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陆主编(1/1)
李存希不慌不忙道:“李哥,您看这样如何,您帮我引荐一个能做主的人,我和他谈,完全不牵连您。”
“李老弟,咱们俩老交情了,我妹妹又是你闺女干妈,我劝你一句,千万别作死。”
李厂长好言相劝。
“我心里有数。”
李存希也不想过多解释什么。
李厂长觉得他在作死,那是因为对方无法预知未来,认为在改革派和保守派胜负未分之前,轻易表态,必然招致另一方攻击,注定成为双方博弈的牺牲者。
但他是重生者,知道未来的走势一定是改革开放,而将要提出的利税分离,价格双轨制,以及国营企业双权分开,也昭示着保守派,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所以,他这篇文章可能会是锦上添花,而非什么自寻死路。
“也罢,今晚六点,我帮你把京城日报主编约出来,至于能不能登出这篇报道,你们俩谈。”
李厂长叹声道。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李存希执意作死,他也拦不住。
“那地点就定在东兴楼吧,我会定个包厢。”
李存希起身深鞠一躬,拿回稿子离开。
晚上六点。
李存希坐在车上假寐。
咔嚓。
吴雷打开门,提醒道:“李厂长的车来了。”
“恩,你在外面等着吧,假如我和那个主编都喝醉了,你先送他回家。”
李存希吩咐了一句,下了车子,笑容满面的等在门前。
车子缓缓停下。
李厂长和一个身材消瘦的中年先后下车。
李厂长忙介绍道:“呵呵,老陆呀,我给你介绍一下,李存希,晓燕服装店的老板,青年才俊,小李呀,陆文清,陆主编。”
“陆主编,幸会。”
李存希赶忙伸出手。
陆文清只是瞥了李存希一眼,没有伸出手的意思。
李存希也不恼。
普通人对个体户都嗤之以鼻,这些拿笔杆子的文人肯定更甚。
说白了,还是个体户太少,遭到社会排挤。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发达,反而吃公家饭成了少数派,但这也不意味着商人地位会有多高。
当年他身家过亿时,求到人家一个处级干部,也得恭恭敬敬的,面子里子,金子银子,都得到位,才把一些事办下来。
对此,其实他并没有任何芥蒂。
还是那句话,赚钱嘛,不寒碜。
“陆主编,要不咱们先吃着?”
李存希赔笑道。
“饭就不吃了,你稿子给我,如果没问题,我看在老李份上,帮你这一次。”
陆文清语气不咸不淡。
如果不是老友相求,他才不会与这种满身铜臭的粗鄙之人交谈。
“陆主编,我菜都点好了,您不吃就得倒掉,多浪费呐。”
李存希知道老一辈人,最忌讳浪费粮食。
“哼,穷人乍富,腆胸叠肚。”
陆文清出言讥讽。
“对,叠肚,叠肚。”
李存希就当听不懂,笑着附和。
对方的意思就是讽刺他陡然乍富,仗着有点钱耀武扬威,胡吃海喝。
“哼,目不识丁。”
陆文清再次挖苦。
一旁的李厂长听不下去了,主动开口:“老陆,就去吃一口吧,我也饿了。”
倒不是说他心疼李存希被人挖苦。
而是不想老友继续在那卖弄出丑了。
他知道李存希文化素养极高,尤其是国画和毛笔字水平,堪称宗师级别。
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懂几句通俗的文言文。
只是求人办事,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好吧。”
陆文清点了点头。
“两位里边请。”
李存希笑着把俩人迎进餐厅。
再由服务员带入包厢。
“女同志,可以上菜了,拿两瓶茅台。”
李存希对着服务员吩咐。
“我不喝酒。”
陆文清淡声道。
“那就上一壶好茶。”
李存希立马改口。
不一会儿。
茶水拿来。
李存希主动给俩人满上。
陆文清抿了口茶水,说道:“李先生,我待不了多久,你还是给我看一下你的稿子吧。”
“行吧。”
人在屋子里,李存希也不怕对方跑了,于是把稿子递了过去。
陆文清正欲详细。
李厂长把手挡在稿子上,提醒道:“老陆啊,你沉住气,看完别生气,也别激动。”
“放心,他就是写的再狗屁不通,我也不会生气,因为我知道他肚子里没多少墨水。”
陆文清冷笑一声,拿掉李厂长的手,开始看了起来。
李厂长苦笑一声,拿起茶水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陆文清看着看着眼神锐利起来,肉眼可见的露出怒容,甚至气的身子都开始颤抖。
砰。
他甚至没看完,便把那稿子撕得粉碎。
“混账话,满篇混账话,写的什么狗屁玩意!”
陆文清破口大骂。
李存希微微皱眉。
这货不满意稿子,也不用撕了吧,他可没有存稿,现在好了,得按照记忆重写一遍了。
有求于人。
他也没法和这姓陆的生气,只能保持微笑道:“陆主编,我写的稿子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您觉得不满意?大可以提出来,我看看能否酌情改一下。”
“你写的稿子?我看是你找人写的吧,我告诉你,我刚才撕了那稿子是在救你,这稿子看似在吹捧你,但话语之间暗藏玄机,只要发出去,被有些人看到,你肯定要倒大霉的。”
陆文清语气严厉,像是在批评学生一般。
他不否认写着稿子的人,对经济有一定见解。
可有些话,有些事,只有有些人能说,其余人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李存希表情也认真起来,语气严肃地回答:“陆主编,这稿子真是我写的,而里面那些话也是我想要表达的观点,只是觉得直白的提出,可能有些唐突和突兀,才会稍稍修饰隐藏。”
稿子是他以俩人采访的形式写的。
写的是他一路走来创业的事情。
但他的自述中一些经历,全都夹带着自己对未来经济和制度的见解,只是他每个观点,都会找个相似的政策作为底子,再加以扩展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也总会把话题带回这个政策基础,加以感谢。
普通人读起来,只会觉得他是一个赶上好政策发家的普通人,在这里感谢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