中有人的话,那就选出一人出来应战,我大夏国才子随时奉陪。”
此话一出,一下子把所有人顶得无法应答。
满朝官员对此都是气愤至极,但是又有些无可奈何。
因为大魏国中确实有善作诗词之人,哪怕有也只不过是些三脚猫的功夫而已,根本就不足于和大夏这种以诗词见长的国家比试。
此时,这些朝臣们都在想着该如何推掉这一次的比试,又不伤朝廷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