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晋、南北朝一无是处?(1/1)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那种情况下,陈朝想和北齐,联合也做不到啊!”
对于刘备所想的“两国联合抗西魏(北周)”的想法,隋文帝如此感叹道。
当初北周伐北齐的时候,陈朝不但在作壁上观,甚至还时不时捅几刀。
是陈朝统治者傻么?
并不是。
陈朝除了最后的陈后主一言难尽外,其它还说得过去。
那他们,就不知道联合弱小,共同对抗强大的北周么?
当然知道。
但他们做不到。
当初三国的孙刘能够联合抗魏,也是有很多机缘巧合的原因。
并且即使是联合了,他们也是彼此不信任,互相提防着。
而放在陈朝这里,联合北齐的条件,就基本不存在。
究其原因,北齐虽然只是南下了一点点,侵占了江淮地区。
但这里,距离陈朝的都城建康,已经相当地近了,几乎就差贴脸上了。
并且陈朝立国之初的内忧外患,各种割据势力,都是北齐扶植的。
反倒是北周,在吞下梁朝的蜀地之后,并没有和新建立的陈朝,发生什么太大的冲突。
这种情况下,陈朝又怎么能摒弃前嫌,和在建康大门口虎视眈眈的北齐,一同去对抗并没有多大怨恨的北周?
“就像当初孙权对合肥十分执着,陈朝也多次想要北上夺回江淮,这是每一个建康政权的宿命啊!”
隋文帝又是发出这样的感叹道。
陈朝也曾经数次进行北伐,意图夺回江淮地区。
只有这样,他们的首都建康,才会相对安全。
正如当初孙权多次进攻合肥一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心魔。
只不过当北周抢下蜀地,国力暴增的那一刻,他们所做的都成为了枉然。
统一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
画面继续。
【回到你提的问题,南方真的打不过北方吗?】
【答案显然是不一定的,至少东晋是有机会的,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把握住。】
【而南朝,本来也是有机会的。】
【但不止是侯景之乱,前面还有义嘉之乱等诸多的混乱,才导致了南朝一步步衰弱,最终彻底失去了争霸的机会。】
【最后在统一的滚滚浪流中,被北方政权吞并。】
画面之人道。
【原来是这样,谢谢主播,我没问题了。】
那道声音道。
【不客气,下一个!】
【连到我了么?我其实没啥问题,只是听了这么久,想吐槽一下。】
【难怪中学学习的时候,对这一段历史,不怎么学。】
【原来是因为,它这么一无是处!】
一道全新的声音响起。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这......”
听到那道全新声音的吐槽,秦始皇嬴政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也觉得这一段历史,过于荒唐。
但后世的人,如果不学习这段历史,那更加荒唐。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秦始皇厉声道。
就比如他秦家老祖,就一直在与匈奴作对,有胜有负,结下了不小的仇怨。
而如今大秦强大起来,不再惧怕匈奴了。
难道就要觉得曾经被匈奴打败过,太丢人了,便将这一段历史给忘了?
简直荒唐!
正因为荒唐,才更应该学习,这才能在未来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
他之前还在想着,要不要将这期的内容,想办法编成故事的形式。
然后传播出去,用来警惕世人。
结果倒好,后世的人竟然不学了。
这算是什么事啊!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以史为镜,才可以知兴替啊!”
唐太宗李世民,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晋与南北朝的历史,虽然听上去十分地糟糕,但同样也警醒了众人:此路不通。
所以如今才有世家门阀被压制,胡人鄙视链消了,诸侯没了的局面。
否则,恐怕就得无限重复之前的历史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喜欢听电台。
不止是因为时常会透露出后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听到后世对历史的评价。
通过这些后世评价,再结合当下的评价,能够让人更为全面地看历史。
从而从其中,吸收到更多的教训。
就比如,他就从电台里面听到了“阶级”、“解放”等词语。
虽然不解其含义,觉得有些高大上,但隐隐感到,这其中或许还藏着关键的信息。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啊!”
朱元璋不由这样感叹道。
他能从放牛娃开始,一路做到皇帝这个位置上,他自认为有两个东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是他前半生流浪途中,所接触到的人与事,这丰富了他的见识,使他成熟。
另一个就是海量的历史知识了。
虽然数年的流浪人生,让他知道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却是不知道如何统领他们。
至于什么帝王心术,就更别提了。
而这一切,他都是从历史当中,学习到的啊。
他常读《春秋》、《左传》、《汉书》、《唐史》等书。
而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诸侯、皇帝等人的各种事迹。
他就从这些事迹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了解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就比如,“藩王制度”就是他参考历史,提出来的。
虽然按电台所说,后面似乎出了一些问题,但至少在当下,对大明的稳定起了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一个皇帝,光学习历史就可以了。
但起码,这些历史知识,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可没有人教他该怎么做。
他能做的,只有以史为鉴。
......
