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岭北行省(1/1)
考虑,他们怎么考虑。
不同意他们甚至连这扇门都走不出去。
可身为首领,可汗宝座的有力竞争者,他们也不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顾惜朝说的再好,也得是真的才行。
二十万大军,他们得亲眼见到才会死心。
两人对视一眼,一同说:“你是什么身份,给我们的承诺又如何落实。”
“我们要出去看看我们的人现在如何。”
王怜花冷笑:“你们还有选择吗?我先带你们出去看看这二十万大军。”
既然等来了顾惜朝,王怜花现在就不需要倚仗这些鞑靼士兵,一把蒙汗药把他们都放倒,现在已经一起关进大帐里了。
当江湖人时,他也没讲过江湖道义。如今要带兵打仗,王怜花更是只在乎输赢。
没下毒全杀了,都是因为来前朱韶光特意叮嘱,误伤无辜之人姓名。
顾惜朝谈判之前派人联系太平王,让他注意后方偷袭,保持阵型,向前行军。
如今大军压境,其木格和布和一出门就望见远方黑压压的人头,轻骑兵打头,遁甲兵居中,弓弩火铳远攻在后,重装骑兵垫尾。
其木格和布和两人登高远眺,只见对面军士锐气冲云。
两人心想,大明兵强马壮,战意逼人,不可与之硬碰,如今假意妥协,只等回部落之后再做打算。
而那些鞑靼士兵……
顾惜朝唱红脸,王怜花唱白脸,互相配合。
王怜花对两人说:“既然已经有我们护送二位,还是让他们好好休息吧。”
顾惜朝说:“大明将率军亲送两位回家。”
其木格的部落更近,一行人就先去了其木格的部落。
王怜花手下的人精通鞑靼语言,又在其木格手下待过,如今由他们扮演亲卫,一时半会儿不会露出破绽。
王怜花没有换衣服,顾惜朝也没有,王怜花现在代表的是大明商队,而顾惜朝代表的是大明官府。
伪装和他们的意愿背道而驰。
顾惜朝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只需要其木格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就好。
“草原的兄弟姐妹们,我今天要向大家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木格部族里的大部分青壮都去了战场,现在剩下的人大部分是少年和老弱妇孺。
大家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其木格身上,而是放在了他身边的士兵身上。
他们一遍遍的找,试图找到自己的亲人。
很快,他们失望了。
“我们胜利了,我们的部落会因此崛起,这离不开大明的帮助。”
“……从今天开始,草原西部都是我们的领土,我打算率领全部加入大明,成为大明的子民。”
“我身边这位是大明商队的队长,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另一位是大明皇帝派来的使臣。”
人群爆发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是无所谓,小部分人激烈反抗,还有一小部分人赞同。
反抗的大多是中年人,有亲人死在了和大明的战争中。
终于一个人上前一步说:“我知道大明的日子很富裕,但是我们能过上和他们一样的日子吗?”
“我们会背井离乡,饱受排挤。”
王怜花充当发言人,顾惜朝说一句,他重复一句。
“你们可能听说过,也可能没听说过,别的不提,就说西夏。”
“鞑靼也有去大明买卖的商队,他们中没有人回来告诉你们大明的繁华吗?”
“西夏归降,他们的皇帝,现在是大明的王爷,他们的公主现在也是大明的公主。”
“他们不仅过得不差,而且比以前过得还要好。”
“看看西夏的百姓,现在他们的孩子能上学,能看那些大人物才有钱看到的书。将来他们也能做官,成为人上人。”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在未来,大明会把商铺、学堂、医馆开到家家户户的门口。”
“只要你愿意努力,你们的儿子、女儿再也不会在冬天被饿死了,再也不会治不起病眼睁睁看着阿爹阿娘痛苦而死。”
“我知道,过去我们有一些不愉快,但是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十五年前,新帝登基,我们从来没有主动攻打过鞑靼。”
“现在我们大明也不会插手部落内部事务,我们会在各地建立州府,有不平之事可以去衙门申诉。”
光靠说肯定没用,军队镇压是必须的。
其木格和布和也必须带走,不然怕是会动歪心思。
周围的小部落都是向大部落靠拢的,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其木格、布和、阿拉坦三人的部落。
一个是被牺牲的对象,另两个是被拉拢的对象。
去到布和的部落,顾惜朝也是如法炮制。
期间有些暴动,但也被强制镇压。
而其木格和布和则是被带到了边城,头一次踏入大明的领土。
……
几乎是他们刚到,朝廷也下了圣旨,在各地选派官员陆续奔赴鞑靼。
鞑靼和西夏有所不同,西夏繁华,而鞑靼在北方苦寒之地,自古被文官当成蛮夷。
而且鞑靼这边还和大明行政体制不同,从无到有构建一套班底并不容易,要是让他们适应原来的体系也不是容易事。
现在局势未明,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染上杀身之祸,更让大家迟疑。
来得官员不多,但是各个都是朱韶光精挑细选出来的,正气凛然又不缺实干精神。
其木格和布和则与这群官员不同,他们这两天备受煎熬。
两人具是三十出头,正值壮年,如今被敌方俘虏,虽然大明皇帝承诺高官厚禄,却要他们远离故土。
离开了鞑靼,是死是活他们也没有了选择的权力,就连拼死一搏,也如同以卵击石。
顾惜朝曾在李景隆面前提过两人,对方只道:“丧家之犬,不必在意。”
顾惜朝生怕两人听了这样鄙夷的话,对大明心怀怨气,便没敢让李景隆和两人见面。
他和陈实辅商量,先把两人家眷带回大明,只等两人同意,便送他们在京城全家团聚。
威逼少不得利诱相伴,在两人家眷那里更是周到,只是介绍大明风土人情,稀罕物品。
对他们说两位大人即将定居大明,高官厚禄,豪宅庭院,免受风沙之苦。
男子可以科举上朝为官,女子也能经商跑马成为一家之主。
等过两年局势稳定,还能重回岭北行省,享受草原生活。
就算心有顾虑,但这样的生活他们也是心动的。
这边先安稳人心,另一边也在抓紧搭建行政机构,虽然正职官员是汉人,但是下面的副职基本都是鞑靼本地人。
那些名气好的勇士,智者,愿意当官的都可以相互举荐。只要不出现原则问题就不会随意撤职。
一个部落就像一个小村庄,或者说一个小县城,平时管理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大家也更放心。
军队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分部,在各个部落之间驻扎。
等全部事宜走上正轨,各地动乱平息,大部队会班师回京,派边军士兵接手防务。
李景隆虽然缺点明显,但是理论知识却很扎实。
他曾在各地训练新兵,对这方面的流程驾轻就熟。
边军士兵多是穷困人家出身,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兵法战术。
借此机会,也为了给李景隆发挥的空间,原先的戍边士兵学习军阵,立下过战功的营长等人有机会学习兵法四书。
队伍打乱重排,原先的边军将领被调回京城任职,原本身处低位的人也得到了升迁。
这一干就到了年底……
广东福建两省今年天灾不断,但是损失却比往年要小的多,李世城没辜负朱韶光的期盼。
各地的白莲教也被人举报,受到了打压。
朱韶光开始还以为鞑靼回归会有人暗中捣鬼,不遗余力的阻挠,打击大明的声势。
可有人暗中使绊子是不假,但是却更像是小打小闹,没造成大影响。
不知道是对方另有打算,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