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华裔朋友(1/1)
煎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凌静怡拿皮尺测量床的尺寸,发现单人床才90厘米宽,1.9米长,双人床才1.35米宽,1.9米长。而身高1.88米的柳守义,垫上枕头后,他的脚就挂在床外了。
凌静怡很惊讶:“这么大只的老外睡这么小的床,难道不会摔下小床吗?”
柳守义眼下青黑一片,睡得很不好:“据说中世纪时的Y国流行夫妻禁欲,一人单独睡一张窄床,窄床是他们的传统。”要不是亲身体验,青年也没想到床居然这么小。昨晚他搂着她睡,才勉强没被挤下床。
凌静怡:“......”
王姨脸色发青:“这床太小了,昨晚睡到半夜,我摔下床痛醒了。”
凌静怡捂脸,看来这两张床必须得换了!她是个没有大床就睡不好的人,在国内时,她让青年手工做的床超级大,可以在上面随意滚来滚去,哪像现在这样,特别窄,睡起来好拘束。床垫也特别软,一点筋骨也没有,一觉醒来腰酸背痛。
好心的郭学长带他们去家居店,店里最大尺寸的床也才1.8米宽,2米长。
她面露失望:“没有更大的床吗?”
郭学长摇摇头:“这已经是最大的床了。king size的床也才宽1.5米,长2米。”
凌静怡:“......”
不过家居店里的最大尺寸的床以及婴儿床款式都挺好看的,她用蹩脚的英语砍价一番后,大手一挥,都买了!
回去路上,郭学长劝道:“凌同志,出来留学,钱要省着点花啊,这边的物价不便宜。”
凌静怡一边嗯嗯点头,一边觉得该省省该花花,睡不好实在太折磨人了。不过也是,她得找语言班突击一下英语口语能力,好在Y国的雾都找份工作,挣点钱顺便学习经验。
————
在异国小镇度过一个多月,凌静怡仍没报上合适的语言班,反而被当地的食物饿瘦了。
这边经常吃的饭菜就是三明治、吐司、披萨、薯条、苹果派、烤肠、牛排、全麦面包.....一开始吃还挺新鲜的,味道也确实还可以,然而吃久了她开始怀念起中国菜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凌静怡早就习惯了丰富多彩的中餐。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胃,深刻想念一个月没吃到的川菜、湘菜、鲁菜等八大菜系的菜式。
这天,青年一如既往的在实验室忙碌,她便拉着王姨,推着交了大笔托运费运来的婴儿推车,带着三个崽崽一起出门找中餐馆。搜罗很久,才在小镇上找到一家,叫“四季餐馆”。
这家餐馆是华人开的,店家会讲中文,她们点菜点得很顺利,不需要手舞足蹈地比划才能点菜。
很奇怪的是,店里居然没有一个客人。
直到中餐被端上来后,她才明白为什么一个客人也没有。这家店的中国菜味道都怪怪的,和国内吃起来不同。她和王姨勉强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王姨小声说道:“怎会有味道这么奇怪的中餐。鸡肉吃起来像发馊了一样。”
凌静怡低声附和:“又贵又难吃,还没有泡面好吃。连炒青菜都炒不好,根本咬不动,吃起来像吞砂纸一样刮喉咙。”
结果耳朵很尖的服务员噔噔噔地过来,是一名黑头发黑眼睛的年轻女孩,面露疑惑,用中文问道:“不好吃吗?”
凌静怡有点尴尬,她以为声音这么低,服务员应该听不到。看到女孩头顶上的三颗玫粉色爱心,她放心了,看来也是个可以沟通的好人。她直言不讳:“跟我在国内吃的味道差距很大,不是我喜欢的。”
那名女孩放下抹布,拉了一张凳子坐在一旁,好奇地问:“你是华国人吗?怎么称呼你?我叫Helen,海伦,是一名华裔。”
她扬起唇笑着回应:“对,我来自华国,叫我小怡就好。”
Helen夸赞:“你今天穿的乳白色针织连衣裙很漂亮。”
她笑了笑:“你也很美,我很喜欢你的头饰。”
Helen更开心了,指着头上鲜花串成的花环以及插入盘发的象牙筷说道:“我妈妈给我做的,说这是祖籍流行的簪花围发饰,象征着渔女追求光明与幸福。”
Helen如竹筒倒豆子般讲了她的故事:她祖籍华国沿海一带,当地靠海为生,信奉妈祖,父母在五十年代时因饥寒交迫,不得不远渡重洋来Y国洗盘子挣钱,后来才有合法身份,并在小镇上开了这家四季餐馆。
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凌静怡不敢想象Helen父母那一辈的人得吃多少苦才能在这里留下。
Helen不仅擅长英文,中文也讲得很流利。她还没有去过华国,对华国的一切充满好奇,“小怡,小怡,听说华国人都会功夫,像功夫之王李小龙一样厉害,那你会功夫吗?”
凌静怡笑着否认。
突然,婴儿车里的崽崽们饿了,哭闹起来,正好饭也吃不下去,凌静怡便和海伦告别。
临走前,Helen问她:“我们算是朋友吗?以后可以去找你玩吗?”
正好凌静怡也挺喜欢Helen的,“那当然,下次见。”她英语不好,和当地邻居融不进去。能在国外多个朋友也不错。
————
在小镇上生活一段时间,支出不断增加,存款越来越少,凌静怡有点心急了。她一直思考,当地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要先卖什么产品能最先打开市场。
当地人很白,也不怎么长痘,她研判后发现,美白溶液和祛痘溶液在这里无用武之地,销量应该会很惨淡。
柳守义提醒道:“有没有发现当地人的发量都不算茂盛。”
她有点不确定地想了想,“好像是哎,这段时间看到的当地人,发量都不多,尤其是Y国的男子,秃头的很多,原来不是我的错觉。”一眼望去,街上必有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