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祠堂故事(1/1)
大叔他们去了修水库,村里却过起了苦日子,全村人统一起来吃大锅饭,祠堂外架起土灶,祠堂里分开吃。为了节约粮食,剩下的粮食要省着吃,才接得上明年的早稻收割。一天一顿饭,其它时候吃杂粮,主粮杂粮轮番吃,有时候是番薯干熬成番薯汤,秋季的番薯熟了,就番薯汤煮高梁,熬成一大锅红米饭,番薯粥,番薯茎叶煮蚕豆,放点辣椒酱味道香,就是不耐饱。
吃腻了就发起牢骚来,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都说当牛做马累苦,我才不这么认为,起码不愁吃,比我们活的干脆呀,河道水沟里的青草直接吃,干稻草干豆箕也往肚里咽,牛有返槽的胃,然后趴在地上,再倒出来慢慢的嚼,细细地咀,还那么高大健壮,我下辈子也要做牛。”
“嘿嘿,现在的牛比人好过多了,人太矫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有了食物还要煮熟了,还要加点调料才好吃。”九爷也很感叹地说,“我听长辈说观音土能吃,上次我去抬石板,饿急了,就在新塘子高坎下抓了点来吃,差点没把肠子吐出来,这东西热天咽得下,冷天吃不得。”
祠堂是大伙聚会的地方。那时经常开会,每次都有工作队参加,主要是能听到群众声音,要把工作做好,就要听取大家的建议,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听到的建议反映上去,然后,再把上级研究出来的决定反馈到村里。
村里现阶段的困境,经过上级部门的研究,又传到了村里来。这天又在祠堂开会,会议上,工作队的刘同志说,关于吃饭的问题,呃……停顿了一会又说,现在还没有完全断粮,经过县里和乡里的决定,呃,根据粮食紧张的实际困难,决定把现有的粮食,尽量留给来年春耕生产的时候,现在是冬季,不干事时少吃一点,能省就省吧,节约起来春耕劳动的时候吃,才有劲干事嘛,过了年乡里还要下拨一批粮食。
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以前的互助组改成了生产队,经过公社与生产队的互助合作,走的是集体化生产的道路,生产队负责农业生产,公社则提供生产资料以及新制造出的各种劳动工具,供销合作社包销农产品。
刘同志还说,今后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包括资金和培育农科人员。政府无偿拨款和信用贷款,生产必需的农具,如犁铧滚具,扁担箩筐。保证三年内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五年内解决缺水问题。
村里太多人没文化不识字。刘主任说,没文化不识字可不行,不能享受现代生活,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通告中写的啥,吃亏的还是自己。他承诺要举办夜校,派学校的老师来教学,辅导大家学习文化知识。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来了两个老师,一个是明新老师,另一个是卢老师。祠堂里点起了煤油大灯盏,里面坐满了大伯大娘大叔大婶,还有一部分大哥大嫂。这就是当时的夜校,长条板上挤不下就自带板凳,还有站着听课的,也就两个多小时。
第一节课,明新老师主要讲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老师说:“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化?因为文化能把我们一代一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学文化呃,我们首先要学好文字语言,汉语中的文字很复杂,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五笔画组成一个字,蕴含着深厚文化因素,还有左右弯钩,灵活多变,意味着能伸能屈的中国智慧,比如说吧。”老师转身在黑扳上写了“父母”两个字,然后又说“大家看,这个父字,上面一撇一捺,代表挡风遮雨,下面有两根交叉的棍撑着,父亲撑起这个家,再看这个母字,一个框框里中间一横,上面一点,下面一点,意思就是在框里忙上忙下。父母两个字,就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意思,是不是很形象啊。”
大家聚精会神的听得津津有味。明新老师讲累了,卢老师接着讲。
卢老师说:学文化要先学会写字,写字要从数字开始,从一到十有三种写法,有阿拉伯字和中文的小写和大写,我们先来学简单的两种,以后再学大写的汉字数字。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了两行数字,上面的阿拉伯数字对准下面的中文小写。然后叫大家跟着他念起来。
全村人都很高兴,刘主任果然给村里派来了老师,说好双休日的晚上才有时间,白天老师在学校正常上课,大家都要干活,也没时间听课。
来祠堂里人教人读书识字的明新老师,他是王屋村南面那个小王屋村人,上过私塾,是学校建成后,前三批学有所成的人,学成之后就留校当了老师。听说他父亲的爷爷和大伯父亲的爷爷是兄弟,后来他爷爷那一代迁居到那里,村子不到二十户人家,环境空气都很优美。
第二天定星期天晚上,那两位老师又来祠堂上课。吃个晚饭,许多人摸黑来上课。矮个爷拎着一盏方方正正的玻璃灯,笑咪咪的从村西头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些人。矮个子爷有两个儿子都在学校念过书,而他只会做手艺,没有上过学,也想去看看老师怎样教课。
一会儿老师就开始了上课。这次是卢老师先讲,他说“昨天教你们的有没有学会啦,要多写多练,还要记住记牢,特别是你们的姓名,笔画多,写多了才记得住。”他舔了舔嘴唇说,“今天教大家几个日常用字。”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了番薯两字,用手指着黑板说“这两个字叫,番薯,就是我们天天吃到的白薯红薯,为什么叫番薯呢?因为它是从祖国南疆一个番国引起的种子,上面加上草头,意思就不同了。”
“兄弟,那鸡鸭鹅怎么写?”一个叫拖斗的大叔忽然问了一句。
矮个爷责怪说:“不能叫兄弟,没规没矩的,应该叫老师。”
“好,老师,鸡鸭鹅怎么写?”他家养过这些家禽,想学会来写。
明新老师走到前面,在黑板上写了鸡鸭鹅三字,然后说,“这三个字笔画太多,也都是双边字,就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大家看,一只鸟前加上又,是鸡,加一个甲乙丙丁的甲字,是鸭,加上我,就是鹅,你们先抄上纸上,再回去慢慢的练习。”
“嘿嘿,不加什么就是鸟,加上我就是鹅,记是好记,写起来难,不能加点别的什么东西吗?”拖斗嬉皮笑脸的问。
明新老师说“不能,无规矩不成方圆,呃,不能什么都加上去。”
明新老师上课就像讲故事,大家都很喜欢听,大伯大娘也来了,听说明新老师跟大伯家有远亲关系,就是来听故事捧场子的。大娘只会听人家讲,认不了字,更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