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票房被超(1/1)
虽然《回到未来》的制片成本也有一千九百来万,也算个不小的制作了。但是它的主角说实话在当下,对影迷们来说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男主角虽然有些名气,但他是个电视咖,就像以前说过的那样,电视咖在电影圈里天然的低人一等。
其他角色也都是些新人或者半新人,还不算太出名的那种。唯一有点排面的,是饰演博士的演员。
但是一个外形不太出彩的配角中年大叔,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吸引力呢。就像后面的摩根弗里曼,在大家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少演技不错,参演电影质量较好的印象。但是你能想象一部电影只靠摩根弗里曼来吸引观众吗?
所以在这个靠着明星来吸引影迷观看电影的年代,《回到未来》在口碑评价还没出来前,对影迷的吸引力远不如《功夫熊猫》,《功夫熊猫》的主角熊猫好歹也算是在米国家喻户晓了,加上沈华、迈克尔等人倾情献声,为动画角色做配音。
于是,沈华就在《回到未来》的首映当天,看到放映厅里《回到未来》上座率不如《功夫熊猫》的情况。
这对沈华来说是个好消息,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回到未来》少吃点,《功夫熊猫》就能多吃点了。
但有一说一,沈华留下来看完整部电影后,不得不承认《回到未来》是部相当有意思的电影,不管是创意、剧情还是里面的一些特效场景,都对观察充满了吸引力。
所以沈华也清楚,《回到未来》之后肯定还是要起来的,毕竟现在暑假档的观众主要还是放假了的青少年群体,即便《功夫熊猫》里带了功夫,但是毕竟是部动画片,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追求酷劲的青少年们可能会更偏向于真人电影,因为真人电影比较刺激。
现在的好莱坞导演,都倾向于在电影里添加一点香艳的情节,弄点情色画面来当做甜点冰淇淋给观众们享受一下。哪怕电影剧情了没有那个必要,导演们也会创造条件给大家来上那么一段。
……
“《回到未来》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科幻喜剧,影片让主人公乘时光机器进入他出生之前的岁月,他的有心撮合,直接导致了其父母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个很荒诞的创意,但是完整丰富的故事情节,让观众轻易地接受了“儿子帮助爸爸泡老妈”的奇特故事主线,毕竟这是一部科幻片。《回到未来》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其实电影中渲染的高科技手段并不多,精巧的时间顺序让观众大呼过瘾,在时间的轨道上来去自如,也就代表了一个人可以改变过去和未来,这是人类异常渴望得到的一种力量,在该片中,罗伯特·泽米吉斯让它实现了,这也就是电影的魔力,而泽米基斯深刻懂得如何运用这种魔力。”
“《回到未来》以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为我们叙述了由时间旅行而引发的喜剧故事。影片结合了现在所能运用的所有特技,但又不局限于视觉冲击,而是集合了科幻、浪漫、幽默、惊险、动作等等元素,为我们展开了一段机器和人性交织的旅途。”
随后的发展也如同沈华所预料的那样,即便在《功夫熊猫》挤占了排片资源的情况下,《回到未来》依旧在首周拿到了一千五百多万的票房,虽然比这周《功夫熊猫》的两千万票房要差一些,但电影口碑良好,观众满意度颇高,吸引了大量准备观看电影的观众,
因此院线那边也是有奶便是娘,准备给《回到未来》更多的上映场次了,其实就包括一部分原先属于《功夫熊猫》的场次。
没办法,《功夫熊猫》上映三周后,最期待的一批人已经看过的情况下,后面各方面的数据下滑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要把院线商原先超额优待的部分让回去了。
不过好在《功夫熊猫》的排片依旧比较充裕。
随后的日子里,《回到未来》强势反超了《功夫熊猫》,但好在《功夫熊猫》还是牢牢占据了排行榜第二名的位置,依旧有一千五百多万的票房成绩。
而等到《功夫熊猫》被反超后,沈华也不再过于关注《功夫熊猫》的票房情况了。反正沈华跟梦工厂这边也无力回天,还能让《功夫熊猫》逆袭一波,按照现在这个票房走势继续走下去也不错了,想来《功夫熊猫》将会成为目前为止,梦工厂票房成绩最高的电影了,这也让梦工厂的内部有些惋惜,当初沈华怎么就放出豪言,要将利润全捐出去呢,不然这一回能赚不少钱呢,即便这钱也进不了那些员工们的口袋。
……
在《功夫熊猫》平稳落地后,沈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生化危机》的录像带发售上,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工作,现在梦工厂也已经打通各方面的关系,即将正式上市发售。
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在期待录像带的销量,毕竟三十五美元的价格,市面上很难找到比《生化危机》便宜,质量又好的录像带。
所以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的为《生化危机》的录像带划定了一百万左右的销量,大家没敢定太高。
因为现在录像带市场的销售记录也就一百来万,并且这记录还不是电影录像带创下的,而是由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简·方达推出的有氧操录像带创下的记录。
八二年的时候,简·方达推出了定价59.95美元的录像带,加上其他更便宜的LD碟片格式,加在一起也才将近一百万的销量。
而电影方面,目前的记录还是由派拉蒙的《闪电舞》保持的。这还是之前派拉蒙为了实验录像带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电影还没下线的时候就开始发售录像带,才让录像带取得了这么高的销量,其他电影录像带的销售数据,基本上也就是十几万左右,所以各大制片商对录像带其实都还不太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