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买尾货(1/1)
“三哥,都是咱自家买卖,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
白茂文一心惦念大吉普,只要不让他杀人,啥事他都肯定。
朱三笑道:“跟你妹夫买个西单夜市的摊位。”
白茂文乐了,出言调笑:“三哥,你不会以为夜市是那乡巴佬开的吧?”
朱三嘴角抽搐:“我又不是傻子,自然晓得夜市是国营,可自从骡马市夜市爆火,九个夜市摊位一扫而空,我打听了许久,才打听到你妹夫手里有西单夜市的摊位要卖,只是价格太贵了,要两千块。”
“两千!他怎么不去抢!”
白茂文着实被惊到了。
这年头虽然有城管,可摊位在他认知中就不值钱,撑死一月收个一两块摊位费。
“这骡马市摆摊的人,一天营业额都有两三百,咱就按一半利润来说,一月至少赚三千,你妹夫定的两千块,真不贵。”
朱三难得替李存希说话。
其实如果是他囤摊位,至少卖五千一个摊位。
“既然不贵,那就买呗。”
白茂文不以为意。
朱三苦笑道:“茂文啊,咱们钱都押在货里了,哪有钱买,再说了,你妹夫这摊位成本就十五块钱,他好意思收你两千。”
说着。
他从裤兜里掏出两张大团结,塞进白茂文裤兜里:“你就给你妹夫二十,他敢挑你理试试。”
“你说得对,我妹妹都嫁给他了,他凭啥赚我的钱,行,我这就去弄摊位。”
白茂文快步离开院子。
朱三冷笑一声:“二傻子。”
这几天秀水街上的新款,卖的不错,已经回笼一千多块资金,加上他留了一些资金储备,买个摊位不成问题。
不过有白茂文这个二傻子,他凭啥花这冤枉钱。
......
的确良大降价,产量大减,相应的国营厂混纺和纯棉布料配额增加。
布料增加,混纺和棉纺衣服产量也上来了。
但订单没有增加,库存逐渐累积。
京城周边厂家为了释放库存压力,已经公开让周边商贩进货。
李存希开着三轮车,与吴雷来到近郊的京城制衣五厂。
他之所以来此,因为这里有批出口香江的蝙蝠衫需要脱手,价格极其划算,但有一点,必须打包。
李存希走下三轮车从,对门房大爷说道:“你好,我找吴厂长。”
“报姓名,再说说找我们领导什么事。”
大爷很公式化的询问。
“我叫李存希,来找吴厂长谈业务。”
李存希笑答。
吕长贵已经给他打好招呼了,不怕被拒之门外。
“谈业务,好大的口气。”
大爷轻蔑一笑。
估摸又是来进货的个体户,一群劳改犯都不如的个体户,还真会往自个脸上贴金。
“等着吧。”
大爷背着手,不紧不慢的往厂房内走去。
李存希看着架势,没个十来分钟回不来,索性回到车里,和吴雷聊起了闲天。
出乎他意料,老头只用了五分钟就回来了,只是跑的太急,在铁门前喘了几分钟,才打开铁门,赔笑道:“李老板,我们厂长说等您许久了,赶紧进去。”
“有劳了。”
李存希回到三轮车驶入厂内。
大爷看着三轮车屁股,赞叹道:“嘿,这资本家就是不一样,有礼貌。”
办公楼前。
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早早等候着。
李存希颇为意外,还是头一次见如此亲民的厂领导。
他赶忙下车,主动伸出手:“吴厂长,这次麻烦您了。”
“李老板,千万别这么说,您能帮我买下这批货,简直是我的大恩人。”
吴长来与之轻握,对李存希第一印象,年轻,俊俏,说话滴水不漏,不简单。
“您这话就折煞我了,咱们互相帮忙,不如先去看货?”
“好,请。”
吴长来头前带路。
李存希紧随其后。
不一会儿。
两人来到仓库。
李存希扫了仓库一眼,出乎他意料。
这里竟没有多少的确良库存。
在这个关节,可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吴厂长,您的确良处理干净了?”
“呵呵,去年我看到新闻报道,说咱们到今年,化纤产量翻五十倍,所以就有意思减产,拓宽其他销路,总算有点成绩,积攒了一些固定客户。”
吴长来说起来颇为自得。
整个京城制衣厂都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唯独他的五厂,保持着正向盈利。
“那您可真是个负责人的好领导。”
李存希出言赞叹。
这吴长来与吕长贵,简直是俩极端。
他当然希望是吴长来这种实干的人多一些,可惜,现实很骨感,这位厂长未必有吕长贵混的如鱼得水。
“过奖了,先看衣服。”
吴长来面朝左边,指着整齐叠放的衣服说道:“六千件蝙蝠衫,出厂价十六一件。”
李存希转头看去,只感觉眼睛被晃了一下。
且不说料子如何,单说着这批衣服颜色,实在是太艳了。
明黄,明绿,明粉,大红,如果只是单一颜色还好些,问题是这批衣服还玩起了拼接色。
拼接色其实也没什么,暗亮色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可这设计衣服的人,脑门子被挤了,采用亮色拼接。
要知道亮色饱和度过大,造成的视觉差,会给人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刺激。
而在八十年代初,人们穿衣概念相对保守。
衣服颜色以素色为主,极少出现红绿黄这类配色,哪怕碎花的衣服,有这些配色,调色也极为黯淡,这类艳丽的色彩,完全不符合主流审美,想要卖出去,恐怕要费不少手段,而且这价格,也没多少利润,不值当冒险。
“吴厂长,这衣服我恐怕要不...”
李存希正要婉拒这笔买卖,只听吴长来补充:“如果您能打包,我给您算八块一件。”
“八块?”
李存希楞了一下,弯腰摸了摸衣服的材质,确认道:“这批蝙蝠衫全都是纯棉么?”
吴长来摇头:“不全是。”
“还有涤棉混纺的么?含棉量多少?”
李存希又问。
如果涤棉的棉含量高,并且数量不过半,那就还有利可图。
“不是涤棉,是丝绸料子。”
吴长来回答。
“丝绸?”
李存希又看向这批衣服,微笑道:“吴厂长,这料子不是咱们这的吧?”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国内丝绸用品质量残次不清和花色单一,国际市场上,丝绸制品几乎被香江和日韩等地垄断,国内占市场份额不到百分之十。
如今是83年,工艺应该还没革新,所以这些繁琐的绸布花色,绝不是出于国内丝织厂和印染厂。
吴长来苦笑道:“跟你说实话吧,这批货是香江一个贸易公司,去年委托我们代工,料子和版样也都是他们提供,谁知我们完工了一年,他们也没来拿货,我们费尽心思联系上香江那边,那公司倒闭了,我们只能卖掉货,抵代工费了,只是..”
吴长来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及时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