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一桶金,另寻商机(1/1)
刚过饭点。
摊子的苹果已经全部用光。
李存希喝了口水,向金父询问道:“叔,今天还能加苹果不。”
被李存希这么一问。
老金突然变得局促起来。
他现在可是对李存希彻底服气了,甚至说,面对这个会说一嘴流利洋文的小伙子,打心底有种敬畏感。
他忙站起身,回答:“咱们苹果都是大半夜去城郊处那批的,现在批的人,都在家摘果子呢,恐怕加不了,倒是娃她娘那还能剩个二十来斤。”
“二十来斤么,一来一回也怪折腾,今天收摊吧。”
李存希直接客人说售罄了。
老金却忙说道:“其实前门离这儿也不远,你等着,我这就去拉。”
说着。
他便一瘸一拐的往外走去。
一斤水果赚一块多的利润,二十多斤,那就能多赚二十多块。
他们两口子起早贪黑忙活一周,也就赚这么多,凭啥不去拉。
李存希碰了碰金文:“别让你爸跑了,今天到这吧。”
金文点了点头,快步跑去拦住了父亲。
“小李,其实我很快就能回来,不成,你再等等,咱们晚些收摊子?”
老金犹不死心。
李存希收拾起搪瓷杯,轻笑道:“叔,钱是赚不完的,今天咱就到这吧。”
“希哥说得对,今天咱们赚的够多了,你看看,足足165块钱,本钱最多40块,咱们今天赚大发了。”
金文拿着一沓外汇券,满脸写着兴奋。
金父跟着咧嘴笑,脸上皱纹也挤到了一起。
赚钱不赚钱。
他其实不在乎,家里的赔偿金,和这两年做买卖的钱,足够给娃找媳妇盖房子了。
真正让他开心的是儿子走正路了。
想到此。
他步履蹒跚的来到李存希跟前:“小李啊,叔之前有些话,说的难听了一些,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放在心上,说实在的,金文能高攀你这么个大哥,真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李存希看了他一眼,笑道:“叔,客气话就别说了,朋友之间相互扶持,没什么谁高攀谁。”
金父摸了摸后脑勺,憨笑道:“呵呵,反正小文就交给你了,如果他不听话,你跟我说,我收拾他。”
“爸,你说啥呢,我希哥说一,我绝不敢说二,再说,希哥带我赚大钱,我凭啥不听他的话。”
金文也再次表忠心,生怕李存希不带他发大财了。
“行,你小子有这个觉悟就行,小李,明天要多少苹果,我给你拉。”
“两三百斤吧,趁着还能卖高价,咱们尽量多卖一些。”
李存希轻声回道。
摆摊卖画,好歹还有个技术壁垒,都能泛滥成那样。
而这个榨苹果汁,连技术壁垒都没有,想要弄,弄一张工业券,攒钱买个绞肉机头,些微改造一番,再进一些苹果,就能出了摆摊和他们抢买卖。
所以秀水街早晚会有第二家,第三家,榨果汁的摊子。
到时候,利润会压榨到几毛以内。
他们要做的便是,在此之前,能多卖一些是一些,尽可能多攒一些本钱去买衣服。
半月时间转眼即逝。
如李存希所料,不仅秀水街多了卖两家卖果汁,连附近街道,也有两三哥骑车叫卖果汁的人。
价格从8毛到5毛不等。
更有甚者,卖到两毛一杯的价格,当然那种廉价果汁,基本是糖水里掺果汁,完全把市场给搅浑了。
李存希看着清冷的摊子,知道这买卖干到头了。
“金文,咱们总共赚了多少钱。”
“两千八百块,基本都是上一周赚的,这一周一天比一天差,今天拢共卖了十杯果汁,一杯才卖8毛,这群缺德带冒烟的玩意,低价把咱客户全抢没了。”
金文愤愤不已。
本以为靠果汁能成万元户,可照现在这情况,再摆下去,别说万元户,人都得饿死了。
“看来这买卖是做到头了。”
李存希也有预料,倒是没啥落差感。
“希哥,咱们本钱也有了,是不是该进行发财大计了?”
金文问道。
李存希点头。
钱也攒的差不多了,也是该拜访一下在服装厂上班的大舅哥了。
“金文,先给我拿两百块人民币和三百块外汇券,我要买东西送礼,这个摊子,你先这样卖着果汁,等我下一步指示。”
“好嘞。”
金文麻溜的点出一叠钱,塞给了李存希。
十分钟后。
李存希来到王府井,花了三分钱把自行车寄存,徒步来到东风市场,也有人叫东安市场。
如果说京城百货大楼是八十年代奢侈品集散地。
那么东风市场就是各种小商品和美食的聚集地。
清末某出版物,有句诗这么说:“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
由此可见东安市场历史悠久和品类齐全。
李存希走入市场,一个个鳞次栉比的柜台,无一例外都站着不少人。
宽阔的过道里,也因为人流过密,略显拥挤。
他跟着人流,来到食品区。
“师傅,来六斤大白兔奶糖,每三斤包一份,还有麦乳精,先来两罐吧,要大罐的。”
“对了,师傅这起士林的巧克力,多少钱一板?”
“4块。”
“四块,可真不便宜。”
李存希看着玻璃里的巧克力,这么大一块,撑死50克,合四十一斤,比吃黄金还贵。
可以没辙。
在这个货物不流通,物资匮乏的年代,稀缺品价格就是贵的离谱。
“师傅,巧克力也来四版。”
“行,一共65。”
“您数数。”
李存希把钱交上,把买的东西装进事先准备的布袋,
他又走到卖烟的柜台。
“师傅,有没有万宝路?”
“你说那个是外烟,得去友谊商店买,外面买八成是假的,指不定盒子里装的红梅。”
“那红塔山呢。”
在八十年代,红塔山绝对是一枝独秀。
“也没有,这些都是紧俏货,除非你能进友谊商店,不然就只能买假货。”
“行,谢谢啊。”
李存希道了声谢,又来到卖饰品和服装,看了一圈,这里的服装,大多是七十年代流行的的确良。
所谓的确良就是羊城,的确靓的谐音,特制用化纤制作的衣服。
在棉花产量不高的年代,买布需要布票,而化纤的衣服需要布票极少,很快在龙国市场普及。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棉花产量提高,棉质服装已经在南方流行。
这些衣服款式老旧,恐怕很难入他那打扮洋气的大舅嫂眼。
看来只能去友谊商店一趟了。
不过,这个年代友谊商店,可不让国人随便进去。
理论上只有洋人能进,但外国人不喜被人查验身份,所以商店外的守卫,只能看脸识人。
如果是洋人面孔,一律不管不顾,但假如是亚洲人面孔,那就要拦下盘问一番。
想要进,那就得装成华侨。
他看了眼自己打扮,从老家穿来的粗布中山装,因为穿的久,已经洗的发白,并且还有缝补的痕迹。
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人家一看就晓得是国人。
所以想要进友谊商店,得先换身行头,不要求多洋气,起码得得体一些。
于是他花六块钱买了件的绒布衬衫,又花10块买了条灰色裤子,至于鞋子,依然穿妻子新买的老北京黑布鞋,配上他板正的身形,帅气的脸庞,流利的外语,糊弄守卫应该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