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五胡乱华的开始(1/1)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我......我......我......”
刘邦张大了嘴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原本以为他未来和亲,已经够过分了。
更过分一点的,他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割地赔款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主动将胡人引进来!
和这些不服教化的胡人合作,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汉奸!”
这时,一道声音响起。
声音的主人自然是戚姬,她一时没有忍住。
而听到这道声音,刘邦的眼睛猛得一亮,随即不由叫好道:
“说得好,这些司马玩意,就是汉奸!”
他一时还找不到,形容这些人的词呢。
这个“汉奸”,可谓是恰到好处。
而这个时候,旁边的樊哙忍不住出声道:
“陛下,对这些汉奸玩意,切不能轻饶啊!”
他对这些司马玩意的行径,气得是实在不行了,紧握着双拳,手掌之上都出现了指甲印。
“正是如此!”
旁边的陈平也点了点头,附和道。
现场的其它几人,也纷纷作出了类似的表态。
见此,刘邦看向众人,出声问道:
“那依大家之见,应当如何呢?”
众人沉吟半响,最后陈平开口道:
“汉奸行为,当为叛国,应当立法处以极刑!”
陈平提出了,与李斯一样的意见。
立法不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是为了体现官府的态度。
法律当中虽有了叛国罪,但若是专门挑出汉奸这一项,那无异在向民众表明,汉奸行为比叛国更不可取。
“好,就当如此,立法工作就由你主持吧!”
刘邦点了点头,就地任命了陈平。
“是!”
......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这......手足相残就算了,还要引来胡人,他是想干什么?”
刘备紧握着双拳,一脸的难以置信。
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旦引胡人进来,再想让他们出去,可没有那么容易了。
并且前面他们已经内斗了许久,想来独属晋朝自己的军事力量,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他们可就没有力量,再驱赶胡人。
而当胡人意识到不需要再听那些汉人的时候,“五胡乱华”就不远了。
“呵呵呵......荒唐啊,荒唐啊......”
刘备露出悲凉的笑容,心底涌起一丝苦涩。
本来,他还以为“五胡乱华”,是无数汉人在付出了无数的生命,最后没有抵挡住。
可没有想到的是,胡人竟然是被自己人引进来的。
更加让他无法想象的是,他梦寐以求的中原大地,最后竟然被胡人,以这样一种方式轻易地进来了。
这仿佛在说,他努力一辈子想做的事,其实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这何其荒唐啊!
就在刘备的心情降到最低点的时候,诸葛亮的声音轰然在他耳边响起:
“陛下,正是如此,我们才要复兴汉室,避免五胡乱华的结局啊!”
随后,旁边的张飞也点头附和道:
“正是,到时候先杀尽那帮卖国的奸人,再去找胡人算账。”
紧接着,赵云、刘巴、杨仪等人,包括刘禅,都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
见到这一幕,别说刘备了,就是身处其中的刘禅都有些感慨。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这样的场景都十分地难见。
究其原因,还是后面的“五胡乱华”,将不少人的家国观念都给磨灭了。
后面的隋、唐、宋等等,虽然也涌现出了岳飞、文天祥等人物,但他们终归只是少数。
直到经过元朝的血腥统治,以及大明的强硬,才让家国观念得以恢复一点点。
再然后,就是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可以说,不算近现代的话,三国这一时期,应该是家国观念最浓的一段时间了。
无数有志之士,为了复兴汉室的目标,哪怕刘备的势力最弱,也毅然选择了加入,只为实现那个目标。
所以,这大概也是现代许多人想要刘备复兴汉室成功的原因。
不止是因为汉朝“虽远必诛”的霸气、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等等,更是对这一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后面“五胡乱华”的痛心。
视角回到眼前。
此刻,面对众人的表达,刘备双眼含泪,有些不能自已。
在强行控制了情绪之后,他大概辨别了一下方向之后,然后朝着某个方向鞠了一躬,然后厉声道:
“不孝子孙玄德,今日向刘家先祖发誓,必将复兴汉室,不让胡人犯我华夏半步。”
他鞠的方向,正是汉朝祖陵的大致方向。
而听到他的发誓,众人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诸葛亮率先反应了过来,紧接着其它人也纷纷跟上。
“不孝子孙孔明,今日向诸葛家先祖发誓......”
“不孝子孙益德......”
“不孝子孙子龙......”
“......”
这些声音虽参差不齐,但足以震撼人心。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谁能想到,胡人不是自己闯进来的,是被人引进来的!”
隋文帝杨坚轻摇了一下头,语气有些复杂地说道。
其实不仅是司马越联系了胡人,另一边的司马颖也联系了。
虽然前面匈奴人也看不惯他们手足相残的行为,但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他们可不会谈什么立场。
只可惜这个司马颖,太过于废物了。
还没有撑到匈奴来援,就弃城逃跑了。
这与之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还在努力撑住的司马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脑残,脑残,果然晋国国王都是脑残!”
听着电台,赵匡胤怒而出声,将面前桌上的东西丢到了地上,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心里的闷气。
这司马越的行为,和当初后晋国王引契丹进来,是多么地相似啊。
要是不说隔了几百年,恐怕有人会认为这个晋朝和后晋是一个朝代来着,都是一个德性!
