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顺王(1/1)
诸葛亮抬了抬眉头。
“殿下要继续均田免粮之策?”
“当然要继续,有好的政策为什么不延续?”李岩耸耸肩,“不过不会免粮了,国家机关肯定还是需要税收来维持的。”
毕竟顺军不能总是依靠抢地主家的粮食过活。
“殿下这是要复汉唐旧法?可知这会损害多少地主官绅的利益?”诸葛亮有些忍不住问。
“连剃头这种破坏华夏道统之事,他们都理所应当的接受了,怎么没收点土地就哭爹喊娘的?”
诸葛亮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在他看来,顺军失败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和地主官僚没有达成妥协。
像大顺定兴县县令刘钟泰,上任之后颁布了很严格的法令,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百姓生活安康。
结果清军入关之后,定兴县的士绅直接叛乱,刘钟泰只好逃走了。
和这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这都是顺朝未能够及时转化成封建王朝的证明。
而后果就是一旦有了外部的军事失利,内部的政治就直接爆了,这些人立刻发动了叛乱,剃头降清。
但李自成也是挺难的。
就这么说吧,由于到处是荒地,自己又没有稳定根据地,所以没吃的。
反正军队和政府不能喝西北风。
要么刮财主们,要么刮老百姓,总得选一个。
搞前者,官绅们纷纷剃辫子;搞后者,老百姓们先搞死你。
所以诸葛亮的视角里,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粮食,顺军要想继续逐鹿中原,第一件事不应该就是要先废除均田吗?
减税倒没问题,但均田就代表着和地主阶级的正式决裂。
但在李岩看来,顺军失败的原因完全就是杀的不够。
如果李自成武德充沛在山海关赢得胜利,那不管什么叛乱都绝对会立刻平息下去。
“诸葛先生,华夏的未来,绝对不会继续在这些苟且之辈,而在这里。”
李岩的双手指向了南明和大顺的位置。
“他们只会在这帮流寇和海盗......不对,在这些自耕农和海商这里。”
“如果那些人要阻挡我们的话,那就打败他们吧,将他们彻底消灭和改造!”
诸葛亮突然感觉到热血沸腾。
逆天而行,逆大势而行,以人胜天,这难道不是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吗?
......
“那个,孟将军,请问你知道李小闯王在哪里吗?”
何腾蛟看起来颇有些尴尬。
说实话消息传到长沙那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
就算是五万头猪,跑进城里也得捉一会儿。
更何况是人?
结果顺军用三千人就打赢了。
这让他们一群常年被清军吊打的情何以堪。
不过这不是重点,他这次过来可不是单纯吃席的,而是有更重要的使命的。
“你有什么事情?莫非是讨债不成?”
孟钱挑了挑眉。
“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哦,什么喜事?我倒是想要知道。”
话音刚落,李岩穿着他那身黑色符甲出现在两人面前。
何腾蛟咽了口口水,然后拿起了黄色的布帛,上面绣着条活灵活现的五爪金龙。
圣旨?
没错了,李岩心中一拍脑袋。
现在南明的皇帝应该是隆武帝了,南明唯一一位有为之君。
就连在清朝中期在编纂《明史》时都不得不承认“聿键(隆武帝的名字)好学,通典故,然权在郑氏,不能有所为。”
隆武帝为了节省军费用于北伐,甚至他在福建所谓的“宫殿”没有进行任何装饰,且不许置办金银器皿,只能使用瓦器和锡器。
就连隆武帝本人也不穿龙袍,只穿土黄色的布袍。
他的亲弟弟朱聿镆死于李自成之手。但是他却选择册封李自成的遗孀高桂英,安抚顺军。
尽可能团结了招安后的顺军后,还帮助了和自己有皇位之争的鲁王支持抗清。
能把家国大义放在一家私仇和皇位之上,在李岩看来,他就是南明唯一的光了。
可惜郑芝龙最后选择了降清,也就是国姓爷郑成功的爹,而隆武帝毕竟是在郑家的支持下登基的。
于是隆武政权迅速分崩瓦解了。
他本人也于福建汀州被乱箭射死在府衙,享年44岁。
此时何腾蛟已经开始宣读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荆州,襄阳之大捷奏凯,长坂坡之战尤为奇伟......”
中间一大段李岩实在不怎么听得懂,明清时期大白话已经相当流行了,所以他跟顺军们的交流倒是没什么隔阂。
比如像当初建州女真和朝鲜有冲突,朝鲜给大明告状,明成祖随后给朝鲜方面的的敕旨是这样的。
“这兀良哈真个这般无礼?我调辽东军马去,尔也调军马来,把这厮杀得干净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水浒传呢。
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雍正那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不过这种圣旨官话他就不怎么听得懂了,毕竟他虽然是历史老师,但毕竟算不上历史学家。
长长一串念完后,何腾蛟终于念出了重点。
“封尔为大顺王,望能协力以济后图!”
“臣领旨谢恩。”
这没什么好犹豫的,他之前早就和诸葛亮等人有讨论过了,联明抗清是大势所趋。
红军都能暂时改名八路,他当然也能接受。
何腾蛟见李岩居然一下子就接受了,不由得有些诧异,他来这之前还担心自己会被砍了。
毕竟大顺和大明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那,那本官就先告辞了。”
何腾蛟悻悻的想要退出。
“何大人,等等。”李岩出声阻止。
何腾蛟顿时感觉冷汗直冒。
“借的粮草......”
“怎么能说借呢,抗清大业人人有责,为了大明,这都是本官资助罢了!”
“呃,不是,我是想说要把粮食还给你,你其实不用这么紧张。”