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千古一帝还是暴君?(1/1)
穿越者群。
“(秦)胡亥:谁连上麦了?”
“(汉)戚姬:没有。”
“(隋)杨广:没有。”
“......”
“(秦)胡亥:都没有么?啊啊啊啊,我要让他闭嘴啊!”
“(隋)杨广:你冷静点。”
“(秦)胡亥:我冷静个屁,希望到时候他讲隋朝,你做的那些破事,你还能冷静!”
“(隋)杨广:......好恶毒的诅咒。”
“......”
......
画面继续。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觉得要分情况回答。】
【对秦朝统治之下的人来说,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大暴君。】
【男子十七岁就开始服徭役,服到六十岁才可免除,以当时的平均寿命,可以说是服到死。】
【巨大的骊山墓、豪华的阿房宫、长达一百二十里的长城,动辄就是几十万劳役,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人。】
【此外,苛捐杂税,酷刑等等这些,都让秦朝人过得那叫一个苦不堪言。】
【这才有了陈胜吴广一揭竿起义,天下就云集响应的场景。】
【甚至到秦灭时,八百里关中父老都没有支持秦了。】
【可见,天下对秦始皇的暴政积怨已久,只是碍于秦始皇的威望,不敢发作而已。】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听着电台传出来的评论,秦始皇的眼中,首次露出了一丝迷茫之色。
只听他喃喃道:“我真的做错了吗?”
他做这些,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所在,但现在看来似乎都没有做好,反而起了不小的反作用。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如果不是因为过不下去,谁会反秦呢?”刘邦摇头感叹道。
想当年,他还是大秦的一名亭长,好好地,为什么要反秦?
还不是因为押送徒役的时候出了问题,秦法又过分严苛,像这样的问题,会受到十分严重的惩罚。
最后没有办法之下,他选择了放走了所有徒役,然后躲进了深山当中,以逃避秦朝的通缉。
结果,阴错阳差之下拉拢了不少人,又阴错阳差开始了起事,最后阴错阳差当上了皇帝。
现在想想,这样的经历,实在有些离谱。
......
画面继续。
【不过对我们后世人来说,秦始皇绝对是千古一帝。】
【一扫六合,开创帝制,中央集权,书同文、车同轨,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而修建长城抗击匈奴,不用多说。】
【修建骊山墓和阿房宫,也不是单为自己享受,而是提高皇家威严,让民众心里有一个精神象征。】
【就好比故宫一样,想要成为我们心中的建筑瑰宝。】
【火烧圆明园,都被我们记恨得那样。】
【要是火烧了故宫,你们自己想想,会怎么样?】
【除此之外,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就是确定了中华文明的这个概念,使得各个民族互相融合。】
【否则的话,要是后面拉垮一些,迟迟没有统一,说不定现在华国还像欧洲一样,分为一个个小国,各种勾心斗角。】
【秦始皇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急了,妄图什么事都做好,结果许多事都没有做好。】
【只不过,千古一帝的名号,对当时秦朝统治下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过不下去了,该反还是要反。】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千古一帝么?
秦始皇迷茫的眼神,突然射出了精光。
既然如此,那么朕便当万世师表,扫平四夷,定我华夏之基,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还有4年的时间,有了电台带来的一些消息,他有把握做好更多的事。
他,无愧于千古一帝的名号!
......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可惜了一代帝王。”朱元璋摇头叹息道。
出身于平民的他,十分清楚百姓想要的其实很简单。
吃一顿饱饭,过安稳日子就行了。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需求,许多朝代都做不到。
最后逼得他们,不得不反。
而且这些人加入反军,也是被反军的头目忽悠了,说可以吃饱饭,于是二话没说,就加入了。
但实际上,究竟能不能吃饱饭,也是得打一个问号。
很多百姓都是卖了命,又没有吃上几口饱饭。
这样的场景,在反元期间,朱元璋是屡见不鲜。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火烧圆明园?谁烧的!”康熙很是疑惑道。
虽然这圆明园目前还没有开建,也没有相关的计划。
但根据后世之人用火烧故宫做比对,可以大概推测出这所谓的圆明园,大概率也是一个建筑瑰宝。
这样的建筑,究竟是谁能烧了它?
或者换一个说法,是谁在我大清的土地烧杀抢掠?
噶尔丹?
明朝余孽?
还是谁?
康熙想来想去,发现对大清有威胁的,也只有那么几个。
莫非是这些人,在后面乱了我大清?
这一刻,康熙露出狠色。
“噶尔丹,我要亲征他!
那些明朝余孽,也要全力剿灭。
不管是谁,敢在我大清土地上烧杀抢掠,都得付出代价!”
康熙厉声道。
“阿玛英明。”面前的两个“乖”儿子,附和道。
不过嘛,雍正有些可怜地看了一眼康熙。
连真正的敌人都没有搞清楚,实在太可怜了。
......
画面继续。
【综上。】
【对当时秦朝统治下的人来说,秦始皇是大暴君。】
【对我们这些后世人来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千古一帝啊,不知道后世之人,又会怎么评价我呢?”
听着电台,李世民喃喃自语道。
是昏庸无道?
还是雄才大略?
他上位不正,先是突厥打了进来,后面又遭了蝗灾、旱灾,以至于一时间长安地区饿殍遍野,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这一切都仿佛是上天在惩罚他一样,让得他的心情十分地复杂,与忐忑。
虽然没人公然议论,但私下里面肯定会有说他弑兄夺位,惹怒了上天,故而降罪于大唐。
作为一个有抱负心的皇帝,他真的不希望后世评价他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