“大哥,你消消气,不必为这种脑残生气。”
穿越者赵光义一边用言语劝慰赵匡胤,一边蹲下将丢地上的东西捡了回来。
赵匡胤喘了几口气,随后道:
“朕岂能消气?
那司马越引胡人入关,算是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让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而那后晋国君引契丹入关,导致我大宋时刻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威胁,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再发生像五胡乱华那样的祸事!”
赵光义则是嘿嘿一笑,拍马屁道:
“怎会这样!
在大哥的带领下,如今大宋蒸蒸日上,日后肯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听了这话,赵匡胤才面色缓和,控制住了起伏不定的呼吸。
见此,赵光义才放下心来。
当然其实,他心里想说的是:
这才哪到哪啊,早点练就强大的心灵吧!
不然要是你知道宋朝后面发生的事,恐怕会更气!
赵匡胤实际上是脾气挺不错的一人,但陪在他身边一年的赵光义却是知道其有几个逆鳞。
比如燕云十六州、大宋的未来发展等等。
一旦谈及有关这些的不利消息,他就会忍不住生气,进而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
画面继续。
【战败的司马颖,不久就被抓住,之后被诛杀。】
【而剩下的司马颙,面对凶猛的进攻,也是无力应付,最后投降被杀。】
【就这样,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也领了盒饭。】
【八王之乱,正式宣告了结束。】
【东海王司马越成功地苟到了最后,但他所接手的天下,早已经满目疮痍。】
【八王彼此之间的手足相残,早就让天下无数吃瓜群众,惊掉了下巴。】
【这导致的结果是,天下大乱,不少人纷纷起义。】
【到了公元311年,当时的晋怀帝发布了司马越的各种罪状,并下诏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早就不得人心了,一听到这个诏书,天下是云集响应,纷纷开始讨伐起司马越。】
【而听闻此消息的司马越,也是气急攻心,最后忧惧而死,领了最后一份盒饭。】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太便宜他了!”
刚刚让天下人改姓,心情有所平复的秦始皇,此刻听到司马越的死讯,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有些不爽。
这个死法,太便宜这个司马越了。
要是搁他的话,以司马越所做的事,他一定会将司马越千刀万剐,甚至于按胡亥所说制成人彘,供众人参观。
只有这样,才能平复他的心情,也能让其它人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看谁以后还敢勾结胡人,来谋害己方的同胞!
说实话,秦始皇也不是没有见过叛逃的人。
在一统六国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叛逃到别国。
对于这些人,秦始皇自然是一律严惩,诛三族都算轻的了。
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见到有人叛逃到匈奴,和匈奴勾结。
毕竟那些匈奴人,面对这样的人,都是直接处理了,他想见,也见不到。
而这样的事多了之后,都知道是什么下场了,也就没有人想着叛逃匈奴了。
可让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后世,竟然有人会和胡人勾结,将屠刀对准自己人。
这实在让他忍不了。
必须严惩!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死得好啊!”
刘邦忍不住拍手称快道。
这应该是他听这一期电台以来,听到的唯一算得上好的消息。
其它消息,都听得让人郁闷。
不过在拍完手后,他又叹了一口气,道:
“不过他死的是痛快了,苦的是后来的人啊!”
乱战之后的天下,是怎么样的?
刘邦比谁都清楚。
毕竟他可是经历了秦末混战以及楚汉之争,深知战争会造成什么破坏。
正是这样的破坏,让如今的汉朝远不及秦始皇在世的秦朝。
那冒顿单于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深入中原。
如果没有电台的存在,恐怕他现在已经在准备和亲事宜了。
不算长的秦末混战和楚汉之争,都给天下造成了这么大的破坏了,更不要说强度很大的八王之乱了。
在此之前,就已经经历了漫长的三国之战,天下早已经百废待兴。
而没有等到发展起来,就又爆发了强度更大的八王之乱,又给了天下一记重击。
又加上司马越等人“引狼入室”的行为,晋朝不爆发五胡乱华,那才是怪事呢!
......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外面匈奴等族的势力愈发壮大,里面朝廷的权威一落千丈,地方不稳。
可以说,整个晋朝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啊。”
隋文帝摇了摇头,对当时晋朝的处境也感到有些绝望。
八王之乱,将整个晋朝的生命力都给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也抵挡不了崛起的胡人势力。
......
画面继续。
【八王之乱,让整个晋朝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处境当中。】
【八王之间的内斗,已经把晋朝的中央军、地方部队,消耗得差不多了。】
【而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司马炎不拆分的操作,让得晋朝境内的胡人势力越来越大了。】
【他们见到晋朝都没有什么军队,加上贵族们还在不断地掳他们为奴,心里的想法就逐渐多了:】
【晋朝都这样了,那些贵族还老是欺负我们,我们凭什么要忍?】
【在这种思想的促使下,终于在八王之乱尚末结束之时,氐族率先不干了。】
【其领袖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
【而差不多就是同一时候,另一边,司马越恰好击败了司马颖。】
【原本听令于司马颖的匈奴人一看,发现这个司马颖是真的没用。】
【听他的,还不如自立为王呢!】
【于是乎,之前劝司马颖不要手足相残的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
【这标志了五胡乱华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