画面继续。
【这个嘛......其实也没有那么一无是处。】
【首先主播要纠正你的一个观念,不管我们学不学习,历史就在哪里。】
【不会因为我们不学了,它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正视历史。】
【其次,晋和南北朝,也并非一无是处。】
【实际上,中学历史中,也学过这一时期的历史。】
【只不过,可能并没有细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告诉了大家有什么。】
【比如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出自这个时代。】
【这个,大家总该在历史书上学过吧?】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数学家?”
秦始皇嬴政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
“这说的是算数吧?
不过算数的,怎么还和著名扯上关系了?”
算数,属于君子六艺之一,也是古代的必修课。
但秦始皇,实在想不出算数的,怎么还著名起来了?
难道是因为算数,算得很厉害?
他确实见过一些人,哪怕是很大的数,也可以轻易算出来,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工具。
对于这样的人,秦始皇都是收入户部,由他们管账。
这个祖冲之,莫不是算数还要更厉害?
但看电台的意思,似乎想用这个来证明那个时代不是一无是处,这未免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算数,是几乎人人都会的技能,并不稀奇。
难道就因为这个祖冲之,能算更大的数,就有用了?
秦始皇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他也知道一些算数好的,会去做观测天文、测量地理等工作。
这样的工作,如果做好了,秦始皇承认确实很有用。
但按理来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其前缀应该是天文家之类的,而不是,最为无用的算数家吧?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说得好,要正视历史!
玄武门之变又怎么了,朕不遮不掩。
公道自在人心,后人自会评说!”
唐太宗李世民一脸正气,仿佛满不在乎似的。
不过当听到这话,亲身参与此事的长孙无忌,和谋划此事的房玄龄,脸皮都不由抽了抽。
但很快,他们就控制住了表情,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要不是他们经历了整个过程,恐怕差点就要被李世民的话,给骗过去了。
当时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整个大唐,粗略估计,知道此事的,大概只有千人,并且都在长安。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自然想要掩盖,下令不要泄露。
但这世上,又怎么会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消息就泄露了出去。
并且还涉及到了“宫廷秘闻”、“弑兄”、“逼父”等关键词。
这上面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足以引爆舆论,更不要说凑在一起了。
顿时,那叫个满城风雨。
虽然不敢在明面上说,但暗地里,讨论得那叫个热闹。
在得知泄露之后,李世民那叫个愤怒,下令严查,并继续抑制消息传播。
但消息传得实在太快了,最后李世民不得不选择“躺平”,接受了这一结果。
......
画面继续。
【祖冲之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圆周率的推算了。】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很早就有人发现这个比值,对每个圆似乎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有了圆的直径,再根据这个比值,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了。】
【这可比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简单多了。】
【像著名的《九章算术》,就将这个比值定为了4,再比如《周髀算经》,则将其定为了3。】
【这样的比值,在处理一般的生活问题,精度也差不多够了。】
【但有的人不满足于此,想要提高精度。】
【首先向这个问题发起挑战的,就是魏晋之际的刘徽。】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内接或者外接正多边形,只要边足够多,那么比值就越准确。】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这个“割圆术”,已经涉及到了极限和无穷小分割的问题了。】
【虽然从理论计算上,这个圆可以无限割下去。】
【但人的算力终究有限,最后刘徽只算到了3072边形,得到了3.1416的结果。】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这......”
秦始皇嬴政在脑中,努力理解着那个“割圆术”。
但仿佛每个字都听懂了,但连起来,却听不懂了。
他一时也不知道,那个“割圆术”是怎么做的。
不过,也大概理解了是怎么回事:
这个刘徽,用一种十分复杂的方法,算出了更为准确的圆周率,即3.1416。
“可费这么大的劲,是为了做什么?”
秦始皇十分疑惑道。
这个“割圆术”,听起来就十分复杂,实际算的话,肯定更难。
但费了这么大的劲,到头来,只是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圆周长,这是图什么?
看着秦始皇疑惑的样子,旁边的穿越者胡亥在反复思考之后,决定出声了。
只见他装作一副惊叹的模样,出声道:
“哇,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有了更精确的圆周率,肯定能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
此言一出,“轰”的一下,一道惊雷仿佛在秦始皇的脑袋里面响起。
一语点醒梦中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句出自《易经》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打开了秦始皇的思路。
他终于搞懂了,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了。
也隐约明白了,数学有什么用了。
更精确的圆周率,看似在当下无用,但在日后的天文、地理等计算中,都将发挥更为精确的作用。
只要今天有人费劲,算了这个圆周率,那以后就不用有人再费劲。
这也将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避免“谬之千里”的情况。
总之,这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事情。
算数,或者说数学,似乎没有他想得那么没有用。
本来他以为数学,就是单纯的算数,但通过“割圆术”的例子来看,是他浅薄了。
“既然如此,我大秦也不能在这数学上落后,该怎么做呢?”
秦始皇喃喃自语,思考着这个问题。
并且准备这期电台之后,去找户部、测量天文地理的等人,好好地聊一聊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